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有特殊做夢技巧、強續前緣(誓不做填房)、將軍夫人鬧離婚(重生)、重生之我要逆襲!、古代養娃寶典、我有特別的臥底技巧、暖妻成癮、老婆一覺醒來不高冷、最佳女配(娛樂圈)、你喜歡的樣子我都有
送魚rou進不到老頭子嘴里,送件衣裳最起碼他能御寒。 潘士松越看眉頭皺得越緊,他到底是外人,這要擱他家,他娘敢這么待他阿爺,他早跟他娘鬧架了。 從老頭子那里出來,潘士松終是道,“不成,我看我還是回去推個架子車來,把外公接去我家過年?!?/br> 姚祺妹早想這么說,只是她不過是個沒過門的媳婦,哪能做的了主,眼下聽潘士松這么說了,姚祺妹不迭點頭,不過還是道,“回去先跟嬸嬸商量一下吧,畢竟接你外公過去,也不是你能做的了主的,怎么也得知會兆科叔還有嬸嬸一聲?!?/br> 兩個小年輕這么打算后,當即騎了自行車回去,潘士松沒打盹,到家就跟張學蘭說了這事,道,“娘,要不然我們就把外公接來擱我們家養吧,多雙筷子多個碗,外公過得也太差了...” 哪知張學蘭聽了之后,卻道,“家里擠這么多人了,還把他接來?你看接來能安排到哪???” ☆、126.28號二更 其實張學蘭這么說也是有原因的,她做姑娘那會兒,她阿噠娘兩個人都重男輕女,跟她大哥還有小弟比,她在家就是被忽視的那個,所以張學蘭跟娘家人一直不親厚,終年到頭回去的次數也極少,眼下家里這巴掌大點地方已經擠這么些人了,張學蘭還能再接她阿噠過來住么。 聽張學蘭這么說,潘士松止不住蹙眉道,“不行就先在堂屋給外公鋪張床,等來年開春新房子蓋上了,家里不就有地方了?!?/br> 張學蘭聽潘士松話里的意思,是準備讓她阿噠在老潘家常住啊,住過年這幾天張學蘭都嫌麻煩,更何況以后都奉養老頭子,她養活了,那她大哥豈不就輕松了?! 潘士松見他娘沒松口的跡象,干脆直接跟他阿噠說了這事,反正家里做主的人還是他阿噠,只要他阿噠同意了就成。 聽潘士松提起外公,潘陽這才想起來有這么個人,潘陽對這個太外公完全沒有印象,因為她還沒記事,太外公就去世了,但她有聽她爸提起過,說她太外公去世前都是在老潘家跟著她爸她媽過。 既然潘士松有這個孝心,潘陽斷然不會阻撓的,當即道,“成,你去你潘五爺家借個架子車,把你外公拉過來吧?!?/br> 潘士松沒打岔,立馬和姚祺妹去張家村拉老頭子了,趁這空當口,潘陽就讓張學蘭在堂屋里鋪張床出來。到底是她親老子,既然她男人都沒意見,甘愿養活老頭子了,張學蘭還能有屁話講,反正就像她老三說的那樣,多個人也就是多雙筷子多個碗,來就來吧。 當天晚上老頭子就在老潘家安置下來了,連帶著還把他的老母狗和一窩小狗也帶來了,家里多了這么多小狗,可把潘士告和潘盈兩個樂得不行,圍著小狗打轉,他們逗小狗時,老頭子就在一旁看著,防止老母狗護狗崽咬到兩個蘿卜頭。 晚上開飯前,張學蘭特意在心里算了下人,連著兩個雙胞胎,老潘家這么大點地方竟然擠了十四口人,饃饃貼一鍋都不夠吃,得貼兩鍋才成,稀飯也得熬一大鍋,炒菜若是炒個一盤兩盤,那還不夠塞牙縫的。 