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節
“二妹,還是正事要緊,這蠢貨先留著懲治一番,在殺了不遲。也不知道慕云瀾看到他的種這樣窩囊,會是什么反應?!蹦届o傾一巴掌甩在了英王的臉上,“便宜你了,留著你跟著本宮,也叫你看看本宮是如何踏平慕云瀾的陳家軍和京畿大營?!?/br> “慕靜傾,爾敢!”英王尖叫道,“父皇不會放過你的,你等著!” “慕云瀾不會讓本宮死的,你不用白費力氣了?!蹦届o傾對左右道,“跟英王講講道理,讓他知道在本宮面前什么叫聽話?!?/br> 手下把英王綁上,開始抽打鞭子,英王這時候倒是硬氣,不在求饒。 “倒是個明白的,知道你的好三弟不會來救你。去,跟慕遙那邊說,本宮暫且放過他了,讓他回去送死吧!”慕靜傾看著自己弟弟被打得皮開rou綻,心情不由得大好。 還未等她繼續辱罵下去,先前回撤的中路軍讓開了一條小路,露出了騎在馬上的男人。 “大姐好大的口氣,本王可不想回去送死?!敝斑€重傷不醒的慕遙扯掉身上的繃帶,“二哥,對不住了。你自求多福!” “自尋死路!”慕靜傾揮手,身后的兵馬立刻上前廝殺。中路軍不過幾千人馬,對于他們來說,并不是什么大事。 想他北疆人馬在攝政王和歐陽大將軍死后,被監視在北疆二十多年,這么多年,支撐他們的不過是為攝政王和大將軍報仇的信念。 皇帝不仁,誅殺忠誠,自然人人得而株之。狗皇帝防衛慎重,不好下手,就先拿他最器重的兒子開刀,也不晚。 跟在慕靜傾身邊最驍勇的下人,在空中騰躍,不多時就找尋到了目標,在空中一刀劈下,立志取下澤王慕遙首級。 千鈞一發之計,慕遙吹響奇異的哨音,“暗衛十二部何在?還不動手!”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形勢出現了大逆轉,隱藏在暗處的人馬,紛紛亮出了武器,開始廝殺。 而劈向慕遙的大刀,在慕遙出聲后就再也沒有機會傷他分毫。持刀的人被人在半空中一掌擊中后心,頃刻斃命。 一場殺戮正式拉開序幕,在暗衛十二部漸漸扭轉趨勢,逼近的時候,慕靜傾一把把紅丹推開,打馬回撤,跟著她的北疆死士護送著她逃竄。 慕靜寧懷著身孕,本就行動不便,強撐著上戰場,不過是信不過慕靜傾和北疆的人馬。 眼見她就要摔倒,她身邊跟著的人,即可要上前回護。但敵人殺到眼前,只好先護著她不被敵方的人馬傷到,再去接她就有些遲緩。 這時候,竄出來個被紅丹帶在身邊的侍女,疾馳幾步上前扶住她的后腰,防止她摔倒。 慕靜寧噗呲一口血噴出,回身不肯置信的看著身后人冷酷狠辣的眼睛,“四妹!” 她的后腰被身后人手上的匕首貫穿,肚子陣陣抽疼,血隨著腰間留下,染紅了她淡青色的衣裳。肚子里鉆心的疼過后,雙腿間傳來陣陣粘稠的感覺,閉上眼,她的眼淚留了下來。她的第三個孩子,保不住了。 “二姐,被本宮伺候就得當得起這價值?!彼墓靼纬w內的刀子,看到先前護住紅丹的人,急速的撲過來,把刀子放在了紅丹的脖子下,“本宮乃大梁四公主,世子明媒正娶的世子妃,誰敢動我?” “世子妃,請放開紅姑娘,王上有命,不可傷害紅姑娘的,我們可以護著您回南疆?!?/br> “九郎倒是長情,可惜遲了。刀上有咱們南疆最毒的百步顛,解藥只有本宮有。不想她死的,就都跟本宮讓開?!彼墓鬏犞浦t丹,一步步向著敵方撤退。 暗衛十二部萬余人,越戰越永,漸漸把北疆和南疆的勢力截殺殆盡。 “你……你是慕遙的人!”紅丹抽了口氣,“倒是小看你了,以為你跟二弟合謀,倒是沒想到你居然與虎謀皮?!?/br> “二姐,你比二弟聰明不到哪兒去?!彼墓髦S刺道,“當真以為本宮什么謀算都沒有么?” “四妹,你我共侍一夫,也是緣分。