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節
太子想想都覺得振奮的不行。 萬眾矚目的那個位置啊,自己就要成為高高在上的那個人了。 這些年,父皇對于他的態度越來越敷衍,甚至是放縱,太子又不真的傻,自然是能感受的到的,再加上他發現了一個可怕的事實,雖然明瑞養在了父皇跟前,可是明瑞并未得到太多太好的培養,還是和長子一樣,接受的是翰林院大儒的教導。 而且明瑞比起以前來,更加地不堪了。 這個發現他起初還是帶著幾分沾沾自喜的,畢竟明瑞并不是他之愛子,他完全不像讓明瑞上位,反正只要父皇不會越過自己直接將皇位傳給明瑞就好了。 可太子身邊畢竟也還是有能耐人的,能看明白的真心有不少人,所以一個兩個地都是這么說,本來就心虛 ,愧疚,憤恨的太子走上極端,這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 京營節度使的位置已經不是駱氏的堂兄了,而是自己的岳家,太子能不歡喜嗎? 顯然,這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 唯一不好的就是太子妃無子,他曾經想過要抱個庶子給太子妃養的,可惜的是,沒有人同意太子的這個決定,既然大家都反對,他也想過做過有嫡子的美夢,所以就暫時地將此事給擱淺了。 可饒是如此,太子也表現的很是伉儷情深,一個月有大半月的時間是在太子妃的院子里休息的,至于其他時間,側妃的院子里三四日,駱氏的院子里一兩日,書房一兩日,剩下的就是那些年輕貌美的低階女人了,雨露均沾啊,太子只有兩個兒子,三個閨女,子嗣還會太過單薄了些,在皇家,尤其身為繼承人,這也算是個不大不小的缺點。 可就算他再怎么努力,可到底這么多年過去了,后院這么多的女人都沒有任何的動靜,自己肯定沒問題,那就是女人的問題。 所以太子的后院基本上每月都會有一兩個新人,這么長年累月地下來,東宮差點兒就要住不下了,太子妃為了安排這些女人,也算是絞盡腦汁,不受寵的兩三個人分享一間屋子的也不是沒有,反正太子是不會踏入這里半步的,所以那些女人只能如同枯萎的花朵一樣,老死宮闈。 太子對著太子妃好,所以她娘家也只能更加賣力地支持太子,可唯獨太子妃之父自己心情沉重,每天轉身地賣了太子這種事情,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了。 之前他以為這是陛下器重太子,可是這么多年下來,他到底是有蠢才會堅持當初的看法? 想想在宮中苦熬的閨女,想想對著太子忠心耿耿,出謀劃策的兒子,他心如刀絞的同時也是無能為力。 駱辰逸在茶樓和太子的岳丈大人會面時,看著他佝僂的身子,花白的頭發,顫顫巍巍的模樣,心中生不出半點兒的幸災樂禍來,只是覺得萬分沉重,有些物傷其類的傷感。 “老大人,您這是?” 駱辰逸不知怎么的就想起了多年前的大伯,對著他多了一份的理解和同情,放緩了聲音,問道。 “靜孝駙馬,多謝您抽空赴老夫的約?!?/br> 老頭子年歲一大把,做出了最后的決定之后,他本人也輕松了許多,他的要求不高,只是想要為家族保住血脈,他的小孫子,聰慧伶俐,其他人死有余辜他并不覺得惋惜,唯獨放心不下這個小孫子。 可太子正在謀劃之事,卻是要誅滅九族之罪,所以不管輸贏,作為岳家,自家都討不著好兒,更何況太子并未有任何的勝算呢。 可他能求助的,能幫上忙的人并不多,所以老大人就將目光鎖定在了靜孝駙馬的身上。 他深受帝王重視,又不得太子喜歡,所以也許他能幫襯自己一把? 雖然覺得這種可能性不大,可到底老大人還是抱著微弱的希望約了靜孝駙馬。 駱辰逸之前有些詫異的,可最后想想還是赴約了。 老大人的姿態雖然放的很低,可這種事情,駱辰逸還是沒辦法直接地答應下來,所以只能說是考慮考慮。 老大人盡管也是有些失望,可到底他沒有一口拒絕,他就抱著微弱的希望家去了。 駱辰逸看著老大人顫顫巍巍的身形,嘆了口氣,然后家去了。 這樁事情似乎就跟從未發生過一樣,不管是駱辰逸還是老大人都沒有提起過這事兒。 