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節
可惜的是,黛玉并不是那樣的性子,總覺得姐妹們還是自己閨閣時的模樣,縱然因著家逢大變,所以略略地少了幾分大氣,多了幾分拘謹,可終究還是之前的姐妹們。 黛玉憐惜賈母一把年紀了還要為家族奔波,為兒孫cao勞,自然也憐惜姐妹們,都是花一樣的年紀,可是蹉跎至今,到底該如何是好,黛玉心中也會時常地憂愁一二。 這些煩悶之事卻也只能和丈夫吐露幾句,可到底是賈家事,她又能做的了誰的主? 駱辰逸對于這些事情完全不想理會,三春如今也在孝期,即便是要周全,那也得等出了孝期才行,所以說,黛玉也是太過杞人憂天,畢竟老太太還在呢,有她在,終究不會虧待了誰的! 駱辰逸如此地安慰黛玉。 黛玉聞言也是有理,卻不知,為自己的生活埋下了隱患。 回頭再來說眼前的這一場暴雪,復又二三日,雪漸漸地停了,五城兵馬司并著京畿大營出動,開始清理積雪。 東西兩城同時進行,甚至是京畿大營的兵丁們是先緊著西城的,畢竟西城是個什么情況,誰也不知道,所以上皇才同意了當今調動京畿大營,為的就是以防萬一。 五城兵馬司的首領簡直如釋重負,好在不用自己面對那樣暴民,否則的話,他到時候只怕是要為難死了。 東城雖然也有損失,可畢竟情況不大嚴重,這些貴人家幾乎都會組織了人手來清除積雪,五城兵馬司的人只要保證了道路通暢即可! 可西城就是另一幅景象了,說一句人間地獄也不為過! 大大小小的尸體簡直要將整條街道給占滿了,甚至是尸體摞尸體的情況都出現了。 餓死的,凍死的,被積雪壓死的,總之情況很是糟糕。 戶部準備了賑災的湯湯水水的,清的能當鏡子的粥,雜糧的饅首,不論大小,每人每天兩碗,兩個饅首。 劫后余生的人們抱頭痛哭,慶幸自己劫后余生! 陸陸續續地,便有了富戶,貴人們牽頭,在幾處地方設立了粥棚,準備了棉衣等物,專門賑災之用。 這其中,以百花樓為最! 百花樓據說是準備了數千斤的糧食來賑濟災民,他們家的粥也是最稠的,是能立住筷子的! 也是為了方便災民們,專門在西城設立了好幾處的賑災點,無償地為百姓們提供衣食。 百花樓大出風頭,其他人也不甘落后,商戶們為了贏得好名聲,一個比一個積極主動,外加上聽說當今為百花樓題寫了“仁義無雙”的牌匾之后,商戶們更加地積極了。 畢竟這rou已經讓百花樓吃了,難道他們還不能喝點湯了? 有了這些人的加入,戶部的壓力大大地降低,畢竟戶部是個什么情況,別人不知道,皇帝還能不知道了? 所以對于顧子言這次提出的這個建議,皇帝很是滿意歡喜的。 京中的局勢暫時地控制住了,皇帝自然是忘不了功臣的,顧子言受到了帝王的嘉獎,雖然都是些中看不中用的東西,可大長公主還是歡喜的很,畢竟這是孫兒心善的證明。 她的孫子,果然是個好的,對于大長公主來說,顧子言本來就是天上地下最好的那個,更何況他現在又做出了這樣活人無數的好事兒呢! 所以大長公主更加地驕傲了,唯獨顧子言自己知道,這一切的功勞都該歸在誰身上,自己只能愧領罷了。 面對這樣一位謙虛不居功的顧子言,帝王自然是更加地滿意了…… 第46章 46|城 卻說京城降下了數十年未見的暴雪,這對于皇帝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噩夢,因為只有帝王不賢明,帝王昏庸,昏聵,暴戾,所以上天才會降下此等不吉之兆頭。 不過皇帝很是機智地將上皇給牽扯了進來,雙日爭輝,所以才會天降暴雪,給帝王和人間警示,這樣的流言蜚語一出。 朝野幾乎是一片安靜,誰也不敢議論此事,哪怕是身處密室,饒是父子,夫妻之間都不會議論此事。 皇帝暫時性地算是避開了第一道難關。 直接第二道么,自然是賑災了! 戶部是個什么情況,皇帝自然是清清楚楚的,不過他還是勒令戶部尚書,侍郎們盡力地籌措出些銀錢,糧食來賑災之用。 畢竟朝廷不能沒有任何的作為??! 現在的戶部盡管不是太缺錢,可是糧食這種東西,什么時候不缺了? 好在皇帝身邊多了一個小智多星,給了皇帝一個很好的法子! 