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
不僅如此,對他而言那個最重要的問題,他還沒有摸到頭緒,直覺告訴他,跟著她,跟著她才會找到他想要的那個答案。 流光半響不敢抬頭看她,頭上傳來一聲若有似無的嘆息,緊接著熟悉又清淡的嗓音響起:“傻站著干什么,我是不認得回客棧的路了,你不會也迷路了?” 流光倏然抬頭,眸子里有訝然有動容,極快地應了聲后,迅速轉身:“……認、認得的,婉jiejie跟我來?!?/br> 望著那個飛速跑開了的背影,商慈輕笑了聲,把幕籬系好,跟了上去。 * 二人回到客棧,剛邁進門檻,正在傳菜的店小二余光瞧見,喊了聲:“姑娘,門外有人找你……” 商慈聞聲轉頭往門外看,并沒有看見什么人影,小二努了努嘴,補充道:“就是門外停著的那輛馬車……” 商慈這才注意到客棧右邊角落??恐惠v高大的四輪馬車,紅鬃大馬刨著蹄子打著響鼻,趕車的車夫遙聽見小二的喊話,扭頭隔著簾子對車里的人說了句什么,車簾掀開,露出一張中年婦人的臉。 “可是姜姑娘?” “是?!鄙檀赛c了點頭。 車簾晃動,嘩啦呼啦地從馬車上下來四個人,一對衣著華貴、卻滿臉愁容的中年夫妻,一對相攙扶著的主仆二人。 瞧見那圓頭圓臉的小丫鬟和與自己一樣同戴白紗的小姐時,商慈才想起昨日在醫館的偶遇。 商慈有些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看他們頗有些倦怠的樣子,似乎已經等自己很久了…… ☆、第17章 破面文曲 雖然是他們有求于自己,但讓兩個父母輩的長輩在烈日下等了自己快一天,商慈著實有些過意不去。 客棧門口人來人往,并不是一個適合談話的地方,商慈邀他們去了客棧旁的一家茶樓中落座。 且說昨日與商慈分開后,周芷清得到商慈會幫她治好病的允諾,如同吃了顆定心丸,回到翰林府,直奔娘親的住處,把費盡神思隱瞞了近一年的疾患抖落了出來。 當徐夫人看到女兒身上那片駭人的黑斑,當下嚇得砸破了茶盅,僵著舌頭半響說不出話來,緩過神后,紅著眼掉著淚把女兒摟在懷里,心呀肝呀地一通哭天搶地,直埋怨她為什么不早說。 等母親平靜下來后,周芷清說出今日碰見商慈的事,周芷清是被郎中們打擊的次數多了,陡然見有人說會治好她的病,立馬將其奉為了救星,但徐夫人到底是過來人,考慮得縝密,可不會像周芷清一樣冒失,全然地相信一個不知來歷的陌生女子。待老爺下朝后,徐氏將此事告訴了他,二人商定了一番,決定還是去請太醫。 太醫診完脈后,結果同醫館郎中所說差不多,只不過考慮到他夫妻二人的感受,說得委婉了些:“這病實在聞所未聞,這些黑斑既不痛也不癢,貴千金身旁的丫鬟也沒有被感染的跡象,想必沒什么大礙,老爺夫人不必太過擔憂?!?/br> 徐夫人聽了,當下心如死灰,女兒家平白長了一身一層疊一層的黑斑,這還叫她不必擔憂?況且僅僅一年的時間,從黃豆大小蔓延了全身,說放任下去沒有性命之憂,打死她都不信! 夫妻二人自太醫走后便惶惶不安,一夜無眠,第二日早早地遣人備了馬車,直奔福臨客棧而來。 茶樓雅間里,茶霧裊裊升騰在鼻尖,幾人面對面在一張八仙桌前,氣氛有些微妙的凝重。 周老爺年過半百,精神卻是極好,一雙鶴眼黑白分明,灼灼有神,眼紋綿長直達天倉,雖然因為上了年紀,眼角下垂,但仍掩不住其天生仕途順遂、福壽綿綿的面相。 