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節
南疆駐扎的陳家軍,兵力不過兩萬。南疆人善巫蠱,害人也出其不意。小心防備總沒有錯。 剩余七千人馬,三千由良郡王帶著,沿途駐扎,救治百姓和傷兵。安撫戰后城內的百姓,幫助百姓恢復民生。 杜九的殘部和四千京,畿,營,將士匯合,由杜九率領繼續追擊鳳陽王。 鳳陽王一路北上,被杜九派人前后夾擊,不敢再輕易入城燒殺搶掠。 好在進入鳳陽封地后,地勢上鳳陽王比杜九他們熟悉,他把部下分散,化零為整,想鳳城大本營進發。 杜九跟丟了鳳陽王的人,只好入城,在沿途每個城鎮都派小股兵力潛入探查。 這邊,二皇子回到鳳城駐地后,跟著辛寅,倒是安分。 鳳城自鳳陽王出逃后,已經被圍困了很久。鳳陽王世子在鳳城白家的扶持下,隱隱有取鳳陽王而代的念頭。 辛寅接手鳳城后,按著皇帝和八王之前的計劃,按兵不動,只圍不剿,就是為了靜待時機,一舉分化鳳城勢力,不戰而屈人之兵。 乙卯潛伏鳳城好幾載,不只是離間鳳陽王和白家的關系,在關鍵時候攛掇鳳陽王自密道出逃。 他還取得了鳳陽王世子的信任,甚至跟白家也有多番交涉。 辛寅等待的時機,就是朝廷派兵能切斷鳳陽王后路,跟自己配合里外夾擊,擊殺鳳陽王。 辛寅一早就收歸了那些鳳城駐扎的人馬,并一直想帶著暗衛的人親自潛入鳳城。潛入內部一是再次探查消息,二就是逼迫鳳陽白家表態,逼迫鳳陽王世子跟鳳陽王兵戎相見。 只是讓他現在潛入鳳城容易,不易的是他離開中軍后,中軍各自為政,二皇子只怕再鳳陽王突襲時,壓不住陣。 辛寅為難時,杜九帶著部下回了鳳城。原來他派小股勢力滲透查訪,還是一無所獲,干脆當機立斷的率領二千部下回了鳳城。剩余的兩千人馬,留在原地駐扎,等著跟良郡王匯合。 杜九回來沒多久,昆桑派來的三千精騎也到了鳳城。率軍前來的是昆桑的莫庫,杜九在中軍帳中看到莫庫,脫口而出的一聲“六哥”,讓莫庫眼神陰沉的瞇了瞇眼。 之后解釋過后,杜九倒是對莫庫產生了莫大的好感。莫庫被就跟辛寅、良郡王相熟,跟良郡王的舅舅,到也說得幾句話。 杜九是年輕,可軍中得那些老將,是看好杜家這個年輕人的。且杜九虛心,不似二皇子強橫,倚勢欺人,軍中得人緣倒是比二皇子好上不少。 且杜九在這半年中曾掌南鑼十三郡,跟那些以探查消息為生的各郡聯絡人打交道良久,自然學會了面對形形□□的人。 辛寅把中軍托付給了二皇子、杜九和良郡王后,帶著暗衛十二騎潛入了鳳城。 暗衛十二騎,出自暗衛十二部,是由身手最好的暗衛首領組成。每人都能以一敵百,在戰場上打探、刺殺、護衛俱是一流。是慕家在打天下之初,跟在開國帝王身邊的精銳勢力。當年暗衛十二部出,敵人威風喪膽。暗衛十二部自大梁建國后,就失去蹤影。 民間傳言,暗衛十二部被晚年猜忌心重的開國皇帝親手誅殺。卻不知道,皇帝把最好的底牌留給了每一代的繼任者。 每位繼任帝王都會有暗衛十二部跟隨。每代帝王并不直接訓練暗衛,但對暗衛有決定支配權。