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節
三人聚會的地方,是一個隱蔽的園子,趙員外的私產。李明錦來到的時候,鄒晉和趙員外都已經到了,見下人通報,便都出來迎接了。 鄒晉未至而立之年,卻滿面風霜,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大上很多,他朝李明錦看過來,笑著走上前兩部打招呼道: “神交已久,如今有機會與李大人相聚,鄒某深感榮幸,李大人,里邊兒請!” 李明錦聽罷,也是笑于言表,拱手回禮道:“鄒校尉客氣了,請!” “李大人” “趙員外” 三人入內入座之后,趙員外,首先舉杯對李明錦敬道: “這杯酒,在下要敬李大人,多年夙愿終于達成,多虧大人的援手,趙某感激不盡,先干為敬!” 見趙員外如此,李明錦沒有客氣的接下。想到當初趙員外與自己打了幾回太極之后,方與自己坦白為何找上自己合作時候的情景,李明錦失笑搖了搖頭,這算是雙贏吧,這位趙員外倒真是個秒人。 唐宋幾家的不少秘事,還多虧了這位趙員外才能知曉的這么清楚,這幾家中不少眼線都是趙員外的人,其實即使沒有自己,憑著趙員外這樣的心計,攪亂唐宋兩家不過是時間問題,這樣一個時時刻刻藏在暗地里邊謀劃的人,想做成一件事情,即使十年不成,二十年也必然能成,自己也不過趕巧了。 其實在唐家宋家周家相繼出事之后,不是沒有人懷疑到了李明錦頭上,只是李明錦就這帶了幾個人手過來,還被人盯了起來,再說看起來也不像又能力謀劃這些事的人,沒有人想到李明錦已經與趙家合作,真正動手的人是趙員外的人。 多年前的宋家的礦災,趙員外的哥哥死在了里頭,死因卻不是為了因為礦山塌了被埋在里面,而是當時趙員外的哥哥知道了宋家的一些事情,宋家害怕走漏風聲所以滅口了,趙員外也是在哥哥之前留下的信內才得知真相。 然而因著宋家不著痕跡的打壓,唐家與周大人的包庇,趙家無可奈何,不敢與之硬碰硬。好在與田家有著幾分親戚,趙員外也一直韜光養晦故作荒唐的糊涂度日,才讓宋家等放松了警惕。 如此等到李明錦上任之后,一心想要復仇的趙員外,在幾次試探之后,發現這位新來的縣令與周大人不同,最后方下定決心幫助李明錦拔掉唐宋兩家,同時自己能夠復仇。 如今大仇得報,趙員外多年的夙愿了結,心中大快,自是要多謝謝這位李大人了,李明錦對于他頻頻的敬酒,來之不拒。 一旁的鄒晉,也隨之加入,原本毫無關聯的三人,因著不同的目的,扳倒了相同的目標,達成了自己的目的,這種心有戚戚的的痛快心情,很是奇妙。 鄒晉算上第一次在縣衙門口與李明錦的見面,加上如今這一次,總共是兩次,但是對李明錦的感覺放佛認識了很久這般,不管是說話還是喝酒,都十分投契,在他看來,這位縣令大人絲毫沒有讀書人的清高,與自己這樣的大老粗相處,也絲毫沒有鄙夷的心態,讓鄒晉對他好感大增。 他不知道的是,他們之間的這種惺惺相惜的感覺,是因為李明錦前世就是當兵,那種豪爽的性格只是平日里被壓制住了,如今放開,自是暢談投機。 “鄒某這次能憑剿匪記了一大功,還多虧李大人,請受鄒某一拜!” 李明錦被鄒晉鄭重的謝禮怔住了,連忙起身扶起他道:“鄒校尉,這可是折煞李某了,這剿匪之功可是鄒校尉實實在在得來的,李某不過順手推舟,實在不敢當!” 說著又笑道:“李某先在這恭賀鄒校尉不日就要有封賞升遷了……” 鄒晉聽罷,臉上的笑容透著一股意氣風發的神色,“借大人吉言!”上面已經將剿匪的軍報奏上去了,封賞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早在找上鄒晉的時候,李明錦就知道這位鄒校尉一定會答應。 如今天下太平,上位者又是以武奪天下,從昭元元年以來朝廷重視科舉取士就可以看出,現如今當今天子想文治天下。