第55節
只有立軍令狀表明決心,才是最有效地讓皇帝不會因失望而撤換攻城主將的辦法。 但這個軍令狀需要有附加條件。精兵太少,虎捷軍右廂號稱二萬精銳在壽州城外,但調不動;鎮兵鄉兵等雜牌軍的戰斗力郭紹已經見識了,敵軍一沖就驚慌失措不能組織抱團。還有李重進那廝,老是干涉讓人很心煩,無所適從。 就好像你拉弓射箭時,正在尋找最恰當的時機和方位,有個人在你旁邊嚷嚷:射啊、怎么不射,從這里射、你對著哪里,快射啊……我射你一臉! 現在這壽州城,有糧有兵有墻,劉仁瞻又是個厲害的老將。郭紹真不覺得有什么時機,沒有時機就貿然出擊很不符合他的作風。 沒有戰機但可以創造戰機。 …… 不多時,李谷派人來了,說替郭紹準備的物資第一批已經運到了下蔡倉庫。硝石、硫磺、木炭。 郭紹丟下了面前的滿目瘡痍的戰場,回頭對李處耘道:“我去一趟下蔡,這里你看著,有重要的事就派快馬去下蔡找我。除了收拾戰場,其它事情一切照舊,地道也要繼續挖,三面各處的地道都繼續;但不要超過城墻……還要在城墻前面挖溝筑墻,掀墻壘土?!?/br> 劉仁瞻用石油,守城毀器都很有效。郭紹不知道他的石油從哪里挖上來的,找不到挖石油的地方,但硝石、硫磺的礦點卻很多人都找得到。 唐朝就有火藥了,不過無法用來炸城。挖地道常規的作用只是悄悄輸送兵力偷襲,沒有別的用法。想用地道從地下挖塌城墻是不可能的;自古到今沒有戰例,古人攻城無所不用其極,如果能挖地道把城墻挖塌,早就有先例了,周軍圍攻壽州兩個月一定會用。劉仁瞻也不可能會認為地道除了運兵進攻、還有什么用處。 炸塌一段城墻也不一定能攻進去,但現在沒人能料到這種事,這就是戰機…… 還要用壘土攻城迷惑劉仁瞻,郭紹當然知道劉仁瞻會在壘土的位置部署重兵工事,做好防備。這個法子不能湊效,但他劉仁瞻必須要防備,不然佯攻就成了主攻。 現在唯一的問題是火藥究竟能不能把城墻炸塌? 郭紹表現出來的攻城策略一目了然:挖地道、壘土。劉仁瞻恐怕在嘲笑自己,連自己人都不相信郭紹如此攻城能湊效吧。不過他覺得無所謂,越是對方覺得一切盡在掌握,越容易抓住要害出其不意、給劉仁瞻狠狠一擊! 當然如果火藥沒把城炸塌,就聽了個響動。那就悲劇了……世間真是充滿了危險,郭紹之前忍著,但現在不覺得自己還有退路。 一硝二磺三木炭。郭紹在路上默念了幾遍,這個比例究竟好不好,他不知道,更記不得精確的比例……記住了也沒用,礦物有很多雜質,誰知道混在一起究竟是什么比例? 在下蔡鎮的一個屯糧院子里,郭紹見到了李谷。 “郭將軍要這些東西作甚?”李谷道,“用來燒城門嗎?壽州有甕城……” 這句話提醒了郭紹,火藥是燃爆,不是爆炸;燃爆的威力取決于燃燒的速度。他見倉庫里只有幾麻袋東西,用刀劃開口子一看,是一些灰色的塊狀物,像是魔芋一般的顏色。郭紹微微一想,問道:“這是硝石么?” 李谷點點頭:“硫磺和木炭都不是問題,大批已從各地調運,克日即到。但附近諸州能收集到的硝石不多,只有從關中急調,地方官累積上報數量不下兩千斤,可能還得十天才能運到?!?/br> 郭紹忙拜道:“李公能如此得力幫忙,感激不盡?!?/br> “都是小事?!