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第 23 章 靠山屯是名副其實的靠山,背后就靠著一座不太高的小山叫棋子山,意思是這山的形狀像棋子,溜圓,山上的樹都是百年以上的老樹,95年后被定為省內保護性園林,農科院的人動不動就來這實習,讓學生實地考察林子里的古老稀有樹種??可酵褪莻€比較偏遠的小山村,村里不過百戶人家,青壯年人大多進城打工去了,留下的多是婦孺老人孩童。 李妙的叔爺家就住在這里,李妙的爺爺哥三個,老大李泰山也就是李妙的爺爺是哥三個里唯一讀過小學的人,人也闖蕩活絡,早年間進城里學手藝,后來就在城里找了媳婦安了家,老二年紀不大時得了重病死了,只余下小弟弟李松山一直安分的在家務農,李妙爺爺多少次讓弟弟進城,可三老爺子不干,說城里車多樓高看了讓人眼暈,還是住在鄉下好,空氣清新還接地氣,看著莊稼地就覺得心里踏實。三老爺子今年已經六十五了,身體賊棒,耳不聾眼不花,一頓能吃三碗大米飯,自己騎上自行車去鄉里一天能打個來回,村里年輕人跟他掰手腕都不是個。 李妙小時候長和jiejie來三爺爺家玩,寒暑假基本上都是在這過的,跟李松山的感情極親密,甚至比跟自己爺爺還親。 這不一聽說自己的侄孫女帶著倆學生來自己家住幾天,老爺子非常高興,早早就讓老伴上磨坊把大黃米磨好了,兒媳婦把煮熟了準備給孫女寶粘豆包。 劉悅和杜恩恩都是家里的嬌嬌女,從小到大都是在城市里,偶爾出去旅游也是風景區,名勝古跡,聽著導游絮絮叨叨的說什么介紹,看看乏善可陳的大青石、紅廊柱,人工造出的景色怎么看都像是人民幣堆疊出來的泥胎木塑,心里膩歪的要命,還得惦記著回去寫作文,寫感想,想起來就覺得無聊。這次李老師說要帶她們去鄉下玩,還不讓帶作業,就純粹的玩,劉悅和杜恩恩從一個星期前就覺得百爪撓心了,一湊到一起就盤算著怎么玩?那里是鄉下肯定不能洗澡,聽說啊鄉下的廁所很臟的,還有啊會不會有虱子跳蚤啥的?但是可以去新地方的好奇還是戰勝了對艱苦條件的懼怕,當然她們也就是私底下自己說說,這話要是跟李老師說了,那就慘了,李妙一準會笑呵呵的說,怕???沒問題,把你關在打谷場的磨坊里待一宿你就知道鄉下其實也挺好。 她們現在終于慘痛的認識到其實小李老師是個笑面虎,腹黑女,完全不能被她美麗的外表親善的態度給蒙蔽了。她笑呵呵的帶著她們倆彈吉他,學習談心,讓倆小姑娘放松了警惕,誰知道有一次劉悅投機取巧,玩電腦玩的太晚沒寫作業跟老師撒謊被林凈蕾知道了,李妙來的時候跟李妙絮叨了一下,劉悅的噩夢開始了,愛玩電腦嗎?涉世未深的小姑娘傻乎乎的點頭,李老師二話不說拿出一本英文版的泰戈爾詩集來,今天晚上把頭三篇翻譯出來用電腦打出來,明天交給我,不用擔心網上沒有這本詩集的翻譯版,所以想取巧是不太可能了,更可怕的是,李老師笑吟吟的坐在那里告訴她,沒事你慢慢來,今晚我不走了,就坐著跟你一起,你看我多敬業??!于是劉悅小朋友一個詞一個詞的查英文字典,吃力的翻譯,拜托啊,我只是個中學生啊,還沒那水平好不好?可美麗的李老師睜著一雙無辜的大眼睛看著她,歪著腦袋說:“你不是很喜歡電腦嗎?玩到半夜都不困,你看我這樣既能滿足你愛玩電腦的愿望還能幫助你學習英語,一舉兩得,多好???”好個屁啊,劉悅簡直想一口血噴在電腦上,我愛玩的是游戲是聊天是上網瞎逛好不好? 