廚房里頭,張學蘭止不住跟潘陽嘀咕,“太多人啦,今晚怎么睡還是個問題...” 潘陽也忍不住苦笑,兩手一攤道,“那也沒法子,誰讓我們家人丁興旺!” 老兩口說這話時候,正好讓潘士松聽著了,潘士松彎腰進了低矮的小廚房里,同老兩口商量道,“今晚我跟小妹去窯廠睡,讓大姐帶潘盈還在我那屋睡不就成了?!?/br> 其實姚祺妹沒來之前,家里倒也能睡得下,打從潘士云放寒假后,潘士松就拖了鋪蓋跟潘士告睡一床,潘士云帶潘盈睡一間,眼下姚祺妹來了,若是讓她跟潘士云睡一床,那潘士松斷然是不能答應的,可若是讓兩小年輕睡一屋了,潘士云就沒地睡了,反正怎么安排都不合適。 既然潘士松主動這么說了,潘陽想了想,覺得也行,就道,“那你跟小妹說下?!?/br> 張學蘭忙道,“這樣不太合適,小妹頭一年來家過年,晚上還給人家攆到窯廠去睡,這事要是給韓乃云知道了,那女人還不得埋汰我呀?!?/br> 潘士松擺擺手,不以為然道,“娘,你就別多想了,小妹不是那種多心人,況且大家都這么熟,零星半點的,大爺大娘是不會計較的?!?/br> 饒是如此,吃完飯之后,張學蘭還是拉著姚祺妹的手好好跟她解釋了一通,讓她別多想,又從柜子里找了洗干凈的床單被罩遞給她,叮囑兩小年輕過去換上。 姚祺妹確實是個心大的人,并沒有往別的地方想,反倒跟張學蘭道,“沒事嬸,趕著過年都家來了,擠點那再正常不過,我睡哪兒都成?!?/br> 一大家子熱熱鬧鬧的吃了晚飯,吃完飯刷了碗筷之后,家里老少都蹲守在電視機前,邊嘮嗑邊看電視劇。姚祺妹是個電視劇迷,又愛熱鬧,潘士松都拿眼神示意她好幾回該走了,姚祺妹都視而不見,潘士松那點小心思,她還不清楚么,這么心急火燎的,可不就是想跟她鉆被窩... 任憑潘士松怎么急,姚祺妹就是絲毫不為所動,跟大家把電視劇看完了,又慢騰騰的洗了手臉,可把潘士松看得急死了,恨不得立馬把她拽走,可惜家里人太多,潘士松也就只敢這么想想了。 潘士松這副模樣,潘陽可都看在了眼里,到底是怕把她爸給憋壞了,潘陽清了清嗓子,對姚祺妹道,“外頭天冷,你跟士松早點去睡覺吧,都快十點了?!?/br> 聞言,潘士松立馬感激的朝他阿噠看了一眼,把干凈的床單被罩往姚祺妹懷里一塞,催促道,“阿噠說的是,你看看這都幾點了,趕緊走吧?!?/br> 潘陽都這么說了,姚祺妹哪還能再磨蹭,瞪了潘士松一眼,一手抱了床單被罩,一手拿著手電筒,坐上自行車后座,小年輕兩終是去了窯廠。 想到等會兒的事,潘士松就覺得身體里有股熱氣不停的在身體里走竄,哪怕夜里寒風凜冽,他也不覺得冷,腳下飛快的蹬著自行車。 夜里冷,姚祺妹干脆把腦袋拱到潘士松的大棉襖里頭,摟緊了潘士松的腰,舒服的直嘆氣。 窯廠在二十三之后就停窯了,靜悄悄的沒個人,只有緊挨著曬磚廠的瓦房里亮了一處燈,姚祺妹在彎腰換床單被罩,潘士松就坐在小板凳上瞅著她笑。 姚祺妹瞅了他一眼,色瞇瞇的,沒好氣踢了踢板凳,沖潘士松道,“笑什么笑,幫我搭把手換被罩,趕緊睡了,冷死了?!?