真正訓練暗衛的是每代留守京城又得皇帝信任的親王。 當年攝政王叔當政,皇帝不得不鋌而走險的在皇后寢宮誅殺攝政王叔,就是因為攝政王叔就是上一代留京訓練暗衛的人。暗衛的人被他所控制,不得已,皇帝才親自動手。 圣母皇太后臨死前,把暗衛交給了只有九歲不到的八王。八王接過暗衛至今已經二十五年,新一代暗衛都是出自他手□□。 暗衛十二部,每部十二人,每部每人都有自己拿手絕活。好比乙部的乙卯,擅長易容、謀算,丙部首領擅長追擊,丙辰擅長詭辯,丁部擅長數字、打探消息。而被皇帝單獨要求訓練的辛部,則除了擅長易容外,還擅長打探、毒、醫等。 暗衛十二部,多為守在發源地的族人子嗣組成,對大梁皇室的忠心自不必說。歷代皇家暗衛,皆不入朝,只暗衛總領為皇室親王,掌管宗人府。 睿帝一朝,卻出了辛寅這個意外。辛寅本命辛胤,辛部就是由他名字中的辛字演化而來。辛部不歸屬于皇帝,不用對皇帝負責。 辛寅自辛部建立,就只做過一件事,就是扶持淑佳夫人上位。待到二十五歲以后出宮,皇帝卻把他放在了明面領兵。 之后洛城內亂,辛寅本人歸屬暗部,負責聽皇帝的調派。 皇帝把辛寅放到了鳳城,卻給了辛寅很大的特權,允其調動暗衛十二部。 辛寅帶著暗衛十二人潛入鳳城,密會了鳳陽白家家主,談論了什么無人得知。 至于他能成功潛入鳳城白家,則多虧了當年鳳陽戒嚴后,被淑佳夫人遣回鳳陽的小黑。 在認出辛寅后,白家家主的九女,生母為南疆巫女的小黑,把白家家主的行蹤泄露給了辛寅。 辛寅在白家書房見到了白家家主。 之后這兩人談論了什么,無人得知。但鳳陽王世子和鳳陽王府的那位白姑娘卻夜訪白府,祖孫三人密謀了整夜后,跟辛寅達成了新的合作。 辛寅出鳳城的時候,留下了一人,帶走了二人。留下的是擅長易容的乙卯,帶走的是白家九女和鳳陽王世子慕云冥。 而留下的乙卯,扮作了慕云冥,繼續留在了鳳城。 熙嘉二十五年,一月末,鳳陽王率部殺回鳳城,跟駐扎在鳳陽的兩萬朝廷人馬對上。 雙方勢均力敵,鳳陽王吹響了北征的號角,跟鳳城部下聯絡。準備前后夾擊,包抄合圍大梁的軍隊。 誰知戰場上,鳳陽王世子和白家反水。上演了大義滅親的戲碼,鳳陽王世子,白家那位白姑娘所出的世子,在鳳城城墻上歷數鳳陽王謀反朝廷十大罪,并立誓要斬殺鳳陽王勢力,為大梁江山除害。 辛寅指揮中軍退入北荒山上,留下鳳陽王世子慕云冥和鳳陽王父子對上。 鳳陽城內并不太平,自鳳陽王世子跟鳳陽王撕破了臉,鳳陽王留在鳳陽的殘部,就開始反擊。白家和鳳陽王世子的勢力受到反噬,損傷嚴重。 鳳陽王世子更是被鳳陽王射上城墻的一箭,傷了立誓時舉起的手臂,予以警告。鳳城剛立起的慕字大旗也被鳳陽王親手射倒。 鳳陽王當真是多疑善布局的,他當初出逃鳳陽,就想到了鳳陽城內的兒子和白家會趁亂被策反。是以他留在鳳陽的精銳并未全部撤退,這下安靜下來假裝投靠鳳陽王世子的潛藏的舊部,在關鍵時刻替他扳回了一局。 鳳城內部很快被鳳陽王舊部清理,白家家主在逃出城時被擊殺,臨死前憤恨的怒號,“慕辛胤你個小人,慕云瀾,你好狠的心!” 