第二天劉悅頂著倆熊貓眼出現在客廳,看著她媽就跟沒看見自家女兒滿臉怨念似的,興高采烈的招呼李妙吃東西,就跟完全沒看見李老師虐待未成年少女似的。從此劉悅明白,老媽是可怕的,但是更可怕的是李老師。 元旦頭一天李妙就大包小裹的帶著倆學生來到了靠山屯,一進村子,就見幾個七八歲的小小子在路邊玩摔炮,看見李妙一行人,其中一個就迎了上來:“二姑姑你來了,我爺爺正等著你呢!”李妙一看,□□歲的小子穿著半新不舊的藍色羽絨服,大眼睛臉蛋紅撲撲的,是三爺爺家大表叔的小兒子,叫啥來的,李正氣,看看這名字,估計文天祥同志地下有知一定很安慰,多少人喜歡他的詩??! 李妙從兜里拿出一把不老林來,這玩意在城里已經不那么吃香了,但在農村還孩子還是很認它的。李妙把糖給幾個孩子一分,李正氣同學利索的扒了一塊放進嘴里,奶香四溢,再看看跟在二姑姑身后的倆女孩,哇塞,靠,(自從看完古惑仔,這倆詞現在在村里流行這呢。)倆人一個穿著水粉的羽絨服一個穿著水藍的羽絨服,頭上戴著白色的帽子和圍巾,手上的手套也是一樣的顏色,腳上穿著眼下城里最流行的雪地鞋,深色牛仔褲,雖然圍巾擋著看不清臉,但那雙大眼睛一看就知道肯定漂亮。李正氣擦擦嘴,順便擦擦差點淌下來的清鼻涕,撒開腿就往家里跑,他爺爺今天派他守在村口就是為了等二姑姑來的,他得先去報信。 李妙看著笑笑招呼劉悅和杜恩恩加快腳步。劉悅和杜恩恩都是頭一次來鄉下,本來以為自己來的地方八成得跟電影里似的,沒水沒電就幾座爬爬的土屋,所有人都穿著灰突突的抄著手來個外人都瞪大眼睛驚恐的瞅,(西部電影看多了)誰知來了這里才發現這里家家都是大磚房,有的甚至蓋著二層小樓,大門外室黑色漆刷的大鐵門,樓上還貼著仿古的琉璃瓦,地上雖然沒清雪踩上去咯吱吱的響,卻也看的出這里的路修的不錯,直通外面的公路,家家的煙囪冒著縷縷青煙襯著四面白雪顯得一片清幽寧靜。冷不丁也能看見幾個村民,有認識的上來打個招呼,穿著打扮雖不入時也不破爛,偶爾幾條野狗悠閑的散步曬太陽,對他們的到來沒什么反應,感覺這里的一切都是和諧自然的。 ☆、第 24 章 李松山家在村頭第六家,一溜四間大瓦房,這是前年李家新蓋的,李松山倆口子一共有倆個兒子一個女兒,大兒子就是李正氣的爹是鎮小學的校長,母親是民辦老師,兩口子是村上人人敬重的人,二兒子頭幾年扣大棚專門供應城里的酒樓,買賣紅火,掙下一份家當,自己在村東頭蓋了一個二層小樓,想把父母接去住,可李松山死活不樂意,沒辦法和哥哥商量商量給老兩口翻蓋了房子,村上誰不說李家的兒子孝順。李松山的女兒嫁的遠,去了山西,嫁的是礦上的一個主管,聽說也生活的很好,就是一年兩年才能回來一次,每年往家給父母郵錢都是五位數,李家大兒子四十歲上才得了這么個寶貝兒子,但兩口子工作忙,兒子放假就來爺爺奶奶家呆著,兩口子放假就一堆堆的給家里買東西,生怕委屈了父母委屈了兒子。加上李妙的爺爺因為總覺得自己住在城里而弟弟卻住在鄉下,心里有些不舒服,有空就來給送錢,所以李松山兩口子小日子過的比村上哪個老人都美。 李妙一進院子,李松山倆口子就迎上來了,李奶奶尤其喜歡李妙,一把拽過來就嘮叨:“你這丫頭咋這么長時間都不來呢,想死我啊,你看看你,怎么又瘦了,上次來還是過年那會吧?這一年的功夫,都瘦成啥樣了?成天就學習吧,你啊,我早就說你媽,別成天老讓孩子學,早晚都學傻了???????”