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
第14章 離開 鄭源固然時常在縣城和府城走動,也算得上見多識廣,只是此事他已經被抓住痛腳,且因為剛剛鄭家已經商議過了,總要將云娘留下,所以現在不敢還手,只是抱了頭躲,不住地叫著,“我錯了,我錯了,再不敢如此的!” 鄭公雖然痛恨兒子,但是見此情景,只得央告,“親家,快叫他舅兄別再打了,源兒已經知道錯了。若打出個好歹來,可怎么辦?” 杜老爹喝住了兒子,不住地撫著一把山羊胡子,沉著臉想了半晌方向云娘道:“你果真想好了要離了鄭家?” 云娘絕決地點頭道:“我想好了!” “那我們兩家就義絕?!倍爬系溃骸斑@可與休妻不一樣,是因為鄭家做了不義的事才斷絕姻親關系的,并不是你們鄭家休了我們云娘?!?/br> 二哥亦高聲嚷道:“對,就是義絕,我們家云娘可是什么錯都沒有,都是鄭家的錯!” 云娘還是第一次聽到義絕這個詞,雖然不大懂,但也知道爹是為自己著想,盡管她心里認為不管怎么樣離了鄭家都行,只要趕緊離開,卻還是道:“我都聽爹的?!蹦锛乙膊贿^尋常百姓之家,家里亦有一攤子亂事,每個人也不是十全十美,不過倒底在自己遇到了事情時還是肯為自己出頭,云娘也信得過。 鄭婆先前已經抱了孫兒上樓,哪里能安穩,便站在樓梯上頭聽著,見話頭不對,趕緊奔下樓道:“云娘,源兒是錯了,但是你們可是結發夫妻,有什么過不去的坎?以后家里織錦販綢的事都聽你的,定不讓源兒再上府城了?!?/br> 云娘自嫁入鄭家五年,不管她做得如何好,婆婆也只是淡淡的,又始終有幾分防著自己,第一次看到婆婆待自己如此誠心實情,若是以往,她一定會感激涕零,一心管好家,孝敬老人,但現在卻已經激不起她一點的心緒了。如娘的婆家只為了舍不得幾十兩銀子,眼看著如娘死在眼前,如果公公婆婆遇到了相同的情況,也一定會做一樣的選擇。 就說自己沒生養的事,他們竟然連讓自己好好調養一番都不肯,直接許了鄭源納妾生子。眼下他們不愿意自己離開,并不是真心喜歡自己,而是因為自己織錦織得好,能為鄭家帶來利益。 只要想想這一年多的日子,丈夫不在家,自己一面要服侍公婆,一面起早貪晚織錦,婆婆連個雞蛋也舍不得自己吃,她怎能忍得下?是以便冷笑道:“我走了,你們一家人和和美美地過日子吧?!?/br> 杜老娘這時也帶著兒媳婦們走了出來,聽了大家的話,便上前向鄭婆道:“親家母,你是果真讓云娘當家還是像過去一樣,表面上讓云娘當家,其實所有的家當都還由你們管著,只逼著云娘日日織錦,就連妝花紗一個月都要織兩匹?” 鄭婆趕緊道:“不是,不是,云娘喜歡織多久就織多久,一個月只要能織上一匹妝花紗就行了?!?/br> 二嫂用力一擠,便推開大嫂擠到了前面,向鄭婆道:“老虔婆,就連云娘的首飾都要收走,真是不要臉!” 鄭婆被罵了,臉又紅又白,本待回罵幾句,鄭公卻替她道:“先前也是怕云娘不小心丟了,只要云娘肯留下,我們便都交給云娘?!闭f著便喝斥著鄭婆,“云娘的首飾,你便交給她自己吧,cao那么多心做什么!” 鄭公又道:“從今以后,我定不讓源兒再上府城,只守在家里做事,親家就放心吧?!?/br> 云娘再看爹臉上也有松動之色,知公婆必不許自己義絕離去,而爹娘免不了聽了這樣的條件會妥協,立即道:“如果你們非不許我走,那我杜云娘便發下重誓,我在鄭家再不織一寸錦,不絡一根絲,否則天打雷劈!” 