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節
第126章 趕出京 趙玉笙凝眉道:“可曾聽出那婆子是具體做什么的,是在廚房做事,還是打理花園子什么的?”兩人齊齊搖頭,關婆子道:“咱們怕叫人發覺,探頭都不敢,就聽得那個年青的聲音稱呼她李mama,還有,她聲音粗啞難聽,很好辨認的?!?/br> 秋桂憤憤不平地道:“姑爺也是,當初都是因為應氏這對可惡的母女,不然姑娘根本不會進刑部大牢。他明知姑娘厭惡她們,偏還對她家那么好,又是宅子又是鋪子的?!?/br> 關婆子不以為然地道:“應氏畢竟于姑爺有大恩,姑爺若是對他們一家不管不顧,豈不是顯得太過薄情寡恩了。是應氏一家貪心不足不知進退,姑爺既然已經將他們家安頓打發了,她就該識趣不再來尋姑爺才是?!?/br> 趙玉笙笑了,到底是年長的人,關婆子的話才是合乎情理的。關婆子又道:“你說應氏這一來,姑爺不能不管她,可姑爺管了這一次那就有下一次,慢慢地她家豈不是又靠過來了。姑娘明年就要過門了,碰到她家的人是搭理還是不搭理呢?搭理了自己難受,不搭理旁人會如何說?姑娘,你別怪老奴多嘴,依老奴說,這一回就得想法子不讓姑爺見她,斷了她的念想。最好是連倉都不讓他家呆了,連倉離京都還是近了些,那一家子輕易就來京里了?!?/br> 秋桂拍手道:“是啊,姑娘,既然姑爺那般看重你,不如你直接告訴姑爺說自己討厭那一家子,讓姑爺將那一家子支得遠遠地,再不能來你跟前晃悠了?!?/br> 趙玉笙笑了笑,讓二人不用擔心,說自己會想法子的。揮手讓兩人下去,趙玉笙托腮想了一陣后,決定還是讓元修夫婦來管這事。 因為應大郎侵吞元倓和丁蔚在西北鋪子的進項,再加上之前那一家子打算將身患羊癲風的萬五姑娘介紹給丁蔚一事,導致元倓對這一家子的好印象大打折扣。尤其是認回了趙玉笙且與她定下了親事,元倓不愿再讓趙玉笙有半點不快,所以特地將應氏一家安頓去了連倉縣,銀子給得足足地,算是還盡了對方當年的恩情。 因為元倓當初就撂下話,讓那一家子再不要來尋自己。所以應氏到了京城,卻不敢貿然求見元倓,而是走迂回路線,想讓在元倓跟前很能說得上話的麥婆子幫她在元倓跟前遞遞話。 趙玉笙想,元倓雖然很在意自己這個未婚妻的感受,即便見了應氏,對應氏也不會很熱情,甚至會像關婆子說的那樣,讓那一家子遠遠地離開。但面對應氏一把鼻涕一把淚地,他十之八九又會大手一揮一疊銀票甩出去。 一想到這里趙玉笙就不舒服,都說要知恩圖報,但像應氏一家子這樣挾恩自重不知好歹的人,根本就不配元倓那樣待他們??ね醺m然不缺銀子,但不能便宜了這樣的人。 關婆子所說正是趙玉笙所想,只是她如今還沒過門,不好插手郡王府的事情。她也不能告訴元倓自己的想法,只要她開口,元倓肯定會不見應氏,但也容易留下忘恩負義冷酷無情的罵名,最好是不讓元倓知道就悄悄地解決了這件事。 徹底弄走應氏一家的最好人選還是元修,不過此事還得大伯母出馬才好,趙玉笙想好計策之后方安心睡下。次日一用罷早膳她就跑去梧桐院找崔氏,崔氏聽她說完,抿嘴笑道:“你這孩子,這腦子倒是靈光,知道此事元修夫婦那邊,徐家二太太出面比咱們合適。