李松山不愛聽了:“說啥玩意呢,學習是好事,你別一見孩子就叨叨,平時就叨叨我,這可來個人讓你叨叨了,那啥,妙妙啊,快進屋,外面冷,你三奶奶就這樣!” 李妙甜甜叫人:“三爺爺,三奶奶,我想死你們了,我這一年可忙了,總想著來看看你們總不得空,對了,這是我的倆學生,劉悅,杜恩恩”一揮手,倆孩子沖上來:“三老太爺,三老太奶,你們好!” 這稱呼真別扭啊,臨走前母親特地囑咐了,他們比李老師矮一輩,得叫太爺太奶,可怎么這么別嘴呢? 李松山一聽就樂了,孫女都當老師了,自己又長了一輩,看看,咱這輩分,估計村里誰也越不過我去了! “快上炕,炕上暖和?!北狈郊壹叶紵鹂?,既暖和屋子睡覺也不冷比電褥子好多了。 李家南北兩張大火炕,灶火燒得旺,火炕上刷著蘋果綠的漆,炕頭是新添置的白色的床柜,柜子上頭放著一個半米高栗子皮色的雕花木頭匣子,這是三奶奶的嫁妝,里面早沒什么首飾了,收著一些針頭線腦?;鹂痪o挨著窗臺,上面放著幾盆玻璃翠、木居、杜鵑等,因為屋子暖和此刻杜鵑開的花團錦簇,粉紅、玫紅、紫紅一團團春意盎然。屋子正中擺著一溜米白色的電視柜,上面放著三十二寸的大彩電,下面還有錄放機,旁邊是一臺縫紉機,上面蓋著一個白色棉布簾,上面繡著鴛鴦戲水,那是三奶奶的手藝,老太太年輕時是村上有名的巧手姑娘,不僅地里的活拿得起,刺繡針織都是極好的。三奶奶放上炕桌,拿出炒好的花生、瓜子、山核桃讓孩子們吃。李妙讓倆孩子脫了衣服,自己也脫了外衣,劉悅和杜恩恩坐在鋪著干凈小墊子的火炕上,立刻覺得周身都暖和了,她們坐了四五個小時的車,覺得周身都凍透了,李妙跟著三奶奶一通忙乎,端茶倒水,還拿出城里買的奶糖給三奶奶吃,拉著三奶奶上炕,祖孫倆拉了幾句家常,李妙從包里翻出給三奶奶買的紫紅色的羽絨服給三爺爺買的兩瓶好酒和一件藏藍色的羽絨服,給李正氣同學新買的書包文具盒還有一雙時髦的旅游鞋。李妙還拿出一條乳白色的大披肩:“這是我姐給你織的,我姐她們單位現在忙,說等過春節放假的時候領著我未來姐夫來看你們!”李丹自小跟三奶奶的感情就好,一到假期就在這里膩歪著。 劉悅和杜恩恩是第一次到這樣的環境,眨巴著眼睛看著老師親昵的跟老太太耍無賴,撒嬌晚上要吃老太太包的韭菜豬rou的餃子,又說起自己想吃埋在灶坑里燒得土豆和地瓜了。倆人就納悶了,這些城里都有啊,您至于嗎? 老太太笑呵呵的答應了,自己跑到廚房里,一會就端著一個白瓷盆回來里面是四五個烤好的地瓜:“早就知道你這個小饞貓要來,咋能不給你準備呢,看看早起就埋在灶坑里了,你來正好吃,來嘗嘗,你們倆小丫頭也嘗嘗?!崩蠲钚ξ慕舆^來,扒開棕色的皮,露出焦黃噴香的瓜瓤,熱氣四溢,李妙招呼道:“快嘗嘗,這埋在灶坑里燒出來的地瓜跟你們吃那個地瓜是倆味,不一樣!”杜恩恩伸手掰開一個地瓜,咬了一口,香甜軟糯,沙口的甜啊,想想城里賣得烤地瓜,聞著挺香,可吃到嘴里什么味道也沒有,再隔一會連皮都軟塌塌的就更沒法吃了,倆孩子吃的香甜,不一會四五個地瓜全部吃進了肚。李妙笑嘻嘻的說:“留著點肚子中午還有好吃的呢!” 劉悅和杜恩恩對視一眼,看來咱們大老遠來的確不虛此行??! 中午不到,李松山的二兒媳婦就來了,李妙的這位二嬸叫王秀玉,是鄰村王家的獨生女,從小就是男人的性子,爽朗大氣,說話辦事脆快利索,手一份嘴一份,兩口子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李菲去了城里打工,小女兒李曼在中專。