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節
“你家姑娘也沒指望送些東西去,就能讓他們從此臣服于我這個理政皇后?!辈赊毙Φ?。 “那娘娘的意思是——?”吳娟聽了這半天,也忍不住問道。 采薇道:“我這些東西賜下去,便是那些大臣們沒存著試探的心思,依禮也得命其夫人前來宮中向我這個國母謝恩。這一個一個的接見太過麻煩,不如就讓那些夫人們半個月之后到長春園去陪我喝個茶吧!” 十五天之后,那些因告病被皇后娘娘賜了一堆東西的官員家眷們果然一個不少的齊齊聚在長春園里。原本也不過是二十幾位夫人來謝恩,可因皇后娘娘派的宮人有意提點了她們一句,這些夫人在同自家老爺相商后,便謹遵皇后之命的把兒媳、女兒全都帶了進來來給皇后請安。 吏部尚書朱天霖的夫人吳氏帶著兩個兒媳和一個女兒坐在一株海棠花樹下,同在座的好些夫人一樣,面兒上看著端莊從容,實則心里頭多少有些鳴鑼響鼓的。她這做妻子的還能不曉得自家老爺所謂的“臥病在床”是怎么回事嗎?她當時還勸過他,別和帝后這么別苗頭,被罵了一句“婦人之見”,還說他們這是在幫著朝廷“正本清源”。 當時吳氏面兒上不敢說什么,心里卻是狠狠地“呸”了一聲,這些個大老爺們就喜歡給自已套上一副冠冕堂皇的說辭,什么“正本清源”,不就是想拿捏一下皇后娘娘,不想讓皇后娘娘大權獨攬,他們分不到什么朝權嗎?這種拿捏人的小手段,她當年為了這朱府里頭的中饋之權跟幾個妯娌斗來斗去時可沒少見,各種花樣比自家老爺這一手玩得不知漂亮多少。 再說了,吳氏心里頭可不像她家老爺那樣對這位皇后娘娘不以為然。這些年她們這些官家夫人每逢聚在一起,聊得最多的便是這位獨寵后宮的皇后娘娘。她們可不像那些男人們將皇后的獨寵全都歸結于美色兩個字上,她們嫁人的年頭久了,同男人相處的時間越長,便越發明白,這女人要想能長長久久地攏住男人的心,將他那天生就吃了五谷想六味的一顆花心牢牢系在你身上,光靠美色哪里能夠? 縱然再好的皮囊,初看時讓人驚為天人,日子久了,若沒些內秀的東西,照樣會被男人丟到一旁。聽說這皇后娘娘都已經跟陛下做了八、九年的夫妻了,縱然生得再美,也不新鮮了,何況先前又因產女喪女,臥病在床那么久,想來更是大損容色,可是陛下卻始終對她不離不棄,依舊只把眼睛珠子系在她一個人身上,看都不看別的女人一眼,可見哪!這位皇后娘娘的心思手段真真兒的不一般,乃是個頂頂聰慧的女子! 她們還聽說,好些朝堂上的主意都是這位皇后娘娘給提出來的,可見人家不光會收服君心,這朝堂上的事兒也玩得轉,自家老爺可別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在這位娘娘手底下討不到什么好兒去。她們的這番擔心自然又被各位官老爺們嗤笑了一番,尤其是當他們差不多全都告假不朝之后,皇后娘娘當天就命人給他們又是賜藥又是賜賞的,讓他們好不得意,覺得他們只消再裝上幾天的病,皇后就得將手中的權力乖乖的分給他們。 不想,周皇后挨個賞了他們一圈之后就再沒了動靜,再沒派人來探問過一句,連各位誥命夫人想要進宮謝恩都被婉拒了,說是怕耽誤了夫人們照料他們的病體,真是由著他們安心靜養。 他們初時還能端得住,越到后頭越是靜養不起來,派人悄悄一打聽才知道,他們堆積的奏折公務什么的皇后娘娘命人呈上去,一天功夫就全都看完了。