嘉獎了盡力賑災的百花樓,替百花樓寫了個匾額,上面所書四個大字:“仁義無雙”! 百花樓的掌柜的簡直是樂的眉不見眼的,這才哪兒到哪兒呢,卻沒想到,皇帝老爺這樣好,簡直是感激不盡了! 知道了這百花樓的待遇之后,其他人能落人其后嗎? 雖說著百花樓拔了頭籌,可人家吃了rou,咱們還不能喝點兒湯了? 一時之間,商圈兒振奮不已,眾人賑災的熱情大增,外加行朝廷的各處調度,總算是將目前的情況給穩定住了。 忠順親王也算是知道了自家父皇的底線了,所以并未在此事上再作妖,與其最后迎來的是一頓臭罵,還不如什么都不干呢,畢竟不做不錯! 忠順成天地拉著小廝,琪官兒等人高樂,對于外面的情況一點兒也不關注,時刻關注著他的皇帝總算是放心了許多。 畢竟對于當今來說,自己的好弟弟不來搗亂,這簡直就是太好了。 不過即便是控制住了京城的情形,可是關于京畿直隸,山東,山西等地的情形,災民們是個什么情形,目前還不得而知。 不過京郊的災民們已經陸陸續續地開始進城了。 好在小諸葛顧子言又為陛下出了個好主意,所以進成的災民都被陸陸續續地安置了起來,然后不管是去西城做工還是怎么地,總能找點兒事兒干,然后換取足夠的食物和容身之處。 皇帝通過這樣的法子,慢慢地在消化著這些流民。 皇帝對于顧子言越發地喜歡了,盡管沒有升了他的官職,不過還是賞了顧子言不少的東西,也是令大長公主歡喜不已。 唯獨顧子言自己才知道,這到底是誰的功勞,自己不過是愧領罷了。 好在駱大哥是真的不在乎這些,所以顧子言這才覺得心里好受了許多。越發地決定自己要感激他一輩子了,若是他能將自家妹子許給自己的話,那就更好了! 駱辰逸可不知道顧子言的心思,反正兩人目前算是兄弟情深吧,和駱辰逾沒有產生的兄弟之情卻是在顧子言這里發揮了起來,也是令人感慨。 左右駱辰逸也知道自己不是個什么好東西,所以也怨不了駱辰逾,至少這并不是單方面的問題。 直隸,山東,山西這些地方陸陸續續地都有官員發來了求救,賑災的加急消息,甚至發生了災民沖擊官衙的消息,自然是受到了鎮壓,這是毋庸置疑的。 最后的結果么,不管是什么樣的,可都是令人嘆息的。 百姓啊,只有活不下去的時候才會想著沖擊官衙,當然也能看出來這些本地父母的品性了,只有往日里盤剝的太狠了,只有如今真的活不下去了,所以才會做出了這樣鋌而走險的舉動,只怕他們自己也是知道自己的結局的。 所以死了數百人,也在意料之中。當然,當地的駐軍似乎也死了不少,皇帝簡直憤怒無比,他也不是沒去過地方,也不是不知道地方官吏是個什么德性,可是萬萬沒想到,竟然會逼著百姓造反,這如何能不讓皇帝惱怒! 所以皇帝緊急地派了皇長子南下賑災,顧子言作為皇家侍衛,這次也在外派中,護衛皇長子南下,這不是個輕松的活計。 可是在皇帝開口之后,顧子言就知道這已經沒有自己開口拒絕的余地了,所以他如今發愁如何地說服和安慰祖母了。 畢竟自己長了這么大,卻是頭一次地離開祖母,第一次地離開京城。而且更為可怕的是,此行并不是出門游玩,也許還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所以大長公主聽說他要隨皇長子一起南下之后,眼淚撲簌簌地掉了下來。 不過讓顧子言沒想到的是,自家祖母卻是比他堅強的多,甚至不需要顧子言說服和安慰,老太君就已經幫孫子準備南下的行李了。 各種的傷藥,各種的補品都準備了不少。當然,也是少不了大氅,少不了身邊的護衛們。 顧子言看著這一長串的清單,也是哭笑不得,祖母盡管是一片好心,不顧自己這次卻只能輕車簡行,所以除了各種藥丸子之外,顧子言能帶走的只有大氅,畢竟穿著暖和啊。 大長公主看著減薄的孫子,簡直要心疼死了,自家孫子從來都是養尊處優到什么時候吃過這樣的苦頭了? 不過為了讓顧子言放心,她也只能強顏歡笑。 顧子言自己也是心酸,越是懂事兒,他越是悔恨自己之前的混賬日子。 可惜的是,現在也已經晚了。 顧子言臨行前一天,來了林府辭別,且拜托了駱辰逸,希望黛玉能偶然地上顧府,與祖母說說話,也排解排解她的煩悶一二。 