出嫁從夫,想必你也聽過。夫君現在舉大事,就算你不能相助,也不該阻攔。當初meimei的孩子是我的疏忽,meimei也報了仇。只要meimei護著我回南疆,我定叫王上尊meimei為后?!背闅庵p聲訴說的慕靜寧,眼睛里閃現著詭異的光芒。 “二姐還不明白,本宮從頭到尾就沒有懷過孩子。而你的話,本宮一句不信,這就送你路?!彼墓魅讨?,手一抖,把刀尖刺入了慕靜寧的脖子里,結束了她的性命,“三弟,本宮不負所托,請告訴父皇,本宮今生都是大梁的人!” “四姐!”慕遙眼瞅著距離他不到二十步的兩個女人倒地。 隨著慕靜寧的倒地,四公主也跟著向前傾倒。她的小腹上插著一把金光閃閃的簪子。血已經流了多時,而她身邊,是死不瞑目的親姐二公主慕靜寧。 慕遙命人收斂了兩個公主的尸體,下令誅殺盡當地所有的余孽。而在大公主逃走時,跟著去追的暗衛,也在戰后追回了狼狽的大公主。 英王在這一戰,徹底的被澤王遺忘,還是打掃戰場的中路軍發現了昏迷的英王。 在雙方交鋒之時,他就被大公主手下抽打的昏死過去,倒在地上。后來變故頻生,無暇多顧。加上暗衛十二部的人下手狠快,竟沒有給對方機會再次拿他要挾澤王。 慕遙把大公主和英王交給暗衛十二部中最善于防守的甲部后,帶著剩下的人馬南下,趕去救辛寅的大軍。 辛寅在堅持了十五日后,等到了帶著暗衛十二部的慕遙。暗部十二衛近萬人馬的加入,頃刻扭轉了戰局。 世人所知道的暗部十二衛歷代每部一百人,但從未有人知道,自打睿帝親政,就打破了這規矩。他在二十多年間,一直暗中秘密屯兵。 大梁的行宮洛城,靠近大梁的龍脈。慕氏一族當年從那里發家,后來建國后依然在那里屯兵。每代中最最精銳的人才送到玉京皇室,由留京王爺訓練,成為統領和打探防衛暗殺的暗衛。 當年洛城行宮,睿帝親自,最隱秘的目的實際上是把這屯兵龍脈的人馬,秘密帶去南鑼。 逼著杜家交出南鑼十三郡,也不過是為了在南鑼十三郡隱秘處屯兵做掩護。在關鍵時刻把北疆和南疆的勢力一網打盡。 而暗衛十二部也確實沒有讓睿帝失望,南疆的護國將軍畢竟只有3萬人馬,暗衛十二部多是以一擋百的悍將,護國將軍被辛寅最終斬殺與馬下。 當然在他被殺之前,早已經中了辛部的最狠的毒千步殺。 戰后辛寅從慕遙手里接過暗衛十二部以及中路軍的兵權,下令暗衛十二部繼續南下尋找西路軍的蹤跡。其余人馬全都退回邊境駐地,整頓休息再做打算。 東路軍2.5萬的人馬,經過瘴氣和蠱毒以及戰爭的損害,只剩下了1萬人馬。和中路軍的4000人馬一道,回了邊境駐地。 辛寅整頓部隊后,上了八百里加緊的折子回報戰況。而慕遙也通過南鑼十三郡的勢力把英王和三位公主的情況告知京中暗衛總領八王爺。 從他遞消息給八王起,就意味著他徹底的放棄了皇位的爭斗,站入將來留京王爺接掌宗人府的隊列。 他想的很清楚,英王經過此次南疆之戰,在軍中已經失去了人心。再加上四公主之死,他父皇再如何心寬,也不會再重用他二哥了。等待英王一脈將是皇帝的打壓。 而他為年長的親王,又知道暗衛十二部的秘密,皇家無父子,他父皇為了自己的權勢,置人于死地不是不可能。他只有投入他八叔的門下,才能保住自己,為母妃和六弟謀求利益。 辛寅和慕遙分別給京中傳遞消息后的第三日,暗衛十二統領回來了,一同帶回來的還有南疆王的頭顱以及西路軍6000人馬。 南疆王九郎,機關算盡,坐上的王位,還未捂熱,就丟失了性命。跟大王子的一戰,早已使得南疆國內民不聊生,護國將軍一死,南疆百姓義憤填膺,各地起義不斷。四公主留在南疆的人,和西路軍里應外合,早就打開了城門,讓暗衛十二部順利攻入王城,屠殺了南疆皇族所有人性命,同時也取下了南疆王的人頭,南疆國滅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辛寅再次上折子,回報最新戰況,詢問戰后如何安排南疆的事宜。 