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節
    果然,劉管家在外面聽著里面安靜下來,出聲問道:“老爺,夫人,這已經快中午了,是不是該擺飯了?”    劉老爺這才醒悟過來,這一說居然說了一上午?    急忙道:“擺擺擺,伯謙,來,我們先去吃飯,這事兒雖然大,可也得從長計議,近南,你也別太著急,飯還是要一口一口的吃。    反正東西在你手里,又跑不了,伯謙,你說是吧?”    沈伯謙連連點頭。    ☆、第67章    66悠悠三載(上)    為了棉花紡織和這些模型怎么做的事兒,劉老爺留沈伯謙足足聊了兩日才放他回家。    雖然十分不舍,但正如劉老爺自己說的,這事兒急不來。    他也想一步到位,馬上開工,但那時不現實的。    眼下,光是原材料這一項就是大問題。    因為棉紡織業基本是零發展的狀態,所以棉花種植并不普及,一般的莊戶人家就算是種點兒棉花也是為了自己家做被褥。    作坊布莊也會收購一些,但一般要的量也都不大。    劉老爺做了半輩子生意,知道一門新生意最重要的是銷路。    沒人買的東西再好也沒用。    可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居然會遇到銷路肯定沒問題,但卻出不來貨的情況.....    劉家世代從商,劉近南更是天生的商業奇才。    他跟劉老爺都知道,一項產業要真正的立起來,有三件事必須謀劃好。    第一當然是銷路,這一點兒他們可以確信沒問題;    那么,還有兩件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是原材料的供應,必須及時、質量也要有保證;第二就是人。    以鹵味店為例,劉家從開始準備擴張,就簽了不少死契的師傅伙計,每到一處又在當地簽一批專為劉家提供雞鴨豬羊原料的農戶。    作紡織也是一樣。    更何況,棉花紡織比起鹵味技術含量著實高出不少,當然不可能一蹴而就。    即便有沈伯謙提供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看起來十分靠譜的工具模型,但要想真正的將棉紡織業發展起來,還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準備。    所有這些,都需要時間。    好在,對于此時的他們而言,時間還是有的。    劉老爺將劉家的幾位心腹全部召回清水縣,三天長談后,由劉近南統管眾人分頭行事。    先是找了不少有經驗的老農,勘察適合種植棉花的田地。    剛好,清水縣周邊諸縣都很適合。    劉家遂在清水縣和周邊收購農田,準備建立自己的棉花種植基地。    這事兒,沈伯謙一開始還是很有興趣的,還曾想過將清水縣打造成一個大型棉花種植基地,結果卻被來了當頭一棒。    原來,這年頭,地里種什么國家也是有要求,有規定的。    必須要先保證糧食出產,剩下的田地才能種些棉花、煙葉之類的經濟作物。    所以,他只好放棄了這個想法。    不過,經過這件事,沈伯謙對自己也算是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    專業的事兒還是留給專業的人干吧。    畢竟,自己的事兒也多著呢。    多久沒好好讀書了?再過兩三年可是要考舉人的,連基本的農桑知識都不懂,做出來的文章肯定也是死板教條,以后要多請教姥爺他們;    再有就是,李家坪的私塾也好久沒去看了,自己這個先生做的名不副實啊。    而且,家里的菜譜也很久沒變過了,徐大姑和小妹雖然手藝越來越好,可這菜色創新方面還是欠缺的很,看來也要寫點兒新菜譜了。    酸梅湯、馬蹄爽、涼皮、rou夾饃、辣白菜、桂花糯米藕、蓑衣茄子、香煎耦盒、三杯雞、口水雞、木須rou、青梅酒、楊梅酒.....    隨便一想就這么所想吃的東西,回去要好好整理整理才行。    家里如今也不缺錢,姥爺他們還是連純白米和純白面都不舍得吃,只要自己不在家,他們肯定吃雜合面兒的。    