崩罟任⑿Φ?,“我以前做過宰相,和許多地方官都有公文來往,也常被官家授命籌辦軍需,輕車熟路不過舉手之勞?!?/br> 郭紹便把一塊硝石從麻袋里摳出來,拿在跟前仔細瞧。前世他到底是讀完了高中又上過大學的人,知道硝酸鉀這種化合物應該是類似鹽巴的晶體,手里這石頭一般的玩意灰不拉幾的,不知道有效的物質究竟有多少。 他一番尋思,不想泄露軍機,又派人去壽州把羅猛子部下三百親兵調到了下蔡,下令封鎖倉庫,驅趕閑雜人等。 接著在郭紹的授意下,大伙兒就在院子里架起大鍋來,又去找來一些需要的物什。鉀是元素周期表靠前的活躍元素,鉀的化合物一定易溶于水。 半麻袋硝石被錘碎后,就被在木桶里摻水攪化,然后用濾豆腐的紗布過濾出水。過濾過的水被倒進大鍋里煮,烘干。終于炒出來了一堆白灰色的晶體,這就是硝酸鉀?郭紹抓一撮在手心琢磨,發現里面的晶體規則不一,有些像鹽巴一樣的小顆粒,還有的晶體是長條形。這不是一種物質,不然結晶后形狀應該一樣。 郭紹讓人拿竹編的篩子來篩,分類。然后把兩種晶體分別混合大概數量的木炭和硫化,點火來試。發現只有長條晶體才能急劇燃燒。 然后另外幾口鍋也架起來了,用那種方法半天就把幾麻袋硝石加工成了三桶硝。 左攸幫忙,用稱量貴重物品的戥子來稱,混合成四十九種不同比例的火藥?;旌系臅r候比較麻煩,干燥的三種物品攪重了會自燃,不攪均勻又怕混合得不好。不過左攸等人很容易就想到了法子,直接摻水打濕,和面團似的然后拿到加工糧草的石舂里舂。晾曬一天后,次日再小心碾磨成粉。 但這時郭紹讓他們不用費事磨成粉了,直接搓碎成顆粒,拿細篩子篩勻即可。 大伙兒忙活了三天,四十九包黑乎乎的玩意就獻了上來。郭紹便和左攸羅猛子以及十幾個親信的親兵留下,在屋子里試驗起來。 方法很簡單,試出哪一種燃燒得最快。 四十九種火藥再細分成七組,每組選出燃燒最快的一種;然后勝出者再一起最后試驗。跟比賽的規則似的。七種火藥用紙折疊,弄出一個長條,然后數一二三一起點燃,看哪一種最先燃到盡頭。 屋子里很快硝煙彌漫,大伙兒咳嗽不已,只好把門窗打開透氣。 整個過程其實非常簡單,郭紹等一個時辰不到就試驗完了。找出了那包火藥的比例:七兩五錢硝、一兩硫磺、一兩五錢木炭。 郭紹隱約知道火藥顆粒比粉末燒得快,尋思原因,估計是中間有空隙更容易燒起來?不過他覺得實驗是證明一切猜想的方法,而且這事兒又簡單,便獨自拿同一種火藥的顆粒和粉末來點,果然差距明顯……同樣長度的火藥條,顆?;鹚師龥]了,粉末連三分之一都沒燃到。 這邊搗鼓得差不多了,郭紹命令左攸留守倉庫,羅猛子節制親兵,叮囑他們不得泄露軍機,否則死罪難逃。另派親兵斥候至淝水附近設明暗哨,提防細作。 郭紹返回了壽州城。次日,皇帝派來的大臣又到壽州。這回來的人不再是好說話的王溥,倒也是郭紹認識的人:竇儀,還有個隨從趙普。 郭紹漸漸想起來,趙普似乎是投靠趙匡胤的人,現在怎么和竇儀在一塊卻不得而知。 竇儀什么都沒說,就在城池附近到處轉悠,實地考察城外的部署。郭紹在旁邊一一解釋自己的部署意圖和如何防備城中反擊的考慮,并毫不避諱地說李繼勛按兵不動,自己精兵不足又遭偷襲,才導致幾天前的失敗。 