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節
“沒有任何人能夠改變柏家獨大的局面,除非……除非像當初一樣,有其他強國干涉。說不定,那些國家會認為柏家冥頑不靈,你比較好溝通,轉而支持你呢?” “好好想想吧,我的老朋友,這是你最后的機會。你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再猶豫下去,指不定哪一日秦老的人就攻過來了?!?/br> …… 張勛充閉著眼,紛雜的話語和念頭不斷地在他的腦海中翻滾著,幾乎要把他的頭顱劈成兩半。 那是韓江在被處決之前,所說的最后的話語。他說,他的一敗涂地,全拜柏家所賜,所以,最恨的也是柏家,可柏家如今在國內聲勢已成,張勛充再難企及。除非張勛充另辟蹊徑,否則,很快就會像他們一樣,被柏家勢力所吞并,成為‘華國政府’的養料。 張勛充知道,韓江說這番話,定然不是因為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又或者想要借張家之手,為自己報仇——若說柏總理和秦老毀了他半生基業,讓他轉身一切皆空,那么自己那時將要取走他的性命,他難道就不恨嗎? 可是,他終歸沒法對韓江所說的話不在意,因為,他很清楚,韓江說的都是事實。如今‘華國政府’一日日的壯大,終有一日要統領整個華國,屆時,又哪里會有他們這些人的好果子吃? 張勛充不是沒有想過要投奔柏家,可他本就生性好強,且又與柏家斗了半生,哪里低得下這個頭,豁得出這個臉面,屈居柏家之下?再者,即便他投降了,這些年中,他畢竟與秦老和柏總理結下了不淺的仇怨,他們的真的會愿意放過他嗎? 與其把命運的掌控權交到別人的手中,還不如由自己來把握。 若是不準備投降,就只有奮手一搏。西北軍無疑是敵不過如今的中央軍的,張勛充也沒打算以卵擊石。想要與秦老、與柏家抗爭,僅憑他的軍隊是不行的,他必須找到外援。 張勛充原本跟英國關系不錯,可如今,英國深陷歐戰之中,哪里顧得上華國這頭?就算英國那邊有余力兩頭兼顧,張勛充也是不可能信任他們的了——英、法、美三國才剛與柏氏政府簽訂協議,他又如何能夠確定英國會放棄其合作伙伴,轉而幫助自己這個一直跟著其腳步走的跟班?怕是掉轉過頭幫柏氏政府聲討自己的幾率比較大吧? 若將英美等國都排除在考慮對象之外,其余的國家要么是鞭長莫及,要么自身的實力不夠強大,這樣看來,鄰居俄國是張勛充為數不多的備選對象中最好的選擇。 雜亂的思緒如同野草般在張勛充心中滋生,韓江的話如同魔咒一般在張勛充心間徘徊,讓張勛充變得焦慮,同時,也促使他下定了了決心。 仿佛害怕自己反悔一般,張勛充在作出決定后迅速地派出人,前往莫斯科聯系俄國政府。在這過程中,有人提醒過張勛充,也許北極熊不那么靠譜,可此時,張勛充已經什么都聽不進去了。 談判的過程很順利,雙方并沒有留下什么書面的協議,彼此間卻達成了共識。俄國政府只會承認西北政府作為華國的代表,作為華國的友好鄰邦,在西北政府遭受威脅的時候,俄國政府會出力幫助其化解危機。而同樣的,西北政府也要唯俄國政府馬首是瞻,無條件支持俄國政與蘇維埃政府的一切對抗,更要在俄國政府需要的時候為其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次的協議,可以說是可取所需,皆大歡喜。 然而,直到十萬火急關頭,所謂的協議究竟有幾分真意,方才被人知曉——求援信送出,俄國政府竟只從邊境調了區區幾十人趕來。 看著面前滿身傷痕、體虛力弱的俄國士兵,以及他們身上陳舊落后的裝備,張勛充突然仰起頭來,哈哈大笑起來,笑著笑著,那聲音中又帶了些悲切之意。 原先,在己方戰士快要堅持不住的時候,他曾經無數次的用他與俄國的協議激勵他們,告訴他們,援軍很快就會到來,讓他們再堅持一下。 如今,俄國政府倒是“信守承諾”,派出了“所有他們能夠派出的援軍”,可眼前的一切,越發讓張勛充覺得,一切都是個笑話。 