李妙自小比較喜歡二嬸,對大嬸的故作清高不太喜歡,連帶著對二叔家的倆個表妹也都很親。 ☆、第 25 章 王秀玉一見李妙就笑著摸摸她的腦袋,一手指戳在她腦門上:“臭丫頭,沒良心的,這么長時間來一趟,也不說想二嬸???虧我一上秋就預備了最好的粘苞米等著你?!崩蠲蠲Ρе鹑鰦桑骸皨?,我老想你了,你都不知道,你侄女我現在忙的可慘了,準備考六級一天忙的半夜睡覺,為了掙學費還當家教,為了看你我連家都沒回直接領著倆孩子就奔這來了,你看看,我啥衣服都沒帶啊,嬸啊,你啥時候進城看看李曼和李菲也順便看看我唄!”劉悅嗑著瓜子,跟杜恩恩討論這瓜子咋這么香呢?花生也脆,山核桃沒有那股霉味,真好吃,咱市里就沒有,聽到李妙的話倆人一起翻了個白眼,老師睜眼說瞎話的功力真高??! 李妙安排兩個孩子幫忙燒火,王秀玉小聲說,這城里的孩子一看就是嬌小姐能行嗎?李妙還沒等回答呢,劉悅就說話了:“二奶奶我們就是為了體驗生活才來的,我們老師成天要我們知曉疾苦,讓我們鍛煉鍛煉,換換腦子,說我們再學就快傻了,沒事,二奶奶,我們學著來,你放心吧?!蓖跣阌窨粗鴤z如花似玉的丫頭跟自己叫奶奶,這心里也不知道是該高興呢還是發愁,反正啊,看著火不時往里填點煤也不是啥重活。讓他們城里姑娘當玩吧! 王秀玉利索的把洗好的小笨雞剁開,扔到開水里打個炒,逼出血水,然后在鍋里倒上油,放上蔥姜蒜,爆香,把雞扔進去一爆炒,倒上醬油,白糖,八角和水,開始燉,不一會,雞rou的濃香就慢慢的溢了出來。李妙早就把臻蘑放到淘米水里泡上了,三奶奶和三爺爺進了下屋(北方農村管小倉房叫下屋),開始往外倒騰東西,一會是血腸,一會是羊腿,一會是排骨,李妙手忙腳亂的接過來,一個勁的說:“行了,行了,少做幾個菜就好,弄這么多咱幾個也吃不了???”王秀玉手把利落,加上李妙幫忙打下手,一個小時就放了放桌子吃飯了,做的小雞燉蘑菇粉條,自家大棚扣出來的蒜苗炒笨雞蛋,碧綠的蒜苗油亮金黃的雞蛋看上去就有食欲,自家的酸菜燉排骨,那排骨是前幾天在村里養豬的人家買的笨豬rou,一燉就爛,酸菜吸取了rou的油性,香而不膩,嫩而不柴,湯酸溜溜的還帶著rou的濃香,杜恩恩差點把整盆酸菜給包圓了,血腸配著蒜醬,這是李妙的最愛,血腸細嫩的口感和鮮香的味道配上蒜醬,滋味特別好。李妙幾個人吃的肚子溜圓,坐著都覺得的費勁,只好穿上衣服在村里的土路上溜達溜達消化消化。李正氣也沒少吃,挺著小肚子笑嘻嘻的跟表姐說要跟柱子哥、劉大奎他們去村口的魚塘里撈魚,劉悅一聽就來了興致,李妙和杜恩恩只好跟著一起去,村口的魚塘是柱子的老叔家的,老叔和李家關系也不錯,孩子來撈幾條魚算啥大事,看見一群孩子熱熱鬧鬧的拎著漁網兜奔魚塘去了,還上來叮囑要小心些,一轉頭又看見李妙,忙笑著說:“這不是大侄女嗎?啥時候來的???”李妙忙笑著說:“叔,上午才來的,這倆是我的學生,來這玩的,那個待會網罩魚我按斤數給您算錢?!敝永鲜逡宦牼筒粯芬饬耍骸斑@啥話,你能吃幾條魚,還跟你要錢,這不是打你叔臉呢嗎?你三爺爺還不得罵死我?去只管撈,你叔那魚塘里上千斤的魚呢,你能吃幾條?”李妙笑著客氣了幾句跟著一群孩子跑到魚塘上。