兩天后,竇儀去了虎捷軍右廂大營。然后向東南方滁州去了。 沒兩日,快馬就趕到了壽州,下旨李重進移鎮濠州,李繼勛部向東北涂山方向調動;部署在南部廬州方向的虎捷軍左廂第三到第六軍主力向壽州調動,歸廂都校郭紹節制。 傳旨的竇儀對郭紹說道:“官家說,雖然你并未懈怠,卻讓守軍反攻得逞,難辭其咎!既然立了軍令狀,在諸將跟前也有話說了,官家不是不講情面的人。限期一個月,時間一到,若無進展,郭都使要自縛于君前請罪!” 第一百一十三章 好長的一夢 向東北的大路上,無數的士卒步行,人馬前不見首后不見尾。李重進坐在馬上,轉頭對李繼勛說道:“我去濠州也好,這下壽州的事就與我無關了,咱們就等著看那郭紹怎么死!” 李繼勛默不作聲,想起壽州城外的營寨被襲,自己也應該有責任……畢竟那郭紹是來求過自己的。如今想來真是低估了劉仁瞻;要是能料到,自己當然不會為了私人成見拿軍務當兒戲,再說對郭紹也沒太大的成見,就是有點看不起他的本事,他太年輕了。 李繼勛沉吟道:“郭都使的對手是劉仁瞻,讓他去和劉仁瞻較力,確實有點不像話,以大欺小甚也。郭都使也夠霉的?!?/br> 他心道:自己也不是劉仁瞻的對手。劉仁瞻雖然是守城占了便宜,但兵少,南唐軍戰力也不行。 “挖地道、壘土……哎,還敢立軍令狀一個月期限,給他一年期限不知能不能下,這得看壽州城有多少糧?!崩钪剡M嘆息道,“我是很想看他怎么死的,不過咱們在淮水沒撈到半點好處,郭紹在壽州不能逼出南唐的援軍,又要干等一個月!看揚州那邊……” 說到這里李重進打住了,他不想提張永德的名字。身邊的李繼勛和趙匡胤據說是結義兄弟,那趙匡胤又是張永德的人……懶得提了。趙匡胤現在能風光,也是靠張永德在高平之戰后賣力替他請功,不然趙匡胤根本沒機會進入皇帝的眼里;這知遇之恩,加上老部屬的關系,趙匡胤一定是和張永德一個鼻孔出氣。 …… 揚州的趙匡胤確實打得很輕松。他一臉黑臉成天都帶笑意,有時候臉都快笑爛了。進入淮南后不知為何那么順利,好像是有上天眷顧一樣,順手起來就非常奔放,常??梢噪S性發揮。比如打滁州時,一番煽動后試手,單騎擊落南唐軍主將,竟然就這樣把城破了,簡直和伸手進口袋里掏東西一般。當然劉仁瞻守的城他是不去的,那是留給傻子打的地方。 最近又立新功,一股兵馬本來是從長江南岸渡江去別的地方,發現揚州陷落,居然想過來攻打揚州。 這種送上門的人馬,趙匡胤當然不放過,一面派人請旨,一面不等回復就率鐵騎軍出城攻擊。 鐵騎軍經過大規模整頓之后,淘汰了近半的人,又從全國各地選拔精兵悍將補充兵員;數量多達三萬的鐵騎軍,騎兵尤多,非常善戰。趙匡胤率鐵騎軍打南唐軍名不見經傳的一支軍隊,不需要任何戰術,重騎在前無腦沖擊,后軍蜂擁而上殺人便是。擊潰唐兵三萬,一天斬殺萬余眾……砍菜切瓜似的,南唐軍簡直是送上門的人頭。又是大功一件! …… 但壽州的郭紹就完全相反,他已經不擇手段了,仍然非常艱難。 “你確定這繩子的長度剛到城墻?”郭紹謹慎地問一個士卒。 士卒答道:“沒錯,小的在路上趴了半晚上,凌晨時見城墻上的兵打瞌睡了,這才爬到墻角牽好繩子?!?