【沒有派出更多的人,是因為我們邪惡的對手還在對我們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向我們發起進攻。我忠實的朋友,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夠像我們一樣戰勝邪惡的勢力,我們的精神與你們同在。如果你們提早結束了這場動亂,也請一定不要忘了來支援你們的朋友?!?/br> 與他們結盟的俄國政府,不僅缺乏誠意,而且缺乏實力??尚Φ氖?,他現在才看出來,而就在前一刻,他還寄希望于他們…… 張勛充抬起手,將俄國政府送來的信件一點一點的全部撕碎,這沒有目的地、四處散落的紙片,就像他的心一樣茫然。 “韓江,你贏了……”他低下頭,抓住了自己的頭發,痛苦地低語:“你贏了!” 如果這個時候還看不清韓江對他說那些話的真實意圖,他脖子上那顆球也不必長了。 由始至終,韓江想要報復的,不是他們中的哪個人,而是他們全部。 下午三點一刻,張勛充的勢力中心d市被攻破,包括張勛充的兒子、下屬在內的諸多人,全部被秦老的軍隊虜獲,而張勛充本人,早在城破的那一刻,就在他的房間中開槍自殺。他是如此心高氣傲的一個人,哪怕明知道與柏家作對會很艱難,仍然選擇了這樣一條路,又怎么會愿意在失敗后,讓秦老和柏總理的人見證他最狼狽的時刻? 隨著張勛充的自殺,其麾下的勢力,徹底土崩瓦解。 韓江被張勛充所殺,臨死前設計讓張勛充與秦老相爭,以卵擊石,最終導致了張勛充的自我毀滅,通過把俄國扯進來的方式,他又間接為中央政府樹立了一個敵人。很難說,他最后這一手,算不算是一種成功。只是,所有人都明白,從今往后,昔日赫赫揚揚的韓、張二家,是徹底的煙消云散,堙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解決了張勛充與韓江這兩大國內的主要敵對勢力,可以說,華國政府的統一大任已經完成了大半。接下來他們要做的,就是整合韓、張手下的勢力,攻克余下的不服者,以及譴責俄國政府擅自干涉華國內政。 韓江、張勛充手下畢竟還是有一些死忠的將領,將他們的勢力整合成能夠為華國政府所用的力量,著實花去了秦老不少時間。 那些盤踞一地的小勢力倒是好解決,那些小勢力的‘總統’、‘總理’,大都還是比較識時務的,見大勢已定,索性向華國政府投了誠,不再繼續負隅頑抗。橫豎他們也打不贏,還不如現在收手,面上也好看些。 有些倚仗背后有人,堅決不服華國政府的,則被華國政府一個個收拾了過去。 至此,除卻少部分地區還在英國、葡萄牙等國的掌控中,外蒙人依然不怎么買他們的帳之外,華國政府已完成了國內大部分地區的統一?,F在,該是與那頭橫跨亞歐大陸的北極熊交涉的時候了。 政府外交部發言人寫了一則言辭激烈的譴責信,譴責俄國圖謀不軌,妄想干涉華國內政,割裂華國領土。后又譴責(前)政府侵華國國土,奪華國財富,毫無正義之風,所作所為皆屬強盜行徑。 對于華國政府的譴責,臨時政府并沒有太在意。 ——都干涉你內政這么多年了,這有什么好拿出來說的?難不成你今天才知道?至于侵犯國土什么的,都是沙皇時期的老黃歷了,就更不值一提了。你愛說什么,隨你高興,反正也不可能真的做什么,就讓你過過嘴癮好了。 在臨時政府看來,他們最大的敵人仍然是蘇維埃政權,至于華國政府,這一年來發展勢頭雖然很迅猛,但也不過是矮子當中的高個子罷了,不必太擔心。他們與華國這個鄰居熟的很,完全明白其應有的實力。 他們沒有料到的是,這一次,華國政府還真就不滿足于過過嘴癮了。 作者有話要說: 總算在熄燈之前趕上了 ☆、第73章 進攻 俄國的邊境,無數饑寒交迫的百姓正低著頭勞作。他們衣衫襤褸,面色灰暗,瘦的只剩下皮包骨頭,讓人擔心,他們究竟能否抗得起那么多的重物。 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麻木、死寂,他們仿佛失去了知覺似的,只是機械地一次又一次地重復著他們的動作,他們都知道,不干活,就沒有飯吃。干了活,也吃不飽,只能勉強填點肚子,可是他們,別無選擇。 