白家被鳳陽王舊部盡數斬殺,鳳陽王世子在混亂中失去蹤影。鳳陽王府當了二十幾年女主人,但實際上一輩子都是鳳陽王房中人的白姑娘,一把火燒了鳳城中那座困禁了她半輩子的鳳陽王府。 那個被天下女子羨慕的白姑娘,曾經讓鳳陽王不娶妻,不納妾,只鐘情于她一人的白姑娘,在那場大火中喪生。 鳳城內的勢力肅清只是早晚問題,鳳陽王看著城墻上倒下的旗子,輕蔑的一笑,“慕云瀾,你父皇都未曾從本王手里討點任何好處,就憑借你,還妄想剿滅鳳城,除去本王,簡直是癡心妄想!” ☆、第52章 殺人如草不聞聲 鳳陽王破了侄子睿帝布下的骨rou相殘的局,把兵力分為三路,分別開始跟朝廷軍隊正式開戰。 一路留在鳳城,擊殺鳳城內反叛勢力,務必全數肅清;一路回擊良郡王沿途駐扎的郡縣,揮師南下,占領南鑼郡縣;最后一路,由他本人親自率領,追擊退入北荒山的朝廷兵馬。 北荒山地勢險要,當年杜子云在鳳城一代被鳳陽王伏擊,就在躲入了北荒山,靠著山勢和陰雨,逃出了鳳陽王的勢力。 可現下卻沒有第二個杜子云,辛寅的運氣也著實不夠好。 鳳城白家當年借著宮中白婕妤產女,收攏了一批勢力。之后過鳳陽,淑佳夫人跟白家家主和白姑娘達成了一個協議,白家勢力為皇帝所用。 待到鳳陽王勢力鏟除,立鳳陽王世子為親王,留京;白家可入朝為官,鳳城會收歸皇家。 這么多年來,乙卯和小黑潛伏鳳城,就是為了防止白家那個老狐貍反悔。他率領暗部十二衛潛入鳳城,就是為了商量動手時機,順帶把真正的鳳陽王世子換出來。 原本一切都是按計劃在進行,誰承想鳳陽王那個老匹夫,一早就對白家和自己的親兒子抱著殺心,留下了后手。 皇帝布下的前后夾擊,骨rou相殘的局面,被他輕易的破除?,F在他們還被逼入了北荒山躲藏。 好在,他為了以防萬一,在北荒山也布置了陷阱,當是能消耗鳳陽王部分人馬的。 暗部六衛已經跟著杜九帶著的四千人馬,已經先行化整為零撤回了南鑼,在暗中隱匿。鳳陽王自大,必定不把良郡王慕遙的兵馬放在眼里。到時候杜九攜著暗部六衛及四千兵馬和良郡王的三千人馬前后夾擊,加上北道口陳松那可調派的三千精銳。消滅鳳陽王一路一萬人馬當不是難事。 倒是北荒山分走了杜九的四千兵馬后只剩下了二萬,鳳陽王的人馬圍困北荒山,卻有四萬之多。 眼下就只能利用北荒山的地勢,智取鳳陽王。 辛寅的中軍人馬中,是不包括昆桑的兵力的,昆桑多為草原,不擅長山上作戰,并未跟著辛寅的中軍的退入北荒山。再加上當初跟昆桑借兵就說好了,給昆桑在戰場上發財的機會。 眼下之鳳陽城,正是鳳陽王屯兵屯銀的好地方。 昆桑的人自然愿意入鳳城分一杯羹。但辛寅不放心昆桑的人,擔心他們不能遵守約法三章,故意殺害百姓,是以也有所防備。 辛寅自己也一直對鳳陽王不敢小窺,所以暗中也留下了五千人馬,跟著昆桑的五千人馬,一共一萬人,留在了鳳陽城外,就是為了以備不時之需。 鳳陽王被中軍引入北荒山后,那邊的一萬人馬也趁機殺入了鳳城。 鳳城城內,鳳陽王的舊部有八千之多,白家已經被血洗殆盡。鳳陽王府也被燒毀了大半。 