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但是孩子不是普通的孩子,而是她自己的女兒,一個被沈灼灼蓋章過的天才。 正是因為有了這點兒依賴心理,所以周三娘才會直接將自己內心的不安說出來,要是換做以前,她一定會強逼著自己強大起來,好保護她的女兒們。 “我知道,她們一定會來,可是我害怕,你們拿了那個東西,真的不會出事嗎?” 周三娘看向被沈善和隨手放在書案上的詩集,她像是視線被詩集燙到一樣,看見后,立馬轉過頭來,不敢多看一眼。 “不會有事的,阿娘,那不過是一本普通的詩集,而且還很有名,書舍里有許許多多類似的詩集,我不過是拿過來看看而已,又能犯什么忌諱?” 沈善和其實心里也忐忑,但她不會表現出來,一旦她表現出來了,她們會失去主心骨,陷入迷茫無措的境地,任人擺布。 “普通的詩集,你會主動要過來?” 周三娘不夠聰明,她學不會大道理,認不清那些方方正正的字,但是她了解她的女兒,沈善和可不是個手不釋卷的人,她不會無緣無故要一本書。 她確實了解自己的女兒,沈善和笑了笑沒說話。 正在此時,有人敲響了門,屋內所有人都看向那扇木門,等待外面的命運開口。 三天后,沈灼灼到了七水堂。 在路上的時候,她收到了謝秋蒔的信,謝秋蒔說,司馬歡已經將周三娘母女四人安頓好了,還給了她一處院落的地址,沈灼灼若是不放心,到了七水堂,可以先去那地方看看。 因為拿到了這個保障,所以后來沈灼灼沒有急忙趕路,她現在頂著朝廷命官的頭銜,不適合日夜不停趕路。 在陸路和水路之間,沈灼灼選擇了更快的水路,理由是路上顛簸,不如水上安穩。 從翰林院和御史臺出來,跟著她一起去江南巡查的其他官員,對此沒有任何意見。 沈灼灼說得對,路上真的好顛簸。 不是所有文人都和沈灼灼一樣,文武皆修,大多數文人那都是非常純粹的文人,一輩子可能都沒怎么碰過刀槍劍戟,騎馬的次數也不多,雖說君子六藝要求他們能騎馬射箭,但現在大莊境內還算太平,朝堂上出現了不少普通出身的官員,沒有了練武的需求和財力。 所以不去騎馬,而是坐船,符合大多數文官的需求。 練武可不是隨隨便便練,沒錢的話,養不起馬,買不起弓箭,沒有練習弓箭的場地,怎么學? 況且現在朝廷上文武之爭愈發嚴重,已經到了無法忽視的地步,文官能不碰武力,就不會碰武力。 養出來一堆大腹便便的白斬雞。 沈灼灼走到甲板上的時候,正巧看見一位御史過來,挺著個大肚子,脖子和臉都特別白,一看就沒吃過苦,也沒怎么曬過太陽。 “沈巡按,巡按也被晃得頭疼,來甲板上透氣?” “曾御史,是啊,上一次坐船還是從青州到京城,有一段時間了,現在突然再坐船,確實有些不適應?!?/br> “咱們青州山多沙地多,確實沒幾條河,我也不適應,對了,還沒問過沈巡按是青州哪兒的人???” “老家是平縣,后來定居在黑山鎮了?!?/br> 沈灼灼話音落下,這位曾御史猛地一拍手,發出興奮地聲音,“巧了不是!我與沈巡按乃是同鄉!” “曾御史老家是平縣?” “不不不,我老家是風沙灣,距離平縣和黑山鎮都不算遠?!?/br> 沈灼灼的笑容停滯了一瞬,這人是覺得她沒看見過大莊地圖不成? 風沙灣在靠近青州邊界的地方,從“靠邊”程度來看,它和黑山鎮確實是挺像,如果不是一個靠在西北邊,一個靠在東南邊的話。 離了四萬八千里,怎么還能說同鄉?不過若是單論青州,確實是同鄉。 “還真是不遠?!鄙蜃谱普f了一句聽不出好話的話,隨后閉口不言,有意結束這段對話。 結果曾御史可能是實在閑得慌,想找個人嘮嗑,又接著說道:“要說同鄉,沈巡按和曹御史才真是有緣分,都是出自平縣,聽說曹御史的本家在平縣大興文教,教導許多人讀書,沈巡按怎么沒留在平縣???” “當時有其他打算,就去了黑山鎮,平縣實在是人才太多,我若是留在平縣,也不好出頭?!?/br> 沈灼灼見曾御史從頭到尾都笑瞇瞇,看不出什么意思,索性跟他嘮下去,她倒要看看,這位葫蘆里到底裝的什么藥。 “確實,聽說曹御史的本家,向來是只收天分高的讀書人,而且還以門第論高低,即使沈巡按有狀元之才,恐怕也難入他們眼啊,現如今陛下大興文教,鼓勵貧民子弟入學,曹家若真是想學周氏教化一地,那也該一視同仁才對,連學子都要以門第分個三六九等,未免太過狂妄了,曹家也不過是出了一名御史罷了,又不是多么底蘊深厚的世家大族,真不知道司馬大人怎么看得上曹家這小家子做派?!?/br> 這位曾御史,是來吐苦水了? 沈灼灼可真是大開眼界了,曾御史話里話外的酸氣,都傳到她鼻子里了。 看來司馬慶真的非??粗夭芗?,愛屋及烏于曹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