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節
石氏盡管心中不痛快的很,可想想公公豐厚的私房還沒分呢,他那么疼孫子,肯定不會虧待了兒子的,所以為了這份兒私房,她也就忍下了。 林家的分家甚是順遂,兩個小的很快地就搬了出去,林家分家一事佑安自然也是知道的,不過她是外嫁女,又是皇后娘娘,所以并未插手,她是知道父親的心思,左右不會虧待了誰的,所以佑安并未摻和,淡定地聽兒子說了這么一句,再不聞不問了。 分家本也不關外嫁女的事情,哪怕她是皇后娘娘,也沒資格插手林家的內務。 林家分家之后,駱辰逸反倒是不想在家里住著了,帶著幾個孫子,孫女兒離開了京城,去了京城的溫泉莊子上住著,盡管他的身體一向不錯,可是年紀大了,這各種的毛病也找上門來了,所以還是溫泉莊子住著舒服些。 這里也素凈舒服,沒人打擾,確實是個很好的養老之地。 駱辰逸為幾個孩子分了家,駱辰逾也想為自家的兩個孫子分家,省的閨女,女婿日后會為難。 其實他是怕女兒,女婿有所偏頗,一個孫子隨著自家閨女姓,一個孫子跟著女婿姓,他有私心,自然是不會將這事兒拖到自己死了的。 所以在林家分家之后,駱家二房的兩個孩子也分家了。 長子姓駱,自然是占了大頭,占了七成,次子跟著女婿姓,自然只是拿到了三成的家產。 這若是放在尋常人家,并不會出現什么事情。 可是如今的這種情況,誰知道會不會出現什么問題,至于將來會如何,反正駱辰逾是不知道的,只要自己將這些事情做好,剩下的就是子孫后代的事情了。 他做好了自己該做的一切,其他的他已經看開了。 駱辰逾在為兩個孫子分家之后,自己孤身一人去了兄長的莊子上,至于妻子,她更愿意和女兒,女婿住在一起,駱辰逾也沒意見。反正他也不會將自己趕出去的,所以到死,他都會賴在哥哥身邊了。 女兒女婿倒也不是不好,可畢竟女婿有些私心,他說起來也不會似自己的骨rou那樣的暢快,所以駱辰逾索性地就離家出走了,也省的自己看女兒,女婿的臉色過日子。 當然,他的女婿并不是什么壞人,人都是有些小私心,這是無可厚非的,明明家里對著兩個孫子是一模一樣的對待,可是在他的眼中,卻更加地偏向次子。 雖然理由冠冕堂皇的很,可是駱辰逾心中還是不痛快的很。 索性現在兩個孫子都成家了,所以分家了之后自己去過自己的,他才覺得暢快了。 家產越過了女兒,女婿的手,直接到了孫子的手上,駱辰逾覺得自己做的已經夠好了,要是孫子還守不住家產的話,那么自己誰都不怨,不過是個蠢貨罷了,不值得自己再費心了。 聽著他的種種抱怨,駱辰逸一言不發,左右不是想讓自己回應,不過是為了抱怨兩句罷了,自己又何必呢。 駱辰逾說了半日之后也不見哥哥回應一句,再回頭看,他已經睡著了,輕輕地打起了呼嚕聲。 立即地便有小丫頭輕手輕腳地替他蓋上薄毯,生怕他受涼。 駱辰逾盯著悠遠的天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人老了,似乎隨時隨地都能睡著,可也睡不了多久便會醒了,所以駱辰逸很快就醒過來了。 都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可自從黛玉去世之后,他是一次都沒有夢見過黛玉,反倒是自己的童年啊,上輩子的事情卻如同流水一般,出現在了自己的夢境中。 人老啊,就愛懷念個過去,想想過往的那些可笑事兒,駱辰逸盡管并不見得是后悔,可也真是恥感爆棚的,畢竟那個時候的自己,簡直中二的厲害。 現在再回頭,若是有重來的機會,他定然會上門迎娶黛玉,軟磨硬泡地讓林如海將黛玉許給她,然后繼續地寵她一輩子,讓她成為所有女人都羨慕的對象。 不會跟這輩子似的,盡管別人羨慕,可黛玉其實還是受了許多的委屈的,來自外界的流言蜚語,來自親戚家的糟心擠兌,反正這些事情,明明都是自己可以好生地解決的。 可怕麻煩,不想讓人口舌的自己選擇了旁觀,當然,還有些私心就是想讓那些作死,將黛玉對于他們的感情磨光,然后自己就清靜了。 不得不說,那個時候的自己,看似通情達理,體貼理解,其實又何嘗不是個卑鄙無恥的? 對著自己的妻子用了手段,駱辰逸心中覺得各種的不痛快,越是現在,他越是后悔。 