對此,不管駱辰逸還是黛玉,都是滿口地定下了。 這并不是什么為難事兒,他們還可以請了大長公主來府上做客散散心,外加上府上如今有賈母寄住,彼此之間也能有個說話的伴兒。 帶著對祖母的記掛和林家的感激,顧子言終于開始了自己第一次的出差活動,護衛著皇長子南下去賑災,救災。 他雖然是護衛,不過卻是皇長子的表弟,彼此之間盡管之前并沒有多少的交際往來,可是這次遇上了,皇長子自然是不會放過和顧子言交好的機會的,畢竟顧家在軍中的影響力還是在,對于他來說,現在急缺的便是軍中的助力了。 自家父皇很多時候都插手不上軍中的事情,更遑論是皇長子了,大部分的軍權都掌控在上皇手中,這也是當今很多時候只能忍氣吞聲之故。 畢竟手中無軍權,他的腰板兒直不起來,更何況滿朝的文武官員都是以老臣為主呢? 好容易地扳倒了甄家,熬死了駱閣老這個文官之首,皇帝也算是漸漸地控制住了江南的鹽政,可是這個帝國真正的核心的東西,還是沒有落到他手中,這對于皇帝來說,憤懣無語之外,也是無能為力! 五位閣老之中,如今有三位是當今的親信,按理來說,皇帝也應該滿足了吧。 可惜的是,人心不足蛇吞相是一件,至于另一件么,越是雄心壯志,皇帝覺得自己受到的掣肘越是多,政令不暢,地方吏治敗壞,官場貪腐之風嚴重,官員思想老化,僵硬,得過且過,一點兒上進心都沒有,皇帝還能如何? 總要有一批自己得用之人吧? 可惜的是,軍權不在自己手中,皇帝不得不多了許多的小心翼翼,不得不放緩了自己的前進的腳步,不停地調整人事,不斷地算計這個,謀劃那個,為的便是給自己挪騰更多的空間。 上皇縱然看著不顯山,不露水的,可是這個國家的命脈和大權卻是掌握在宸極宮的手中。 皇帝除了憤懣之外,簡直無可奈何,畢竟上頭的那位是自家父親,而且更加可怕的是,他掌握著許多事情的生殺大權。 皇帝都是如此的情況,更遑論是作為孫子的黃長子了。 對于他來說,如今真心是什么都沒有,他甚至都不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畢竟嫡長子是嫡長子,可太子是太子啊。 名不正則言不順,所以皇長子自己比起自家父皇更加需要小心翼翼,絲毫不敢有任何的出格之處,否則惹了自家父皇的紅眼病犯了,最后自己倒霉不要緊啊,可還要連累母后和自己的妻小的。 這并不是一件小事,雖不至于動搖國本吧,可是對于皇長子來說卻可以算的上是傾覆之禍!他絕對是不會犯這種忌諱的! 他各種謹慎小心,可并不意味著有了好的機會也不會把握了。 比方說,這次南下,護衛隊的事情盡管都是由著父皇安排的,可是顧子言卻是自己親口地向父皇要來的,這事兒他是永遠不會和這位表弟說的。 果然能借用這次機會贏得顧家的好感,將來能略略地支持自己一二,那么都不枉自己的這一番算計了。 皇帝雖然能看透兒子的算計,不過如今卻是有幾分慈父之心的皇帝覺得自己才不會和父皇一樣呢,決計不會這般那樣地提防著兒子,所以為了表達自己的不同,皇帝同意了兒子的請求,將顧子言給編入了護衛隊中。 顧子言對于皇長子的善意自然是能感受的到的,不過在人前他卻是恪守著侍衛該有的規矩,不過在人后么,則是親切地喚著皇長子為表哥。 對于顧子言的上道兒,皇長子也是滿意的,一路上自己也能有個說話的伴兒,這樣的日子才不會枯燥,也是顧子言說話雖然粗糙些,可是猛地一想,極為地有道理,皇長子越發地愛拉著顧子言聊天了。 對此顧子言也不推辭,雖然他沒想過要摻和這些有的沒的,可若是能和皇長子交好,這也是一件好事兒。 一路上一行人的出行還算是愉快的,如果忽略了越來越僵硬的腿,甚至是路邊上的死尸的話,這次的出行都還算是比較滿意的。 當然,不過是到目前為止。 抵達直隸后,面對當地官員請的鮑魚魚翅的豪宴和餓殍滿地的對比時,顧子言只覺得心里堵得慌,這頓飯真的是吃不下去的。 好在他是侍衛,并未暴露身份,所以不用和皇長子一般,受人奉承和吹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