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節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之誘捕男神、田園乞丐婆、不只是婚姻、六宮之上、我懷孕了,你不想娶我?、盛世田園之天才小酒娘、公主病觀察日記、小狼狗飼養守則、女婢、我來自新東方
七夕那天的分別,隱約似鵲橋相會之后再度分道揚鑣的牛郎織女,各置銀河一端不再會面。 不同的是,牛郎織女的下次相會好歹有一個可預見的期限,而他們分開,則根本沒有可測的相會之期。 一個在現代即將面臨高風險系數的手術,另一個在三十年代的上海應付戰爭帶來的種種危機,緣分真的……說斷就斷了。 念至此,宗瑛眸光里莫名閃過一瞬黯然。 她確定自己是擔心盛清讓的,同時也擔心她帶去盛家的那兩個孩子,還有清蕙……等等。她從心底里祈愿他們能免于戰火侵襲,能平安度過那長達數年的不安定。 想著想著,她的右手輕輕顫了一下。 坐在側后方的外婆,留意到了宗瑛表露出的一絲不安。 外婆這時才仔細地打量起她。盡管這些年通過視頻或者電話能了解到關于她的一些近況,但當下面對面地接觸下來,外婆的擔心變得直觀而強烈—— 不論是長相、還是做事的樣子,她都和嚴曼越來越像。 外婆憂心看向她扶著方向盤的手,謹慎地問:“阿瑛啊,你是不是有不開心的事情?” 宗瑛雖覺得這問題突然,但也很快應道:“沒有的?!?/br> 外婆又問:“那么你有沒有什么工作、生活上面的麻煩?” 宗瑛認真想了想:“有一些,但我覺得我能夠應付?!?/br> 答復也幾乎和嚴曼當年一模一樣,可那時嚴曼說完這些,很快就走了。 外婆的憂慮由此變得更深,嚴曼的不告而別對她的打擊很大,她不愿見有人重走嚴曼的老路,尤其是宗瑛。 兩個人抵達699號公寓已是傍晚,外婆回到久違的老房子,心中難免各□□緒交織。 這間公寓曾經是她結婚的新房,她曾在這里迎接過孩子們的降生,曾目送他們出門讀書,見證他們組建新的家庭,又一個接一個地送他們離開,后來她自己也離開了這里,一走數年,物是人非。 外婆走到書柜前站了許久,又越過書柜抵達陽臺,暮色里是一個嶄新的上海,與她老舊的傷感故事毫不相干。過去種種,其實對她而言,也都是年代久遠、需要節制的悲傷與遺憾了。 宗瑛站在旁邊,與她講這些天同浙江親戚們聯系下來的情況。 她按簿子上的老號碼逐個打過去,前面幾個都撥不通,只能以后再慢慢找。姨外婆家的那個倒還有人接,但被告知姨外婆現在已隨女兒移居南京。她緊接著往南京那邊打了電話,那邊講姨外婆也很惦記姊姊,如果能見面,他們就盡早安排。 雖不能個個都聯系上,但還有一個能立即見面,這對外婆來講,已經是不小驚喜。 宗瑛和南京那邊又聯系了一次,兩個老姊妹隔著電話用鄉音講了半晌,忍住落淚的沖動,迅速敲定了見面日期——9月3號,周五晚上。 上海到南京,吃過午飯穩穩當當出發,開車上高速,抵達時正好迎接南京的落日,進入市區遭遇小小擁堵,是再尋常不過的工作日晚高峰,這是2015年的南京。 那么七十多年前呢?導航提示還有三公里就到目的地,宗瑛望著遠處風平浪靜的高樓,制止了自己繼續往下想的念頭。 會面地點就在姨外婆家里,南京市區一間普通商品房。 她女兒女婿置辦了滿桌子的菜來招待,十分熱情,講話都帶著一腔南京口音,只有老姊妹講的是淳安方言,她們兩個自成一個世界,日漸渾濁的眼眸皆被潮濕的喜悅包裹。 久別重逢,大多如此。 將近晚八點,住浦口的外孫一家、住江寧的外孫女一家也都陸續趕到,狹小的一個屋子一下子多了十來口人,頓時熱鬧得像過年。電視機播著當地新聞,孩子們在沙發里翻滾,有人在廚房幫工,有人在客廳擺桌……宗瑛站在一旁,手足無措。 她家里不會有這樣多的人口,也不會有這樣的聚餐,這對她而言,是陌生的煙火氣。 姨表妹見她一個人尷尬地佇在那,趕緊叫小囡招呼她坐。小囡抬頭喊她:“上海姨母快點坐呀,馬上要吃飯啦!”宗瑛這才收回神,走向靠西邊的一對小沙發,請兩個老人家過來入座。 席間,外婆理所當然成了關注的焦點,也有人想打探宗瑛的情況,但宗瑛貿一看就十分內向,他們稍微問了幾句也就打消了繼續探詢她的念頭。 一頓飯愉快結束,已近晚十點。 平日里這個點,老人家都早早休息了,但今天情況特殊,兩個老人家到現在也沒有睡意,一家人就都陪在旁邊,切了西瓜備了冷飲看電視。 宗瑛在角落里坐了一會兒,電風扇吹得她隱隱頭疼,姨表妹見她輕皺起眉,便問:“是不是太悶氣了?”緊接著又說:“要去外陽臺吹吹風嗎?” 宗瑛默不作聲地點了下頭,姨表妹便起身領她去朝南的外陽臺。 對方打開窗戶,講:“空調一直開著,之前燒飯的油煙沒能散出去,是不舒服的?!?/br> 宗瑛沒應聲,從口袋里摸出煙盒,問她:“可以抽煙嗎?” “恩?”姨表妹點點頭,“沒關系的,你當自己家就好了?!?/br> 宗瑛站在窗口點了一支煙,從稀薄煙霧里看出去,萬家燈火似星光閃爍。 真好,宗瑛想。 她下意識摸出手機看了一眼時間,22:06,已經過了晚十點,但毫無動靜。 旁邊的姨表妹察覺她有些焦慮,又見她盯著時間看,以為她是著急回上海,便講:“你們今天就在南京住一晚吧?” “恩?!弊阽鴳煤?,她解鎖手機,點開搜索頁,猶豫片刻,搜出滬戰大事記。 “8月21日,敵增援到,雙方激戰,陷于僵持狀態。 8月22日,匯山碼頭我軍繼續向兩翼進展,東面逼近楊樹浦路,西面到橫浜河。 8月23日,日機轟炸先施公司,死傷800余人。 8月28日,我軍與羅店之敵激戰旬余,傷亡過半,羅店鎮陷落。 9月1日,日軍第12、18、21、22、36等旅團抵上?!瑵髮W被日軍轟毀?!?/br> 寥寥數筆記錄下來的重大事件,顯示出戰爭的走向,但對于身處其中的每個平民的命運,卻無法一一顧及。 就在她忍不住要去搜她曾經放棄的那三個字時,“叮咚”一聲,頂部突然推進來一條消費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