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節
寶玉在外面得了趣兒,愈發地不愛留在府中了,見天地往外跑。 賈母和王夫人對于他外出交際倒是支持贊同的,畢竟結識幾個少年英才,世家公子之類的,將來也是能有個人脈關系,能守望相助。 年下紛紛擾擾地折騰了一番,不過今年卻是額外不同,你道是因著什么呢? 便是因為陛下隆恩,宮妃娘娘們可以外出省親,與家人團聚,所以這個年,別說是賈家沒有過好,就是整個京城,似乎都沒有好好兒地過年呢,大家都是在等待著這省親呢。 禮部按著順序排下來,賢德妃賈元春正好是上元節這日,當然,這日也不獨是她一個,不過最為顯赫的卻是她。 所以賈氏一族上上下下地歡喜瘋了,上躥下跳的,說是陛下對他們家大小姐的看重。 皇后娘娘年紀大了,出嫁多年,與娘家人沒有多少的感情,她父母已經過世,當家的是哥哥嫂子,從前外祖母去世了之后,母親傷悲非常,嘗說自己從此往后再也沒有娘家了,她那個時候年輕不懂事兒,弄不明白,母親明明還有兩個舅舅家可以往來,何以說自己沒了娘家? 可是現在輪到自己品嘗這種滋味了,沒了母親之后,整個家似乎不是自己的了,皇后娘娘的母親并不多么長壽,她又是在深宮內院,也沒有承歡膝下,所以承恩公府對于皇后娘娘來說,并不是個什么歡喜的地方,反倒是充滿了悲傷。 她當初在嫁給了皇子的陛下時,因著父親沒了,所以帶了族中的meimei回府當了陛下的滕妾,為的就是讓那族妹早日誕下趙家血脈,幫自己穩固地位。 這事兒她不同意,可是兩個哥哥卻是贊同的很,而且提議的就是自己的大嫂子,后來那滕妾果然是個好生養的,誕下了陛下的長子。 不過可惜的是,竟是個福薄的,自己難產而去,留下了個病歪歪的兒子。 那個時候還是王妃的皇后娘娘念及他是王爺的長子,又是族妹掙命一樣生下來的,所以將這個病怏怏的孩子抱在她的身邊,照看撫養。 這么多年過去,大皇子雖然已經娶妻成家,可是子嗣不豐,仍舊是病怏怏的。 不過他對于皇后這個嫡母兼姨母卻是敬重有加,好歹讓皇后略感欣慰,總算是沒養出個白眼兒狼來。 后來,母親去世,她和娘家就基本上斷了往來。直到皇上登基,加恩趙家,大哥封了承恩公之后,這才慢慢地恢復了交際。 當然,即便如此,皇后對于娘家,對于族人一向都是淡淡的,反正他們是自己的族人,也不可能反水去支持別人,關系是否親密又何妨? 所以皇帝當初允了后宮省親,皇后娘娘在娘家人進來請安時,也是一口拒絕了的。沒了母親的那一日,她便沒了娘家,還回去做甚么? 憶苦思甜?她如今的日子不見得有多甜,往昔的日子不見得有多苦,所以皇后娘娘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趙家雖然懊惱,可也不得不聽了皇后娘娘的吩咐,不能建別墅,總覺得承恩公府比別的外戚們低一頭似的。 皇后娘娘那里沒動作,那么爭斗的便是兩位貴妃了,賢德妃賈氏和吳貴妃二人。當然,不僅是她們二人彼此爭斗,就是在宮外,賈家和吳家之間也是齷齪不斷,少有和睦。 吳貴妃的資歷老,雖然沒兒子,可是名下有個公主,被皇帝當成了寶一樣疼著,對上蛋都沒有懷上一個的賈氏,吳貴妃是底氣十足的。 再者說了,吳貴妃之父吳天佑雖然是個混不吝的,可是吳家卻是比賈家強上許多了,所以能給吳貴妃朝堂上的支持,不跟賈府似的,除了銀錢外,竟是沒有任何的勢力。 元春在宮內苦苦掙扎,她也知道府上的情況,可是現在不同了啊,這不是有個靜孝郡主嗎?黛玉她女婿又是駱閣老的親侄子,聽說駱閣老夫妻倆對于這個侄兒關心非常。 所以長了見識,開了眼界的元春總算是和賈母的目光一樣了,打起了黛玉的主意。 果然自己在前朝有駱閣老,哪怕是十分之一的支持,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在后宮孤立無援,累死累活的。 所以元春在大年初五時,打發了宮中的小太監,遞了消息出來。 賈母對于元春這個自小兒精心教養的孫女兒自然是寄有厚望的,現在看著她的眼界,頓時欣慰不已。 遞了帖子,打發了王熙鳳這個能說回道的,又有探春這個機敏多智的一起上門,為的便是邀請黛玉上元節那天在賈府等著娘娘的接見。 對于這樣的邀請,黛玉頓時有些反應不過來。 “我畢竟不是賈家人,府上是喜事兒,我去了這只怕不大好?!?