/br> 天知道,姚祺妹的睡和潘士松的睡可不是一個意思,可這話聽在潘士松耳朵里,就是止不住朝歪的地方想,忙狗腿的幫姚祺妹換了被罩,床鋪好后,立馬就脫了鞋褲子爬上了床,姚祺妹瞅他猴急的樣,嘴角止不住抽搐,坐在床沿,慢騰騰的拖了棉鞋棉褲,只穿了里褲上了床。 索性都定了下來了,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早晚都得是他的人,姚祺妹一副要上刑場的架勢,鉆進被窩之后,就對潘士松道,“來吧,我準備好了?!?/br> 潘士松噗嗤一聲就樂了,摟著姚祺妹笑個不停,把姚祺妹笑得不好意思,攥拳頭就揍人,小年輕兩在被窩里鬧了一通,潘士松抬手扯了下栓燈的麻繩,屋里瞬間就烏漆墨黑一片了... “要開始了嗎?!?/br> “嗯...” “好了沒有...” “再...再等等...” ...... 半夜里下了大雪,次日但凡目所能及處皆一片白雪皚皚,姚祺妹窩在小床上不愿意動攤,潘士松先起了,在小廚房里燒了熱水,潘士松在廚房里扒拉了半天,除了米面,就扒出來幾個雞蛋,打在鍋里臥了四個荷包蛋,端到屋里擱在長板凳上,再把又迷糊著的姚祺妹撓醒,小年輕兩吃了雞蛋才騎車往家去。 到家之后,家里也才吃早飯,張學蘭道,“外頭冷,凍著了吧,鍋里還有面條,給小妹盛一碗,快都吃點暖暖?!?/br> 潘士松臥了四個荷包蛋,三個都進了姚祺妹肚里,見潘士松又給她盛了滿滿一碗面條,她哪吃得下,要分給潘士松,潘士松道,“能吃多少吃多少,剩下的給我?!?/br> 說話間,潘士松掃了一圈,沒見著潘陽,就問張學蘭道,“娘,我阿噠呢?” 張學蘭道,“去市里送禮去了,大冷的天,勸她過來兩天再去也不聽,說是再過兩天就過年啦...” 可不是,這都年二十七了,昨個家里才宰了豬,潘陽今天一大早就起了,把分好的豬rou分開裝兩個尼龍袋里,準備一個送劉鐵柱,一個送程久杰。 兩大塊rou加起來可是好幾十斤呢,張學蘭疑惑潘陽怎么弄去,潘陽瞎扯淡道,“還沒一百斤的東西,我扛也扛去了?!?/br> 除非她傻了才會扛著,潘陽前腳出了家門,后腳就把豬rou存進了空間,一起存進去的還有自家老母雞生的土雞蛋。 從鄉里乘車到了市區,潘陽先把劉鐵柱的禮送了,接著又馬不停蹄的去了程久杰家。 程久杰這人吧,剛打交道的時候,很不好處,或許是跟出身有關,眼睛能長頭頂,待人總有些許傲慢,可他若是看誰順眼了,不管你是窮是富,他都能稱兄道弟,潘陽大他十幾歲,接觸的次數多了,程久杰干脆就直接喊潘陽一聲潘哥。 眼下潘陽登門拜訪了,還送了這么些東西,程久杰忙將潘陽迎了進來,讓他媳婦張羅做飯。 程久杰的媳婦何秋娟三十來歲的年紀了,保養得當的緣故,瞧著依然年輕靚麗,潘陽對何秋娟的印象極好,是個很和善有修養的女人,講話笑瞇瞇的,特別溫柔。以前潘陽在見了未來婆婆之后,就說過程思遠,他那火爆脾氣完全就是遺傳了他老子。 跟潘陽印象中一樣,何秋娟笑瞇瞇的跟潘陽打了招呼,請潘陽坐,又去給程久杰和潘陽二人泡茶水。 此時的程思遠已經有一歲了,剛會蹣跚走路,程家客廳地上鋪了一塊毛毯,程思遠的活動范圍基本就在那塊毛毯上,走累了就爬,爬累了就嚎兩嗓子,意圖吸引大人的注意。 