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投名狀
愉貴人懇切地表著忠心,皇后卻始終神色淡淡地看著她、未發一言,愉貴人不由有些緊張,她訥訥地停住話頭,不安地看向皇后。 滿室寂靜中,唯有墻角的西洋擺鐘發出節奏如一的嘀嗒聲。 皇后出神地看了看那擺鐘,才看向愉貴人道“你可聽說過投名狀?” 投名狀? 愉貴人心中大震。 皇后是高門貴女,怎會知曉這種粗野的江湖言詞? 便是她,家世雖不算光耀,可原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一方士紳,家中長輩請了有名的女夫子教家中的jiejie們琴棋書畫、詩詞歌賦,若非家中遭逢大變,想來她和jiejie們都會長成知書識禮的閨中小姐,一輩子都不會聽到諸如“投名狀”之類的言詞。 可是,她家中終究是遭逢了大變,她彼時年幼,對于家中曾有過的好光景毫無印象,只能靠著老仆們的言語和市井議論想象一二…… 在想象中,她是嬌養的千金小姐,幼時有父母庇護,長成后會結一門如意姻緣…… 可實際上,她小心翼翼地借著別人的名字活著,如瘦馬般屈辱地長大,長大后歷經辛苦改換容貌,被送進后宮。 沒有哪個女子會愿意經歷她這樣的一生…… 她受著這一切,每每想到她原本該有的人生,就對那個毀了她一生的人恨之入骨皇后! 她入宮半載,便獲封貴人、獨得圣寵,內官、宮女人人都恭維她道,“娘娘生得極有福氣”。 呵,福氣…… 她這一生,何來福氣? 每每聽了那樣的恭維,她總是笑而不語,心中實則厭惡極了那種說法。 今日鎮北王妃入宮,有人隱晦地稟她,道是鎮北王妃的樣貌與她有幾分相似。 樣貌相似…… 唯有她知曉,鎮北王妃像的不是她,而是文德皇后…… 她的家族在盛時曾得到過一張文德皇后畫像的臨摹圖,她的家族與前朝宮中的一位貴人榮辱相系,那臨摹圖原是要獻給那位貴人的,卻不知為何耽擱了。 再后來,貴人失勢、闔族喪命,唯她一人幸免于死,改名換姓長大,還照著那臨慕圖改換了容貌。 自她及笄到去年秋入宮,整整七年。 為了變成這張“有福氣”的臉,她用了七年,醫術巫術試遍,吃盡苦頭。 所以,她陡然聽聞鎮北王妃樣貌似她一事后,難捺好奇,甚至顧不上周謀劃,甫聽聞鎮北王妃受傷,便匆匆吩咐一名素來巴結她的太醫把鎮北王妃帶到她跟前看看…… 宮里的主子、奴才們大概都覺得,她急于見鎮北王妃是妒意使然。 呵,妒忌…… 大概是吧。 只是,并不是那些人所以為的那種“妒忌”…… 她原本的容貌遠比文德皇后嬌美,又怎會妒忌比她更像文德皇后的人? 她妒忌的是,她付出了那么多才得到這容貌,有人卻天生就有,而且比她的更好…… 鎮北王妃,眉眼精致,氣度高貴溫婉。 恍如畫中的人從畫像里走了出來,恍如文德皇后再臨…… 她更妒忌的是,鎮北王妃不必憑那張臉取悅皇帝。 世上皆知,軍功蓋世的鎮北王對鎮北王妃一往情深,十余年無子亦不納妾室…… 再想文德皇后,雖不幸早逝,皇帝卻時常追思,追封后位,給她無上哀榮。 所以,那樣的長相大概的確是有福氣的…… 至于她…… 她的這張臉是用邪門歪道得來的,福氣自然與她無關…… 眼下,便又是一道難關…… 愉貴人收回思緒,慢慢回道“臣妾愚鈍,學問遠不及娘娘,不過堪堪識得幾個字罷了……不知、不知這‘投名狀’乃是出自何處的典故……” 她滿眼困惑、不解,仿佛她果真以為“投名狀”乃是一個典故,適才認真地回想了許久這典故的出處。 皇后看了看愉貴人,難得耐心解釋道“投名狀一詞,非是書中典故,而是綠林俗語……” 綠林…… 愉貴人便恰如其分地睜大了眼睛,驚懼地望著皇后。 她借用的身份乃是一對早逝的小鎮秀才夫婦的遺孤,被忠仆養大,打小便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后在朝廷征選秀女時入選,這才有了如今的造化。 倘若她果真是那位遺孤小姐,聽到“綠林”,自是又驚又懼的。 皇后對愉貴人的反應并未起疑,她繼續解釋著“投名狀”的意思。 愉貴人面上恭順地聽著,心中冷笑連連。 她到底不是那位遺孤小姐,恰巧知曉“投名狀”的意思。 她的教習師傅中,有一位年輕時原是金陵城秦淮河名盛一時的花魁,那前花魁有個行走江湖的相好,她幼時曾見過那男子,后來那男子再也未見登門。 她問前花魁,前花魁不以為然地對她說,那男子為了給一個頗有勢力的幫派獻投名狀,冒險去刺殺那幫派的某個仇家,卻失了手。 那個時候,她便知道了投名狀的意思。 至于前花魁眼里的寂寥,卻是她承了圣寵、有了女兒心思后,才逐漸懂得。 都是從前的人和事了…… 要緊的是,眼下皇后對她說“投名狀”是什么意思? 皇后靜靜地看著愉貴人。 愉貴人垂眸想了一會兒,才小心翼翼地看向皇后,問道“娘娘的意思……是否是臣妾若想得娘娘庇護,便須得獻上……投、投名狀?” 皇后點了點頭“女學?!?/br> 愉貴人驚詫地反問道“女學?” 皇后語氣篤定“若你能助本宮促成興辦女學,本宮便答允為你做一件事!” 皇后的應允…… 愉貴人想了想,下定決心般,滿面激動地對皇后叩首“臣妾定會傾力而為!” 皇后面色如?!敖袢找淹?,你退下吧!” 愉貴人恭謹而歡喜地行了禮,正欲退下,最后還是o忍不住勸皇后道“娘娘,圣上似乎無意興辦女學……” 皇后冷然看向愉貴人。 愉貴人忙辯解道“娘娘,臣妾的意思不是畏難退縮,娘娘的吩咐,臣妾赴滔倒火也在所不辭……” “臣妾只是擔心,娘娘堅持興辦女學會觸怒圣上……” “何況,便是不興辦女學,娘娘也定可以為長公主尋來世上最好的夫子!” 愉貴人說這番話意在向皇后表忠心,她沒有想到皇后會回應她。 皇后道“你以為,本宮是為了長公主一人興辦女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