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跟隨
自那日后,周月莘以知音難尋之故,頻頻相邀,要程清宛趁午后空閑與她在樂館合奏。其余人聽聞此事,心血來潮時也跟著一同來,或弄樂,或聆聽。 這日午后,樂館里早早集聚了幾人,吹竹調絲,琴瑟和鳴。周月莘見此,不愿再去湊熱鬧,便邀程清宛四處漫步。路經褚王館時,恰巧見大皇子與其伴讀站在廊外,遠遠可聽見他們議論的聲音。 “……川陽農戶李某田中栽有珍貴草藥,價值千金,因此引起王某、孫某的嫉妒,兩人煽動全村,群起搶奪。此乃群盜,但因作案人數過多,官府不敢隨意處置,遂將案情移交上級?!?/br> 趙寧話罷,便聽周聿修笑道:“若依照舊例,法不責眾,除了抓住領頭之人,其余從犯應是無罪釋放?!?/br> 趙寧點頭道:“此事參與人數過多,且都是百姓,若處理不當,只怕會激起民怨。何況,若如數囚禁,村中何人事生產?” 他以為這般甚是穩妥,卻見周聿修但笑不語,似不贊同此法,便虛心請教道:“殿下可是有別的高見?” 周聿修搖頭,“你所說的,正是官府所顧慮的,但……”他屈指輕叩欄桿,沉吟了片刻道:“不能全殺,那不如抽殺?” “抽殺?”趙寧不得其意,正要詢問時,周月莘的聲音已從身后傳來—— “哥哥?!?/br> 周聿修回過頭去,見是周月莘,眼神略微柔緩下來,他輕輕掃一眼程清宛,目光又定在周月莘身上,唇角含笑道:“月莘,你怎么來了?” 他生得豐神俊朗,態度看似和悅,對外人卻不假辭色,程清宛微笑行了禮,便退至一側。 周月莘則走到窗下,泫然若泣道:“我想哥哥時,每每都會在窗外望著哥哥,可哥哥一次都沒有轉頭?!?/br> 兩人一母同胞,然而自孝惠皇后殯天,周月莘獨居青鸞宮,周聿修則搬到東宮一側,無事不踏足后宮,兄妹二人甚少再見面,他自責道:“是我的不對,明日便到青鸞宮看你?!?/br> 周月莘得了他的承諾,這才轉輩為喜,但廊外畢竟人多口雜,不是促膝長談的地方,二人只交談了幾句,便依依惜別。 程清宛先回周月莘,回到自己的書堂時,謝述懷竟還未離去,他站在案邊,一面整理書冊,一面扯唇笑問:“程姑娘似乎在躲我?” 如此直言不諱,程清宛自覺窘澀,又不好讓他看出端倪來,故鎮定坦白道:“我與謝官人同處一室,總會諸多不便,橫豎是打發時辰,不如趁此到樂館練練琵琶,以免日后生疏?!?/br> 謝述懷抬眸望向她,說道:“我原以為憑我們之前的交情,程姑娘對我不會這般避諱的?!?/br> “謝官人慎言!”程清宛鄭重其辭道:“你我之間,此前至多不過幾面之緣,家弟與你從前或許有三分交情,不過……”她淡淡一笑,并不在意道:“謝官人自己對官場私情避諱得很,家弟幾次請你不來,這三分交情恐怕剩余下半分了?!?/br> 她正言厲色,言語間有劃清界限之意,謝述懷略低下眉眼,再抬頭時眸中笑意隱隱,說道:“程姑娘原是為這件事惱我,實話與你說,是寧國公有意招攬,而在下不愿過早成家,這才有所疏遠,讓程姑娘誤會了?!?/br> 為謝述懷與程素妍牽線之事,皆是長輩私下的想法,他卻將此事擺到明面上來說,若教旁人聽了去,會如何說道?程家女兒又該如何自處? 程清宛氣而拂袖道:“此事與我無關,謝官人不必過多解釋。再奉勸謝官人一句,九公主該回來了,你現在不走,等會兒再想走就難了!” 劉摯授課時正容亢色,謝述懷則是亦莊亦諧,小公主們更偏愛后者,念書時若有不解之處,往往要留謝述懷講解,不講上半個時辰絕不放人。因他講解風趣,九公主甚至摘抄了大半本書,讓他一句句講,每每要講到口干舌燥。 “多謝,告辭?!本殴髦y對付,連謝述懷見到她都恨不得繞道而行,為避免與她撞見,還是先走為妙。 他逃之夭夭,程清宛卻望著他的背影咬牙切齒:“早前素妍對他的評價果然十分中肯,此人實在太過孟浪!” 上完月底最后一堂課后,六月上旬該由女官教授公主們《內訓》。 劉摯收拾書冊走回翰林院,對同行的謝述懷道:“這些天辛苦你了,多虧有你在,我這身老骨頭才不至于讓小公主們折騰散了?!?/br> 謝述懷侃然道:“何談辛苦?為您分擔是學生的職責?!?/br> 劉摯笑了笑,忽而嘆道:“比起修書撰史,為公主授課可難多了,不能多講,不能亂講。第一日你留在書堂寫寫改改,我還不以為意,如今看來,倒是我自恃了?!?/br> 謝述懷卻道:“我原本不過是班門弄斧,但這事往后也無必要再做了?!?/br> 劉摯挑眉問:“累了?” 謝述懷憶起書堂里那人冷言冷語的模樣,不由失笑,朗聲道:“我初任侍讀之職,毫無經驗,這才多費些功夫,如今成竹在胸,自然不必再走彎路?!?/br> 卻說程清宛回到西側殿,與寶兒一起完成功課,因月末到來,講官布下的功課略多,故而待久了一些。待夜色漸深,她與宮女伏侍寶兒就寢,之后才離開,回屋時不經意望見一個小宮女躲在樹后。 殘月黯淡,待那人鬼鬼祟祟走出陰影,程清宛凝眸細看,才看清那是香巧的側顏,而她跟蹤的人似乎是海姑姑。 眼見兩人一前一后就要走遠,程清宛來不及通知東珠,自己悄悄跟上去。 出了南熏殿,宮道寂寂,偶爾能看見提燈行走的宮女內監。海姑姑并未刻意避讓,徑直往前走,香巧卻好像害怕暴露行蹤,在與人碰面之前,拐進另一條宮巷。 一個往西,一個往北。 兩個宮女提著六角宮燈,與海姑姑擦肩而過,就要往這邊過來,程清宛略一思量,當即向北拐,與香巧同道。 這條宮巷人跡罕至,除了幾盞微弱的石燈,宮巷之內再無旁物。 香巧走在前面,程清宛不想驚動她,便遠遠跟著。她走得很急,中間兩次回頭,好在程清宛及時退回拐角里,才沒有叫她發現。 程清宛跟著她七拐八彎,伊始不識得路,越往前走,越是明晰。 她們最后走進一座大荒園,荒園的前方正是青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