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節
沈伯謙不是個膩歪的人,就勸她先去處理事情,說是他們年輕,以后相處的日子多著呢。 劉若蘭也不是個虛頭巴腦的人,想了想覺得還是不放心,就帶著蔣英回了清水縣,這會兒估計正跟各地的掌柜們商議討論呢。 不過,這都不關沈伯謙的事兒,上輩子他對這個沒興趣,這輩子也是一樣。 所以才要娶了個能干的老婆呀,我真是英明神武。 心里正念叨著,他已經到了山上。 楊風去邊關可能用到的東西他早偷偷準備了足有一車,只是沒直接讓他帶走。 因為他明面上給楊風準備的東西真是足夠了,除了四季衣裳,還有二百兩現銀。 這還不止,他自己其實又偷塞給他五百兩銀票。 要是再加上這么一大車,就有點兒太顯眼兒了,況且,他還有樣兒東西沒準備完。 所以早幾天他就跟楊風說好了,這些東西晚點兒就著劉家商隊給他送去。 當然,這也是跟劉若蘭同學說好的。 這次他上山就是看看他給楊風的最后一樣東西準備的如何。 結果一到石屋就聽到星回狂放的笑聲。 看了已經完工了。 沈伯謙猜測道,剛要進門,一桿□□破風而來。 幸好他跟星回都是眼疾手快,一個躲一個收,才將將錯開來。 你大爺的!星回老禿驢,老子差點兒就死在自家山間小別墅門口了! 星回也知道自己莽撞了,急忙上了道歉。 沈伯謙罵了一句,氣已經消了大半,一把奪過他手里的□□,想要看看怎么樣。 結果,piaji.....連人帶槍跪在了地上。 沈伯謙眼睛瞪得渾圓,滿臉不信的看著星回師徒。 江七送來的那塊玄鐵他沒給封老頭,但卻請星回用它為楊風度身打造了這件兵器。 只是,這可比他想象著的重太多了。 楊風還在長個兒呢,天天拿著這么沉的東西,以后還能長個兒嗎? 星回一把從他手上拿起□□,哼笑了一聲道: “你當然不行,就連我也只能拿一小會兒,不然胳膊受不了,可斷風那小子不一樣,他可是天生神力,這個分量他用正好?!?/br> 那倒是,楊風那小子力氣大的嚇人。 村里的石碾子換地方原先都要幾個人推著滾的,他一個人抱著就走,都不帶喘氣兒的。 自己也不用太擔心了,不長就不長唄,反正都已近比我高了。 只要東西好用就行。 只是想不到玄鐵的密度這么大,原以為只是精度高呢,看來可以想辦法多弄點兒,試試別的。 除了量身打造的兵器,沈伯謙還準備了十壇酒精,也給他一起捎去。 當然是希望他能不受傷,但這玩意兒備著,有備無患吧。 酒精是傷口處理用的,還有一樣是防止受傷用的,就是一副前心后背分開來的護心甲。 藥材方面主要是請劉家商隊屯了一批田七之類的止血良材。 看著沈伯謙準備的東西,星回都忍不住贊嘆道:“放心吧,有你這些東西,他絕對升官發財保平安?!?/br> 沈伯謙笑了笑,沒有說話。 當晚,王青山二人和四回就把這些東西運去了清水縣。 那邊兒劉若蘭已經安排好了人,第二天一早這車東西就跟他們的商隊一起上路了。 楊風和封老頭沒有跟他們一起。 他二人說是要先上京跟江七二人再碰個頭,商定一些事情。 這事兒沈伯謙也懶得管,好像來了三年多了,今天才算是正經能好好過個年了。 不能虛度啊,好好準備準備。 雖然還有一個多月呢。 可也不算太早是不是,只是可惜楊風沒能過了年再走。 不過,他也沒時間傷感,因為他已經開始跟沈宅的人商量怎么過年了。 ☆、第91章 90年關臨近 沈伯謙來到這個世界,沒進家門兒就開始守孝,雖說鄉下地方規矩并不苛刻,他也不是會苛責自己的人,但逢年過節還是要避諱的。 