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等張琴張開了,那美名都隔著大山傳遍了隔壁幾個村,有人還專門來竹林村看,等張琴到了說親的年紀,上門的媒婆都快把張家的門檻踏破了。 張父得意,凡是來提親的,只要是村里的,他都拒絕。 后來有一回張父讓張母去帶女兒去鎮子上買衣服,就被當時供銷社主任的兒子給看上了。 那時候改革開放,主任兒子自己下海做生意,就賣開店賣衣服。 張琴對象有做生意頭腦,她嫁給主任兒子不到兩年,人家就成了萬元戶,當時可羨慕了十里八村的姑娘。 在張琴之后,許多自覺長得還不錯的姑娘都不愿早早嫁人,鉚足了勁想嫁去鎮子上。 至于縣城,她們是不敢想的。 在那時候的人眼里,縣城就是大城市了。 這位開超市的大姐說不羨慕是假的,但是人家張琴已經站在了她夠不著的地方,她也就羨慕不起來了。 當年她不愿差張琴太多,嫁的是村長的兒子。 “那張家大姐現在是住鎮子上還是住市里?”錘子低頭問。 按這位大姐的說法,張大東父母對他沒多少念想,唯一惦記他的就是他大姐了,為了那小鬼走的安心,倒不如直接帶他去見他大姐。 “也不是一直住鎮子上?!贝蠼阏f:“她兒子在市里給她買房,她對象在鎮子上蓋的是別墅,還有好幾棟呢?!?/br> 真的是人比人氣死人。 在鎮子上住慣了,去城里就覺得太吵,人也太多,一般年長的都不愿再城市里常住。 “上回她來,我問了,張琴跟我說,她跟她對象現在還能動,就住鎮子上,等以后自己不能照顧自己了,再去城里,城里看病方便,生活也便利,她幾個兒子都說要請最好的護工照顧他們夫妻兩?!?/br> “現在她在不在鎮子上我不知道?!贝蠼阏f:“上回我見到她還是清明節,這都好幾個月了?!?/br> “張大東生前跟那三個兄弟處的怎樣?”錘子又問。 “也就一般吧?!碑吘惯^去許多年了,大姐對過去的事記得不清,“大東跟那三個年紀差的大,大東又天天干活,哪有時間跟那三個相處???” “再說了,都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大東他性子冷,就會悶頭干活,除了他姐,對他爹媽一天到晚都沒幾句話說。那三個又抱團,會說好聽話,他們爹媽肯定是喜歡那三個?!蹦菚r候生活困難,他們爹媽有點吃的喝的都留給三個小的,還有他們的爺奶也是。 錘子摸著下巴,想著要不要把真實情況跟張大東說。 張大東被困了幾十年都熬過來了,應當不會那么脆弱。 大姐說的有點多,到后來才反應過來,她不解地看向錘子跟屈浩,“你們怎么知道張大東的?他死了幾十年,你們也認識不著???” 這兩個年輕人看著才二十多,都跟她兒子女兒差不多年紀,更沒處去認識張大東。 屈浩不善說謊,要是說出事實,又怕嚇著這大姐,他只能看向錘子。 “是有人托我們找張大東家人的?!边@也不算是謊話,只不過托付他的人是張大東本人罷了。 大姐想的有點歪了,“你們不會是當年那些知青家的孩子吧?” 這兩人不是本地人,張大東三十年前就死了,能跟張大東扯上關系,又不是本地的,就只有當年那些知青了。 她記得張大東好像真的跟一個知青走的挺近的。 錘子沉默。 屈浩也不知道該不該開口。 兩人的不語在大姐眼里就是默認。 “沒想到啊,還有人惦記我們這山溝,當年上山下鄉那些知青都巴不得早點走,再也不回來了?!贝蠼隳菚r候也不是沒想過找個知青,那些知青都是城里人,要是能嫁給他們當中一個,等知青返鄉,也把她帶回去,那她就成城里人了。 只是這個想法只在腦子里過了一遍,就被她否定了。 她有一回去溪邊洗衣服,聽村里的婦人說了,隔壁村有個知青就偷偷跟他們村長家的閨女了,,后來那閨女還懷孕了,就被發現,知青跟村長保證會好好待村長女兒,后來知青回鄉,他離開前不能帶著懷孕的姑娘,便跟村長跟他女兒保證,等他回去安頓好,一定回來接他們母子。 像許多人一樣,這一去就不回了。 后來那姑娘把孩子生下來了,是個女兒,卻沒等到知青回來。 姑娘還沒結婚,不可能帶著個孩子。 村長就把孩子給扔了,就仍在山上。 聽說那孩子被另一個村子里沒有孩子的夫妻給帶回去養了。 大姐專門問過那村里的人,人家說這事是真的,她就打消了找知青的想法。 想到這事,大姐不得不感嘆還是張琴看的明白,張琴那長相,村里知青十個有八個都明里暗里跟她示好過,也有說要帶她回城里的。 張琴都拒絕了。 之后這許多年她每次想起來都覺得慶幸,村里也有暗中跟那些知青眉來眼去的,最后沒一個真的跟人走出大山的。 “你們是哪個知青的后輩?”大姐好奇心上來了。 錘子用大拇指蹭了一下鼻尖,“這個——” 大姐一副我懂的表情,“不好說?” 人家不愿說,她也不能堅持問,既然這兩年輕人跟他們村里也是有點關系的,他們想知道,大姐就說了,“你們可別去找那三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