太子的亢奮中帶著一股子的瘋狂,加緊了與各處的聯系往來,皇帝自然也沒閑著,父子之間的斗法簡直精彩萬分,就是明瑞似乎也感受到了風雨欲來的危機感,找了機會和駱辰逸這個做大舅的聊了幾次,可惜的是,他并未從駱辰逸這里得到什么太有用的消息。 駱辰逸只是安撫他,沒什么事兒,明瑞只要做好他的份內事兒即可。 明瑞對于他的這種敷衍感到不滿,本想端著架子呲噠他幾句的,可后來想想母妃的叮囑,最后還是硬生生地忍了。 可到底,心中還是不暢快的。 可即便是不暢快,明瑞似乎也只能憋著。 這種事情,駱辰逸自然不會大喇喇地說出來,搞的自己多精明似的,這對于帝王來說,這并不是一件好事兒,所以駱辰逸只能裝作不知。 皇帝太子這里都是加緊了手頭上的計劃,姑蘇的清河王夫婦終于在林佑安的身子好些之后,開始踏上了回京的道路。 走的是水路,雖然顛簸些,可到底速度快,走陸路,只怕更慢。 抵達京城之后,妻子的肚子剛好八個月,沒有什么太大的危險,休養兩月剛好可以在京城生產。 第97章 第97章 早有預謀的太子和早有準備的皇帝對上,誰贏誰輸? 這基本上就是個一目了然的結果。 事實上也是如此,太子造反,盡管他自己覺得自己準備多年,根基也深,朝中也有大臣支持,就算是不一定成功,可肯定也不會敗的那么慘。 可惜的是,這場叛變從開始到結束,迅速地就跟立春之后的雪一樣,太陽一曬,風一吹,然后就徹底地融化了,大地一片的干爽,空氣還是如此地新鮮,除了天氣變冷,空氣中還帶著一股子的肅殺的話,說不定這些人已經心大地可以忘記之前的這一場風波了。 不過有些人卻是一輩子也忘不了這血腥的一幕,忘不了刀斧加身的感覺。 這其中,絕對包括太子夫婦 ,東宮所有的屬官,太子妃的娘家,太子所有的姻親,當然,還有駱家。 畢竟駱家也是有個女兒在宮中,為太子側妃的。 小宋氏在聽說太子造反,已經被皇帝給鎮壓下去之后,她徹底地昏了過去。 等幽幽醒轉,小宋氏想起了自己苦命的閨女,急忙地問起了駱婉瑜的消息。 現在情況不明,駱辰逾聽了幾位兄長之言,關門閉戶,絕對不去打探,且等著事態的進一步明朗化,反正妹子和明瑞明瑩的性命無憂,最多不過是受些驚嚇,所以駱辰逾就放心了許多。 可小宋氏并不相信自家兒子,總覺得他的一臉篤定都是在騙自己,逼著駱辰逾去找兩個堂兄,去找駱辰逸。 駱辰逾看著這樣的母親,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了,他的神情最是復雜,難道自己就那么不中用,所以就連自己的親身母親都寧愿相信堂兄,相信她一直憎恨著的哥哥,也不愿意相信自己嗎? 可質問的言辭就滯留在自己的舌尖,駱辰逾還是說不出口。 “你快去,快去??!你meimei如今到底是個什么情況誰都不知道呢,難道你這個當哥哥的就真的要撒手不管???” 小宋氏看著一臉怔愣的兒子,使勁兒拍拍他,駱辰逾摸摸發痛的手背,暗暗地嘆了口氣,真心是想問,既然母親如今這般地擔憂婉瑜,當初又何必將婉瑜送去那見不得人的地方去呢? 現在二嫂的弟弟也是位高權重,最為重要的是,他沒有小妾,不置通房,和妻子兩人和和樂樂的,便是自己的妻子,聊起這位張家太太時語氣中都流露出她自己也不知道的羨慕,若是當初…… 罷了,還說當初做什么呢? 反正這輩子,婉瑜也就這樣了。 家族的策略變化他雖然不知道,可是看著太子這么徹底地栽了跟頭,女眷們也暫時地被圈禁在了東宮,可想而知,駱氏只怕在這件事情上選擇了旁觀。 想想心胸狹窄,時時處處和自己哥哥做對的太子,駱辰逾也是有些頭疼的。 現在說的這些都是沒用的廢話,算了。 “母親,如今不可輕舉妄動,太子盡管出事兒了,可不見得婉瑜和明瑞、明瑩也一起出事兒了,圣人對于明瑞和明瑩的寵愛您也是知道的,所以暫時駱氏少折騰,省的皇帝遷怒明瑞,明瑩,到那個時候,婉瑜的日子才是真的不好過呢?!?/br> 收回了自己的思緒,駱辰逾再次地對著小宋氏道。他說的認真,小宋氏似乎也不好意思再說其他,只是怔怔地道,“婉瑜果然不會有問題?真的不會有事兒的,對不對?” 駱辰逾也不知道具體的情況,不過面上卻是分毫不嫌, “您放心,大哥親口說的,您放心吧!” 小宋氏盡管還擔心著,可到底不逼著自家兒子去打聽駱婉瑜的情況了,駱辰逾真的算是長舒了一口氣。 駱婉瑜倒真的是算是沒吃苦,受到了點兒小的驚嚇這是無可避免的,可相比于其他人,她的情況就好了許多。 