鄭家之所以不肯放云娘離去,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云娘織錦賺錢,現在云娘發下這樣的誓言,擺明了就是不肯再為鄭家織錦了,再看鄭家會不會要自己! 鄭公鄭婆和鄭源都紫脹了臉,想斥責云娘,可又見杜家一家子人都虎視眈眈地看著,并不敢出聲,又知道云娘的性子犟,說得出便做得到,十分憂愁,只得勸道:“都是一家人,發這樣的誓做什么?!?/br> 倒是鄭源剛被父母逼著一直認錯,現在見云娘如此絕情,反勸鄭公鄭婆道:“爹、娘,這樣的媳婦,你們還留她做甚,我們家這么多臺織機,沒有杜云娘也一樣過日子?!?/br> 云娘聽了一笑,向爹道:“爹,你可聽到了?女兒一定不留在鄭家了?!?/br> 杜老爹見狀,便道:“老大,你帶著你娘你妹子和媳婦們先回去吧,我和老二老三把云娘的事情辦好了再走?!?/br> 鄭家公婆正在喝斥鄭源,又聽杜家一定要斷了姻親,還想百般勸阻,可是杜家人多,他們哪里攔得住,看著杜家老大帶著一干女眷們出了家門,而杜老爹帶著兩個兒子沉下臉與他們談起義絕的事來。 云娘下了決心回娘家,聽了爹的吩咐便挽了包袱出門,待上了船更覺心胸寬敞,近處是冬日平靜無波的水面,抬眼就見杜家村的河灘,自家的桑園正在河邊,再往遠處就是石山。 出嫁后雖然也回娘家,但是云娘這一次卻有了不同以前的感覺,那種對家的依戀讓她突然想起那些早已經遺忘的往事。 那片桑園應該是小時去的最多的地方吧。每年三月,江南養蠶人家也稱為蠶月的,家家戶戶因養蠶便關門閉戶不與別人往來,甚至連話都不隨便說的,唯有小姐妹們挽著筐去采桑葉時,可以一邊采一邊說笑,便覺得格外快活。 采葉有很多講究,要等太陽出來曬干了桑葉上的露水才可以,挑了干凈鮮嫩的葉子卻不能上手,只用鐵剪下直接用筐子接住,只有這樣的葉蠶寶寶吃了才能長得好。 最初蠶寶寶很小很小,吃得很少,只要采一點嫩葉就夠了,回家后還要將葉子剪開再放上蠶匾??伤鼈儙缀跻豢滩煌5卦诔?,一刻不停地長,很快每天就要吃很多很多桑葉,只要將桑葉放在蠶匾里,馬上能聽到一片沙沙地蠶寶寶吃桑葉聲,這時家里的桑葉簡直一會兒也不能斷,采葉就是很辛苦的事。 可是在家里的桑園采葉總還是容易的,如果家里的桑葉不夠了,而蠶寶寶是一天也不能沒了葉的,這時大家便相約著到山腳下的野桑樹采葉了,那可要一大早出門,晚上才能回來呢。 不管多累,大家都是開心的,因為只要蠶寶寶吃得好,長得好,家里一年的日子就很好過。 村子再遠一些的石山,那里有一大片竹林,夏日里,大家最喜歡去找僧竺蕈,那種四周掛著網絡的菌特別鮮美,又特別稀有,很多人一個夏天都找不到一顆,只能帶些別的菌子回來,云娘卻每年都能找回幾顆,因為jiejie出嫁前告訴她幾處長僧竺蕈的隱秘處,每年照例去找就可以采回來,后來她又告訴了侄女兒們。 至于到了秋日,好吃的東西就更多了,數都數不過來,但小姐妹們最喜歡的還是采桑葚,這時再沒有束縛,盡可以一面采一面吃,回到家中時嘴唇都是烏黑烏黑的。 到了冬季,也就是這個時候,正可以去挖冬筍。帶著小鋤頭,看到竹子根上面的土有些異樣的突起,拿著鋤頭一鋤,便能撿到一個冬筍。云娘可是挖冬筍的高手,她與同村的女孩們一起挖筍,哪一次帶回來的筍都最多。 自己家去正無事,不如明天就去挖一些,冬筍倒是比春筍還鮮還嫩…… 正想著,船突然在河中間停了,云娘轉頭一看,原來是遇到了巡檢司的大船,湯巡檢穿著官服帶著十幾個兵丁站在船的前面,一雙烏黑的眼睛正落到自己身上。