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據說佟貴妃體弱多病 第436節
梁九功看了一下殿中,心中清點了一番,微微低頭道:“三阿哥和六阿哥可能晚了一些?!?/br> 康熙眉間鎖的更狠了,鷹眸射向一旁的大阿哥,“老三和老六呢!” “回皇阿瑪,兒臣不知,要不咱們再等一下,說不定老三和小六路上有事耽擱了?!贝蟀⒏缑嫔珖烂C,語氣認真,心中卻無奈,他雖然是老大,但是也不能弟弟們什么事都要他負責吧。 康熙重新坐到椅子上,手中的念珠撥的愈發的快。 此次黃河大水造成河南、山東十幾處決堤,淹沒的房屋田地數不勝數,無數災民流離失所。 而且更要命的是,此事影響京杭大運河的通航,從江南運送到京城的數百萬石糧食受到阻礙,漕運受阻,京城這邊的糧食就有可能供應不上,京城百姓、駐防旗兵、官宦、皇室都有可能受到影響,挨餓。 君不見,消息剛傳到京城,京城的碓坊米價就漲了兩成。 人沒有到齊,尤其還是兩個阿哥,大家也只是等著。 也沒有等多久,三阿哥現了身影,他低著頭,縮著脖子,貓著腰,小步從側門溜進了大殿。 作為遲到者,尤其殿內還是緊張膠著的氛圍,別說是三阿哥,就是一只蚊子此刻飛進來,也能察覺。 尤其這種國家級會議,又是緊急時候。 三阿哥以為無人看到,其實殿上幾十雙眼睛都盯著呢。 他一抬頭,正好和康熙陰翳的眸子撞上,嚇得腿一軟,連忙跪下行禮,“兒臣拜見皇阿瑪!” 康熙眼神冰冷,高深莫測地三阿哥,心中怒火翻滾。 這小子若是大大方方的進來,他還還不那么氣,可是一副畏畏縮縮的怯懦之態,哪有堂堂皇阿哥的風范,簡直是丟盡了他的臉面。 康熙道:“你怎么來晚了?” 三阿哥憋著氣,有些小聲道:“府中出了點事,兒臣就耽擱了一些時間,還請皇阿瑪恕罪?!?/br> 康熙沒問發生了什么事,而是問道:“黃河決堤,你覺得現在該怎么辦?” 三阿哥此時思緒繁雜,聽到康熙的問題,顧不得多想,“賑災修河堤……修河堤?!?/br> 康熙:“怎么賑災,怎么修河堤?” 三阿哥呢喃了兩聲,答不上來,跪在地上,低著頭看著地面上地毯的花紋。 康熙額頭青筋直跳,看著三阿哥這副縮著頭的樣子,氣又不打一處來。 十阿哥和九阿哥看到三阿哥這副慘樣,心中有些幸災樂禍,同時還有點感同身受。 說起來,三阿哥也只是來晚了一些,被此時焦慮的皇阿瑪遷怒,如果他們也遲到了,估計也是這副待遇。 大阿哥:“皇阿瑪,黃河水患要緊,不如先讓老三起來?!?/br> 二阿哥走出隊列,“皇阿瑪,此次黃河水患突發,非人之錯,而是天災?!?/br> 八阿哥見狀,走出隊列,補充道:“黃河歷朝歷代哪年不泛濫,可是皇阿瑪當朝以來,一直傾力治河,將近三十年黃河都相安無事,此功績亙古未有,兒臣欽佩至極?!?/br> 康熙聽完后,面色稍緩,被八阿哥這通馬屁還是撫慰了。 九阿哥和十阿哥則是擠眉弄眼,九阿哥戲精地打了兩個寒顫,十阿哥沖他皺了皺鼻子,不過很快就恢復正常,畢竟他們可不想成為第二個三阿哥。 “老三,看在老大、老二、老八給你求情的份上,你起來吧?!笨滴醭谅暤?。 “多謝皇阿瑪!”三阿哥起身,然后向大阿哥、二阿哥還有八阿哥微微拱了拱手,以示感謝。 同時注意到胤祚沒在,環顧一圈,沖著九阿哥和十阿哥使眼色,詢問胤祚的下落。 九阿哥和十阿哥沖他搖了搖頭。 將三阿哥都訓了一頓,胤祚居然還沒有來,康熙心中的火不斷蓄積,使勁一拍桌子,“梁九功!” 這“啪”的一聲動靜雖然不大,對于殿內的眾臣和阿哥們卻如觸電一般,大家下意識渾身微顫,緊張地聽著康熙后面的話。 