正巧徐家老太君身子不適,老太君讓我去廣平侯府看望一番,我順便找韋氏說這事吧?!?/br> 趙玉笙拍手叫好,又和滕氏說了一通話,逗了一陣她的女兒后方回牡丹院。等趙玉笙走后,滕氏忍不住向婆婆感嘆道:“之前我總覺著四meimei能許給元倓做郡王妃,是她運氣好,如今看來卻不僅是因為這個。年紀不大,想事情卻這般周全,若是一般的姑娘,興許就會仗著未婚夫對自己的敬畏寵愛,直接要求他不見應氏。卻不想那應氏終究對元倓有恩,你這樣做,他心里會如何想你?!?/br> 崔氏笑著點頭贊同,又告訴兒媳婦說龐翠兒的未婚夫之所以會突然退婚,其實是自己派人做的手腳。滕氏大感意外:“竟然是婆婆做的手腳,那您方才為何不與四meimei說?” 崔氏淡淡地道:“壞人姻緣終究不是好事,告訴她小孩子家家的做什么。那龐翠兒不過一個奶娘的閨女,因為元倓一心報恩才富貴起來,竟然張狂得敢對咱們伯府的姑娘不敬,害得笙姐兒挨打坐牢。我其實老早就想收拾她了,只是一直顧不上而已?!?/br> 滕氏想到龐翠兒的可惡,尤其在妙音寺山頂上那盯著趙玉笙的陰狠的眼神,覺得婆婆做得一點都不過分,龐翠兒那種不知天高地厚愛惹是生非的貨色嫁到誰家都是禍害。 元倓對應氏一家子的安排處置,韋氏本來就清楚。崔氏與她說話的時候,假裝不經意地提起自己身邊的人前兩日在京都街上似乎瞧見了應氏,又隨口說了應氏一家如今的情況,韋氏就坐不住了。 等崔氏一離開廣平侯府,韋氏就去了信郡王府找杜氏。杜氏聽完氣得大罵:“這個不要臉的老貨,還真要一輩子賴著二弟不放了!世上怎么有這么貪心不足的東西,二弟當初給她家的錢財,只要不揮霍,足夠她家三代人吃喝不愁了!若是那識趣地,就算遇上再大的事情也沒臉再來了。這才幾年,這老貨竟然厚顏無恥地又尋來了。不行,這次一定要將這一家子攆得遠遠地,省得再來煩人!” 晚上元修下衙,聽妻子說起這事,冷笑道:“此事你別管,我明日就叫人去找那老貨,面子是自己給的,她既然不識抬舉,那就別怪爺無情?!?/br> 過得幾日,董掌柜從連倉來京里向趙玉笙匯報鋪子的經營情況,語氣懊惱地說龐家不知為了何事,突然就將宅子鋪子都賣了,說是要一家子搬去南邊做買賣去。因為急著賣,價錢給壓得很低,可惜自家知道消息遲了,不然倒是很買得。 趙玉笙卻暗自慶幸董掌柜沒買,若是買了,元倓肯定會以為是自己耍的手腕趕走了應氏一家子,雖然背后的推手確實是自己,但實施的卻是元修夫婦。不錯,元倓確實很愛自己,但應氏在他心目中終究也是有地位的,她才不想因為這個女人給自己和元倓之間留下陰影。 次日去萱瑞堂給老太君請安,崔氏又告訴趙玉笙,說自己才接到消息,應氏一家已然確定離京南下,再不會在元倓跟前蹦跶了。元修的人親自將那一家子送上的船,還撂下狠話,勒令那一家子不準再踏足京城。 趙玉笙感嘆道:“做這種狠心絕情的事情,這位信郡王很在行,我當年可是親自體驗過的?!?/br> 崔氏知道她指的是當初元修為了拆散她和元倓,只帶元倓回京卻將年幼的她拋下那件事。怕趙玉笙陷入回憶會說出怨恨元修的話來,趕緊道:“只是龐家那小賤人還真是膽大,竟然趁著信郡王府的人不注意,偷偷溜下了船,打算回京找元倓求情,幸好信郡王府的人在城門口及時截住了她,沒叫她跑到元倓跟前?!?