魚塘上冰結的厚,四外都是白雪,像一層厚厚的潔白的地毯,看上去軟綿綿的,劉悅興奮的就想往里跑,被李妙一把拽住了,“等著,急什么?”就見柱子和幾個孩子在魚塘邊的小屋子里拽出一架爬犁來,李妙笑嘻嘻的讓劉悅和杜恩恩坐上去,幾個男孩子拽著繩子,爬犁穩當的在冰上滑行,劉悅和杜恩恩嚇得大驚小叫,把李妙笑的前仰后合,一看這倆傻姑娘就是沒坐過爬犁,過個冰包顛簸一下就嚇得以為爬犁要翻了,幾個男孩子調皮,把爬犁拉德愈發的快,整個魚塘上都跳躍著歡聲笑語和女孩子清脆的驚叫聲。 一會就到了一處鑿開的冰窟窿,那是柱子叔叔為了給魚放氧氣特意鑿開的,柱子熟練的在腰上栓上繩子,把繩子的另一頭交給劉大奎,讓大奎遠遠的站著,這是為了防止冰面突然塌陷人掉進冰窟窿,柱子把漁網伸進冰窟窿,因為來這呼吸的魚很多,不一會就撈上來一條,柱子大叫快拿桶來,李正氣抱著大桶就跑過去了,一條大約一斤多的大鯉魚在網兜里撲騰,幾個人忙把魚扔進桶里,又往桶里灌了點水,劉悅見了覺得好玩,就跟劉大奎要他手里的網兜要自己上去撈魚,李妙見她高興,也不阻止,劉大奎見城里的漂亮女生跟他借東西,傻乎乎的笑著遞過去漁網,還告訴劉悅,上旁邊那個冰窟窿去撈,又遞過去一根繩子讓劉悅栓在腰上,劉悅也幸運,沒一會還真有一條傻魚撞進了她的網,劉悅興奮的大叫,手忙腳亂,一不小心,一屁股坐在了地上,魚飛出去老遠,惹的幾個人大笑起來,還是李正氣跑過去把魚抓回來扔進了桶里。 晚上回來的時候,三爺爺和三奶奶就看見孫女和倆城里姑娘渾身都是雪,臉蛋凍得通紅,拎著一桶魚,三爺爺笑呵呵的說:“我說呢,這咋散步散沒了影,鬧了半天去打劫劉家的魚塘去了,我看看,喝,不少魚呢,老伴快來看看,你孫女撈的魚??!” ☆、第 26 章 三奶奶看見孫女回來高興,看見幾個孩子凍得小臉通紅又笑著嗔怪:“這些孩子,人家老劉家的魚塘被你們禍害了吧?想吃魚說一聲你劉叔上趕著送,哪用得著自己去撈,看看一個個造的,跟泥猴似的!快進來,普拉普拉身上的雪?!倍哦鞫髋d奮的一邊脫衣服一邊說:“自己撈魚真好玩,奶奶,這魚咋做好吃???”李妙一聽就樂了:“就知道吃啊,小丫頭?!眲偟靡獾恼f:“我撈上來的最多,三奶奶你看這個還有這條都是我撈上來的!”三爺爺笑道:“這都是鯉魚和三道鱗,老劉家的魚養得肥著呢,那都是我教他的養魚的方法,你三奶奶的醬燉魚是絕活,賊好吃,等會讓三奶奶給你們燉上?!蓖盹埍緛硎谴蛩惆溩拥?,現在幾個孩子拎著大桶魚回來,自然是趁著新鮮吃魚了,三奶奶燜了一大鍋米飯,在鍋里放上油,放上蔥姜蒜爆香,下大醬,加水,水一開就把兩條收拾好的鯉魚扔進去了,為了好吃還放了點小辣椒、八角、花椒和片好的五花rou,等鍋開了放進去切成細絲的大白菜、切成塊的嫩豆腐,最后放上粉條和香菜。 魚是用大盆上的桌,大盆里滿滿當當的,紅油油的魚湯、白玉似的豆腐、青蔥碧綠的香菜,散發著濃郁的醬香,一桌人圍著大盆熱火朝天的開吃。魚rou香甜多汁、魚湯鮮美濃厚、豆腐細嫩、粉條滑溜、白菜清爽,幾個人吃的簡直停不下嘴來。李妙的二叔二嬸也來了,還給她們帶來了自己家大棚產的水蘿卜和生菜。三奶奶看幾個孩子吃的開心,也高興,李二叔和三爺爺各自倒了盅酒,就著蘸醬菜喝的有滋有味。 晚上李妙領著倆孩子住在北面的大火炕上,三奶奶給鋪著厚厚的干凈褥子,又暖和又舒服。