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節
    因為,他們有決心,有意志,有能力,還有領先于這個時代的兵器!    做槍這事兒,本來只是沈伯謙一晃而過的念頭。    畢竟這個東西在沒有現代工業支持的情況下,做起來難度非常大。    金光他上輩子有整三年的時間醉心于。    為了徹底了解槍支的制作,他每年都賴在一個老家在德州的美帝同學的家里。    那位家里是專營槍支的,他老爹還是個骨灰級的槍支發燒友。    一輩子都在跟槍打交道,專家中的專家。    沈伯謙一旦沉迷起來,也是很瘋的,跟那位年過半百的德州牛仔一拍即合,成了一對忘年交。    他對槍支的了解全部來源于那位。    不但是用槍,他學的最多的還是怎么制造槍支,槍支的歷史,槍支的構成。    從最初的火繩槍到燧發槍,從步/槍到手/槍,從單管槍到群射槍,那位老牛仔甚至還收藏了一架仿制的禁用的死亡風琴列槍。    沈伯謙第一次見到一把叫槍的家伙有十五根槍管的時候,整個人是懵逼的。    當然,他也學到很多其他關于槍的歷史。    槍支引線的改進,膛線對于槍支巨大的意義,如何提高槍的射程和準度......    這些,他從來不曾想過有一天他真的要用到這些。    但人生就是這么奇妙。    那位老牛仔估計怎么都想不到,有一天,這個來自東方國度的小家伙會自己一個人復制出槍支的發展歷史。    是的,在槍支方面,沈伯謙雖然有強大的理論基礎,但在如此原始的條件下制作槍支,他還是持謹慎且不樂觀的態度。    所以,他并沒有一開始就想作出完全現代化的槍支。    事實上,在這把肯塔基步/槍之前,他從槍支發源的十五世紀開始回憶,    簡單的火繩槍——做好,毀掉;    牛角模樣的手/槍——做好,毀掉;    ......    這把肯塔基步/槍是他的第十一個作品。    但實際上,這把槍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肯塔基步/槍,因為沈伯謙第一次使用了膛線,也就是來復線設計的作品。    實際上,這也可以說是一把來福步/槍。    有了膛線的輔助,神伯格果然沒有失望,準度良好,射程超過六百米。    金一山等人根本不敢相信,那支射程將近三百米的連弩就已經夠逆天了了,這個?    這個是什么東西???    六百米,人都看不清了?    難怪要在先拿著神仙筒看目標。    而所謂的神仙筒,則是沈伯謙做出來的簡易的望遠鏡。    而這個驚嚇對于他們來說不過是個開始。    如今,護國冢后面的群山如今已經被附近村鎮上的人成為雷鳴嶺。    這自然跟沈伯謙脫不了干系。    后山不時響起的爆破聲正是雷鳴嶺的由來所在。    第一根帶膛線的槍管似乎打開了沈伯謙的制槍天賦,加上星回越發高明的煉鋼手段,他從此一發不可收。    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他從最老式的步/槍,先后嘗試了夏賽波步/槍、毛瑟步/槍、安菲爾德步/槍、1917步/槍.....    沈伯謙每天沉浸其中,不斷的打磨那些槍/支配件,磨壞了無數紗布,手上也沒有一天不帶著各種小傷口的。    但這些他都還是不滿意,他的目標是射程超過一千五百米的狙擊步/槍。    而此時,金一山等人已經不管他的槍做的怎么樣了,他們更感興趣的是另一種武器。    炸/彈。    不用說,這也是沈伯謙的杰作。    土/炸彈的工藝跟做槍比起來,實在是不值一提。    在見識了炸/彈的威力后,金一山等人不由得對師傅星行無限懷念起來。    若非師傅顯圣,賜下火藥這等奇物來,沉少再本事也做不出這東西來呀!    但是,他們也都是自幼跟著星行長大的,自然知道懷璧其罪的道理。    這玩意一旦被人知道,立刻就被圈禁起來。    所以,一大幫子人研究的很起勁兒,試用也爭先恐后的,但誰都不說把它們用在哪兒,怎么用的事兒。    