他們原以為自己這一撂挑子定會堆積無數公務無人料理,各項朝廷事務立刻運轉不起來的情形壓根就沒出現,這原本是他們用來要挾皇后的最有力的一個籌碼,眼見此時完全無用,人家一個人就把他們所有人的活兒都干了,這心里頭哪兒還淡定得起來? 可是再著急上火,此刻騎虎難下,這病還得繼續裝下去,看那周皇后一個人撐著,如此勞神費力能熬到幾時。這幫朝廷大員私下里碰頭時總是用這般說辭來給自己打氣,實則各人都命自家夫人又往宮里頭遞起了請見牌子,想借著內人覲見皇后的機會探一探虛實。這會子好容易皇后發下話來,請了各位夫人攜媳帶女的去宮里喝茶,那些大臣們二話沒話,趕緊命人備好車馬,送女眷們入宮去替他們打探消息。 長春園的茗香亭內,一眾夫人因為俱有心事在懷,且這里又是皇宮,既不敢也無心談笑,除了同相熟的夫人小姐招呼幾句外,便都端端正正地坐在那園中安放好的席位上,靜等皇后娘娘的鳳駕。 她們本已做好了在這里枯等上一兩個時辰才能得見皇后的準備,哪知皇后娘娘卻沒跟她們擺駕子,一到申正時分,便準點駕臨了。 眾人趕緊一一上前參拜,采薇跟每位夫人小姐都寒暄了幾句,待眾人落座后,她賜下茶點,隨意同眾人聊了幾句后道:“如今春光正好,正是出外踏青的好時候,只是可惜咱們女孩兒家如今便是上巳節不能夠輕易出外踏青游春。當初重建這金陵行宮的時候,陛下怕我無聊,特意圈了好大一塊地方,建起了這座長春園,內中既有亭臺樓閣,也有些山野景致,諸位閨秀們與其在這里聽我同你們母親講些沒意思的閑話,不如在這園子里四處游覽一番,就當是踏春賞花了?!?/br> 那些小姐們一聽,俱是有些雀躍,便暫別了母親,被幾個宮人引著出了茗香亭,三三兩兩的穿花拂柳而去。 各家夫人們此時哪里顧得上去看自家女兒去了何處,個個都正襟危坐,瞧著上頭的皇后娘娘,心知皇后支走了不諳世事的小女兒們,這是要跟她們這些婦人說正事了。 果然就聽皇后道:“真是有些對不住諸位夫人了,你們早在半個月前就跟我遞了折子想來謝恩,只可惜本宮因為忙于國事,如今一下子病倒了這么多朝有重臣,所有的大小政事全都落在我一個人肩上,實在是分身乏術,抽不出丁點空兒來見你們一見,這才一直拖到今天?!?/br> 吳氏聽了采薇這話,心念轉了幾轉,同另幾位尚書夫人對了個眼風,陪笑道:“這都是因為我家老爺偏巧這個時候病了,不能替娘娘和陛下分憂,因此我家老爺再三命我進宮同娘娘致歉請罪,還有跟娘娘謝恩,自從服了娘娘賜下來的藥,我家老爺的病已經有所好轉,正盼著能早些痊愈,好重回朝堂為娘娘分憂?!?/br> 其他幾位夫人見她話說得漂亮,急忙在一邊附和起來,等著看皇后娘娘如何回復她們。 采薇慢悠悠地飲了一口茶,不緊不慢地道:“諸位卿家有心了,果然個個都是忠君愛國之臣。不過這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可千萬急不得。寧愿多養些日子把身子徹底養好,也別為了急著上朝把身子給折騰壞了。你們回去告訴諸卿,只管安心在家里養病,朝堂上這些事兒,我一個人忙不過來,自會重找些幫手來助我。想我大秦人材濟濟,無論是哪一處缺了人,都自有人能頂上,斷不會少了哪個就運轉不起來!” 她這話說得那叫一個輕描淡寫、若無其事,可是聽在一眾夫人們耳中,卻是生生出了一后背的冷汗?;屎竽锬镞@是什么意思?是要罷了自家老爺的官職嗎? 另一位尚書夫人趙氏忍不住道:“娘娘說的是,其實我家老爺見自個這病過了半個月還沒好,怕還會拖上不知多少日子才能見好,這幾天長吁短嘆的想要上書致仕,免得身在其位卻不能謀其政,反給娘娘添麻煩!” 