梁九功躬身道:“奴才在!” 心中想著,六阿哥到底去干什么,居然這個時間還沒有來,皇上若是處置了六阿哥,被佟主子知道了,皇上怕是要后悔。 康熙怒氣沖沖道:“你去找一下老六,看他是栽到哪個坑了?還是摸不著紫禁城門的方向?” 梁九功:“奴才遵旨?!?/br> 康熙環顧一圈,“繼續商議黃河決堤事情,不等他了?!?/br> 這邊,梁九功剛邁出養心殿,就看到胤祚疾步走過來,后面還跟著兩個奴才提著箱子跑。 “唉吆!瑾親王,您可來了,皇上和大人們都等急了?!绷壕殴ι锨俺蹲∝缝?,轉身往殿內走,“您怎么這個時候才來??!”胤祚順著他一起走了進去,隨口道:“去戶部拿了東西?!?/br> 梁九功:“?” …… 殿中康熙正要說話,忽然注意到一個身影緩步站到了隊伍的最后,神色自然,表情淡定地站在那里。 康熙頓時瞪眼。 胤祚這小子,明明來的最晚,居然堂而皇之地走了進來,一點小心謹慎和心虛都沒看到,簡直氣煞他了。 “咱們瑾親王終于大駕光臨了?!笨滴趵浜叩?。 胤祚出列,“皇阿瑪吉祥!” “吉祥?朕不吉祥?朕半個時辰前宣你們進宮,你為何比其他人晚了半個時辰?!笨滴蹶幊林?。 胤祚淡定道:“兒臣聽聞黃河水災,就去了一趟戶部,給皇阿瑪帶過來一些東西?!?/br> 康熙:“哼,現在主要是賑災事宜,盡快解決黃河決堤,其他事現在不急?!?/br> 在黃河災情嚴重的情況下,所有事情都要有輕重緩急,怎么考慮救災安撫民心是頭等大事。 “可是皇阿瑪,此事和賑災有關?!必缝穹愿廊颂С隽艘粋€箱子,將箱子打開,里面全部是賬冊,胤祚向康熙一拱手,“皇阿瑪,自從兒臣去年接受戶部后,一直在查賬查庫,今年才堪堪查了一半賬,不過庫銀已經清點完了?!?/br> 康熙蹙眉,不明白胤祚這話什么意思。 大阿哥替他問出了口,“小六,這里是養心殿,現在黃河水患,災情緊急,不要賣關子?!?/br> 其他人點點頭。 胤祚見狀,拋出炸彈,“啟稟皇阿瑪,經過兒臣的審查,現今戶部能撥出的庫銀不足百萬,又要賑災,又要修堤壩,最起碼要三百萬兩銀子,而且若是花了這筆錢,庫銀就徹底干了,這些就是賬簿?!?/br> 他說完,指了指箱子中的賬冊。 康熙懵了,有些沒反應過來,“胤祚,你說清楚,還剩多少?” 胤祚:“不到一百萬兩?!?/br> 康熙:“難道你將庫銀都制成銀幣散出去了?” “皇阿瑪,這鍋兒臣可不背,再說即使換成銀幣,一進一出都是平衡的,兒臣又不是去散財的。甚至換成銀幣后,年底年初的俸銀開銷還省了許多?!必缝窠忉尩?。 康熙腦子有些懵,按照胤祚這話,若是沒有銀幣,現在的庫銀還會更少! 第236章 殿內眾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時而將目光落到一旁的張玉書,張玉書作為文華殿大學士兼領戶部尚書,之前六阿哥沒去戶部前,原戶部尚書凱音布去了禮部,擔任禮部尚書,然后張玉書就兼任了戶部尚書,時間好像比六阿哥早兩個月。 現在凱音布和張玉書都在殿中。 張玉書神色淡定地站在那里,對于周圍的目光渾然不覺。 不過凱音布那邊卻有些異樣,雖然他極力保持鎮定,但是殿中都是朝堂上的老油條,就是一根發絲動了,他們也能看出情緒。 大家能看出凱音布此時有些焦躁。 稍微一想,也能想通,張玉書才上任不久,不可能在這么短時間內將庫銀耗干,那就只能往往前查,之前山東三年大災,那可是渾水摸魚的好時候。 而且張玉書在朝中正直恭謹,從不拉幫結派,乃是翰林清流,這也是皇上將戶部交給他管的原因。 