云娘便知他認出了自己,趕緊在船上站起了身,斂襟行禮,叫了聲“湯巡檢?!?/br> 湯巡檢略點了點頭,揮手道:“普通民船,不必查了?!?/br> 小船輕盈,略轉了轉船頭,便又向杜家村駛去,二嫂捫胸探頭問道:“云娘?那人是誰?看著好威武嚇人?!?/br> 云娘奇道:“你與二哥總在盛澤河上來往,怎么不認得湯巡檢?” “我們躲他還來不及呢!”二嫂猶有余悸地道,可又掩不了好奇,“大家都叫他湯豆腐,我原來以一定是長得白白矮矮胖胖像豆腐似的呢,原來卻是個這般俊俏的男子,就是看起來太威嚴了?!?/br> 云娘便道:“你是沒見到湯巡檢剛到盛澤鎮時的樣子,那真是劍眉星目,翩翩如玉的貴公子,盛澤鎮上再沒見過那樣的人物,引得鎮上所有的婦人們背后都在談論他,膽大的還去同他說話?!?/br> 可是時間一久,才發現湯巡檢最是冷面冷心、不講情面,方才好些。至于那些想逃稅的牙行老板們更是恨他恨得牙癢癢的,又苦于抓不住他的痛腳,只得為他編了幾個笑話,說他每月只幾兩的俸祿銀子,rou都吃不起,只吃豆腐,又給他起了個湯豆腐的渾名,才在盛澤鎮里叫開了。 第15章 難處 二嫂夸了幾句湯巡檢,見大家都不搭話,便又問云娘,“你怎么與湯巡檢認得呢?” “二嫂怎么忘記了,去年我們幾個織工去吳江縣服差役時,正是坐巡檢司的船過去,是以便認得了?!痹颇飶臎]有把自己求了湯巡檢進了官織廠學會了織妝花紗的事情告訴任何人,免得讓人誤會。 但其實,當時她也不過比別人與湯巡檢多說了一句話而已,并無其它交情,原以為他早忘記了自己,沒想到今天他竟認出了自己,也實在出乎意料。 二嫂看著后面的巡檢司官船,轉了轉眼珠,便笑道:“怪不得小姑剛剛讓你二哥去問湯巡檢,感情你果真認得他。若是早知如此,我不也早就與巡檢大人結識了?” 云娘便知她又打歪主意了。 盛澤鎮日漸繁盛,因河道交通往來甚密,又有商賈輻輳,便設了巡檢司,不只負責捕盜之職,亦協助吳江縣衙收取商船過往之稅。是以巡檢司權限極大,也因此連續出了幾個貪腐的巡檢,不只在府城出了名,就是京城亦有人知道。 二哥和二嫂時常販了些蠶繭、蠶絲到盛澤鎮,因本錢小,人又懶,獲利并不多,他們便時常想辦法逃稅,因東西少,倒也不易被查到?,F在一定又想借了自己與湯巡檢認識做些貪小便宜的勾當。 云娘當下便板了臉道:“整個盛澤鎮誰不知道湯巡檢是最公正無私的,他不過與我見過兩面,雖然有那么一點交情,卻根本不可能循私?!庇挚炙牪贿M去,又道:“二嫂,我也好言勸你一句,現在絲繭的生意好做,你們只要不怕辛苦,安日子到各鄉收絲收繭,再到盛澤鎮出脫,除了稅錢至少要有一成的利,倒比現在小打小鬧,提心吊膽躲幾個錢的稅要好得多!” 杜老娘也斥責二媳婦,“你們兩口子最不喜做農活,又吃不了養蠶的苦,日日不在家中,只說要做生意,卻又沒見賺錢交到家中,可不許做些不三不四的勾當,若被人抓了,你爹的老臉可都要讓你們丟盡了!” 三弟媳亦道:“二嫂,你和二哥可不要犯事,三郎參加童試在禮房報名時,還要登記三代履歷,家里一定要清白出身,不能有作jian犯科之人。且同考五人互結,又要請廩生作保,若二哥二嫂行差踏錯,便沒有人為三郎作保了?!?/br> 見一家人都在教訓自己,二嫂只得應道:“我們再沒干那些事,只是本錢太小,所以才賺不到錢?!?/br> 說著,船已經停到了岸邊。大家下了船回家,便陸續便遇到杜家村的人,見了云娘便都笑了,“大節下的,怎么有空回了娘家?” 