昆桑的人馬看到此行最大的目的地被毀,憤怒之下,勇猛異常,斬殺鳳陽王舊部無數。 鳳城內,尸體遍布,血流成河,變成了一座殺城。 而此時的北荒山,辛寅利用一線天的地勢率先埋伏,命士兵在峰頂扔下巨石,砸傷了鳳陽王一部分人馬。 之后鳳陽王有所防備,倒是讓辛寅的人馬折損了不少。 不到兩萬的人馬在北荒山中躲藏,幾次都險些被鳳陽王誘入險境。辛寅更是付傷。 跟著他的莫庫,也在替他阻擋敵襲的時候,被大石塊砸傷了腦袋。 辛寅不放心昆桑,是以莫庫為了族人,自請留在了中軍,跟著中軍入了北荒山。 辛寅是知道莫庫的身份的,是以多方試探,只希望能從莫庫嘴里套出關于北荒山秘密通道的路線。 可多番試探下來,辛寅發現,是他想多了。莫庫或許多少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的,但他對于以前的事,是一點也沒想起來。 更別指望他能想起當年被人伏擊,從北荒山密道帶著鹽稅安全逃出鳳城的事兒了。 北荒山密道怕是真的無人可知了。 既然不能智取,只能打游擊戰。 但這也行不通,只因為他身邊還帶著一個處處得看顧的二皇子和鳳陽王真在的世子。暗部六衛現在都以保護二皇子和鳳陽王世子為先,騰不出手輕易出手護衛中軍。 他帶著人逃跑的狼狽,還要顧及這二人的安危。 如果把人分開,打游擊,他要自保是沒有問題,問題是,一旦分開,被人發現了二皇子,就壞了。 鳳陽王一定會誅殺了二皇子祭旗,給皇帝以痛擊。 而二皇子一死,不論此次戰爭他的功勞有多大,睿帝也一定會降罪與暗衛和自己。 辛寅打有打不過,跑又跑不掉,只能邊躲邊退。 好在一路上,且戰且退,有小黑幫忙,鳳陽王的人馬也被折磨了一番。 辛寅帶著二皇子、鳳陽王世子、傷了腦袋的莫庫和中軍一直在減少的人馬,一路在北荒山山脈中東躲西藏。 北荒山中一月,他們帶的干糧只能省著吃,餓了吃野果野味還是好的。餓得再很了,草根樹皮也是吃的的。 比起辛寅這邊的辛苦,鳳城內的形勢倒是一片大好。鳳城舊部雖然人馬不少,但對付白家和鳳陽王世子的人馬尚可,對上驍勇的草原騎兵,就有些不夠看了。 昆桑的人,好看鳳陽王府的慘狀后,像被人欺負了一樣,奮起反抗,英勇殺敵。很快就控制了局勢,把鳳陽王舊部斬殺。 更令那些昆桑漢子高興的是,在鳳城的密道內,他們發現了大批的金銀珠寶和糧食。 辛寅留下的人馬自然緊緊看著昆桑的人馬,不敢回援北荒山。 好在杜九和良郡王的人馬前后夾擊,加上良郡王慕遙及時調來的北道口陳松的人馬及時援助,把鳳陽王一路一萬的人馬消滅了大半。剩下的愿意投降的三千兵馬,由慕遙和陳松控制,把這些人帶到了北道口看押。 杜九率部五千繼續北山返回鳳城回防,杜九來的正是時候,他入鳳城了解情況后,留下了暗部三衛和三千人馬,帶著與昆桑的人馬相和自己帶來的人匯合。 剩余的人馬,由他規整,一共率領一萬人馬,進入北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