徐夫人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那雙一字眉,眉尖眉尾都像傘蓋,臉盤圓潤,雙唇豐滿潤紅,這種面相的人夫妻間往往和睦恩愛、舉案齊眉。 商慈頂著對面二老凄哀殷切的目光,“要去掉貴千金身上的黑斑,只有一個辦法……” 見徐夫人張口就要允諾什么,商慈搶先道:“這方法聽起來可能有些聳人聽聞,所以我今日只是先提出來,到底要不要采用,還請老爺夫人好好思量再定奪?!?/br> “姑娘但說無妨,只要能去掉清兒身上的黑斑,什么事我們能都答應?!?/br> 周老爺和夫人對視一眼,徐夫人跟著點頭附和,原本想要維持住端莊的形象,看到一旁靜靜不發一言的女兒,眼眶捺不住又是一陣濕潤,從袖中抽出帕子輕沾淚水。 商慈一字一頓道:“開棺撿骨,重遷祖墳?!?/br> 徐夫人以帕拭淚的動作驟然停在眼角,周老爺以為是自己耳背聽岔了,又認真地像商慈確認了一遍,看到后者再次點頭,周老爺往椅背上一靠,有些納罕有些猶豫:“這……這與清兒身上的黑斑有什么干系?” 商慈喝了口茶:“那不是普通的黑斑,準確地是叫砂斑,先是以不起眼的大小生在掌心,一年后遍布全身,再半年侵入筋骨,不消月余便會暴斃身亡?!?/br> 聽她以平淡的語調道出自家女兒將不久病亡的事,夫妻二人心頭劇顫,但卻沒有當場應下。 遷墳動土確實不是一件小事,往往需要族里人一同商量才能決定,若僅僅是遷棺倒也罷了,還要開棺撿骨,這若打擾到先人英魂,引得先人不滿,不再庇佑他們這些后代,那罪過可就大了。 商慈將他二人糾結之色盡收眼底:“老爺夫人還請考慮了清楚再來找我罷,貴千金的病情還只是剛過第一階段,離暴斃身亡還早著呢,你們有足夠的考慮時間?!?/br> 該說的都說了,是擾了先人的清凈重要還是女兒的性命重要,這問題就拋給他們吧。 相較于流光一進茶樓,就兩耳不聞窗外事、悶頭吃茶的模樣,周芷清從始至終的目光都落在商慈的身上,里面有探究有疑惑,在聽到自己命不久矣時,絲毫未有動容,一雙杏眼直往商慈那白紗之下露出的尖尖的下巴上瞟。 她究竟是不是姜家小姐呢,周芷清心里泛癢,越發想要知曉。 * 和商慈預料的一樣,沒過三天,周老爺攜妻女再次求上門來,這次已是拿定了主意,甭管天大地大,都沒自家女兒活生生的性命金貴啊。 周老爺有三個不成器的兒子,女兒就周芷清一個,從小伶俐聰穎,在京城貴族未出閣的小姐中頗為出挑,是他夫妻二人的掌上明珠,自幼嬌生慣養,抱在懷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如今出了這樁子事,周老爺回家細細思度,修書一封寄給了族中宗長,沒提及砂斑的事,只單講了要遷墳,未等及宗長回信,便使了出先斬后奏。 商慈卜了個吉日,與周家人一起去往其祖宗墳地,開棺揀骨。 有句俗話說,七分相術家中坐,三分風水敢出門。 商慈沒想到自己這三撇子風水真有排上用場的時候,技多不壓身這話還是很有道理的,商慈沒指著風水這碗吃飯,這三分伎倆足夠使了。 顛顛坐了一個時辰的馬車,出了京郊,沿著山間小路又駛了近一個時辰,阡陌不比官道平敞,車轱轆碾上碎石子,咯吱的脆響與顛簸伴行了一路。 終于馬車在靠近一座山腳下的時候停了,幾人掀簾下車,撲面而來的是久違的田園氣息。 浮云逐日,暖陽融融,碧霞與天青色的遠山似成一色,涇渭分明的稻田上插滿了綠秧,北邊是一條如翡翠飄帶似的長河,金色的碎光映澈在河面上,風一吹,波紋卷著金光蕩漾開來,河岸上??恐鴥芍荒局?,周圍只有寥寥幾戶燃著炊煙的人家。 