佟安寧表示,人選是好的,就是時間有些晚了。 康熙目光落到張玉書身上,“張愛卿,此事你可知?” 年邁的張玉書微微躬身,開口道:“啟稟皇上,此事微臣也有耳聞,微臣接手戶部這段時間,也在清算歷年積攢下的賬目,可是工程量龐雜,具體情況還需要些時間?!?/br> 他接手戶部時,發現戶部的一些記賬法沒有統一,有“四腳賬”、也有“龍門賬”,也有外面早就流行的“借貸記賬法”,據他所知,借貸記賬法是宮中皇貴妃為了查內務府賬時弄出來的,以“借”和“貸”作為記賬符號,清晰明了地將收支羅列出來,能降低許多做假賬的概率,即使是普通人也能看明白賬簿。 現成實用的方法不用,無非想著更善于做手腳。 所以他到了戶部后,命令將所有的賬簿都換成借貸記賬法,可是歷年積攢的賬本繁多冗雜,想要理清,不僅是個體力活還是個腦力活,因為這事,從去年到現在已經有八名戶部官吏病了,具體是真病還是假病,只有賬目查清楚再說。 康熙心中更沉了兩分。 俗話說巧婦難無米之炊! 庫銀只剩下不足一百萬,難道讓他這個當皇帝的補上,若是這樣,他這個皇帝豈不是冤大頭。 康熙面色陰沉,凌冽的眼神讓凱音布后背發涼。 凱音布沒堅持三秒,最終沉重地跪下,擦了擦額頭的細汗,“啟稟皇上,奴才可以解釋?!?/br> 嘴上這樣說著,其實他心里也沒底,尤其從剛才看來,張玉書和六阿哥站在了一起。 他算是看錯了,滿朝文武都說張玉書為人謹慎廉潔,到頭來,原來也是站隊了,六阿哥才到戶部,就想捉他的小辮子,打壓其他阿哥。 簡直可惡啊。 康熙:“說!” 凱音布:“皇上,奴才也沒辦法,從康熙四十一年開始到康熙四十三年,山東災荒不斷,山東等地的稅賦收不上來,而且賑災所需款項海量,這些都耗費了許多銀子,康熙四十四年,您憐憫山東百姓,再次免了山東的稅賦,這就讓戶部少入賬了許多?!?/br> 大阿哥:“只是山東一地沒了稅賦,再說往年也不是大頭,怎么會只剩不足一百萬兩!” 其他人點點頭。凱音布圓臉快皺成苦瓜了,“直親王,山東地區雖然不占大頭,可是也不少,主要是災荒嚴重,花了不少錢,這可是一連三年??!多大的家底也會被拖垮!” 張玉書眼皮耷拉著,直直地站在那里,對于凱音布話里的內容,面上并無反應,幾不贊同,也不反對。 三阿哥和五阿哥齊齊點頭,這個理由他們信服,之前山東地區的災民逃到京城時,他們看到過災民的規模,真是密密麻麻的如同螞蟻一般,太嚇人了。 索額圖此時站出來,“皇上,凱音布說的沒錯,而且之前全國各地鬧災時,各地的官員為了從國庫掏銀子,許多人在災情夸大,戶部和刑部也因此懲戒了一些人,這點也是一部分浪費,確實是凱音布的失職,但是凱音布在戶部尚書位子上干了這么多年,也算是兢兢業業,還請皇上看在他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原諒他?!?/br> “請皇上恕罪!”凱音布連忙磕頭。 明珠冷笑,“索額圖,你這話說的可不在理,國庫銀子只剩下這么些,就是栓一條狗在國庫,也不會被禍禍只剩不足百萬兩,凱音布哪有什么苦勞,怕是對你有苦勞吧!” 依他看,索額圖是擔心六阿哥揭了索額圖的老弟,凱音布是索額圖那一派的人,誰知道這么些年,居然將國庫快禍禍底朝天了。 如果不是這次黃河水災,怕是等到這余下的一百萬兩耗干了,事情才會爆出來,到時候朝廷喝西北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