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北盟南遷
書迷正在閱讀:錦堂玉華、腦洞點梗、道門往事(最后一個道士Ⅱ)、直播之工匠大師、煉神領域、悍妃難惹、蜜寵甜心:竹馬男神撩上癮、云起龍騰、死者的箴言、奇案筆錄
五月,北冥已經占領平安城近兩個月。 北方部落的汗王格海耳自從得知三子穆爾丹自從打下皇宮便閉門不出,整日與一個宮中女人尋歡作樂之后,就很快派了二兒子霍蒙匆匆趕往平安城。 與此同時,他還給穆爾丹寫了一封信,讓霍蒙隨身帶著。 老汗王和二王子霍蒙本人本來都以為他趕到平安城后,怎么也能與穆爾丹見一面。 結果,他人還沒到,就聽說穆爾丹帶了一部分軍隊和那個女人一起往南繼續打仗去了。 打仗沒問題,多占領些地盤對于他們草原部落來說,既實用,又有面子,霍蒙倒沒有什么想法。只是帶了個女人上戰場…… 這是幾個意思? 霍蒙給老汗王去信,把這件事情提了一下。 老汗王卻不太在意穆爾丹這種不走尋常路的行事作風。他關心的是穆爾丹能給他打下多少城池。 捷報一道又一道傳向北冥。 最終,北方部落聯盟都知道蕭水以北的地界都是他們北盟的了。 有的人還不滿足,希望穆爾丹一直打到蕭水以南去。 可是穆爾丹卻在蕭水北岸直接棄了軍隊,只帶著個女人悄無聲息地離開了。 大王子塔雷因為父親沒有讓他去接管平安城,每日都暴躁得很,這時候聽說穆爾丹的事情,直接找到汗王,質疑穆爾丹是臨陣逃兵,竟敢棄軍隊于不顧,和女人逍遙去了。 很快有人附和,于是在聯盟會議上集體要求找回穆爾丹,繼續進軍,大有一舉奪下整個中原,成立草原帝國的意思。 格海耳頭痛不已,只說了一句話:你們數數,有那么多人可以接手那么多的土地和人民,并且能管理好,不讓他們造反嗎? 格海耳有的是雄心壯志,但是他更難得的是頭腦清醒。 有了更多的土地和資源是好事情??墒遣菰柯浜椭性说拿懿皇且惶靸商煨纬傻?。 之前那么多次他們侵擾中原邊境都沒有對他們造成實質性的傷害,為什么這一次就能這么順利,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占領人家的皇都,甚至還能長驅直入,打下整個蕭水以北的地方呢? 這些人不清楚內情,他卻是清楚的。 見好就收得了。餅子香且大,也要看吞不吞得下。 終于又經過兩次聯盟會議,大家接受了現實,格海耳開始真正給大家分餅了。 對于草原部落來說,這是值得慶祝的,讓人興奮的事情。 他們早就不滿中原人占據天時地利,享盡榮華富貴,他們卻要窩在貧瘠的草原上,長期過著缺衣少食,不斷遷徙的苦逼日子,這是第一次,他們作為勝利者,即將享用中原人創造的繁華,并且還可以在各方面碾壓那些從來就驕傲清高的中原人們。 不過,格海耳有言在先:你們想要過好日子,這很正常。但是如果你們想要過長久的好日子,就不要對中原人太苛刻。最現實的問題是:草原人在人數上就比不過中原人。你們要學會控制他們,馴化他們,而不是用簡單粗暴的武力征服他們。 自然有人不以為然。 格海耳立下軍令:若是你們誰做不好這樣的事情,導致中原人造反,我格海耳先把你的頭擱下來祭天! 于是,草原一十三個民族組成的部落聯盟漸漸離開草原,拖家帶口往中原搬遷。 格海耳到達平安城是在五月,霍蒙已經安排好一切,塔雷被留在了草原。 那里是他們的大本營,那里還有草原人民,那里需要一個有身份有能力的人暫且駐守。 格海耳做通了塔雷的工作,并且許諾了今后等他去了平安城,可以任他挑選除了平安城以外的屬城。 霍蒙得知了此事之后,內心雖然不滿,但很聰明地在格海耳面前什么也沒有表現出來。 也正是在這五月里,南蕭的使臣再次提出放回人質的要求。 不過這一次,他再不把議和之事放在首位了。 經過一個月的等待,南蕭使臣似乎也看出了端倪,雖然態度依然恭敬,可是在放回人質的問題上,內心似乎更加強硬了。 霍蒙稟告了此事,并將所有人質的名冊都呈給了格海耳。 格海耳最終作出決定,對于已經“投誠”的原大蕭臣子,連帶家屬一律留下,而對于那些頑抗不從的大蕭臣子——那些人有的已經熬不住酷刑死掉了,他們的家屬秘密處理掉,斬草除根。 在大蕭有些名氣又沒有死掉的,好吃好喝招待著,只是都送到原本皇家別院中看管起來,一個都不能放走。 至于宮中那些女人,格海耳不懼怕他們,準備先把他們放走。 條換條件是:傅明奕親自來接。 格海耳直接對使臣道:傅大人什么時候來,他什么時候放人。就怕到時候,這些女人都不想走了。 所以,他也給出了時限:兩個月。 兩個月不來,也不必再談了。 這批人質里面沒有傅明奕,格海耳覺得十分可惜。 他覺得,怎么也得看一眼。不過,傅明奕有沒有這個膽量,那就很難說了。 而宮中那些女人里沒有明妃,格海耳覺得十分滿意。 他在內心給穆爾丹翹起了大拇指,私下里對自己的伴侍半真半假地戲言道:“得我心者,唯有爾丹?!?/br> 可說完這話的當晚,格海耳滴水未進,只走到宮外背著手沿著灑在地上的月光緩緩行走,待回宮之后,躺在床上也是翻來覆去,很晚都沒能入睡。 五月底,蕭傾和傅明奕收到了這個消息。 這時南華政權已經差不多安定下來——至少在表面上看是這樣。 王項為相,直接掌管吏部、戶部、禮部、刑部、兵部、工部六部;太傅為帝王師,乃天子近臣,相當于現在的秘書,有直接影響皇帝的能力。 所以南華政權中,大家心知肚明,雖然王項為相,但認真論起來,其實國有兩相,王項為外相,傅明奕為內相。 看起來,因為王項在朝堂中資歷比較老,且長期掌管南方政權,所以會顯得比較有優勢。但是傅明奕是北方諸臣心目中的標桿,且此人原本在大蕭就極有名氣。就算他實際并未擔負什么實權,但無論是他本人的能力、背景還是所處的位置,都讓人不能小覷。 王項與傅明奕之間的平衡,便折射出了南北之臣之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