要用這些東西,必須要得到一個人的首肯——    皇帝。    ☆、第110章    109佛怒之威待修    封老頭知道此事事關重大,回到京城并沒有聲張,悄悄潛入江七譚四的宅院,將信函交予他們二人。    江、譚二人進宮的時候,剛剛登基不久的聶飛揚還在處理著堆積如山的奏折。    他進入大興核心決策層也就是兩年多的事兒,一下子接手這么多事情還是有些吃力。    一國之君這個差事想要干好還是要花不少心思的,再者,他心中還時刻牽掛著那樁讓他寢食難安的驚心事。    見二人這么晚還要進宮奏事,他知道必定是有天大的事。    江七、譚四二人雖然不是自幼跟隨他,但他對二人卻是信任非常。    一是因為譚、江是母親的族人,二是因為二人不僅能干而且非常忠心,三則是因為兩人私下的關系他也很清楚。    二人既然要一生相守,注定無后,那就斷然不可能有什么私心。    說了聲“平身”,待譚、江二人謝恩起身后,聶飛揚道:“這么晚進宮,可是有什么要事?”    剛站起來的江七譚四“咕咚”一聲,又齊刷刷的跪下了。    江七沒有說話,將沈伯謙的書信雙手奉上。    皇帝神色一斂,一旁自小跟隨他的內侍急忙上前接過書信,奉到他的面前。    只看了一句,聶飛揚就神色大變,呼吸都有些急促起來。    看完整封信,他許久沒有說話,甚至都忘記讓譚、江二人平身了。    偏殿內的時間在一片死寂中一點點的流逝著。    譚、江二人一直等到后背濕透,才聽到上面人的聲音:“清水候為何會讓你們幫忙傳信?”    殿內又是一陣沉默,還是譚四先開口道:“啟稟陛下,當年譚家軍被陷害包圍,我與小七死里逃生......”    他這一說就是大半個時辰,皇帝的臉色氣息也漸漸平靜下來。    待到二人出宮,冷風一吹,倆人都有些后怕。    不過,幸好結果不算太差。    只是——    江七、譚四對視了一眼,他們倆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一向追求自由自在的沈伯謙避居山野居然也能有這樣的奇遇。    七日后,一路快馬加鞭的皇差抵達原先的沈家,現如今的清水候府。    皇上又下了圣旨給侯爺了!    不一會兒侯府里的楊大爺就帶著好幾個下人出來撒銅錢,說是皇上看侯爺辦差辦的好,但又不能再封賞他,就下旨封了侯爺夫人的誥命。    沈家上下接了旨意,都不由得暗自松了口氣。    也幸虧是夫人最近漸漸把家里的生意放給下面的人管理,自己只看看賬本,不定期抽幾家看看,不然這傳旨的恐怕人都找不到。    不過剩下的就是高興了。    不一會兒消息就傳遍了,原先一些熟悉的也都趕著來道謝。    沈伯謙現在的身份自然不用親自接待,陳老爺子出面就足夠了。    老爺子也樂意,這皇上可是真看重自家外孫子呀,京城里這兒這么遠,皇上還念著咱家,真是皇恩浩蕩??!    外面熱熱鬧鬧的時候,沈伯謙正在書房接著另一道圣旨。    這是一道手諭,總結起來一句話,邊疆夷患特旨令清水候便易行事,并附御賜金牌一面,可先斬后奏,調動兩千以內的地方兵馬。    這道旨意接的沈伯謙一身冷汗,這么大的特權,吉兇難測啊......    不過,事到如今,進退兩難,騎虎難下,怕是沒有用的了。    該干嘛干嘛把。    當晚,沈伯謙跟劉若蘭一起照看三個孩子睡下后,陪若蘭說了會兒話,讓她先休息,自己則是去了金一山等人那里。    準備了兩年的行動也該動點兒真格的了。    一個月后,清水候照舊在雷鳴嶺為星行大師閉關祈福。    這自從大師去世,沈大人被封為清水候之后,侯爺每年都會閉關為大師祈福,以全父子之義。    這閉關可不是說說的。    每次閉關,侯爺不要任何人服侍,自己一個人在山上,為大師掃墓守靈,剪植松柏,    不過,這次略有不同,住在侯府隔壁的大師的諸位弟子也隨行上山,一起閉關。    當然了,閉關只是個借口,一行人早已經準備妥當去了邊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