沈伯謙一開始真的很難理解,家里也沒這么窮吧,用的著這么???    后來久了才知道,他這樣頓頓白米白面的,別說在李家坪,就是可著這四里八鄉的找,也真沒幾家。    莊戶人家,祖祖輩輩省慣了,那里舍得這么吃。    所以,沈伯謙的宗旨是,東西倒不一定吃得多金貴,但做法兒一定得講究。    比如說,大家都是喝玉米面粥。    別人家,玉米磨碎直接就下鍋了,可沈家不是。    先用細籮把磨好的玉米面一遍遍的篩,只留最細的煮粥,剩下的再過一遍大篩子,留下小粒蒸飯的時候摻在白米里,有嚼勁。    余下皮子和大顆碎粒則是讓譚四悄悄的拿去喂豬。    不然,讓姥爺看到又是一陣子心疼。    楊大爺倒是知道的,不過他以前在大戶人家做過工,接受度還可以。    至于為啥讓譚四,譚斷念拿著這些剩下的東西去喂豬。    一個是勞力不用白不用,反正他們幾個上趕著來家里干活,別讓他閑著了;    二來則是,萬一被姥爺看到,就把事兒推到他身上!    反正沈伯謙現在對他們幾個,那真是,人前人后兩幅面孔,背后真是往死里頭擠兌他們,氣得江七餅天天睡覺的時候捂著被子哇哇叫。    為什么沈伯謙知道江七,江斷弦睡覺的時候捂著被子叫?    那是因為,沈伯謙派了個臥底進去。    封老頭雖然人有點兒不靠譜,但本事確實不錯,譚四和江七跟著他,文的方面有七絕谷傳承,武的方面則是他親自授徒。    一兩個月的功夫,倆人別的不說,起碼抓回來的獵物都是活的了。    不管是小的兔子、野雞、鵪鶉、田雞,還是略大些或是危險些的麂子、穿山甲、蝎子、蛇、狍子,甚至他們還活捉一只小狐貍。    這可真不是容易的。    沈伯謙也曾迷戀過金庸古龍臥龍生梁羽生溫瑞安,武俠情懷還是有點兒的。    看著他們一天天勇猛起來,自己也有些躍躍欲試,可剛試了兩天,就受不了了。    這也太苦了,真是夏練三伏,封老頭這是要把人往死里頭折騰???    不過,只是看著江七他們做的話,沈伯謙覺得還是蠻開心的。    書歸正傳,話回正題。    前面說沈伯謙忘江七他們那里派去了一個臥底,這個臥底當然只可能是楊風。    這倒不是他故意的,而是封老頭自己要求的。    他無意中看到楊風的神力,來了興致,幾次三番的來游說,先后把楊大爺和楊風都說動了。    不過他們爺孫倆不約而同的把決定權留給了沈伯謙,都說要看沈伯謙的意思。    封老頭第一次打交道就在沈伯謙那里吃了暗虧,回去被倆徒弟好一頓埋怨,到現在看到沈伯謙都繞道走,連個照面都不敢打。    這可把他為難壞了。    不過,他到底還是沒忍住。    但不是因為收徒弟的事兒,而是沈伯謙自從給清水縣劉家老爺拜壽回來。    沈家這吃的都沒重過樣兒,而且全都是一個字——好吃!    要說這位封老爺子,生平只有三件事最重要。    一是師妹;    二是七絕谷;    這三嘛,就是口舌之欲。    剛開始他還每天眼巴巴的等著譚四他們給他往家里拿,后來實在忍不住,干脆跟著他倆來沈家蹭吃蹭喝。    順帶著還襯著陳老爺子在,讓沈伯謙松口答應讓楊風拜他為師,依輩分改名楊斷風。    他收了徒弟,又有好東西吃,一高興就拉著陳老爺子開聊。    一聊他才知道,這些菜式居然是沈伯謙想出來的。    陳老爺子還自豪的說,他外孫子說了,就算他想一天換一個花樣,也能讓他吃上三五年的!    一聽這話,封老頭對沈伯謙的態度來了個三百六十度大轉彎。    一口一個伯謙,叫得那叫一個親熱,就為了拐彎抹角的問他還有沒有別的菜式。    沈伯謙也看出來他就是為了吃,不由覺得好笑。    不過,想想當初某人拿刀子出來的時候,沈伯謙就覺得,不如放條線吧。    順帶著也坑江七他們一把。封老頭難受,受罪的肯定是他們。    所以,他知道封老頭愛吃重口兒的,就背了十來個經典的川湘菜式。    徐大姑和楊小妹連做了三四天,吃的封老頭淚涕直流,大呼過癮。    可惜,他正吃的不亦樂乎的時候,沈伯謙突然說,夏季燥熱,家里人最近都有些上火,要吃清淡些,清粥小菜就行了。    這下子,封老頭可是要急死了。    百爪撓心,坐臥不安都不足以形容,天天一臉哀怨的來沈家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