不少夫人都在心里頭給這趙氏豎了個大拇指,這話說得,以退為進,真是漂亮,只不知這回皇后如何做答。 采薇的目光從她們臉上一一掃過,微笑道:“陛下西征之前確曾給我留下一道圣旨,許我任免一應官員。只是在我看來,列位朝臣各有其賢能之處,便是那些才干不足之人,縱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為我大秦朝廷嘔心瀝血了這么多年,如今只不過病了幾天,就免了人家的官,這也太不近人情了?!?/br> “可是這朝政我一個人又忙不過來,不得已只好請了諸位夫人來,想請你們助我一臂之力,同我共商國事如何?” ☆、第299章 什么??? 皇后娘娘此言一出,一眾誥命夫人都有一種風好大,我沒聽清的感覺。m.. 移動網直到周皇后字正腔圓的又重復了一遍,仍有好些夫人揉了揉自已耳朵,懷疑是不是自已聽錯了話。 就是那聽清了的,也完全被震驚得說不出一句話來。先前皇后說要請她們幫忙時,她們還以為這所謂的“幫忙”就是讓她們回去好生勸勸自家老爺,別再賭氣裝病趕緊早日上朝什么的,完全沒想到這皇后娘娘直接就把主意打到她們身上來了。不但自個后宮干政、坐鎮朝堂,還想把她們這些后宅的管家女人們也給拖進來,這可太…… 一時之間,她們也不知是該說這皇后娘娘太過異想天開,不守祖宗規矩,還是該說她太高看她們了。 片刻的默然過后,終于有一位夫人開口道:“皇后娘娘,請恕臣婦斗膽,您這想法恐是有些大大的不妥!” 采薇看著她,不但不惱,反而笑道:“不知有何不妥之處?” “這自古以來,男主外、女主內,男人們保家衛國、臨朝理政,女人們的要務則是相夫教子、打理內宅,各有各的本分,若亂其位讓女人來干這男人干的活兒,實在是有違這朝廷規矩和世俗禮法啊,娘娘!” 采薇笑看著她道:“若依夫人這話里的意思,我家陛下命我這個女人臨朝理政,就是頭一個不守規矩禮法的人嘍?” 那夫人立刻不吭聲了,她平日里可沒少聽自家老爺抱怨當今這位皇帝陛下有多喜歡胡作非為,視規矩禮法為無物。雖然皇帝陛下對此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可是她一個后宅婦人又哪敢當著皇后的面抱怨出來,只能低著腦袋在心里頭腹誹,真是什么鍋配什么蓋,皇上是個喜歡亂來的,這娶的皇后娘娘也是個不守規矩的。 采薇兩道雪亮的目光在她們面上一一掃過,“所謂的規矩禮法還不都是人定的,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如今戰亂四起,國難當頭,自當人人為國盡已之力,男子們為了保家衛國紛紛上陣殺敵,留下一大攤子家國之事無人料理,這個時候咱們女人們不頂上,還能指望誰來替他們分憂,一同撐起咱們的家國天下?你們到民間去看看,多少原是男子干的活如今全都是女人在做,耕田種地、架橋鋪路、建房修屋,甚至打造兵器……” “就連陛下,他明知后宮不得干政的祖訓,卻仍然將一應朝堂政事托付于我,為的是什么?為的只是不遵祖訓、不守禮法嗎?他為的是能讓我替他分憂,因為他要一心領兵出征,只有我在后頭替他守著這半壁江山,他才能安心的在前方征戰沙場!” “那么諸位夫人呢?當你們的夫君臥病在床,心憂國事卻又無能為力時,你們又該如何替他們分憂,只是守在床前替他們端藥倒水嗎?在夫君最需要的地方替他分憂解難,親身為兒女作則,這才是真正的相夫教子!” 