如今又無戰事,武官想要憑軍功升遷,幾無可能,如此情況之下,剿匪平亂就成了武官升遷的首要渠道。 鄒晉還不到三十,正直壯年,如何會甘心一輩子當個校尉呢。李明錦在多方打探之后,方才選定了他。 然趙員外第一次帶著李明錦私章的親筆信去的時候,卻被鄒晉拒絕了,李明錦得到趙員外的回復之后,心中更是確定,此事非此人不可。 鄒晉有野心,不魯莽,想必事后必定去查證了自己的事情,在趙員外第二次去了之后,此事方才達成了共識。 李明錦還真怕看走了眼,若是好大喜功魯莽之人,可就要壞大事了,好在這次自己沒有看錯。城外伏擊,恰到好處的當場拿下了唐宋兩家,縣衙之外那種意外嫉惡如仇的表演,讓李明錦覺得入戲及了。 即使唐淮易等人,事后覺得這整個事情都透著古怪,又能怎么樣呢?勝敗已出,輸的人一敗涂地毫無反擊的余地,李明錦心中輕輕的吐出一口濁氣。 三人暢懷盡飲,等到席散,李明錦已經喝多了,從來不敢這么放縱自己,只是如今一個放松,竟是這般容易醉了過去。 回去之后,放肆的睡了一個飽覺。醒來之后,李明錦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如今已經快到年底了,自己竟然忘記了給家里去一封家書! “嗷!”李明錦狠狠的拍了一下自己的額頭,真是忙暈頭了。 “劉青……” 他大聲的吵外喊了一聲,劉青還以為出了什么事兒,忙小跑了進來! “怎么啦?出什么事了?” 看到劉青臉上的緊張和疑問,李明錦暗暗糾結了下自己的健忘,對他說道: “別急,別急,我就想說,都來了這么久了,也沒給家里去封信,家里不定得擔心壞了……” “就這事兒啊,我早去了信的……”劉青當然不會告訴他,是想兒子想的不行…… “早去了你不告訴我一聲兒……” 李明錦有點無語,劉青想什么,他一看便知,天天拿著大頭木偶娃娃摸來摸去,那不就是劉小寶嗎! 又想到年關將至,覺得還是讓劉青回去一趟吧,看看家中親人現在如何了,祖父母年事已高,父母年紀也不小了,自己不能在身邊侍奉,還要累他們牽掛。順道年后將妻子和兒子接過來。別說劉青想兒子了,李明錦這個父親新鮮勁還沒過的人,表示也想兒子那張rou嘟嘟的小臉了。 “你收拾一下,明天去街上多采買一些尹川的特產年貨,后天一早和陶文一起啟程回梓州一趟,回家里看看去!順道年后將我媳婦和我兒子送來?!?/br> 對著劉青吩咐完之后,李明錦又想到了胞弟李明秀,會試還在后年,如今他的婚事家中人都愁的頭發快白了,想到奶奶和母親每次欲言又止的無奈神情,李明錦眉頭也是皺了起來,牛不喝水,按著頭也不行啊。 其實以弟弟的才學,如果去年去參考,也必然能夠高中,然而卻是被蘇夫子勸阻了,連李明錦都能看清的事情,蘇夫子這般獨具慧眼的人又如何看不到,李明秀的性格比起李明錦而言更加純粹。 忠君愛國,為民請命,不錯,從小受到的封建教育已經深入骨髓,這種價值觀下教授出來的文人,都有幾分清高與固執。 李明錦其實在弟弟漸漸長大的過程中,已經感受了自己與他的不同,自己做事有自己的底線,但是這個底線絕對不是忠君,而是心中的早已形成的道德觀念,雖然在此世間,身份等級分明森嚴,自己隨波逐流是不可避免了,但在有限的環境之下,自己仍然會堅持自己的底線。 更何況,自己當官不會真的是為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啊,最重要的是為了一個社會身份,在這個特權橫行的社會,給自己以及家族帶來一絲保障,以及盡自己的能力,為任下百姓做一些實事,也對得起自己擔當的這個職位。 明秀呢?少年得志,意氣風發,他看世界的眼光與自己是完全不同的,官場從來就不是黑白兩色,應該讓他先看看才好。 想到這,李明錦接著又對劉青囑咐道:“回去之后,我寫一封信,你幫我交給老爺子。