環顧一圈,商慈在心中暗嘆,確實是一處背山環水的風水寶地。 除了商慈、流光、周家老爺夫人,周芷清和其丫鬟祿兒,周老爺還帶著六位身強力壯、負責開棺的家丁,一行十幾人沿著山腳向山上走去。 周芷清身染砂斑,本來不利來這種地方,但商慈和周家老爺夫人都架不住這位大小姐的軟磨硬泡——她哪怕死也要弄明白害了她的罪魁禍首是個什么東西。 想比于陽宅,人們更注重死后的風水,只因選了好的墓地,會造福于子孫,世世代代受其蒙蔭,反之則有可能降禍于后人。周家是江南的名門氏族,族里的人死后葬在哪兒都有考究,但周老爺這一支,因他祖父當年科舉高中,而遷至京都,于是便在這京郊新買了塊地定作祖墳。 據周老爺說,這塊地也是請當時有名的風水先生來相看的,他的祖父祖母及父親都葬在這兒。 山上的林木郁郁蔥蔥,有一條規整的羊腸小道直通山頂,應是他們周家的人開辟出來的。所謂三年尋龍,十年點xue,是用來形容好的陰宅福地可遇不可求,許多山脈都長得相像,遠遠地看上去,看不出什么分別,這就需要真功夫了,一座山脈你可能需要來來回回跑上幾十遍,才能斷定它是吉還是不吉。 點xue則是指山脈中可以下葬的xue點,需是山脈中能量堆積交匯的地方,這便更需要眼力和經驗了。 走至半山腰,有一處平地,幾塊石碑立在一顆參天的歪脖子松樹下,分外打眼。 那是周老爺祖父一輩的先人,商慈環顧一圈,并未發現異樣,于是打算趁夜色未臨,繼續往山里走。 仰頭看向高聳入天的山頭,心里有些惆悵,若是小師兄庚明在這,肯定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端倪了吧。 沒走多遠,又是一處平地,但這處平地是嵌在山體里的,算是半個天然溶洞,因為被上方的山頭遮擋住,常年照不見陽光,地處潮濕,螭首龜趺的碑面上生了些許青苔,碑文已隱約看不太清楚了。 商慈停下腳步,問周老爺:“這處是……?” 周老爺望著那石碑,語氣頗為感慨:“這是家父的墓,家父去世的早,已有二十余年了?!?/br> 商慈的眉頭幾不可見地皺了一下,這里的氣場與周圍似乎有些不一樣,商慈想起了在王爺府破煞那回,似有一股子潮濕的陰氣從黑青色的泥土中散出,在小腿間繚繞。 這里是墓地,有這種感覺是正常的,畢竟是死人住的地方,沒有陰氣才是怪事。 生長在石碑周圍的花草似乎格外的茂盛,商慈辨認出是桑寄生與菟絲子,兩種寄生依存于松柏的植物,桑寄生開出的小花如血般鮮紅欲滴,菟絲子蓬蓬松松地覆蓋上了山石,似乎極力在朝墳頭的方向生長著,要將整個墓地吞沒。 “你們先在這站著,不要動?!?/br> 一個念頭閃過腦海,商慈想到了什么,迅速地轉身,撒腿往山下跑。流光緊緊跟著她,而周家人雖有些不明所以,但還是聽從她的話老老實實地呆在原地。 一溜煙跑到了山下,額上出了一層薄汗,雙頰亦染上酡紅,商慈平息了片刻,站定,再次抬頭舉目看整個山的山形。 整個山形狀有些不規則,彎彎曲曲,狹長蜿蜒,山腰處的松柏支楞著斜伸出來,商慈遙遙盯著周家人站定的那塊方位,身子往其相反的方向移動。 流光見她看得出神,雖然心里好奇的很,但忍住沒有出聲打擾,默默地跟著她走在后面。 反向走了約一刻鐘,因為商慈的身子一直保持平穩,在她的眼中,倒像是山體緩慢地轉動,隨著另一面的消失,方才隱在背光面的山形曝露在視野之中,山體的輪廓漸漸分明起來。 整座山右邊的輪廓就像是一張褶皺叢生、滿是蒼涼與憂患的老者的臉,那張老人的臉好似被人打了一拳,鼻底處有塊深深的凹陷,商慈的雙眼漸漸睜大,那塊凹陷處正是周家人所站的平地,即周老爺父親的墳頭所在。 