她這一番話說得慷慨激昂,有幾位夫人下意識的便在心里頭想道:“難不成要和娘娘您一樣,也把夫君所司的公務給接過來,這才是替夫君分憂?可這自家老爺能答應嗎?這世上可不是人人都像今上那樣喜歡讓女人在這上頭替他分憂的!” 只是這話她們卻不便說出來,只得一個個的自謙道:“娘娘言之有理,只是我們都是些后宅婦人,每日料理的不過是些雞毛蒜皮的家務瑣事,于這朝堂政事我們是一竅不通,完全就是兩眼一摸黑,就算娘娘把我們找來,只怕也幫不上您什么……” 采薇笑道:“瞧你們這話說得,也未免太妄自菲薄了吧?本宮之所以請諸位來共商國事,那可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其實這國事同家事也沒什么區別,咱們管理后宅時的人事任免、錢糧出入、賞罰懲處,安排宅邸修繕,布置上夜的人手,同親友世交們往來走動……,這樁樁件件,差不多是一個人就把吏、戶、刑、工、兵、禮——這六部的活兒全都給干了!倒比那些官老爺們還要能干呢!” “正所謂‘齊家’方能‘治國’,諸位夫人能將后宅中各項事體料理的清清爽爽,想來于這國事上縱然初時有些生澀,大不了向你們家老爺請教一二,用不了多久就能處理的得心應手。再說了,咱們又不是一攤子事只丟給一人去料理,而是組成一個議事閣,每一件事項大家伙兒一道來商討,這三個臭皮匠還頂一個諸葛亮呢?咱們這么多人,群策群力,還愁料理不了這些國事?!?/br> “俗話說得好,‘巾幗不讓須眉’,如今地是女人在種,錢是女人在掙,占七成的國計民生均由女人勞作所得,還有好些女子像男人一樣披甲上陣,領軍殺敵、浴血奮戰,且戰無不勝,殺得敵軍望風而逃呢。同是女子,咱們不能上馬殺敵,可是在這治國理政上也未必就不如男人?男人們不是總說咱們‘頭發長見識短嗎’,咱們不妨就讓他們見識一下,咱們的見識能耐,半點也不比他們差!” 這激將法一出,眾人中有那幾個素日要強的夫人奶奶頓時覺得皇后娘娘這話說得極合她們心意,“誰說女子不如男”?忍不住面露贊同之色,微微點起頭來,可是更多的人仍是有些畏首畏尾。 采薇便笑笑道:“其實咱們不過是為了替夫君分憂,這才將原是他們的活兒接到了自已手上,不過是一時權宜之計,等到他們病好了能重返朝堂,咱們自然也就功成身退了??扇羰欠蛉藗儗嵲谟X得自已不能勝任、或是不想來助本宮一臂之力,那本宮就只好頒下招賢榜,到民間去另請高人了,都說高手在民間,想我大秦人杰地靈,不知有多少高人逸士隱于市井鄉野,若我求賢若渴,誠意相邀、虛位以待,想來總能請來些得用之人?!?/br> 冷汗再度漫上了眾位夫人的背心,皇后娘娘這簡直就是在明目張膽地威脅她們,若是她們不替自家老爺來理事,皇后就要免了老爺的官位另換他人來做。 她們正在為難,就見皇后又笑瞇瞇地道:“諸位也不必現下就給我一個答復,既然是替夫分憂,自然也是要回去問一下你們家老爺的意思的,等你們回去商量完了,若是有意來助我的,明兒一早進宮便是,我在勤政殿等著你們?!?/br> 等送走了這些夫人小姐,鄒晴看著她們的背影恍然道:“原來你喊這些女眷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采薇攤手,“既然在那些大臣眼里只把本宮看成是個脂米分堆里的頭兒,后宅里的領袖,本宮指使不動他們這幫男人,就只好先管一管他們家中的女人嘍?!?/br> “那那些各家小姐呢,你命她們進宮,又安排她們去看宮人演的《俠女傳》,又是何用意?”