潘陽和程久杰剛坐下來還沒說幾句話,程思遠就開始嚎了,家里保姆回老家過年去了,何秋娟在廚房做飯,喊了程久杰一聲道,“老程,你快看看兒子?!?/br> 程久杰朝潘陽抱歉的笑了笑,干脆把他兒子抱到他腿上坐著,潘陽眼巴巴瞅著程思遠,蠢蠢欲動,忍不住伸出手,拍了拍,對程思遠道,“來,給我抱抱?!?/br> 程思遠眨著大眼睛盯著潘陽瞅了瞅,露出了個笑,朝潘陽懷里撲了過去。 程久杰誒了一聲,訝異道,“這孩子平時可認生了,沒想到還能讓你抱,要是換個人,這會早該哭了?!?/br> 潘陽摟緊了小胖墩在懷里,忍不住笑道,“跟我有緣,我兩上輩子一準認識?!?/br> 像是應潘陽,小胖墩還嗚哇了兩聲,表示同意。 潘陽在程久杰家吃了頓晌午飯,為了趕上下午回鄉的汽車,吃了飯小坐一會兒之后,潘陽不得不告辭了,臨走之前忍不住又抱了一會程思遠,唉,原諒她實在是太惦念程思遠了。 潘陽回到家之后,天已經全黑了,家里老少都在等潘陽,還沒開飯,見潘陽回來了,張學蘭才把飯菜從鍋里端了出來,飯間,張學蘭給潘陽盛了碗稀飯,猶豫了下方才道,“兆科啊,你看今年這么熱鬧,把士勛和家美也喊過來一塊過年吧?!?/br> 今年沒有年三十,二十九就是除夕,今天都二十七了,后天就該過年啦,張學蘭早在頭幾天就想說了,一直沒尋著合適的機會,她刻意把這話當著家里老少人的面問出來,為的就是能讓潘陽顧著老少,好答應一些。 潘恒春也道,“就是,今年親家還有小妹都在,也不差再士勛他們,都喊過來,我們一塊熱鬧熱鬧?!?/br> 說到這里,潘恒春止不住嘆了口氣道,“說起來,我們這一家子已經好久沒一塊吃頓飯啦?!?/br> 瞧見大家都在看她,潘陽無奈道,“看我做什么,喊來就喊來唄,又不是什么大事,讓他們來過年吧?!?/br> 張學蘭立馬樂呵呵的哎了一聲,轉頭對潘士云道,“士云你吃完飯就去跟你二哥說一聲,讓他們別準備年夜飯了,都來這里過?!?/br> 得了張學蘭的令,潘士云沒敢打頓,吃了晚飯碗筷一擱就去后崗頭潘士勛那兒了。 潘士勛夫妻兩還在吃飯,潘士云進去也沒坐,就道,“二哥,阿噠娘讓你們過來一塊過年,餃子什么的都別包了,rou也別先煮上了?!?/br> 聞言,潘士勛似是不相信一般,重復道,“阿噠讓我們一塊過年?” 潘士云嗯了一聲道,“是阿噠說的呢,大家一塊過熱鬧熱鬧?!?/br> 當然,最后一句話是潘士云自己補上的,倒不是說她假傳圣旨,她也是想讓她阿噠跟她二哥的關系處好些,畢竟都是一家人,鬧得太僵硬了,任誰都不好看。 潘士勛立馬樂呵呵的應了下來,對潘士云道,“成,那我知道了?!?/br> 話傳到了,潘士云也沒多待,因為她還急著趕回去看電視吶。 潘士云前腳剛走,王家美就忍不住對潘士勛道,“看吧,我就說我們今年過年一準要跟你阿噠娘一塊過,早知道就不留那塊rou了,都送我娘家去多好啊?!?/br> 潘士勛瞧了一眼一臉嘚瑟的王家美一眼,事先警告道,“去吃飯歸吃飯,你最好給我老實點,要吃飯就吃你的飯,少給我說話,少跟人吵嘴?!?