劉悅感慨的說:“老師,我以前看電影總覺得農村生活特別苦,現在我才知道,農村的日子才過的舒服啊,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吃飯下地干活,多有意思??!哪像我們家,從來就湊不到一起吃飯,房子倒是大,可冷冷清清的,什么意思都沒有?!倍哦鞫饕舱f:“是啊,我爸成天忙,我媽成天盯著我,我覺得我們那個不像是家像冷冰冰的監獄?!崩蠲钤诤诎抵邪櫚櫭?,這些有錢人家的孩子其實活的也很可憐??!剩下的兩天假期,劉悅和杜恩恩都玩瘋了,劉大奎和柱子都是十一二的孩子,正是精力旺盛恨不能上房揭瓦的年紀,成天變著花樣的領著一村的孩子玩,現在來了兩個城里的漂亮jiejie,啥也不會玩,還不爭先恐后的顯能耐?今天帶著她們抽尜、明天帶著她們打爬犁,還用竹片子自制了滑雪板帶著她們從大雪坡往下滑,劉悅和杜恩恩覺得特別刺激,開心的不得了。三天假期過后,李妙帶著劉悅和杜恩恩上了劉家司機特意來接得車,劉悅和杜恩恩十分的舍不得,把身上的小零碎都給了李正氣幾個孩子留作紀念,抱著三奶奶眼淚汪汪的,把老太太弄得心里也挺難受,一個勁的說等考完了學,再來住上一個月。 轉眼寒假來臨了,對于大學生來說寒假是幸福的蝸居生活,可以什么都不干就在家睡懶覺,李妙計劃了一下,準備在家好好復習爭取明年英語六級一次過去,趁著假期還得好好給倆學生補課,她們七月份就到考期了,她努力的回憶也沒想起來前生中考時的題,那個時候她竟忙著跟丁翰談戀愛了,好像只記得一道英語作文題,那是她們老師特地拿出來讓她們看看,也不知道這次能不能考了,不管了,哪天讓她們做做看,盡人事聽天命吧! 李妙幸福的睡了個懶覺,文林老區的供暖非常好,屋子里白天也有23度左右,李妙懶洋洋的伸了個懶腰,走出自己的房間,父母jiejie都上班去了,家里就剩下了她自己,桌子上放著母親給她留的早飯,小米粥、油條、紅油拌的八寶咸菜,簡單舒服。李妙吃過早飯,剛坐到桌子前,就聽見院子里傳來咚咚的聲音,這是收廢品的,李妙皺皺眉,忽然想起昨天母親讓她今天把家里的舊報紙拿去賣掉,忙推開窗戶喊了一聲,讓收廢品的人等等,拎著一麻袋的報紙吃力的下樓。 收廢品的是個五十多歲的河南人,穿著一件臟兮兮的軍大衣,cao著河南腔的普通話告訴李妙報紙現在六毛錢一公斤,拿著一個鉤子稱稱一下,說十一公斤多一點,給你六塊五吧!李妙此刻完全沒注意到收廢品的人給她多少錢,她的全部精神都放在那破爛的三輪車上幾軸臟兮兮的畫軸上,心里忽然記起前生的一件事來,那時候大概也是這個時候吧,他們文林老區內出了一件大事,b區的一個小買賣人從一個收廢品的人那里無意中買了兩幅畫,當時是想把這畫收拾一下當古畫出去騙人,或者送個禮什么的,誰知道拿去一鑒定發現竟然是真品,一個收藏家找上門來用五十萬收走了,那人一下子成了富人,從小區搬走了,周遭人都說他走了狗屎運了。 李妙對古董一竅不通,但因為母親嘮叨了幾次,五十萬在01年也是個大數,所以印象比較深,這個賣廢品的是不是那個人呢?李妙心里擂鼓似的砰砰的跳,一咬牙:“大哥,這畫是你的嗎?”河南大哥不以為意:“哦,是在農村人家當舊報紙賣給我的,咋了,小姑娘你喜歡?” 李妙伸手拿過畫展開看看,上面是一副工筆《雨后荷花圖》落款是蔣南沙,另一副是一副寫意的山水畫,上面的落款是檀園(李流芳),李妙看了看都不知道,回頭問問老爸吧,也許他能知道,李妙干脆的一指那畫問:“大哥,你這畫賣嗎?”