鄒晴嘟囔道:“你什么時候命宮人把我剛寫的《俠女傳》給排成個活人話本了,我怎么不知道?” 采薇笑道:“三天前命人偷偷排的,給你一個驚喜嘛!這不用給它配上唱詞咿咿呀呀地唱出來,只用念白,排起來極快,看起來也省時。我讓她們來看,除了替你的新作捧場外,也是想看看能不能把她們也拉過來替你分個憂、幫把手什么的?” 這些官家小姐大多都是讀書識字的,就算先前看得都是些女書……,鄒晴想起來方才那些小姐們看《俠女傳》時一個個雙眼放光、如饑似渴的神情,頓時覺得若是多給她們看些《俠女傳》之類的小說話本,不愁把她們拉不過來,等她們看得多了,只怕還想自已動筆寫呢! 想明白了采薇的用意,鄒晴不由感概道:“阿薇,你真是越來越壞了!我突然好同情那些‘臥病在床’的大臣們,你這一手玩得簡直是讓他們‘賠了夫人又添兒’嘛!” 到了第二天早上,除了少數幾位夫人外,大多數官員的太太們全都準點兒到了勤政殿外。采薇對她們溫言勉勵了一番,又命太醫院給他們每家派出一位醫士,去替眾位夫人精心照顧其夫,好免了她們的后顧之憂。 勤政殿里頭,采薇看著底下三十余位誥命夫人,言笑晏晏地道:“諸位既來助我理政,雖是替你們的夫君分憂,可更是替我大秦分憂,這一應官職俸祿,自然不能薄待了諸位?!?/br> 眾人想不到皇后竟還真打算給她們個官兒當當,若無名份,確實做起事兒來有些名不正言不順,可就算皇后一紙詔令下去,硬是讓女人們也能身穿官袍、頭頂烏紗,可朝廷眼下應該也沒什么多余的空缺給她們了吧? 采薇成竹在胸地道:“昔年我大秦高宗皇帝為了減輕壓在其身上繁重的朝政,也是為了能更公平民主的料理政務,曾創立了議事閣,由朝臣中選出數十位議事大臣來,一應朝堂大事先由議事大臣們議出個章程來再呈到御前最后裁定?!?/br> “如今咱們也仿效先祖,重行再設立這議事閣,諸位就是本宮的議事大臣,那時候是將之稱為閣臣或是閣老,到了咱們這里,不如——” 她略想了一想,展眉一笑,“都說‘男主外,女主內’,咱們女人又總是被稱為‘內人’,既然如今是咱們一群內人在組這議事閣,不如,往后就叫‘內閣’好了,諸位便稱內閣夫人,俸祿同當年的閣老們一般看齊,如何?” 在后世涌現的所有關于女權的史書中,如《綴珍錄:十八世紀及其前后的大秦婦女》、《女人的天空》、《平等的開始》、《女人的一個世紀》等都對元嘉三年,當時的皇后周采薇創設女性參政議政的“內閣”這一段兒大書特書,稱其為女權興起的起點,為之后大秦帝國蓬勃發展的男女平權運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甚至在大秦官修的史書與民間史家的著作中,也給予其極高的評價,認為內閣制是大秦民主制的開端與起點,從此揭開了大秦走上國富民強、稱雄四海的新紀元。 而國外諸多史學家更是一致公認:“當女人的力量在這片國土開始覺醒,她們引領的民主的萌芽漸漸落地生根,是這個國家在未來幾百年的時間里一居高居世界第一強國,無論在綜合國力、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藝術、國民素質等方面都遙遙領先的決定性因素?!?/br> 作者有話要說: 安利一部劇,山影的《歡樂頌》,雖然不是十全十美,可是五美真是畫風清新養眼啊,終于再不是女人們互撕亂斗成一團,而是五個姐妹互幫互助,友愛一心,每次看五個美人摟摟抱抱親親,畫面不要太暖人心好嗎?