當然,許是再來一次,他還會這么做,可現在不是妻子早早地離開了自己?所以他才會這般無所顧忌,肆無忌憚…… 在溫泉莊子上的幾年中,駱辰逸哪怕是年節時候都沒有再回到林家去,哪里充滿了黛玉的氣息,他每次都怕自己控制不住地做出點兒什么來,所以索性地就不回去,看不見了,時間久了,他也不去想念了。 觸景生情,睹物思人,駱辰逸不想做這種事情,所以他就只能躲著公主府了。 其實現在已經該成了侯府,佑安如今是正兒八經的侯爺了,盡管大家方便上還是公主府,可到底已經不同了。 佑寧是個好孩子,其他幾個自然也是,小閨女因為是他們最小的一個孩子,所以夫妻倆難免地寵了些,倒是有些驕縱,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清高自傲,除了自卑自憐之外,她就是活脫脫兒的另一個妻子,一模一樣的。 所以這兩年,他甚至連閨女都見得少了,當然,人家也忙,出嫁女也沒有那么多的便利和時間來看自己這個老不死的,駱辰逸自然是不會勉強的。 大兒媳從來不來,他不僅沒覺得困擾,反倒是覺得這樣剛好,反正他瞧著石氏也是不順眼的很,她不來,正好省了給自己添堵。 駱辰逸的心思基本上是寫在臉上了,佑寧又不是傻子,哪里會帶著妻子來給老父添堵? 左右這里有幾個孩子陪著,只怕自己不出現,父親也不會想的。 這一天恰逢中秋,所以難得的一大家子湊到了一塊兒,吃月餅,賞月和桂花酒。 好幾年沒有回到京城的駱辰逸也回來了,讓大家驚喜的同時難免地有些驚慌失措,不過看著他走路都不用拐杖,腰桿兒挺的倍兒直,不過越發地仙風道骨,似乎不食人間煙火的模樣。 這一日,林家歡聲笑語,大家都歡喜極了。 可三日之后,林家就徹底失了這歡聲笑語。 聽說林侯爺報喪,皇帝驚的差點兒從龍椅上跌落下來,中秋團圓日,他還因著岳父回京之故,所以還賞了林家不少的好東西呢。 可誰想到,這才幾天呢? 八月十八,這個日子總覺得有些耳熟。 皇帝若是還算是振作的話,皇后已經徹底地要昏死過去了,畢竟這么身居高位多年,所以皇后盡管已經快要崩潰了,可到底還強撐著,并未有失態之處。 “孟和,我要出宮,我要去送父親最后一程?!?/br> 她一臉的傷心欲絕,對著皇帝懇求道。 “佑安,你先別著急,你這樣回去,只能給弟弟,給林家添亂,你知道的,且等等,再過上一兩個時辰,咱們再出宮,可好?” 皇帝安慰道。 畢竟父女情深,他自然是不會阻攔的,可到底佑安如今身份不同,身為一國之母,哪里是能輕動的? 佑安自然是知道丈夫說的是事情,當皇后未必是自己所愿,也未必為林家帶來了足夠的好處,可是這不便之處簡直不要太多,佑安雖然不后悔自己嫁給了丈夫,可她卻是后悔丈夫成為了高高在上的帝王。 盡管自己對著丈夫還有無盡的愛意,他對著自己也是足夠的寵愛,可不一樣了。 這種地位上的不對等對于佑安來說,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情,可她能如何? 無能為力! 佑安雖然已經調整自己的感情和重心了,可到底這么多年過去了,也真心不是那么容易說放下就能放下的。 “好,謝過陛下!” 佑安這么片刻已經收起了自己剛剛的失態,似乎剛剛清河帝看到的,經受過的是一場幻覺罷了。 可皇帝也沒有戳穿她,嘆了口氣,道了惱之后,便離開了坤寧宮。 不是他不愿意陪著皇后,而是這種時候,皇后是不需要自己的,盡管這種認知讓皇帝的心中很不是滋味兒,可他還是知趣兒離開了坤寧宮。 佑安將身邊伺候的人都給趕了出去,自己躲在了書房里,翻出了厚厚的幾本畫本子。 從第一頁打開,里面是個剛剛出生的小嬰孩兒,父親遒勁有力的筆跡,帶著撲面而來的喜悅,“我成為了父親,兩個孩子的父親,自從這一日起,他們便是我的性命,是我的責任!” 扉頁上的這話父親踐行了一輩子,從自己兄妹倆出生一直到小妹出生,自己兄妹幾個娶妻,出嫁,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都耗費了無數的心力。 吃喝拉撒都是父母一手cao持,自己兄妹幾個盡管也有奶母,可并不似其他人那樣,是被奶母,教養嬤嬤,奴才下人陪伴長大的,而是父母陪著自己兄妹長大的。 