/br> 黛玉有些為難地道,她確實沒想過要去賈府去見什么娘娘。 “這哪里不好了?是宮中的大jiejie專門傳了消息,說是借著機會好生地認認親,以后也往來方便,玉兒meimei,不是我說,這樣好的事情,別人求都求不來的!” “唔,這樣吧,風jiejie,三meimei先坐,我去找夫君商量商量再說?!?/br> 黛玉有些招架不住王熙鳳的這張嘴,立即地將駱辰逸給拎出來做擋箭牌。 王熙鳳雖然對于那贅婿沒甚好感,可也知道這個林妹夫不是個好惹的,所以只能無奈地點點頭。 “唷,林meimei,如今你都是郡主了?這府上的大小事宜誰還敢不聽你的,哪里需要商量了?” 不過仍舊是打趣地擠兌了黛玉兩句。 黛玉忍著內心的不喜,然后快步地出了花廳。 駱辰逸聽了黛玉的轉告之言后,覺得有些好笑, “不去,不說別的,咱們如今身上有孝,咱們又不求著賈貴妃,上門去干嗎?沒得讓人說咱們失了風骨,罵咱們不孝呢!” 駱辰逸對著黛玉道。 黛玉也知道丈夫是讀書人,對于這些事情看的格外重,所以只能暗暗地松了口氣,抱怨道,“我也是這么說的,可是二嫂子那張嘴,又說是賢德妃的口諭,這樣不去真的行嗎?” “放心吧,不提后宮不得干政。再者說了,后宮還輪不到一個貴妃指手畫腳呢。有太后娘娘不說,還有皇后娘娘呢,所以直言拒絕就成,再不然你就推到我身上,說是我不許你去,再者,我與大伯家約好了,要一起上街看花燈的?!?/br> “什么?為何你不早說?” 黛玉瞪大眼睛,一臉不悅地問道。 “這不想給你一個驚喜嗎?可惜的是……” “既然與大伯母約好了,那么自然不能失禮,我這就去回了璉二嫂子,唉,她也是難,那樣一大家子……” 聽著黛玉對于王熙鳳的憐憫,駱辰逸覺得好笑,王熙鳳自己并不覺得為難啊,如今正是顯示她才干優長的時候呢,王熙鳳巴不得天天有這樣賣弄的日子呢,黛玉倒是替她覺得為難了。 “你呀,cao的什么閑心,只怕二嫂子未必這么想呢?!?/br> 他這般說,黛玉復又想想王熙鳳爭強好勝的性子,也覺得自己有些好笑起來了。 所以她轉身回了花廳,將剛剛與駱辰逸的這一番對話說給了她們姑侄聽。 王熙鳳笑著道, “如何就這樣巧了,meimei竟是不知道?” 雖然黛玉對于她的質疑有些不痛快,不過還是耐心地解釋道,“他是想給我驚喜,所以一直都保密著,我也沒想到……璉二嫂子,家去了替我向外祖母,二舅母致歉吧。娘娘家來了,也是闔府團聚的喜事兒,沒的我一個外人摻和進去,卻是不像。再者說了,我身上又有孝的……” 既然黛玉都這般說了,王熙鳳和探春二人也只能失望而歸,探春在離開郡主府時,突然地覷見了一個身影,突然明白過來那是誰的探春頓時面紅耳赤起來。 再是沒想到,這位林姐夫竟然這樣一表人才,俊俏非凡。 好在王熙鳳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想著回去了之后要如何跟老太太交代,所以并未發現探春的異樣來。 可偏生,探春雖然極力控制自己,可是那個身影似乎是印在了自己腦海中,心底里一般,覺得怎么著都剝落不去。 探春自此似乎是成長了一般,時常地待在自己的屋子里發呆,也不大和姐妹們一起去玩樂了。 不過對著王夫人,卻是更加地恭維了。 王夫人對于探春這個庶女只怕也沒有多少的感情,不過也樂得和她秀母女情深,撩撥的趙姨娘上躥下跳的,越發地顯得粗鄙了,越發地讓探春瞧不上了,母女,姐弟之間的罅隙日深,王夫人才覺得心中暢快了不少。 想想宮中的貴妃女兒,再想想將來有大出息的寶玉,王夫人如今志得意滿,所以對于探春這個庶女也并不覺得有多么地礙眼了,畢竟將來嫁出去,也能為自己的寶玉拉來一個助力。 第二天探春受寵若驚地收到了幾件太太打發人送來的首飾,布料還有舊衣。 說的是舊衣服,不過都是好料子,不過是樣式過時罷了,王夫人年輕時略顯豐腴,探春年紀又小,穿著還挺奇怪的。 所以她帶著丫頭們連夜地改了之后,便天天地換著穿,逢人就說太太的慈和。不過因著不是時興的布料,不是時興的樣子,總顯得有些怪異。 因著駱辰逸說了帶著黛玉一起出府和大伯母家一起去賞花燈,所以黛玉總覺得這幾日時間走的額外慢。 駱辰逸看她閑的慌,所以找了各色東西來,夫妻倆一起做燈籠玩。駱辰逸懶,也不愛動腦子,可是他見過的多啊,眼界開闊,自己又會畫畫,所以每每做出的東西又精致又好玩,再對比一下自己的,不然是兔子燈之類的,黛玉頓時覺得無趣了。 