我現在對這劇只有一個請求,鑒于國產劇的尿性,請一定不要爛尾,不要在結尾給觀眾們喂個大蒼蠅! ☆、第300章 其實那幫裝病的大臣一開始同意讓其夫人去替他們跟皇后議政,一來是不想丟了官位,二來是看皇后此舉的笑話。女子無能沒用的認知早已在他們心里根深蒂固,均覺得皇后讓這幫頭發長見識短的婦人去參政,純屬自已搬起石頭來砸自已的腳。 女人嘛就是用來生孩子做家事的,最多讓她們管管后宅雞毛蒜皮的小事還成,指望她們治國理政,呵呵!他們靜等著看這些婦道人家把朝政弄得一團糟,然后焦頭爛額的周皇后再來請他們出山收拾殘局。 他們甚至還打起了賭,賭這內閣最多能撐幾天就散伙,有說三天的,有說五天的,最長的也不過十天。在他們看來,那些婦人們成天在后宅里為了丁點兒小事斗來斗去的,議政的時候那不是得斗得更歡嗎?肯定比他們男人內訌起來還要精彩,兩個女人等于五百只鴨子,三個女人又是一臺戲,那么多女人湊一起,嘖嘖嘖! 這么一想,他們甚至都有些遺憾不能去勤政殿親眼瞅瞅那上千只鴨子湊一起吵來吵去、雞飛狗跳的好戲。只能在每天晚上自家夫人含羞帶怯,一臉討好地來跟他們請教朝中各項事務時,心中暗爽,指點天下狀高談闊論一番再將女人們貶損得一無是處,末了總會以一句“要不了幾天,你們就得灰溜溜地夾著尾巴繼續回來這后宅相夫教子?!眮硎瘴?。 然而五天過去了,十天過去了,眼看著一個月都快過去了,周皇后領導下的內閣不但沒垮,反倒還越發興旺了似的。那些內閣夫人們每天一大早容光煥發,興沖沖地就往宮里頭趕,聽說如今連勛貴家的夫人奶奶也有不少進到了內閣里頭,幫著一道料理事務。 他們自家的夫人如今是再不會低眉垂目地跟他們虛心求教了,取而代之的是興奮不已的跟他們夸耀前兒在朝堂上的提議不但被皇后娘娘夸了,施行下去后,百姓們也都拍手叫好,昨兒想了一晚上,今早又提了幾個能開源節流,提高國庫稅收的好法子,原來這朝堂上的事兒也不難之類的云云…… 他們若是再想像往常那樣照例貶損上一兩句,立時便會被反唇相譏,什么“老爺能做的事兒如今我也一樣能做!可我先前做的那些事兒,老爺會做嗎?”“老爺這是見我每月掙得的俸祿比老爺還要多,心里頭氣不順吧?” 每每噎得他們,不但晚飯再也吃不下去,連覺也睡不安穩,這樣嚴峻的情形還能讓他們再高枕無憂嗎? 這樣下去不行,nongnong的危機感讓這些裝病的大臣們覺得他們不能再這么不問世事下去,看來他們還真是小瞧了這幫女人,沒想到她們竟還有這等能耐,硬是給撐了下來,這要是他們再在病床上“躺”一個月,這朝堂不得全被一幫娘子軍給占了嗎?到時候還有他們男人的立足之地嗎? 可惜等他們腦子轉過彎來,趕緊遞折子說病已好要回來繼續為朝廷鞠躬盡瘁時,已經晚了。周皇后派到他們府里的太醫那可不是白白派過來的,頓時跳出來說他們一個個的身子都還沒養好。這位尚書是虛火上炎,那位侍郎是肝郁氣滯,一個個的不是氣虛血虛陰虛陽虛腎虛,就是心血不足、肝陽上亢,這先前好容易養得有了些起色,萬不可再費心cao勞,否則輕則重病纏身,重則數月之內就會有性命之憂。 先前他們為了拿捏周皇后故意裝病不上朝,結果現在等他們想上朝了,皇后娘娘說你們病還沒好,繼續躺著吧!這不是是擺明了不想讓他們再拿回職權嗎? 最讓他們憋氣窩火的是,自家夫人一聽太醫這么說,趕緊又把他們摁在床上,不住口的道:“哎呀,這身體要緊,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老爺可是咱們一家的主心骨,沒了您,可讓我們靠誰去呀!