杜老娘趕緊搶先答道:“只隔一條河,來往還不方便?!?/br> 云娘強撐著笑臉點頭,心里又苦又澀。自己其實并沒有做錯什么,可是就已經給杜家丟臉了。娘根本不愿意讓別人知道自己離了鄭家的事,畢竟不管是不是義絕回來,村里人都都只覺得是被休了,并不光彩。 還記得她小時候,村里有一個被休的女人,大家都十分地瞧不起她,那人平日都不輕易出門,娘家人也不喜與大家來往,后來再嫁到了遠處方好些。這些年風氣雖然比先前開化了些,但杜家村總比不了盛澤鎮,大家知道了實行一定也會對自己另眼相看,背后的嘲笑也少不了。 想到這里,云娘看到杜家村后剛剛放松的心情不免暗淡下去了不少??墒撬热灰呀涀叱隽诉@一步,卻不會再回頭的。被休了又怎么樣,何況只是和離,自己一定要重新把日子過起來,賺了錢,看誰還敢瞧不起! 娘與眾人打了招呼,又低聲向云娘和幾個媳婦道:“就要過年了,我們先不必告訴大家,況且你爹他們還沒回來呢?!?/br> 原來娘不只怕丟人,也是存了或許自己還會被鄭家接回去的心思。但就是爹娘不肯讓自己離開鄭家,云娘也一定不肯的。只是這個時候,她未免要替爹娘著想,自己離了夫家又不是什么好聽的事,確實不急著告訴村里人,最好等過了年才讓大家知道,免得整個正月里大家走親訪友的就一直在議論自己的事。 但其實她心里也明白,那樣恐怕是做不到的。 杜家因為自己回來,一定會被人嘲笑,爹娘也會覺得丟臉。 由此可見,鄭家,她確實再也住不下去了,但是娘家,也難長久地住著,畢竟嫁出去的女兒,便再不是杜家的人了。 接著云娘又想到了自己回娘家后的細事。杜家還沒分家,吃住都在一處,吃的還好,難的應該是住。她未嫁時住的西廂房去年重新粉了給三弟娶媳婦做新房,現在一半成了三弟的書房,一半是三弟和弟婦的臥房。眼下三弟讀書是家里最大的事,自已自然不能去打擾。 而東廂的兩間屋子正分別由大哥和二哥住著,幾個侄子侄女大了,便跟在爹娘住在正屋的東西兩側,平時自己和鄭源回娘家,通常當日便返回,如果留宿,爹娘便讓大哥大嫂把房間讓給他們,讓他們與侄子侄女們擠一擠,眼下自己回來了,自然也不是長久之計。 如果自己與兩個侄女住到一處,看起來是最順理成章的,但其實也不方便,兩個侄女都小,住在爹娘的的屋子里間沒什么,可是自己也跟她們混在一起就別扭了。而且自己回了娘家,總不能閑著,就是要繅絲也總得有個地方,更不用說織機,里間屋窄根本放不下。 云娘一面裝出笑臉與街坊四鄰打著招呼,一面又想著要如何,也就走進了家里。因大人們都去了盛澤鎮,家里只有幾個侄子侄女。 大哥家的茵兒今年十二歲了,是這一輩中年紀最大的,聽了聲音第一個出來開門,見了云娘便高興地笑道:“姑姑回來了!” 聽到了姑姑回來,大哥家的二女兒薇兒與二哥家的蘿兒也一同從屋子里跑出來,歡天喜地看著云娘,“姑姑,你回來了!”眼睛便在云娘的手上和身上瞄著,盡是期盼。 云娘突然想起自己竟然忘記給孩子們買些小東西了。以前她只要回娘家,每次都想著帶些點心、糖或者絹花兒什么的,孩子們小,做姑姑的自然要想著他們。慢慢地成了習慣,現在云娘看著她們企盼的目光,只得尷尬地一笑道:“姑姑忘記買點心了?!庇众s緊保證道:“等貨郎過來時,我給你們每人買糖吃?!?/br> 孩子們先是失望,但又聽到姑姑給買糖吃,又都笑了,最小的蘿兒便含著手指道:“我最愛吃糖了?!?/br> 云娘著實喜歡,便將她抱在懷里逗著玩,又問:“青松和青竹去哪里了?!?