這種山形又叫破面文曲,正是傳說中極易形成的養尸地的脈相! ☆、第18章 世事難料 “吭哧,吭哧……” 鐵鏟、鋤頭交錯地落在松軟的墳土上,六個高壯的漢子揮汗如雨。 周老爺左手握著夫人的手,右手挽著自家閨女,面色緊張,喉結時不時地滾動一下,幾人膝蓋上都沾了黃土,都未想到去拍一拍。 動土前,周家人跪在石碑前莊肅地磕了三個響頭,表面上看來是必須要走的儀式,其實也是緩解他們心里的不安。 周芷清從未見過這種陣仗,當初鐵了心纏鬧著要來看開棺,臨了場到底忍不住心里發憷,一手緊緊地抱著爹爹的胳膊,一手握著丫鬟祿兒的手,又好奇又有點怕地看著家丁刨地。 周老爺和徐夫人雖然當初是看著父親下葬的,然而甭管這下面躺得是誰,光是開一口深埋二十年的棺材,這件事本身就夠刺激的了,尤其是在商慈和他們說過“無論開棺后看到什么都要保持住鎮定”的話后,他們更不鎮定了。 周老爺好歹是一家之主,任何時刻都得想著撐住場子,徐夫人則側身低聲安慰女兒:“莫怕,里面是你祖父,你生得晚沒能見著他老人家一面,你大哥二哥都是見過的……” 很快,罩著棺材的石板蓋露了出來。 幾個漢子跳進坑里,挽起袖子,同站在一邊,雙手撐著石板邊緣,咬牙使力,肌rou繃緊。那石板看樣子足有數百斤重,加之被掩埋的太久,與底座咬合得不分你我,那幾個漢子憋得臉盤通紅,手臂上的青筋一根根暴起,終于,石板被緩緩推開,露出一道黑黢黢的縫來。 日頭掛在遠山尖上,僅露出一圈將歇未歇的光暈,洋洋灑灑地照射下來,幾人皆是背對著陽光,光束越過幾人的肩頭,透過光束清晰看見白茫茫的灰塵從那縫中飄旋著飛起。 石塊摩擦的沉悶聲似野獸低鳴,只聞轟隆一聲,石板終于被完全推開,里面一口紫檀木棺材方方正正地擺在中央,雖然上面積了一層薄灰,但棺蓋絲毫沒有開裂的痕跡,完好如初。 幾個家丁轉身去看周老爺,在得到其點頭后,再次擼袖子去抬棺蓋。 相較于百斤中的石板,棺蓋則容易多了,幾人合力,幾乎沒費多少事,就把棺材蓋掀開抬放到地上。 隨著嘎吱一聲響,一陣混著尸氣的霉味在空氣中散開。 流光站在商慈身邊,從始至終腰背挺直,面上波瀾不驚,在開棺的一刻還是破了功,被這刺鼻的味道嗆得清咳起來。 看到棺中人的模樣,周老爺忍不住雙腿打抖,深深倒抽了一口涼氣。 最快一年,最慢五年,尸首都會腐化成白骨,但此刻棺材內的情景,竟與二十年前下葬時候的景象一模一樣! 二十年的時間足以忘卻許多事,那時的他已過而立之年,但是父親去世時的模樣,他是怎么也不可能忘記,而且當時是他親手給入得殮! 周老爺在那一瞬間以為時光倒流了,他的阿父雙手交疊放在身前,平靜地睡在那里,緞面的絳色八仙壽衣鮮艷如新。 他的臉色較常人有些青白,像敷了一層的白霜,因為五官舒展開來,原有的褶皺淺淡了許多,竟有些辨不出年紀,說他年及弱冠有人信,說他年過不惑,亦有人信。 因為提前有心理準備,周老爺沒有太失態,微顫的手指和快瞪出眼眶的雙眼彰示出他內心的驚駭。 也是商慈事先打過預防針的緣故,徐夫人、周芷清以及一眾家丁都沒有做出嚇得大呼“詐尸”或者落荒而逃的事來,只是屏息盯著棺材中似在沉睡的老人,啞然無聲。 “這里是處罕見的養尸地,是陰宅里最忌諱的兇惡之地,能使尸體不腐,老人家常年不得安寧,令千金身上沾染的砂斑,只是老人家想借此提醒你們,并非惡意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