/br> 趙玉笙道:“她這是狗急跳墻,豁出去了?!贝奘宵c頭道:“可不就是,得虧這小賤人出身低賤,若是出身好一些,憑她這膽大妄為不管不顧的性子,不知道會出鬧多大的事來。也幸好這一家子給趕得遠遠地,不然往后你和元倓成了親,她買通了郡王府的下人,背地里害你都有可能?!?/br> 一旁的崔老太君凝眉道:“笙姐兒,雖說應氏沒有見成元倓,可誠安郡王府里那個姓李的婆子你卻要當心,她這次能收了應氏的好處為她辦事,往后也能因為貪婪為別的人幫忙。偌大的郡王府就你和元倓兩個主子,你們又年輕,可別叫這些刁奴給蒙騙了。你過門后,還是將這人攆走了事。然后將郡王府的下人們都梳理一遍,那等不老實地該發賣的發賣,該敲打的敲打?!?/br> 趙玉笙點頭表示自己省得。崔老太君長長嘆了口氣,拉著孫女的手道:“笙姐兒,你嫁到郡王府去,就要住持中饋了。雖說上頭沒有公婆管著,可沒有長輩指點,什么事都要自己拿主意,祖母想起來就替你頭疼?!?/br> 崔氏笑道:“母親不必擔心,笙姐兒這孩子這般聰明,元倓又敬重她,郡王府雖大但人口簡單,住持中饋并不難?!贝蘩咸龘u頭:“難又如何,咱們也不能代替她。罷了不說了,還是說說她的嫁妝準備的如何了吧?!?/br> 趙玉笙嫁的是宗室郡王,且是皇上的表弟太后疼愛的外甥,嫁妝方面肯定是越氣派越好,為此新昌伯府是全國上下到處給趙玉笙搜羅好東西。 第127章 綠萼 崔氏的女兒趙玉箏夫家世代在南邊鎮守海疆,崔氏寫信讓閨女在南邊給堂妹尋摸好東西。趙清湄的夫家是皇商,這次更是派上了用場。而西北那邊,元倓和丁蔚本就有鋪子,丁蔚一句話,掌柜的立馬顛顛地開始忙乎。西邊有趙彥,東北則有杜悠之,于是各地的好東西源源不斷地往新昌伯府送,搞得趙玉笙很不好意思,連說不必要弄那么多東西,總不能自己出嫁,將伯府給搬空吧。 崔氏讓她放寬心,說這點子東西伯府還是買得起的。崔老太君則呵呵地笑,說咱們伯府嫡女出嫁,自然是要十里紅妝,當初你大jiejie的嫁妝跟你的差不多。其實趙玉笙嫁的人若不是元倓,嫁妝是不能跟趙玉箏相提并論的,畢竟趙玉箏的老子才是新昌伯,她又是長房長女。 當然趙家之所以這么大手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憐惜趙玉笙早年受了太多苦有心補償,況且趙玉琴夭亡,伯府原本打算給她準備嫁妝的那一份錢全加到了趙玉笙頭上。 趙家這邊忙著四處搜羅嫁妝,郡王府也在緊鑼密鼓地翻修改建,元倓借口工程上的事情,要么喊趙玉笙過去實地察看,要么來伯府尋她商量,隔三差五地就能和趙玉笙見面。趙清溪如今看他又格外順眼,翁婿兩個興致來了就喝上兩盅,元倓的小日子過得格外滋潤。 然而翻修工程結束之后,元倓就不能像之前那樣有借口和趙玉笙經常見面了。習慣了隔三差五地和心愛的姑娘見面說話,運氣好的話還能小小地溫存一番,猛然間這樣的待遇沒了,元倓哪里受得了,好在時間也到了年底。 因為沒娶妻,元倓往年都是隨同元修一家一道過年的,元倓當初希望能在年前迎娶趙玉笙,其實就是想能和她一道在自己府里過年。