還求老爺千萬保重自己,只管好吃好睡安心調養,這朝廷上的事兒有我扛著呢!您就只管放心吧!” 這讓他們能放得下心嗎?這些婦道人家才當了幾天的內閣夫人,跟他們言語間就再不若往日那么恭順聽話,這要是讓她們再多管理幾天國家大事,往后別說跟他們平起平坐了,只怕都要騎到他們頭上,上房揭瓦了? 于是,先前一票告病在家的大臣為了重新獲得回到朝堂的權利,和皇后娘娘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抗爭,每日不停的往宮里頭遞折子,眾人再聯個名上個書什么的。終于,在他們鍥而不舍地懇請了幾個月之后,皇后娘娘終于高高抬起她的玉手,陸續準了這些臣子們回到朝堂議事理政。 他們重回衙門,還來不及松上一口氣,就悲憤地發現,皇后雖然準了他們回到朝堂,可是真正的實權卻仍在那一群內閣夫人手里頭。也是,這到嘴的肥rou人家能主動吐出來嗎?換了他們也不能夠??! 他們趕緊下筆如飛,再將一封封諫言折子遞上去,奏請皇后撤了內閣,說是既然他們已然重歸其位,往后皇后娘娘大可垂簾聽政,同他們相商國事即可,且他們的夫人太太還要忙著料理家事,不宜再干涉朝政云云,林林總總,把凡是能想到的各種理由全都列了個遍。 不過他們便是列出來再多理由,也抵不上周皇后笑吟吟的幾句話:“陛下昨兒給我來了封信,說是我這內閣議政的法子極好,他早后悔讓我垂簾聽政了。你們是知道的,我家陛下……嗯,平日最是喜歡吃醋,如今他人在蜀地,卻還要管著我,最是開心我整日同女人們待在一起,看來只好再辛苦夫人們繼續在內閣里助我一臂之力了。至于諸位府上的家事嘛,各位夫人早和我說了,說是有兒媳或是女兒幫著料理,并不費她們什么時間的?!?/br> 一眾男臣們追悔莫及,他們當初一定是腦子被驢踢了,才會想出這什么裝病的“妙計”,完全沒想到這周皇后竟是個厲害角色,反倒將了他們一軍,將他們收拾的是節節敗退。也是他們太過輕敵,早該想到這什么馬配什么鞍,像秦斐這樣的妖孽,能把他降伏的服服帖帖的主兒,能是個好惹的善茬嗎? 眼下他們后悔也晚了,真是一步錯,步步錯,只得眼睜睜的看著周皇后又發下招賢榜,從民間征選了一批據說很會干實事兒的男男女女,又組了個議政的機構,名叫下議院。從此將一應朝政均交由下議院、六部及內閣先行商議,將議出的結果上報到皇后案前,由皇后從中擇其優者,或是合三方之法而用之。 采薇自從用了這三權分立的法子之后,大是輕松,再不必像之前那樣一個人累死累活的獨對書案上堆積如山的奏折。每日料理完國事,還能有余暇幫著鄒晴忙活她那一攤子事。她不但自已動筆寫了幾個故事話本,還替鄒晴找來了一批她如今最缺的寫手。 等安女堂里的女童能讀書認字、寫詩作文至少還要幾年的功夫,而那些已經識文斷字的官宦之女,要讓她們一下子就寫出來以女性為本的小說來也還需要花費些時日,這兩撥人都只能充做后備軍使。至于打頭陣的急先鋒,采薇卻是想到了另一些人,雖然這類人在大多數世人眼中名聲都不怎么好,認為她們身為下賤,自甘墮落。 可是在采薇看來,這一類人里更多的是為命運所迫,身不由已之下被人賣入青樓。她們雖然入了賤籍,做著每日迎來送往的營生,可是歷來其中卻不乏才藝雙絕、詩文俱佳的才女支,而且往往身有俠氣。比起整日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大家閨秀,她們知道更多民間的異聞俗事,甚至她們自已很多時候便是那些打動人心的故事的主角,親歷過種種悲歡離合,深知女人在這世上所遭受的種種辛酸苦楚。