辛寅的折子還未發出,皇帝的旨意卻先一步送達?;实勖悓④姇簳r帶著陳家軍駐守在南疆邊境,辛寅帶著暗衛十二部留守南疆。 同時,皇帝命澤王帶著京畿大營幸存的6000人馬回玉京。而八王給的消息里指出,要慕遙回京途中把三位公主以及英王一并帶回。暗衛甲部去南疆,辛部人馬卻務必送懷佳貴妃。 歷經6個月之久的南疆戰亂,終于在熙嘉二十六年七月,畫上了句號。 ☆、第70章 身有口諾終不移 熙嘉二十六年七月初十,澤王帶著京畿大營得六千將士回京。京畿大營按例在京郊駐扎,澤王只帶著身邊近衛進入京城地界?;实叟闪税送跤H自出城十里迎接,澤王親自上交京畿大營領兵權后隨八王入城。 八王身邊跟著的杜子田親自帶著人去京畿大營駐扎處犒勞。另有黃門跟隨宣旨,此次出征的京畿大營將士俱受封賞,進了一級。因原京畿大營統領慕辛胤留守南疆,京畿大營暫由兵部杜子田代管。 皇帝有皇帝的思慮,此次出兵南疆,京畿大營損失慘重。跟上回出兵西北昆桑的驍騎營一樣,還得休養生息。 鳳城之戰中,驍騎營并未上場,而是擔當了暗中拱衛京師的重責。鳳城一戰后,驍騎營將士多有羨慕京畿大營的兵能上戰場殺敵,是以南疆之戰最初,驍騎營統領也是極力爭取要出征。 辛寅帶兵有一手,京畿大營的新兵被他訓練的很好,他本人得皇帝信任,加上這次皇帝暗中的布置,驍騎營的人并未撈到好處。 京畿大營和驍騎營一直都駐扎在京畿,兩個營的將士也各不服氣。辛寅自兵部調入京畿大營帶兵時被封為京畿營督統,正二品武將,同時兼任驍騎營教官。他在時還能壓住兩營,現如今他留守南疆,京畿營和驍騎營早晚有摩擦。 這帶兵的人,或者說這下一任統領的人選選擇上,皇帝就不得不慎重。此人需得有將兵經驗,還得能效忠皇室,最重要的是,能壓下混亂,平穩動蕩。 于是皇帝大筆一揮,杜子田就被皇帝扔入了這些京畿大營的將士面前。好在杜子田這些年在兵部人緣不錯,除了兵部尚書和是侍郎外,就數他權勢最大。平日里就負責各營的糧草供給,跟京畿大營的將士也算是有些交情。 杜子田這邊命人取出酒rou,犒勞兵將。八王這邊自然是帶著澤王入城,當然八王穩妥,早已派人把英王和大公主安排妥當。而兩位已歿的公主因為夏季天氣炎熱,早已在皇帝下旨后被送回京安葬了。 玉京城中,百姓聽聞澤王回京,都夾道歡迎。臨街的酒樓的二樓,不少年輕少女順著窗戶把花投到澤王所過之處。 跟著澤王同行的八王,被花枝再一次砸到后,不由得笑罵道,“小崽子,艷福不淺。趕明兒就讓你父皇下旨給你賜側妃?!?/br> “說起來,八嬸這些年把持王府,您子嗣也不豐。趕明兒,侄子也得說說父皇,這為了皇室的血脈,也得給八叔指個房里人?!?/br> “那是你六姨!”八王面帶微笑,嘴里惡狠狠的吐出這句話。 “六姨丈護著六姨媽,慕遙為何就不能護著吾妻?”慕遙笑著,心里卻也清楚,他爹那邊遲早得攪合他后院的事兒。 “你心里有成算就成,你那二哥這次栽了大跟頭,碰了你父皇的底線,蹦跶不了多久。黎家那邊,回過神來,就會想法設法咬住你。你多留意著些?!?/br> “黎家的姑娘,后宮也不在乎多一兩個。父皇既然喜歡,就他自己收了好了。方正有母妃在,也翻不出花來?!?/br> “你父皇這次怕是真的傷心咯。你母妃因為那位回京,可是有些日子沒搭理他了?!?/br> “八叔,我大姐比我七妹八妹以及其他姊妹好么?”慕遙探詢,“也沒看出來平日里多寵的,這一次次的倒是運氣好?!?/br> “你大姐啊,不說也罷。你父皇決定的事,你少插手。你母妃鬧了多少回,都動不了你大姐的,你別不知輕重?!?