有生意上門為啥不賣?拉到廢品收購站也是賣,看著姑娘的樣子文文靜靜的應該好騙,大哥笑呵呵的說:“賣,我這畫是二十塊錢收的,你給我二十五就行,兩幅五十,中不中?” ☆、第 27 章 李妙面部抽搐簡直不知該哭還是笑,痛快的拿出五十塊錢遞過去,抱著畫就要走連自己那報紙錢都忘了要,大哥拿著錢十分高興,今天生意真好,哪來的這傻妞啊,忙招呼:“哎,姑娘,你等會,我這還有點東西,你看都是那一家收的,還有一副字,這個這個花瓶子你要不要?”李妙一震,忙回身看,那大哥從車子底下又翻出來兩幅字,一對青花瓷瓶和一方黃色的印章,李妙皺皺眉,心想,如果這都是一家賣的,估計是家里的什么愚人把老輩的珍藏當廢品了,可惜??! 她干脆的問:“這些我都要了,你開個價吧!”賣廢品的剛剛見她皺眉還以為是不樂意呢,見她詢價干脆也不廢話:“一共一百五,成不成?”李妙又拿出一百,跟他要了個兜子把東西一裝轉身就回家了,進門后把門鎖死,才摸著胸口砰砰亂跳的心臟,長長的松了口氣!展開那兩幅字,分別是一副狂草,一副楷書,狂草題的是李白的將進酒,落款是南宮生(宋克),楷書是題的是唐代詩人黃滔的【別友人】“已喜相逢又怨嗟,十年飄泊在京華。大朝多事還停舉,故國經荒未有家。鳥帶夕陽投遠樹,人沖臘雪往邊沙。 夢魂空系□□岸,煙水茫茫蘆葦花?!甭淇钍窃浦猩蛎駝t,李妙一看就愣了,她自幼學習書法,對于南宮生和沈民則都是知道的。 這南宮生其實名叫宋克字仲溫,一字克溫,吳郡長州(今蘇州市吳縣)人。居南宮里,號南宮生,人稱南宮先生。是明代初期聞名于書壇的書法家“三宋二沈”之一。據《明史·文苑傳》謂:“克杜門染翰,日費十紙,遂以善書名天下?!逼湔鏁鲎早婔?,行草兼二王及皇象《急就草》之遺意,清勁古雅,最為難能可貴的是他將章草融合到他的行草中去,而別開生面,吳寬《匏翁家藏集》評其書謂:“克書出魏晉,深得鐘王之法,故筆精墨妙,而風度翩翩可愛?!笨芍^中的之語。沈民則名叫沈度(一三五七至一四三四),明代書法家,字民則,號自樂。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曾任翰林侍講學士。擅篆、隸、楷、行等書體,與弟沈粲皆擅長書法,藏于秘府,被稱為“館閣體”,為明代臺閣體書法的代表人物。書法結體平正,筆致光潔,景色烏黑,風格秀潤華美,適合皇家的欣賞口味和審美標準。沈度以長于臺閣體書法而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賞識,被其譽為“我朝的王羲之”,名重一時。沈度還有一件舉世聞名的作品,那就是永樂大鐘上的經文。永樂大鐘上的23萬余字均為沈度所書。再看那對青花瓷瓶,高不過一尺多,豐肩、圓肚、下收,足稍外撇,瓶子口和足都畫著梔子花紋,瓶身上畫著一副陶淵明賞菊圖,兩個瓶子的顏色都很亮麗,李妙看了就很喜歡,翻過來一看瓶底,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李妙倒吸了一口冷氣,不是吧?這不會是元青花吧?她記得前生她在電視上看過的鑒寶節目里提過,2005年7月,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拍出1568.8萬英鎊(約合2.3億元人民幣)的成交價,相當于整整兩噸黃金! 