畢竟,村里人大多還是比較迷信,別說拜年,就是太熱鬧了也不好。 這里的規矩是,但凡是家里辦了喪事的,三年服孝期間,過年的一切行事都要取消。 第一條最要忌諱的就是到別人家里去拜年。 而一般來說,正月里大家也會盡量不到有喪事的人家去,就算是不得已要去,大多也不會進屋,站在門外把話說清楚就趕快走了。 這樣的情勢下,第一次過年的時候,沈家比平日里更清靜些。 沈伯強倒是覺得這樣挺好,那會兒他人頭還不熟,少說少錯。 可其他人就沒這個必要,尤其是楊家三口和徐大姑。 這個時代的人們一年到頭也沒什么玩兒的,好容易過個年還要跟著他躲人,沒必要的嘛,過年他們還是該熱鬧熱鬧。 他就讓幾個人去老宅過年,說房子就當是租給他們的。 這樣就不用擔心什么忌諱,他們幾個好好跟鄉親們熱鬧熱鬧,但幾個人倔,怎么說都不去。 后來,又來了江七那幫人,也是跟著他一起不過年。 但江七他們是有宅子的,過年偏要擠到沈家來,倒是有些壞了規矩,但卻從沒人提起過。 這這幾年,徐大姑、楊家三口,還有江七他們,跟著沈伯謙和陳家二老真是踏踏實實的過了三兩個安靜祥和的春節..... 只是,楊風和小妹到底是小孩兒,總忍不住扒著門縫看外頭的熱鬧。 沈伯謙特地囑咐大家,不要攔著他們出去玩兒。 可倆人卻只扒著門縫看,從不出去。 江七也差不多,嘴上說不喜歡熱鬧,可聽見外頭有個什么動靜,耳朵都豎起來了。 只不過大家都不說破而已。 所以,在過年這事兒上沈伯謙總覺得有些對不住大伙兒。 一直都想著等過了孝期,一定要熱熱鬧鬧的過個年。 這事兒他還跟楊風說過,可沒成想,好不容易等到時候,人也走不少。 幸好還有姥姥、姥爺、楊大爺、徐大姑和小妹。 也來了將要與他相伴一生的妻子劉若蘭和她的兩個陪嫁干將。 這次,沈家人沒到小年就開始張羅準備了。 平均每月只有十來天在家的若蘭也一直不斷的讓人送年貨回來。 當然,她人也在小年前趕回了李家坪。 一家人熱熱鬧鬧的準備過大年。 人家若蘭對沈家已經是誠意慢慢的表示了,沈伯謙這個新姑爺也不能落后啊。 但沈家跟劉家畢竟不能比,也就是準備些地道的鄉間野味。 但想到若蘭回門時他給丈母娘帶的禮物大受好評,沈伯謙早就未雨綢繆了。 這一兩個月都沒閑著,一邊想事兒一邊做東西。 真是弄了不少,當然了,材料一多半都是他媳婦友情贊助的。 不過他這金手指到底是有了用武之地。 不管是平日里用的玉器擺件,富貴人家喜歡把玩的小玩意兒,還是他給家中女眷做的各色飾品,都是他獨一無二的精巧設計。 畢竟也是多了幾千年文化底蘊的人,借鑒點兒設計還是很容易的。 況且又有老婆給弄的那么多材料。 不過,為了保持神秘感,他做的這些東西沒有拿給任何人看過。 一直等到若蘭回來。 當晚,夫妻二人溫存清理過后,沈伯謙興沖沖的拿了幾盒新做的東西來獻寶。 其中一套飾品就是準備送老婆的。 劉若蘭也是見慣了東西的,但這套飾品她一見就愛上了。 東西倒不算是貴重,就是兩套簪子。 準確來說,是兩個系列的簪子。 按照沈伯謙所說,他知道若蘭平日里喜歡這些玉石啊,瑪瑙啊之類的,所以特地做了這兩套簪子,好讓她替換著帶。 第一套四件,是四君子簪,簪身是銀質的,簪尾卻是梅蘭竹菊四君子。 梅是干枝紅梅,用的是紅瑪瑙雕成; 蘭是黃色報歲蘭,用的是淡黃色的蜜蠟雕制; 竹是桂竹,整只簪子用一塊漸變的墨玉雕成,渾然天成,真是宛若一株桂竹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