誰讓她有個好閨女呢,明瑞一時之間可能會顧不上,想不起自己的母親,可再世為人的明瑩卻不會,事發之后,明瑩冒險帶著母親躲了起來,等到事態平靜之后她們母女才出現在了眾人面前,明瑩對著自家母親也是各種的敬佩,她全程沒有任何的詫異,沒有任何的驚慌失措,十分淡定從容地面對著這場突如其來的變動。 明瑩盡管也知道自家母親并非柔弱無能的女人,可畢竟一個內宅婦人,能做到這個地步,實在是令人敬佩。 她佩服自家母親的同時,殊不知,駱婉瑜也在為自家閨女兒驕傲,盡管這個閨女打小兒就表現的不一般,打小兒就聰明懂事,懂得討人歡心,而且對著誰都帶著一股子的疏離防備。 不過一旦信任了誰,她就會全心全意地為對方著想了。 可面對這種傳說中的事故時,明瑩的表現,實在是令人刮目相看,母女二人共同進退,一起面對了人生中最大的轉折,所以感情上更加地親近,她二人的這一番母女情深,可不知道刺痛了多少人的眼,可到底如今是人心惶惶,前程未卜的情況,所以即便是再如何地不忿,可到底眾人都明智地保持了沉默。 女眷們這里看管了起來,被京畿大營的將士們拿下的太子殿下被人給送到了大明宮,皇帝看著滿臉血的,面容扭曲的兒子,一臉的感傷。 可太子卻被父皇的這番惺惺作態給刺激到了,這又是何必呢? 成王敗寇,自己是亂臣賊子,是弒父奪位的不孝子,所以父皇這裝模作樣兒地到底給誰看呢? 盡管對于太子的德行一清二楚,可是聽著他這慌亂之下的口不擇言,皇帝還是覺得心中一片的悲涼,自己簡直是太失敗了,這是自己的嫡長子啊。 盡管太子一步步地走到今日,有自己放縱,捧殺的原因在,可到底他對太子還保留著一份兒父子之情的,所以并未選擇趕盡殺絕,反而是將太子給單獨地圈了,然后開始處置這些逆賊。 上位者的遷怒,這是需要無數人的鮮血去平息的,所以太子黨們倒霉了。 首當其沖的便是太子妃的娘家,老大人對于這種情況早有準備,所以他十分地平靜,那樣坦蕩的模樣倒似是去衙門當差,而不是成為了階下囚。 想想靜孝駙馬的承諾,老大人覺得自己沒必要驚慌失措,整個家族為太子陪葬,這是自己早就料到的,首鼠兩端,背叛了太子,他早就預料到了自己下場,所以他才會這般地淡定。 因為就算是皇帝會網開一面,可太子也不一定會放過他,甚至為了讓自己陪葬,太子肯定會在皇帝面前咬自己一口。 似是而非之言,對于皇帝來說,有足夠的理由來收拾掉自己了。 老大人想明白之后,只能希望皇帝能寬宏大度些,別牽累到家人九族。 不過顯然,這有些困難。 皇帝現在恨毒了這些挑唆太子走上了不歸路,還哪里能記得起這些那些的,所以太子屬官們基本上都是抄家流放的待遇。 其他和太子關系親近的就更加地倒霉了,一口氣地殺了幾百口子人,菜市口每天沖天的肅殺,偌大的皇城似乎都能聞著這股子血腥味兒。 這次處理的基本上都是對著太子效忠的武將! 也由不得皇帝不憤怒,武將們手上可都節制著兵馬呢,為了從龍之功,為了富貴,這些人竟然忘記了他們的主子是誰,他們拿著自己的俸祿,竟然轉頭就向自己的兒子示好,皇帝若是不怒,那才奇怪呢。 一同損失慘重的除了武將們便是勛貴了,畢竟他們和太子之間有些不清不楚的往來,未必就是摻和了進去,可總在一定的程度上幫了點兒太子的忙,為太子行過方便,所以大家覺得冤枉的慌,可到底皇帝在氣頭上,誰又敢勸呢? 所以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祖宗幾輩子的基業成了空,可能保住全家的小命兒,似乎已經是僥天之幸了,所以眾人除了慶幸外,似乎連抱怨都不敢。 鎮國公牛家就是這倒霉的一家,兩個嫡子流放,庶子一點兒事兒都沒有,牛太太遭遇到了巨大的打擊,直接地沒了。 迎春和夫君自然是不可能撒手不管,可是現在的這種情況,真心是有些無處下手的感覺,畢竟他們是庶出的,很多事情都沒辦法做主,所以只能保證婦孺們沒吃大虧就成了。 至于別的,提也甭提。 處理了武將和勛貴之后,該輪到文臣了。 皇帝猛地一回頭,發現自己似乎已經弄死不少人了,倒是回身過來了,聽說太子妃之父病故獄中,他便心軟了,駱辰逸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