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節
他一字一頓地說道: “當、棄,則、棄?!?/br> **** “棄?為何要棄?不能棄!” 薛太妃指著劉凌的功課,恨不得拍案而起。 “這陸凡就知道一派胡言,誤人子弟!” “我覺得說的沒錯啊……”趙太妃閑閑地打岔,“百姓多愚昧,而上意往往深遠,若是一條條告訴他們上面為什么要這么做,那不是閑著沒事找事做嗎?我覺得棄之有理?!?/br> “可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話,原本是好的意思,也許也會誤會成壞的意思,原本是好事的事說不定就會變成壞事啊……我覺得還是要多溝通好,不能棄?!?/br> 張太妃一臉理解地肯定著薛太妃的話。 “正是如此!百姓若愚昧暴戾的,要懲戒教導使其知曉過錯,然后再使之,怎能不教而誅,直接放棄?那豈不是要教出一個暴君來!不可棄!不可棄!” 薛太妃連連反對,最后一瞪劉凌。 “你認為該如何評價這句?!” 劉凌就知道繞了一圈后肯定會繞到自己這里,這樣的場面這三年來也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了,不光是在薛太妃那邊,就連陸博士那邊也經常是如此,夾的他兩邊不是人,簡直是痛不欲生。 大概是男人和女人的思維方式有問題,又或者是陸博士和薛太妃看待事物的觀點不同,同樣一句話,兩個人解釋起來大有不同。劉凌從小是跟著薛太妃學習的,一發現陸凡和薛太妃說的不同,自然是馬上求證,于是乎,便引發了一場長達三年、曠日持久的“論戰”。 更倒霉的是,他恰巧是這論戰雙方的“傳話筒”加“出氣筒”,偶爾哪方認輸,他可能還要淪為對方郁悶而言的“垃圾桶”,簡直是各種悲劇于一身。 偏偏兩方都是他的先生,又是長輩,劉凌連腹誹都不敢啰嗦一聲。 繼上次“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所進行的長達兩個月的“辯論”之后,已經很久沒有見薛太妃這么激烈了。 而這次的策論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是劉凌入東宮之前需要交給陸凡的答卷,很可能很長一段時間劉凌再無法這樣接受陸凡的自然是慎重無比,所以才來找薛太妃求教,結果薛太妃一看陸凡給的這“點題”,頓時就怒了,認為陸凡也是個讀書讀的麻木不仁之人。 “讓老百姓按照我們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讓他們知道為什么?!?/br> 這種愚民思想,恰巧就是薛太妃不能接受的! “你別跟我嗯嗯啊啊的,你到底怎么想?你也這么認為?” 薛太妃繼續步步緊逼。 “……咳咳,我覺得太妃您和先生說的都沒錯……” 劉凌模棱兩可地說著。 “你別給我和稀泥!” 薛太妃柳眉倒豎:“你策論難道就準備和稀泥嗎?!” 我的個祖奶奶誒!不能因為我記憶力好,就次次又是傳話的又是紀錄的吧!你們有這個精神,隔著圍墻互相辨不成嗎? 累死個人啰! “那個……既然都不好,那百姓若能認可上令的,那就讓他們按照上面制定的方法去做,那個……若是不認可的,就告知他們為什么如此做……如果每個都要解釋,確實也不用做事了……但一昧說百姓都是愚蠢的不需要知道政令的含義,那個……也不能算是對的……” 劉凌被盯得冷汗淋漓,一旁的趙太妃嗤笑了起來:“這孩子倒是狡猾,也不得罪你,也不得罪陸博士,看樣子日后也是個走中庸之道的!白長了一副血性的面孔!” 劉凌只能苦笑。 “那你準備怎么讓百姓知道政令的含義?一個個去說嗎?” 薛太妃看著劉凌。 “你覺得這樣有效率嗎?” “……那個……張榜公告?發布像是邸報一樣的東西?這個……”劉凌苦笑更甚,“薛太妃,我還沒坐到那個位置,實在是想不出啊……” “等你坐到那個位置在想就晚了!給我好好想!不要學陸凡那一套!對了,你策論寫完了,記得也給我抄一份,讓我看看你是不是有偏頗之處!” 薛太妃發泄完了對陸凡的怒火,干脆利落地對劉凌發了話。 不要??! 劉凌心中嗚呼哀哉。 早知道就不來請教您了! 他就知道會這樣! 又是寫兩份!一份應付陸博士,一份應付薛太妃! 每次都身處兩種立場寫兩種話,時間久了人都要得癔癥了好嘛! 天要亡我! 可憐的劉凌握著文卷垂頭喪氣地離開了綠卿閣,只覺得生無可戀,就連不久以后的上元節都不怎么期待了。 “這日子沒法過兒了……” 劉凌嘆了口氣,抬起頭來,正準備往前走,卻突然渾身一震。 剎那后,劉凌臉上的無奈轉為平靜,面無表情地繼續向前走去,只有眼底掠過一絲詫異。 不遠處,撫摸著墻角、撅著屁股,毫無形象可言的神仙“瑤姬”一點點直起了身子,沒形象地伸了個懶腰,自言自語著: “呼……真累,這里果然有避雷針,真是不可小覷古代人的智慧……” ‘難道她就這一身衣服嗎?還是另有什么原因?這么多年了,她這一身衣衫就從未變過,面容也是……為什么這次是獨自一人,沒有其他古怪的神仙?難道她是偷偷下凡的?所以才沒有那么大陣仗?’ 劉凌心中閃過無數念頭,卻依舊裝作若無其事的打她身邊走過,然后一屁股坐在她身側的屋檐底下,展開了手中的紙卷,假裝是在思考。 他這一番作態果然引起了瑤姬的好奇,緩緩地移步過來,站在了他的身后。 劉凌只覺得心中七上八下,耳邊隱約傳來珰佩之聲,身邊就多了個人影。沒一會兒,他身后的人影驀地變成了一片陰影,從他的頭上籠罩下來。 一人立在階上,一人坐在階下,階上的彎腰俯瞰階下之人手中的絹帛,階下之人卻似乎毫無察覺,若有其他人看見,一定覺得無比怪異。 然而此刻的劉凌,直覺的心如擂鼓,后背上連汗都快要流下來了。 他聽著身后以環抱姿勢俯身的瑤姬有些困惑地讀著他手中的題目:“民可使有之,不可使知之?不對,好像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若這么說,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說得通……這是玩文字游戲嗎?這里句讀都沒有?” 劉凌眼中露出震驚之色,不同于薛太妃和陸博士,這位神女居然一張嘴就說出了三種解釋! 像是刺激還不夠似得,瑤姬伸出手來,輕輕地點著他手中的題目,手指像是融化一般在那句話上泛起一陣漣漪,隨著她手指在不同位置的停頓,她的口中也開始喃喃自語……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墒怪??” “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呵……” 姚霽的嘴角泛出一抹有趣的笑容。 “這些讀書人還真是有意思,這是為了迎合各種不同治國觀念的君王而設下的語言陷阱嗎?無論是何種治國之道,似乎都能從這句話里得到他想要的答案,其實根本就沒什么答案罷了……” 劉凌傻傻地聽著耳畔的輕笑,第一次覺得圣人似乎也并沒有在神仙眼里有多了不起,至少沒陸博士或薛太妃心目中的那么了不起。 他聽著這位神女輕動裙袂,發出一聲輕嘆。 “沒標點符號啊,還真是糟糕呢?!?/br> 標點符號?那是什么? 神仙的文字嗎? ☆、第60章 放松?緊張? 對于姚霽來說,她只不過半個月沒來這里而已,這個世界就已經變化的十分快了,至少豎立在冷宮內外的那道圍墻,上次她來的時候還沒有。 終于拉到足夠支撐很長一段時間的經費后,根據當年的“互助協議”,她可以在這里停留一段時間進行研究。 事實上,大部分的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們愿意為這個看不到曙光的項目做這樣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全都是為了能夠名正言順的在這里停留一段時間。 停留是有風險的,被歷史學家停留過的世界,有很多最后都因為沒有按照歷史進程發展而被銷毀,照理說雙方完全不在一個維度,互相對對方都沒有影響,但這種規律簡直像是一種詛咒一般。 在科研人員們之中流傳著一種說法,“只要有進入,其實就應該產生了干擾,只不過干擾有大有小?!?/br> 所以才會有的只是稍稍有了個拐點馬上就拐回去,有的干脆就變得讓人沮喪的面目全非——這也是讓項目科研組的技術員們不愿意讓“觀察者”長期留在“推演世界”的原因。 但姚霽卻覺得這種說法是無稽之談,每個推演世界就和平行空間一樣,會自然產生無數條道路,就如他們的歷史若拐上哪個拐點,通向的是何方也不得而知,想要完全掌控,恰巧就需要“觀察者們”長期觀察,才能弄清楚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影響,又是什么使得同一段歷史產生了不同結局,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下一次失敗。 