對此,她們深感不平,奮力抗爭卻始終難以擺脫命運的不公,如果她們能有一個機會,借筆言志,以文達意,在她們的筆下會誕生出怎樣的一些故事呢? 采薇最先找來的便是曾和她有些交情的柳如詩和李湘君二人。她二人因不滿所嫁的良人竟是個沒骨氣的軟腳蝦,韃子沒來之前各種的慷慨激昂要保家衛國,甚至為國捐軀也在所不惜,可等到韃子真來了,兩個男人早將夫妻自盡以身殉國的約定拋到了腦后,先后降了金人,甚至還為金人出謀劃策。惱得柳、李二女索性離家出走,寧愿寄身尼庵也不愿再跟他們同流合污。 她們被采薇找到,悄悄接進宮里后,對采薇等人所做的救女、助女、醒女之事心動不已、全情投入。不但每日里奮筆疾書,撰文寫稿,還向采薇又推薦了一干舊日的姐妹,如在逃難途中被其夫狠心拋下的董曉婉,有女俠之稱的寇湄,擅畫蘭竹的馬香蘭等秦淮名女支。得了這些女子之助,一篇篇以女子為主,為女子發聲的小說話本戲曲紛紛問世,采薇自掏腰包,一面將其大量刊行,送給那些官家小姐去讀,一面找些民間賣藝的藝人讓她們將那些故事或說成評書,或演成戲劇,變著法子想透過這些文學戲曲讓更多的女人從幾千年夫權男權的洗腦中慢慢覺醒過來,讓她們漸漸意識到女子并非不如男,除了嫁人生子、賢妻良母,她們還可以有不一樣的人生,大可不必將自已的所有前途命運、悲歡喜樂全都寄托在男人身上。 她還為李贄平反,大力提倡他的學說思想,將其和陽明先生還有諸子百家的著作刊行面世,給每個朝臣都賜了一套,讓他們好生研讀學習。 那些信奉儒家大一統的六部官員自然對此極為不滿,更是憤憤不平他們的權力就這樣被分走了三分之二,便有幾個領頭的偷偷給遠在四川的元嘉帝聯名寫密折,將他們眼中周皇后種種倒行逆施之舉洋洋灑灑寫了十幾頁紙,結果皇帝陛下看都沒看就把折子給甩回來了,還把寫密折之人的烏紗帽給摘了去。并且再次發來一道上諭,鄭重告誡了一番六部的朝臣,說是他既已將國事全權托付給皇后,朝中的一切事務便聽憑皇后決斷。他不但不會插手干預,更容不得任何人越級跟他打皇后的小報告,若是下回再有人犯了他的忌諱,那被摘掉的就不是頂著的烏紗帽,而是脖子上的腦袋! 有了元嘉帝的力挺,再加上整個江南的兵權全都被握在皇后手里頭,駐守金陵的守將不但是個女的,還是和皇后共過生死患難,有過命交情的好姐妹,讓他們就是想起兵造反也鬧不起來。生怕再鬧下去,他們連手頭這三分之一的職權都會再保不住。他們只能咬牙等下去,盼著元嘉帝能早日把韃子趕出去,回來坐鎮朝堂,重振乾綱。 他們這一等,就等了整整十年。 元嘉帝秦斐在馬背上征戰十年才終于為大秦的黎民百姓換來一個太平天下,而如果沒有他的皇后周采薇在后方替他統領朝政,將大秦治理得國富民強、國庫日豐,在綜合國力上成為元嘉帝的堅實后盾,源源不絕地將糧草軍備運送到前方,縱然他再是熟讀兵法,善用奇兵,也做不到只用了十年的時間就收復國土,擊退外敵,只怕還要再多花上一二十年的光陰。 這一點就連那些對周皇后滿腹怨言的六部大臣也不得不承認,周皇后一力推行的新政確實一改大秦先前在國力上的頹勢,單靠女人們紡織出來的各色絲綢絹緞,經由船隊運往西洋與東洋諸國,便能掙回來幾百萬兩的真金白銀,夠國庫一年的花銷,再也不用去征收農稅,一旦沒了那許多苛捐雜稅,不用朝廷發話,那些荒廢已久的田間地頭重新長出了青青的麥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