如今這一心愿難以達成,他腦子里便開始打起了別的主意。 大齊朝規矩,正月十五之前朝廷封印,官員們不用正式點卯去衙門,他便借口自家莊園的梅花盛開了,拉著丁家人并崔老太君趙玉笙去莊子里住上幾日。 丁家祖母本就是鄉下老太太,但凡有機會去過一過田園生活,她老人家都是欣然前往的。田老太太興致勃勃地,崔老太君不好掃她的興,自然也答應了。正月初十,該招待來給自家拜年的人基本都送走了,趙玉笙他們一行人坐著馬車去了莊子。 崔老太君原本是要帶著趙玉笙去自家的莊子住的,元倓哪里肯和趙玉笙分開,便慫恿田老太太說服崔老太君打消念頭。崔老太君想了想,覺得就自己祖孫兩個,且不住幾日,何必麻煩莊頭他們打掃,稍加沉吟便同意了。 元倓莊園里的梅花和京都大多數人家栽種的梅花一樣,都是紅梅花,不過他家莊子里有一口井,井水冬日里暖暖地,井水周圍種了二三十珠梅花,這會子京都各府的梅花沒開,他家這里的梅花卻開了。大家圍著梅花好一陣欣賞,田老太太指著籠著胭脂色羽紗面白狐里斗篷的趙玉笙贊道:“可惜沒下雪,不然這白雪紅梅襯著,我們笙姐兒可不就跟那畫里面的仙女兒一般好看了?!?/br> 崔老太君仔細打量了一陣孫女,搖頭道:“身著胭脂色的斗篷來賞紅梅,不好,早該想到讓笙姐兒穿那件綠色的灰鼠皮斗篷來。倓哥兒這孩子仗著自家的鋪子是賣這個的,前陣子給笙姐兒拿來兩張極好的皮子。笙姐兒說自己有斗篷,打算用那皮子給我和她爹爹一人做一件斗篷。我說自己一把年紀了,穿穿舊的就是了,堅決不要,她才給自己做了一件?!?/br> 元倓忙道:“是我想事情不周到,當時就只看中兩張皮子,回頭我再拿一張去,笙姐兒你再給祖母做一件斗篷吧?!?/br> 崔老太君是妙音寺的忠實擁躉,但凡來了莊子,少不了要去燒香拜佛的。于是十一那一日,一行人一用完早膳便去了妙音寺。天氣雖然冷,但大家穿得厚且車上備有火盆,倒也不覺得難受。 伯府女眷素來大方,是以每次來妙音寺都能享受貴賓待遇。正月間幾乎沒人來拜佛,趙玉笙一行人燒完香后,住持玄慧親自陪著大家在禪房烤火說話。巖哥兒坐不住嚷嚷著要出去,丁蔚夫婦只好起身,打算帶著兒子在寺內四處轉悠轉悠。聽尼姑談佛理確實無趣,趙玉笙和元倓也跟著起身。 玄慧忙沖知客尼使了個眼色,知客尼立馬起身追上來道:“幾位貴人,咱們寺內放生池那邊有幾株綠萼梅,這兩日開了,要不要貧尼帶你們過去看看?” 湯秀雯一喜,忙道:“綠萼,京都倒是少見,快帶我們過去吧?!薄班?,我還從來沒見過綠萼梅花,今兒倒要見識見識?!壁w玉笙也很興奮。 幾個人在知客的帶領下趕到放生池那邊,果然看到五株怒放的白梅花樹。所謂的綠萼梅花,其實花瓣是白色的,不過花萼是綠色的罷了。湯秀雯看著立身白梅花下的趙玉笙,抿嘴笑道:“meimei這斗篷還就得配這白梅才合適,這么一看,果真是人比花嬌?!?/br> 趙玉笙羞澀地捶了一把過去,嗔道:“大嫂做什么呢,哪有拿小姑子尋開心的?!庇挚聪蚨∥档溃骸按蟾缒阋膊还芄芩?,任由她打趣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