這種觀點正好和科研組的人員截然相反,卻是得到數量眾多的“觀察者”們肯定的一種說法。 由于最近由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們組成的“觀察者”都非常給力,拉到了不少贊助,所以項目組的主要負責人們也愿意接受她的觀點,嘗試下長期觀察會不會對項目正確運行有所幫助。 姚霽作為主要維護區域的觀察者,爭取到了一次名額,她要觀察的時代,就是推演世界正在進行的代國時期。 姚霽其實已經見識過整個項目經歷四次失敗了。 這個項目最讓人沮喪的地方就是因為技術的限制,所有的發展只能按時間線的順序向前進行,不可以倒退,也不可以進行任何逆向cao作,所以一旦出現偏差,很多時候就宣告了整個實驗的失敗。 每一次實驗的失敗,都會讓一些堅定的科學家們沮喪莫名,有的會申請離開這個項目組,有的因為失敗的太徹底竟然會否定整個實驗的意義,還有的科學家付諸一切的心血接二連三的以失敗告終,長期壓力過大后屢遭打擊,最終走上了最絕望的那條道路。 對于這個項目,姚霽起初是不以為然的,也曾勸說過自己的父親不要太過投入。雖說如果能夠通過連接過去的歷史和現在的歷史來推算未來的歷史,是一種有效規避風險和災難的辦法,但歷史這東西,在姚霽看來有自我修復性和自我毀滅性,總是周而復始,人為完全掌握是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但大概搞科研的人都有一種執拗的精神,一頭扎進去并付之心血后都不愿意承認是方向走錯了,只覺得是技術還不夠,數據還不夠,所以哪怕是失敗了也不氣餒,爬起來重新再走,一次又一次。 姚霽從不干涉父親的工作,但因為她是單親家庭的原因,還是了解了不少父親工作的進展。 第一次失敗,是因為統一春秋戰國的不是他們歷史中的楚,而是西方一個以法家治國的“秦”,秦統一天下后二世而亡,并沒有像先楚那樣綿延幾百年,成為一個龐大的國家,項目組的人員萬念俱灰,銷毀了這個世界。 第二次一切都很好,但是到了公元前后,一個在他們世界的歷史上從未記載過的叫做“王莽”的人顯達起來,篡位后建立了一個“新”朝,開始大肆改革,改革完全脫離了當時的社會情況,有些改革甚至讓觀察者們都瞠目結舌,到最后,一系列的錯誤改革引發了更惡劣的后果,試驗也岌岌可危。 觀察者們一開始還期望這只是一次小的“扭曲”,到最后可以漸漸回到正確的歷史道路上,結果歷史越來越偏,當時的“觀察者”們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后得出了結論——這個世界沒有任何參考價值,因為歷史的發展完全不同了,而且毫無回到正軌的可能,最后選擇了銷毀這個世界。 第三次進行試驗時,技術已經很成熟了,由于整個實驗對研究歷史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項目組申請到了政/府對項目提供的資金和人才上的幫助,一直發展的都很順利。這一次也是成果最大的一次實驗。 可惜好運不長,項目組推演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這段歷史里應該有非凡成就的一位物理學家,突然將自己團研究出來的原子武器技術傳送給了所有有能力制造該武器的國家,導致□□泛濫成災,戰爭越來越恐怖,核武器摧毀了許多大國,最后嚴重的核污染和核輻射使得整個世界猶如地獄。 第三次實驗得到的結果是諸次之中最可怕的,最后進入那個世界的“觀察者”們無不掩面大哭,有很多甚至受到了很嚴重的心理創傷,從此不能進行“觀察者”的工作,紛紛離開了項目。 政府也因為這次失敗正式宣布撤離項目組,并認為這個項目毫無意義,反倒會對社會產生更加危險的“示范”,從而禁止任何機構和組織對項目組提供援助。 這一次的失敗對整個項目的打擊是毀滅性的,他們不但沒有得到想要的“完美結果”,反倒因為這次失敗徹底失去了可以繼續的可能。資金的短缺、觀察者們的減少、數據收集者和推算人員的漸漸離開,使得項目幾乎到了停滯的地步。 最后是剩下來的骨干人員排除萬難重新啟動的項目,開始了第四次嘗試。 可項目一開始就遭受了巨大的打擊——和第一次一樣,戰國中期漸漸強大起來的不是他們歷史中最終統一了七國的楚國,而是最西邊的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