/br> “得了八叔,侄兒知道你知道內情。不能說就算了,可別一個勁兒的勸本王。真把本王惹急了,誰都討不了好?!?/br> 慕遙壓下火氣,駕馬疾馳,把隨行的八王甩在身后。 “這小子!”八王怒道,還未入宮就想讓御史臺參他??磥?,這侄子心里也清楚自己的處境,不惜自傷,讓皇帝哥哥不好再找借口下手。 澤王沾沾自喜,不敬王叔,也不就是最好的借口。就是這混小子把自己罷了一道,當真可惡。 不過比起不擇手段,聯合外敵加害兄弟的英王,這小三兒可厚道多了。八王怒后一笑,打馬追上他那蓄意惹事的三侄子。比起留京當宗人府宗正,他還是覺的當個閑散王叔最為合適。為了能安享晚年,幫自己一把何樂不為? 澤王回京還未受到封賞,就被皇帝罰了的消息,不多久就被有心人傳了出來。這次出兵南疆,踏平了南疆,這得多大的功勞。原先以為皇帝會重賞的人,都不猜不透皇帝葫蘆里買的什么藥。 雖說皇帝不會任由兒子做大,威脅到皇位皇權。但也不該就此抹去澤王此次的功勞。 還未等他們明白過來,英王就也被罰了。比起在鬧市馳騁,不敬王叔而被罰閉門思過的澤王,英王的責罰就重了。 英王在南疆之戰中貿然出兵中了埋伏,導致大梁將士傷亡的消息隨著澤王的回京被人所知曉。尤其是從三品將軍陳松及眾多陳家軍將士為救英王而死,一直被人議論紛紛。 皇帝大怒之下,把英王的親王位連降為四級,成了比五皇子那貝子銜還不如的光桿司令,同時失去的還有“英”字稱號。因為已經被一擼到底的英王,現在只是個沒有任何品級的皇子。 澤王倒是難得為二哥求情,也被皇帝臭罵為了一頓。 臭罵完兒子,皇帝下旨尊陳家分支的陳松為正二品男爵,世襲罔替。陳松長子襲爵,次子被封為騎都尉。陳家軍死去將士也都得到相應封賞。 比起陳家分支的榮耀,陳家本家卻并得到任何好處。但陳家本家當家人也清楚的知道,本家這回是被皇帝敲打了。 南疆那邊直接改為南冥省,皇帝并不放心別人,于是慕辛寅再一次高升為從一品大將軍,兼太子太傅,鎮守南疆。時任從三品柳州刺史杜子青,被皇帝破格拔擢為從二品布政使,掌管南冥省財政人事大權。 朝中的人這才回過神來,澤王為親王,已經是皇子中的第一人,封賞已經不能在高?;实壅眽涯?,年幼的皇子還未長成,年長的皇子中,只余下澤王一人獨大?;实奂炔辉敢膺^早立太子,就不能在封賞澤王,這反而是皇帝對澤王一脈的庇護。 但跟澤王身后的家族,卻是把好處撈了個實誠。杜家和陳家,這次過后,更上一層樓,壓住黎家和陸家已指日可待。 尤其是皇帝還是賞了澤王不少東西,并撥了二十萬兩用于修筑王府。于五貝子和二皇子相比,皇帝對澤王確實恩寵有加。 皇帝下旨后,年長皇子出宮建府已成定局。原先還因為二皇子被罰而鬧騰的德莊貴妃,也偃旗息鼓。 出宮建府,意味著各皇子有了建立自己勢力的機會。比起之前,被皇帝壓制的情況,能養門客謀士,總是個東山再起的機會。 八月底,南疆之戰帶來的影響才漸漸平復下來,朝中和后宮也漸漸恢復了往日的平淡。 被帶回京的大公主一直被皇帝軟禁在無人居住的怡春宮中,九月初八,皇帝臨駕怡春宮,不久傳出被刺重傷的消息。 怡春宮中的眾人被御林軍所轄制,聞訊趕來的宮妃被淑佳貴妃以皇帝無事,需要靜養為由趕了回去。全宮上下戒嚴,包括還在皇子所和公主所的皇子公主都被密切監視。 怡春宮只余下信的過的上位嬪妃留在怡春宮中,端賢夫人守在皇帝身邊,心急如焚的等著太醫診治。德莊貴妃在怡春宮外叫罵,被二皇子強行帶走。 御林軍加強了戒備,八王也從宮外趕來即可封鎖消息,澤王卻令暗衛暗中戒備,八王都留在怡春宮中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