他看完之后會明白的?!?/br> “恩,但是我們都回去了,就剩下陶武,沒問題嗎?” 劉青有點擔心,萬一要是有什么危險怎么辦?唐家宋家是倒了,可還有李家田家,他們四家都有姻親關系,唐宋兩家中不定就有李田兩家嫁出去的姑娘牽累之中。萬一若是這些人,受人挑撥,那可就…… 李明錦聞言笑了笑,拍了怕劉青的肩膀安撫道:“放心,李知遠,現在沒這個膽子,他是個聰明人,不會天真的以為我是因著沒有證據動他。周大人既然保他一命,自然也有他的道理!” “周大人?我還一直奇怪,周大人給李大人的錦盒到底裝了啥呢?”劉青更加好奇。 李明錦見罷,笑容越大,“一個可以讓李知遠去供出令唐宋兩家徹底灰飛煙滅的證據……” “那周大人為何不交給你呢?” “給我?呵呵,周大人在尹川這么多年,也沒有脫離這幾家的掣肘,更何況十年前的事情,周大人還未到任,最清楚這件事情的必然是這幾家他們自己。李家即使沒有牽涉其中,真相必然知曉,更何況李知遠是個主簿。周大人給了李知遠一個選擇,是拿著周大人給他的已經抹掉李家痕跡的一些罪狀去落井下石,給予唐宋滅族之禍的最后一擊,還是選擇讓李家一起倒下?!?/br> “周大人都死了,李大人什么都不說,也沒人知道了啊……” “你怎么知道就無人再知道了?” “難道?” “沒錯,我這里還有一份周大人的手書,不過既然他想保下李知遠,我現在也不想動他,畢竟狗急跳墻可不是好事,李知遠卻是有幾分才能,如今是他出力的時候了?!?/br> 劉青這才恍然大悟一般,手掌一拍道:“怪不得李大人現在看到你就想老鼠見到貓一樣,恨不得你看不到他一樣?!?/br> 周大人這般的心計,李明錦慶幸沒有與他直接對上,李知遠的落井下石,對唐宋兩家才是毀滅性的打擊,周公子被毀,周大人覺得周家被毀,既然要讓唐宋兩家陪葬,又如何會放過他們的族人呢。 如今唐宋兩家抄家流放死的死瘋的瘋,確實已經毀了,早知現在何必當初呢! ☆、第71章 劉青與陶文二人為了能在除夕之前趕到河西村,一路上都在馬不停蹄的趕路,終于在除夕前日回到了河西村。 馬兒停在了李家的大門口時,村里不少人被馬兒嘶吼聲引的都探頭出來張望,怪不得別人如此好奇,實在是如今李家是河西村的重點關注對象,誰讓人家現在是官宦之家了,人們已經適應了這樣的落差,平日的言語上面都是敬畏和討好。 他們見到來人竟然是劉青,已經有那閑空的已經跑去劉家去喊人去了,劉青看著周圍的村里人,也是笑著點點頭招呼了幾聲。 李家已經分家,如今在老家的是老爺子和王氏,李繼旺夫妻帶著孩子們,以及潘若琪母子,為了不惹眼,鋪子已經請了專門的掌柜打理。 河西村的大宅子又擴充了一番,如今從外看,分外氣派。家里也買了幾個小斯和丫鬟伺候著,王氏現如今過的就是老太太的日子,每天沒事就把重孫抱過來逗逗??傊罴胰缃駞s是與從前不同了。 里面的守門的小斯聽到外面的動靜,已經將門打開,疑惑的望著外面兩個壯漢,“請問壯士這是?” 劉青也知下人沒見過自個兒,于是也不廢話對他直接回道:“我找李爺爺,你去通報一聲,就說我是劉青!” “劉青啊,回來了啊,哎喲,這變化可大了,看著派頭都不一樣了……你娘看到不高興壞了?!?/br> “就是啊,果然跟著官老爺后頭就是不一樣啊……” 聽著周圍幾個嬸子七嘴八舌的寒暄,劉青呵呵的笑了,沒有答話。門口的小廝已經回來,躬身請劉青和陶文進去,另一個小廝出來就馬兒和行李拿了進去。 李家的人都已經等在了偏廳,老爺子和王氏坐在了上首的雕花木椅上,身上穿的是暗色的錦緞衣裳,李繼旺與王氏坐在了下首,也是一身綾羅綢緞。其余等人依次往下排坐,此刻都在張頭望著門外。 劉青和陶文二人進門之后,給李家人依次見了禮。老爺子呵呵的說了好幾個好字之后,讓劉青坐下,迫不及待的問起來了李明錦的事兒,陶文卻是堅決不肯做下,只站在一旁。 “你們去了這么久了,是不是遇到什么棘手的事兒啦?明錦一封信沒來……”要不是劉青他爹過來和他說劉青來了一封信,老爺子還真是睡不著覺。 “李爺爺放心,是有點麻煩事兒,不過現在小錦都解決掉了,這不讓我帶了好些東西回來回來,呵呵……” 劉青回話完呵呵的笑了,又想起來李明錦讓自己帶回來的信,忙從懷中掏出,遞給了老爺子,“李爺爺,這是小錦讓我帶給您的信……” “他有說什么沒?” “這倒沒,只是說您看完自有主意……” 老爺子聽完點了點頭,便拆開了信看起來,王氏見老伴兒在看信,忙拉過劉青開始細細的問起李明錦的事兒,旁邊的小王氏,潘若琪等人也起身湊到了老太太跟前兒,也是急切的想知道李明錦的一切。 劉青對于她們的問話,一條一條的仔細的回答了,當然撇開那些遇到的兇險,李明錦在回來之前可是一直強調報喜不報憂。 一旁靜靜聽著的潘若琪心中有些復雜,因為她清楚丈夫這段時間,定不會如劉青所說的只是太忙故而未有時間來信兒,定是被什么事情絆住了。 將手上動來動去的兒子輕輕的晃了晃,對王氏笑著說道: “奶奶,你看咱豆豆啊,聽他爹的事急了呢,一直不肯安靜……可見父子也是連心呢……” 說著便去逗著兒子,“是不是呀,豆豆是不是想爹爹啦……” 豆豆小朋友果真聽到爹字,開始嘴里重復的奶聲奶氣的叫道:“爹,爹,嗚嗚……” 王氏和小王氏見重孫和孫子這般念叨爹爹的樣子,心都化掉了,王氏年紀即使因著年紀已大,精神沒以前大,但還是一把從潘若琪手中抱走了豆豆哄到: “哎喲,我的乖乖,真是可憐,想爹爹了吧……過了年啊,就讓你去見你爹,哎喲,我的乖乖……” 王氏也在看著孫子對兒媳婦兒嘆道:“豆豆才這般小,若是長時間不見他爹爹,可不好。你呀,有空先收拾收拾,年后就由著劉青他們護送你過去,明錦那邊沒個知冷暖的人照顧也是不成……” 潘若琪本來心中就有此意,只是不好直接說出,怕家中長輩覺得自己輕狂,如今見兒子哄的婆婆等人自己松口提出,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心中所想達成,她嘴角的笑容越是笑的開了。 ☆、第72章 此時在尹川的李明錦,正在忙著招工,原先的大部分衙役們在前段時間,都以各種理由辭差了,至于是何原因,大家心知肚明,估計是怕如今唐宋兩家相繼倒下,會引得新任縣令大人秋后算賬。 李明錦在委婉的挽留一番之后,見眾人辭去之心甚堅,也就不再強留,發了一筆撫銀之后,就讓他們各自歸去了。 不過這衙門中人手不足,也是不行的,在思慮了一番之后,李明錦便決定是將衙門里邊兒換了一批壯實能吃苦的貧苦之家出來的人作為新的衙役, 因此就在縣衙外貼出了招人告示,凡是家事清白,體力健碩,吃苦耐勞的人,都可以來報名。此消息一出,一時間尹川人私底下都在偷偷的議論,雖然衙役沒有品級,屬于衙門著編,但是縣衙的大大小小的很多事物,都是衙役去做,因此實權多,況且還可以照顧本家以及三親六故的。 在告示一貼出之后,人們就開始爭相傳達,因著劉青和陶文都不在,李明錦只能讓陶武親自去督辦這件事情,最好是招募一些貧苦農家出身品性忠厚的人,因為這些人首先來自農家有吃過苦,鄉下人大多敦厚,以后在做事的時候,仗勢欺人的可能性相對也會較低。再一點,就是在以后對百姓春耕秋收上面,也會更加的了解當地情況,對于這些關于民生的公差,會辦的更合適宜。 這幾天的縣衙門口一直都是人聲鼎沸的,沒辦法來的人比想象中的還要多,門口有人專門登記前來報名的人的信息,三天時間總共登記有三百多號人,剔除掉一半身體素質達不上的,還剩下一百多人,只是這些人的身份信息還是需要核實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