/br> 王家美頓時不滿道,“你這說得是什么話,一個巴掌拍不響,合著就我會惹事?你阿噠娘就是好人了...” 潘士勛道,“我這是把丑化說在前頭,再給我找事,你立馬就給我滾蛋?!?/br> 最近這句話從潘士勛嘴里出來的次數實在是太多,并且單看潘士勛的神色一點也不像是在開玩笑,王家美也怕潘士勛真把她攆滾蛋,要真離婚了,潘士勛能再找個女人,可她王家美若想再找個男人,那是比登天還難。 二十九這天,潘士勛夫妻兩一早就來了,潘恒春坐在家門口劈柴,潘士勛讓王家美先進去了,他接過潘恒春的斧頭,就在門口劈柴。潘陽一早就起來去鄉里集市趕今年的最后一個集了,家里魚rou都有,潘陽準備再買點牛羊rou什么,反正家里人多,不怕吃不完。 張學蘭把案板搬到了堂屋里頭,家里十幾口人呢,單包餃子都得包幾大鍋蓋才成,堂屋里的爐子上再煮豬蹄臘rou,張學蘭從鍋里舀了兩勺rou湯放進菜餡盆里,包餃子的面秀英已經和好了,擱在面盆里醒著... 王家美一進門就把潘燕放了下來,讓她去跟潘盈一塊玩,她自己進了堂屋里頭。 堂屋里沒一個人搭理王家美,姚祺妹看了看,還是主動招呼道,“二嫂來啦,快來一塊包餃子?!?/br> 姚祺妹都給她一個臺階下了,王家美哪有不下的道理,忙洗了手,跟姚祺妹坐一塊,主動接了搟面皮的活,王家美一個人搟面皮,姚祺妹和潘士云負責包餃子,秀英和張學蘭則去了廚房,一個燒爐膛,一個忙著炸馓子。 忙活間,院子里頭突然傳來了潘燕的哭聲,王家美聞聲,騰地一下站了起來,伸頭往外看,潘燕那丫頭摔了個狗啃泥,趴在地上哭著呢。 王家美立馬出去把潘燕抱了起來,撣了撣身上的泥巴,哄道,“乖乖,不哭了不哭了,怎么了?哪個推你了?” ☆、127.29號一更 王家美問這話的時候,潘盈就站在潘燕跟前,兩手背后,互相疊抓著,緊張的看了一眼王家美,主動道,“二嬸,我不是故意的,我帶meimei追小狗跑,她自己摔倒的,早知道我就不跑那么快了...” 潘盈都這么說了,王家美面上還是有些難看,僵著臉不說話,潘盈無措的向四周望,瞧見張學蘭從廚房出來了,潘盈忙道,“奶奶,我沒打meimei,我想跟她玩來著,她自己摔倒了...” 張學蘭道,“奶奶知道,把狗帶出去,去找你小叔玩去,meimei一會再去跟你玩。 ” 聞言潘盈可算松了口氣,其實潘燕摔倒那會兒,她就已經嚇著了,生怕家里大人以為是她欺負了潘燕,尤其是她二嬸,潘盈人雖小,可也能察覺到,她二嬸可不是什么善茬。 等潘盈跑出去之后,張學蘭道,“小孩子一塊玩,摔跤打架都是常事,摔摔打打長得才快?!?/br> 其實這話張學蘭也就只會跟王家美這么說了,今天若是換做潘盈摔跤,張學蘭壓根都不說這番話。潘盈成天跟潘士告一塊玩,叔侄兩個打架那是家常便飯,不是這個哭就是那個哭,要是真計較起來,那張學蘭跟秀英都不知道掐架多少回了,關鍵小孩打架轉臉就能和好,大人可就不成了,若是因為這點小事就吵嚷起來,那實在沒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