/br> 青松是大哥的兒子,青竹是二哥家的,他們倆今年都是六歲,生日只相差半年,正是最淘氣的時候,想來一定出門玩去了。果然茵兒道:“爺爺奶奶一走,他們就去和村里的那些孩子們們走了?!?/br> 因他們還小,又沒有開蒙讀書,家里便也隨他們玩,杜老娘只道:“老大媳婦,你帶茵兒做飯,老三媳婦去后村的劉家買幾條魚,老二媳婦幫我給云娘收拾屋子?!?/br> 二嫂卻趕緊道:“婆婆,還是我去買魚吧,弟媳婦臉嫩,哪里好意思與人討價還價,別讓人多要了斤兩?!?/br> 杜老娘指著她的臉道:“你還要出去,先去屋子里照照鏡子再說?!?/br> 方才在船上,大嫂已經替二嫂擦了擦臉,只是那兩道指痕頗深,又已經滲出血來,是以怎么也無法掩飾住。別人看著都覺得太過顯眼,可是二嫂卻似渾然未覺,依舊說笑不已,現在被婆婆說了方才急忙回房去看。 杜老娘又向云娘道:“讓青松和青竹跟我和你爹住,你住在正房的西屋?!?/br> 娘果真是疼自己的,竟是要給自己騰出一間屋子。云娘哪里肯,“娘,青松和青竹都大了,睡覺又不老實,跟你和爹一張床,你們哪里能睡好?我早想過了,我就住在后院蠶房東邊的小廈房?!?/br> 杜家的院子在村子里并不算小,三間正房,兩旁又各有兩間廂房,當初云娘小時自己便與jiejie一起住在西廂房,jiejie出嫁后她就一個人占了兩間屋子,甚是寬敞??涩F在大哥、二哥、三弟陸續成親,又有了孩子,房子便捉襟見肘了。 云娘所說的小廈房其實并不屬于這一正兩廂的房子,而是正屋后面一排蠶室旁的小屋,專供看蠶人住的。 原來養蠶的忌諱是最多的,蠶不能直接叫蠶,要叫寶寶,又不能說亮、伸、完等不吉利的詞,且蠶室中最要潔凈,進蠶室的人不能飲酒吃蔥姜等物,又不能住在蠶室中,怕熏壞了蠶寶寶,是以蠶室旁便有一間小屋,看蠶臨時休息用。 “那怎么好?”杜老娘馬上反對,“小廈房里冬天冷夏天熱的,怎么能讓你住那里!” 大嫂亦從廚房伸出頭來道:“娘,讓云娘和我住東廂吧,大郎搬去與青松青竹一起住?!?/br> 云娘趕緊反對道:“大哥和大嫂住得好好的,也不要動了,我就住廈房,天冷便多放一床被子就好了?!?/br> 第16章 和離 云娘回了家,住處便是個難題,杜老娘便嘆道:“這兩年總算著要蓋新屋,可總沒蓋起來,等錢寬裕了一定要先蓋新屋才是?!?/br> 云娘便也道:“我早說家里應該蓋新屋了,現在住得擠還不算,三弟成親也有一年多了,沒準兒就要添小侄子小侄女了;茵兒薇兒眼看著就大了,總要有象樣的屋子才好;而且青松和青竹將來還要娶媳婦,只幾年屋子就更不夠用了?!?/br> 杜老娘應著,卻又不語了,云娘也知爹娘家何嘗不想盡快把新屋蓋起來,可是總是銀錢不湊手,便一年年地拖下來。原本也還將就著,倒是自己意外地回了娘家,方才住不下的。 先前云娘縱有心幫扶娘家,可是也當不得家作不得主,且又不好將鄭家的錢財拿回杜家,現在她卻沒了這樣的顧忌,略一思忖便道:“娘不必愁,我一定想辦法幫著家里建了新屋再回盛澤鎮?!?/br> “什么?你還要回盛澤鎮?”二嫂已經從屋子里又起了出來,正聽到云娘的話,便趕緊大聲問。 杜老娘先前并沒有注意女兒隨口的話,現在聽二媳婦一說,立即便道:“我們家在盛澤鎮并無親戚故交,你到哪里立足?還是在家里住著,再看看有合適的人家嫁了吧,只是再不能找鄭家那樣狼心狗肺的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