如今已為人母,她自然是深深地體會到了那其中的不易,可即便如此,父母都沒有怠慢過任何人。 自己兄妹五個能有今日,完全是要歸功于父母的這種毫無怨言的付出,可是現在呢? 不管事母親還是父親,他們離世,自己這個不孝女都無法送他們最后一程,所以皇后看著一家人的畫像,直接地哭成了淚人。 能在宮中肆意的時日并不會多,作為一個各方面都備受關注的皇后,她自然是各種端莊,各種優秀的女性的典范,是絕對不能出任何錯誤的。 可是今日,皇后一點兒也而不想維持這種端莊,一點兒也不想有什么高貴雍容的氣度,她只恨不得自己能立即地出現在林家,能送父親最后一程。 可惜的是,這微小的一個愿望,她也無法自專。 帝后下降時,駱家自然一切都是井井有條的了。想想岳父遺折那張契紙,心中一嘆,甭提別的,岳父對著他的子女確實是沒有任何的不好之處。 這種全心全意地為子女著想的父母如何地不讓人感動?能不讓人羨慕? 盡管不知道將來會如何,可是但凡自己活著,只要林家人不作死,他定然保著林家一世富貴的。 林家人可是不知道自家父親到底做了什么,眾人都沉浸在傷痛中,一切都是盡善盡美,想要讓他走的安詳。 停靈四十九日之后,林佑寧攜家帶口,一家子南下,要將父親的骨灰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葬在母親的墳塋,另一部分自然是要送回駱家,葬在祖母的身邊。 這是父親最大的心愿,林佑寧自然是不會忤逆父親最后的遺愿的。 石氏盡管因為公公并未留下任何的私房而惱怒,可也只能自己氣自己,只能將自己慪了個半死,可半點兒也不敢露出任何的不滿來,哪怕是自己的子女面前也是如此。 所以石氏只能自己生氣。 誰能想到,公公真的能如同他之前說的那般,真的將自己的私房都給了閨女,竟然沒有留給子孫半點兒,怎么會有這樣過分的父親? 石氏這樣目光短淺之輩,自然是看不出駱辰逸留下的最大的財富是什么,反而帶著滿腔的抱怨。 她的這種抱怨自然也不會永遠都藏在自己的肚子里,自然是被丈夫和兒子知道了。 林佑寧可以容忍自己娶了個蠢婦,無知的讓人想吐,可到底這是自己選的,而且還是自己幾個孩子的母親,所以他能容忍石氏。 可沒想到,石氏竟然會有這樣的心思,對著父親,不僅沒有任何的感恩之心,反倒是各種的怨氣,他如何能忍? 百日熱孝結束,林家眾人回京之后,石氏就被送去了別院住著,可石家竟然完全沒有追究,倒是讓眾人詫異不已。 盡管林家說的是石氏有病,只能靜養,所以才讓她在別院養著,可到底明眼人誰都能看的出來,不過是借口罷了。 盡管礙于林家,所以眾人沒敢明著去打聽,可畢竟時間久了,還是有閑言碎語地傳了出來。 聽到真正的原因時,大家一片嘩然的同時也是忍不住地嘲諷石氏的愚蠢,這樣的無知婦人,也怪不得林侯爺無法忍受了。 這下子,恨死了石氏的反而不是林家人,而是石家人了。 畢竟出了這么個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蠢貨,影響的可不止是她一個人,而是石家閨女的名聲只怕都要不好了。 所以石家的家主,林佑寧的小舅子上門了,想要將此事給壓下,哪怕是石家付出什么樣的代價他都沒意見。 可佑寧壓根兒就不想妥協,不是什么事情都是能妥協的。 所以他只是客氣地送走了自家小舅子,然后石氏真的病了,沒多久就病死了…… 人死事消,大家也不在關注此事。 可到底石氏對于石家的影響并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消散的,所以石家好幾代的閨女也只能外嫁,遠嫁,遠遠地離開京城,婆家不知道這其中的糾葛,她們的日子才能好過些。 可即便如此,還是有人覺得不消氣兒,石家的爵位一降再降,徹底地成為了白身。 日后想要如何,全靠子孫上進與否了。 可并不是誰都能趟過科考的大河,進入官場。 尤其是這種沒落的勛貴人家,成日里端著架子,吃不了苦,受不了罪,所以石家沒幾年就徹底地消失在眾人的視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