最近國內極其不太平,蘇維埃政府和目前入主莫斯科的政府之間雖然還沒有正式展開決戰,但雙方的矛盾越來越明顯,幾乎每一天,都會有小規模的矛盾沖突爆發。而在兩個政府管不到的地方,勢力更是錯綜復雜。 這些百姓就如同失去依托的浮萍一樣,活一天,算一天。他們中的很多人,已經失去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對于未來的生活,他們實在是無法期盼更多。 在亂世之中,在短暫的和平終究是珍貴而稀有的東西。這天清晨,早起的工人們才剛準備做工,就聽到了大炮的轟鳴聲,還有裝甲車一輛輛駛過的聲音。 “【發生什么事了?】”一名工人驚恐地拉住他的同伴。 “【要打仗了,快逃命去吧!】”那人一把扔下手中的斧頭,也不去理會那未做完的活計熟稔地跟著人流開始躲避。 炮聲由遠及近,頻率變得越來越高,就像是死神的手在不斷向這些毫無抵抗之力的人伸近一般。 邊境小城的指揮部雖然奮力抵擋,但對方來的太突然,進攻之勢又是這般猛烈,僅憑他們臨時匯集起來的兵力,根本無力抵擋。遠道而來的侵襲者幾乎沒有遇到什么像樣的抵抗,就從這座邊境小城上碾了過去,完全沒有去在意那些躲藏起來的平民,也沒有絲毫要在城池里逗留的意思,來去匆匆,速度快得就像是在這座小城旅游了一圈。 等到浩浩蕩蕩的裝甲車離去之后,所有人都松了口氣,一個個從藏身的洞xue和土坑里爬了出來,露出劫后余生的表情。 “【從那個方向來的……那些人是華**隊吧?】”有人遲疑著開口。 “【華國?你是在開玩笑嗎?怎么可能!】”他的難兄難弟當即否定道。 俄國不去攻打華國就不錯了,華國還敢反過來攻打俄國? “【可是,那些人確實是從境外來的吧?】”第一個說話的人語氣不那么肯定。 “【那也未必是華國人。我們這兒與華國接壤,常常與華國守軍有小沖突,他們從來沒贏過?!俊焙笳咭砸环N不以為然的語氣向他的同伴們灌輸華國的無害性。 “【哎,不管來的是誰都好……這種日子,到底什么時候能夠結束?】”他的同伴沉默了半響,才苦澀地開口。 這一次,他們還算是運氣好。雖然碰上了外敵入侵,卻沒有傷他們性命。只是,看著在炮火的攻擊下倒塌的房屋,看著周圍的殘垣斷瓦,看著地上守備軍焦黑的尸體,以及滿目蒼夷的土地,所有人的心情,都沉甸甸的。逃過了這次,下一次,他們是否還能有這么好的運氣? 如同百姓們不相信“弱小的”華國膽敢向他們挑釁,正敷衍著華國政府的俄國政府,也沒有想到,華國居然真的敢主動向他們發起進攻。 在他們的印象中,華國還是多年前那個被先前的沙皇俄國打得一退再退,一次次求饒的國家,是被他們奪去了大片土地,卻連反抗都不敢反抗的國家。雖然土地面積很廣,乍一看上去好像很厲害,實質就是一只待宰的肥羊。 然而如今,這只溫順的肥羊居然對他們亮出了利爪! 四天前,他們漫不經心地將敷衍之辭送上了華國政府的案頭,四天后,他們就為自己的輕忽而付出了代價! 這天晚上,莫斯科的政府高官們,全都集中在會議室中,緊張地討論著該如何御敵。會議的氛圍很緊張,高官們能夠拿出的御敵措施卻十分有限。 與此同時,華國政府的軍隊已經勢如破竹,連下俄國數城。由于華**隊做足了準備,來勢洶洶,往往在收成者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的時候,已經兵臨城下,一時之間,竟是勢不可擋。眾多守將對于華**隊的態度,也從一開始的輕蔑,到了后來慎重、戒備乃至畏懼的地步。 尤其在華國政府正面打倒一位名將,從他的城池中大搖大擺地離開后,這種畏懼變得更為明顯。 短短的幾日之內,俄國已經奏響了危險的警報。 俄國政府雖然在竭力調動力量阻止華**隊繼續行進,但由于他們手中兵力有限,收效甚微。 在國內,他們所要承受的壓力是最大的。前不久,他們才剛剛推翻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統治自立,目前還沒有站穩腳跟,民眾對于他們也多持觀望態度。如果他們不能夠漂亮地解決華國進攻一事,政府高官們毫不懷疑,他們會成為下一個沙俄政府,被迫下臺。 