/br> 郭紹就像是啰嗦的婦人一般又問:“繩子牽直了?”士卒答:“直了?!?/br> 他低下頭,旁邊有個枯井一樣的黑乎乎的土洞,下面就是地道;不過地道的頭在后面第二道防線內,現在城里很難發現地道的方位。 而且這樣的地道在城池周圍一共十八條,分散在東、西、南三面二十里的范圍內。李重進走了之后,郭紹下令攻城全部停了,只用投石車攻打城墻,大伙兒成天最重要的事就是挖地道和壘土。 郭紹抬頭看去,遠處的城墻腳下一片火光,濃煙滾滾。許多軍士拿著鏟子正刨土滅火。 有兩座土壘正在趕工,但是非常不順利。在壽州城正面的城墻壘土疊山,顯然無論是敵我都知道周軍想干嘛……把土堆在墻邊,壘土為山,就能在城墻旁邊形成一個坡道,可以不用借助任何器械仰攻上去。不過眾將不覺得這個方法能湊效。冒著箭矢、石木、猛火油在城墻腳下疊土非常緩慢,要被墻上的人攻擊sao擾。 周軍想到的辦法是,先在城墻下面掘溝,然后在溝邊定樁、鑲木板,土夯板筑的修墻法子;意圖修好一道不結實的厚墻之后,拆掉木板推倒土墻。以此來避免被城墻上的箭矢攻擊。不過剛剛唐軍用拋石車投了點燃的猛火油壇子下來,把木板給燒起來了。昨日更慘,不幸被一枚拋石車的石頭恰好命中,直接打翻了土墻。 就算這種壘土方式花費了大力氣筑好、形成了斜坡,城墻上早就在狹窄通道防備嚴密,準備妥當簡直有一百種方法把周軍進攻人馬堵在外面。 不過郭紹還是下令眾軍沒完沒了地壘土疊山,十八條地道也在偷偷地挖。劉仁瞻肯定猜得到周軍在挖地道,但他很難摸準這些地道具體究竟在哪些位置,十幾里長的城墻,他要搞清楚每一條地道的方位需要很多時間。郭紹估摸著劉仁瞻也在挖地道。 ……還有沒有什么疏漏?郭紹不斷地問自己。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限期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一切都已準備妥當,郭紹來到下蔡鎮倉庫,十二口棺材平放在一間屋子里。走進去時,郭紹頓時有種陰風慘慘的錯覺,好像這里死了全家一般。不過是一些木頭做的大盒子,卻能非常直觀地給人蕭殺的氣息。 打開棺材,里面裝滿了火藥包,拿桐油反復浸泡過的布先密封,然后用被子包裹,然后再封一層油布、這種布便是做行軍帳篷的布。這些火藥,是李谷一個月內可以籌措到的原料極限,主要是大量的硝石一時間搞不到。 “威力夠嗎?”郭紹問,但不知道問誰。旁邊的左攸等人無人能答,皆盡沉默。 前所未有的嘗試,沒有先例可循。除非修一堵墻,像壽州城墻那樣在地基上鋪上厚厚一層石料,然后埋上火藥試一下……唯一預先估算威力的法子。但郭紹是沒有機會的。 這次攻壽州,他也只有一次機會!炸不塌城墻,或者炸塌了卻沒攻進去……沒有第二次準備的時間了。就算有,劉仁瞻也不會給你第二次突襲的機會。突破口不夠寬,估計又有大量坍塌的土石阻擋道路;只要城里有針對性地妥善防備,完全有機會反應過來封鎖口子。 打不掉就得去還軍令狀,軍中無戲言,何況是對皇帝說的。 郭紹搬了根板凳坐在棺材面前沉思,好像是在死者面前默哀,久久的沉默。