黃色的印章方方正正的,不知是什么材質的,上面的篆字李妙看了半天也沒認出來,不過那印章小巧玲瓏,溫潤細膩,對著陽光看時半透明的,能夠看到出其中的紋路來,李妙覺得很漂亮,心想要是贗品也不錯,起碼自己挺喜歡,不行就給自己當個把玩的玩意兒也好。 看著這一大堆的東西,李妙足足楞了一上午,這些是真的還是假的呢?假的呢也沒什么,頂多被騙去150塊錢罷了。要是真的,那自己可就發了,呵呵,李妙自己在家傻笑了一天。 晚上李仲文回來第一時間拿給父親看,李仲文一輩子浸yin在中文當中,雖然不是什么古董鑒賞專家,但對于畫畫的兩位畫家卻是知道的,蔣南沙本名蔣廷錫(1669年1732年)江蘇常熟人。字揚孫,一字西君,號南沙、西谷、青桐居士,江蘇常熟人。雍正年間曾任禮部侍郎、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職,是清代中期重要的宮廷畫家之一。卒后謚文肅。是清代畫家。擅長花鳥,以逸筆寫生,奇正率工,敷色暈墨,兼有一幅,能自然洽和,風神生動,得惲壽平韻味。點綴坡石,偶作蘭竹,亦具雅致。曾畫過《塞外花卉》70種,被視為珍寶收藏於宮廷。 那檀園真名李流芳(1575~1629)是明代詩人、書畫家。字長蘅,一字茂宰,號檀園、香海、古懷堂、滄庵,晚號慎娛居士、六浮道人。歙縣(今屬安徽)人,僑居嘉定(今屬上海市)。三十二歲中舉人,后絕意仕途。詩文多寫景酬贈之作,風格清新自然。與唐時升、婁堅、程嘉燧合稱“嘉定四先生”。擅畫山水,學吳鎮、黃公望,峻爽流暢,為“畫中九友”之一。董其昌贊道:“長蘅以山水擅長,余所服贗乃其寫生,又有別趣?!鄙剿?,李流芳又善作水墨寫意花卉。他的花卉,筆勢飛舞,潑墨淋漓,別有一種逸趣。歸昌世嘆為:“其娟美之致,俱在筆墨之外,真不可及?!倍洳u為:“竹石花卉之類,無所不備。出入宋元,逸氣飛動?!笨傊?,李流芳的高超畫藝使他成為晚明畫壇上卓有聲譽的大家。李流芳還精于治印。他宗法文彭,上溯漢制,又自具創意。是三橋(即文彭)派中骨干,與皖派篆刻大家何震齊名。 ☆、第 28 章 李仲文覺得自己對于古董知之不多,第二天請了一位專門搞古董的朋友來看,這位朋友姓程名叫程遠山,祖上就是開古董店的,手上歷過的寶貝很多,眼光精準,在北京著名的潘家園有個不小的店面,在古董界很有幾分名聲。李妙和寧樸見這位程先生穿著件黑色的對襟破棉襖,黑色老頭鞋,邋里邋遢,長臉,皮膚微黑,看上去六十多歲,眼睛本就不大,卻還總是懶洋洋一副沒睡醒的樣子。李妙是怎么也看不出他是個古董鑒賞專家,心想老爸這是打哪淘換來的人???看他更像個古董! 李妙和寧樸小心的把字畫拿出來,徐徐展開,程遠山一見字畫眼睛霎時睜的老大,放射出的精光簡直就像餓狼見了羊群,嚇了兩人一跳。 他拿出把頭湊上去仔細看畫,又伸出手捏捏紙張,鼻子還湊上去聞了聞,李妙納悶啊,這古董字畫難道還可以聞出來?她不知道,過去當鋪的掌柜各自都有一手絕活來辨別器物真假,這程遠山家用的就是鼻子來嗅,從紙張和墨的殘留氣味中來辨別真假。 半天,程遠山直起腰沙啞的開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