現在,有能力幫他們渡過難關的,似乎只有蘇維埃政權??墒?,他們真的要向列寧低頭嗎?想到這里,所有政府官員都不由得遲疑了。 蘇維埃政權是他們現在掌權的最大障礙,一直以來,那群泥腿子都不怎么服從他們的管制。一旦借由列寧之手打退華國人,他們可還能壓得住那群泥腿子?日后,又由誰來當家作主,誰說了算? “【不用向那些人低頭?!俊碑斈峁爬缆犅勥@個消息后,對政府總理克倫斯基說道:“【我與華國交戰過,我完全清楚該如何打發那些人。華國人容易滿足得很,你只要給他們些甜頭,就能打發掉他們?!俊?/br> 雖然被政府當局軟禁,但由于現在政府的負責人出身貴族,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妻子、孩子們受到了良好的待遇。他們被允許繼續居住在原先的行宮里,除了行動上有些不自由、以及不能在干涉政務之外,他們的生活與以前沒有太大的區別。 雖然多數時候,尼古拉二世都是個混吃等死的閑人,但偶爾克倫斯基也會來向他詢問一些事情。這一次,是他主動找上了克倫斯基。 比起華國來,尼古拉二世更為討厭的,無疑是他眼中的那些“泥腿子”。如果不是這些出身卑賤的人反抗他,他也不會落得今日這個下場,他無疑是最不希望政府與蘇維埃政權聯手的人之一。 恰好克倫斯基也有這樣的想法,于是,這位政府高官在經過慎重的考慮后,做出了決定。 俄國政府決定向華國政府發出求和文件,與華國政府協商解決這件事。 他們的手中為數不多的兵力都在提防蘇維埃政權,實在是不能輕易地折損。再者,即便將那些兵力全部調回來,能不能打勝仗還是兩說,一旦敗了,他們卻必會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中,若是勝了,也定然是慘勝,蘇維埃政權必不會輕易放過這個□□的機會。 當前,找華國政府尋求和解,似乎是他們最好的選擇——就算已經對華國政府的實力有所改觀,但他們對于華國政府的總體印象一時之間還難以扭轉。在他們看來,蘇維埃這個對手,比華國的威脅還大。 畢竟,蘇維埃是有可能入主莫斯科,取代他們的存在,而華國,就算華國打贏了他們,難道還能夠把整個俄國給吞下去嗎?到時候說幾乎好聽的話,自詡為“禮儀之邦”的華國難道還能夠對他們揪著不放? 種種思量,促使俄國政府做出了最終的決定??藗愃够恢?,正是因為他們的這個決定,加速了他們的滅亡。 在華國政府軍狂轟濫炸的第四天,俄國政府宣稱,先前他們被華國前西北政府蒙騙,做出了錯誤的聲明,如今對此予以更正,從今往后,他們只承認華國政府為華國唯一的執政機構,并愿意與華國結為友好鄰邦。 可是,華**隊的負責人并沒有因為他們說了幾句好話而輕易松口。 “除非貴國把沙皇時代侵占我國的所有領土全部歸還,否則,我華國絕不退兵!” 軍部負責人對俄國外交官如此說道。 俄國外交官也是一臉苦色,在來到這里之前,總理曾經交代過他,無論如何都要促成和談的成功??墒?,對方提出的這個要求,讓他如何答應?偏偏對方還就一口咬定了這一條,任他如何舌粲生花,對方就是不肯放低要求。 最后,外交官實在沒轍了,說:“【我得回去請示一下總理閣下?!俊?/br> 軍部負責人大手一揮:行,你去吧。你們商量你們的,我們繼續打我們的,等你們商量出結果了,再告訴我們。 俄國政府一時欲哭無淚,這,這還讓他們怎么商量? 作者有話要說: 前一章不是說“基本”統一了咩?魚唇的作者菌想起還有幾個租借地,還有快要被煽動得分裂出去的外蒙,改了下說辭。 作者菌歷史不好,經常會粗線這樣那樣的bug,一般都是邊查資料邊糾正,親們隨便看看就好。 戰爭場面是真寫不來,所以,我說過的,這些就是沒有技術的蘇爽場面,別較真啊~ 女主窩對不起你qaq,窩、窩也不知道幾章內能把你放粗來。 本來沒打算寫這么多打仗的內容的,結果一時忍不住就浪了…… ☆、第74章 聲明 深夜,克倫斯基坐在桌前,看著眼前的信件,深深地皺著眉。他拿起一支煙,靜靜地抽著,時不時地突出一圈煙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