扔下了自己手頭上東西之后,開始幫駱辰逸了,夫妻倆聯合做了個大胖娃娃吃元宵的燈籠,看的一眾人心頭軟軟的,不過陳嬤嬤卻是略帶擔憂,這樣童趣十足的東西,姑爺這是在暗示著什么嗎? 整整兩天功夫,夫妻倆在工匠的協助下,總共做出了十來盞不一樣的燈籠來,夜里看著這些東西,簡直成就感爆棚。 黛玉又緊急地往賈、駱兩處送了幾盞自己覺得好玩的給姐妹們,自然是少不了寶玉的。 至于駱家,那只大胖娃娃咬元宵的也一起送了過去,駱辰迅的小兒子如今正是三四歲好玩的時候,他拿著這燈籠,卻是極為相配的。 賈府的幾個姐妹,寶玉,巧姐兒,賈蘭,賈琮賈環人手一只燈籠,俱是歡喜不已。 府上忙著貴妃娘娘省親,這燈籠也都選擇的是富貴吉祥的樣式,哪里有林家送來的這樣巧思好玩的。 又聽說是他們家郡主郡馬自己動手做的,大家自是更加覺得好玩了。 寶玉本也想鬧著自己做,可惜的是,府上如今正是忙碌的時候,不管是賈母還是王夫人,絕不會縱著他的。 寶玉自己怏怏不樂,然后并不能讓老太太,太太改了主意。 因聽了是林meimei自己做的,寶玉本想都給收回的,可惜的是,這次卻是沒誰理會他,畢竟這簽子上標的明明白白,縱然是一向讓著她的探春也將那燈籠寶貝的緊,別說是送給寶玉了,就是看看也叮囑他小心了再小心的。 至于惜春,直接讓寶玉碰了一鼻子灰,哥哥搶meimei的東西,這算什么本事?難道你還要搶了巧姐兒,蘭哥兒的? 你這做叔叔的倒是出席了,不說送侄子,侄女兒東西,反倒是跟沒斷奶的奶娃娃一般,竟是越長越回去了? 這番夾槍帶棒地,寶玉也只能落荒而逃,大家都說三姑娘是個剛性兒的,可沒想到這四姑娘也不惶多讓,寶玉竟都沒討著好兒。 好在寶玉性子還算好,并不將此事張揚的到處都知道,所以長輩們也只能裝聾作啞,對于他們兄妹之間的口角來了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上元佳節到了,黛玉恨不得立時便是晚上了,自己可以出去賞燈了。 她小時候父母也曾帶著出去玩過,不過自打母親過世之后,便再沒有出去的機會了。 雖沒有十年,差不多也有八年了,好在現在又有了機會,也不知道這京中的燈會到底如何?是跟揚州那樣熱鬧非凡嗎? 揚州富人聚集,所以鹽商們斗富的風氣一直濃厚,這樣的佳節里,更是了不得。 也不知道京城是個什么情形,駱辰逸也不知道。夫妻倆猜測了半天,想想晚上就能出去了,復又覺得好笑。 下午稍微地吃了茶點之類的墊墊肚子,眾人開始準備出行了。 上元節肯定人多熱鬧,卻也不是沒有危機的,所以安全方面大家還是需要各種準備的。尤其是有女眷的情況下,好在他們已經訂了最好的太白樓看花燈,不用在街上人擠人的。 夜幕降臨,半黑不黑的時候,黛玉一行人終于出發了! 駱太太看著幾個孩子們,就是兩個媳婦兒也是心不在焉的樣子,頓時覺得好笑,便主動開口道,“行了,咱們也出發吧,去了外面,你們也正好松快松快,老大媳婦,照顧好你弟妹和婉慧兩個!” “是,太太?!?/br> 駱辰迅的妻子孟氏笑著應下了。即便婆母不囑托,她這個當長嫂的也知道自己的責任。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br> 駱辰逸護著黛玉在街面上走,黛玉只覺得自己的眼睛不夠用了,各色的花燈,各種的小吃,各樣兒的猜謎,總之,叫賣聲,歡笑聲等等夾雜在一起,讓人覺得歡喜不已。 一路上駱辰逸也在詢問黛玉的意見,不時地買上一兩盞的花燈,看著有新奇干凈的小吃也各自買上一兩樣,等他們一行人到了太白樓時,身邊跟著的人幾乎都沒有個空手的了。 駱太太年紀大了,不好這些熱鬧了,所以她帶著兩個孫子先到了太白樓的包廂中,也讓兒媳們松快松快,看著靜孝夫婦到了,這才將小孫子放下。 太白樓每年的元宵都是限量的,都是要提前預定的,否則的話,只怕你出再大的價錢,也嘗不到這樣的美味,一年只這么一回,所以鬧的太白樓的元宵越發地受人追捧了。 駱太太帶著女眷們在屏風后面用元宵,駱辰迅兄弟幾個在外間說起了佳節的喜事,這樣的聚會最容易說起如今時下最流行的話題。 比如說,椒房省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