死亡的氣息籠罩在所有的地方。 一連想了幾遍這半個多月、加上之前準備做得事,他認為成功與否只取決于兩件事:第一,火藥的威力是不是有效。第二,是不是麻痹了劉仁瞻,攪亂了他的視線? 任何一項出現問題,全盤進攻計劃將無功而返。 在這佳節時候,在這大戰前夕,郭紹的心情卻是非常傷感。本來是來立功的,耗在壽州已是十分不幸;現在顧不上好處了,卻要擔心脖子上的腦袋。 如果被柴榮咔嚓了,人還有靈魂嗎,還能回到jiejie身邊嗎?也許死了突然醒來,一睜開眼能看到jiejie那熟悉的臉,微笑著說:你做噩夢了。 是的,我做了好長好長一個噩夢。 而且竟然舍不得醒來,舍不得皇后,也舍不得玉蓮和一幫兄弟。如果要在皇后和jiejie挑一個,自己會挑誰留在自己身邊?也許兩個都挑不到,會失去一切…… 符氏,我竟然不知道你的名字,也許你根本沒有名字。應該有小名的吧?但我不知道。 在這種時候,郭紹也搞不懂自己為什么會如此思念一個連面都沒見過幾回的女人、一個不屬于一個世界的女人,而且如此強烈。 可是,她沒有我也活得下去……至少眼下會有官家來保護你、愛惜你。 郭紹兩世沒有對任何女人有這樣的心思,以為所有事都可以理性推論。但此時郭紹覺得自己舍不得符氏……他最愛的女人。他可以不管對錯、不管規則,哪怕有一萬個不該非分之想的理由,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 此時此刻,他覺得自己應該謝謝符氏,沒有她的存在,此時自己將多么絕望多么恐懼!但是此時的傷感和依戀的強烈,卻遠遠勝過了對死亡的恐懼。 沒有任何理由,紹哥兒第一次有克制不住的沖動,此情勝過自己的生命。 如果戰敗,可能會立刻被逮捕捉到皇帝跟前。郭紹尋思結果揭曉后,自己沒有機會了。須得告訴符氏,把自己想的告訴她……郭紹不想把這些心里的話帶進棺材。 還應該寫一封信給玉蓮,交代一下。在東京所有的財產歸玉蓮支配,由她按自己的意愿分給其他幾個人。玉蓮沒有依靠會活得很辛苦,但如果有足夠的財富,可以改變她的命運。 郭紹站了起來,打算用兩種紙寫信。其中一封是黃色的紙,不必提姓氏,京娘會明白的。此時此景,這個險值得冒,極有可能會成為最后的遺言。 第一百一十四章 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天剛蒙蒙亮,淺淺的薄霧籠罩在天地之間。壽州城樓城里在霧的深處若隱若現,像仙都。而城池南面的大地上,緩緩移動的馬潮人海就像是去朝圣的萬民。大家走得很慢、很輕。郭紹騎著馬帶著成片的汪洋大海一般的人馬正在霧中穿行,周圍窸窸窣窣叮叮哐哐,時不時夾雜著馬兒像打噴嚏一樣的沉重吐息。 那霧,那朦朧,似乎藏著令人敬畏的未知神力。 人們陸續從防線藩籬內部的斜坡上翻過了土墻木板,陸續停了下來。各軍主將副將策馬來到了中路,聚集在郭紹的跟前。 郭紹沒有別的話,在那里等待著。過了一會兒,一個武將奔過來說道:“都準備好了,這邊敲鑼就點火?!?/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