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陰陽眼
陰陽眼,可以明陰陽知五行,所以歷來的修煉者都想要打開陰陽眼,從而流傳下來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牛眼淚,這個好像是很普遍的說法,不過在一陽游記上記載說的牛眼淚并不是普通的就行,是需要特殊加持過的牛眼淚才能開啟陰陽眼,而且效果并不持久,只有二十到三十天的效果。 還有可以用柳葉進行開眼,不過也是需要通靈的柳樹才行,向上次我遇到的那個邪神大柳樹,用它的柳葉經過特殊的方法就能開啟,不過因為邪神屬陰,只能開啟陰眼,而且效果也只有七天。 除了借用靈物開眼,還可以移植擁有陰陽眼的人眼球得到陰陽眼,這樣的陰陽眼不受控制,而且沒有提升的空間,最后就是功法了,佛家的天眼和道門的天眼通都是這一類的功法,雖然能達到陰陽眼的效果,可是卻有些不方便。 一陽游記里的方法很特別,他是一種古法,按照里面的記載說: 陰陽眼起源自混沌中的太極,太極亦稱太一,是種宇宙的原質。后來經過分化而出,輕清者為陽,上浮而為天;重濁者為陰,下凝而為地。就此天地形成,天地形成后陰陽二氣互相吸引,雖有盤古真人將其劃分但仍不能完全隔離,陰陽二氣混雜從而化育了萬物。 萬物中陰陽比較平均的就演化成了人,至陽者化為部分天神,陽氣高于人者化為山神或靈獸。至陰者化為虛空,散落在世間各處。陰氣稍重者化身為無生命的物件、草木、野獸一類。 有了萬物之后,諸多生物開始繁衍,人是其中較特別的一種,人可以進步化為仙人,也可以退步化為禽獸。 上古時的人與現在的人不同,他們相對來說較為平均,也就是說他們既能看到仙人,也能看到魑魅魍魎。人與神靈非常親近,魑魅魍魎并不全部有害。 而人隨著貪欲的增加,人的器官也在逐漸退化,一些本能也就隨之消失了,其中就包括可以體查萬物的陰陽眼,因為陰陽眼至清至澈,不能摻雜欲望。 一陽游記里記載的古法,是由老子得道后創下的,叫陽指開目。 陽指開目可以直接打開人隱藏的陰陽眼,不過要求卻極其嚴格,必須要純陽體質才能開啟,還要修為至少達到氣動三層,因為這過程需要消耗很多的元氣。 看到這我心里就是一哆嗦,又要消耗元氣,而且還是很多,看來我度化那么多紙人得到的元氣,又剩不下多少了。 雖然不舍得元氣,可我還是要開啟這陰陽眼,因為這陰陽眼太重要了,在一陽游記上已經說了,寧可不練功必開陰陽眼,因為開啟陰陽眼之后不但能夠查看鬼邪,還能夠查看自身,內視體內五臟六腑奇經八脈,對于修煉是極大的助力。 修煉會遭遇到很多的事情,而且越往后難度越大,我又是個啥都不懂的愣頭青,一直修煉下去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出錯,要是能有陰陽眼內視的話,就能在遇到危險時查看到原因,才有可能挺過難關,可以說這陰陽眼是我生存的依仗。 決定好了之后,我盤坐在了地上,開始運轉一陽心經,讓運氣灌注到右手上。 陽指開目,說簡單一些就是用手指戳穿眉心的額骨打開陰陽眼的過程,只不過實際上比說起來要兇險的多。 元氣灌注到了右手,并且凝聚在了我的食指和中指里,兩指伸出形成劍指,然后心中默念“陰陽開悟,明鏡歸玄,道法自然,元靈再生?!?/br> 然后用鋼針刺破了食指和中指的指甲縫,鉆心的疼痛讓我忍不住悶哼了一聲,看著鮮血順著指甲縫流出來染紅了指甲。 食指和中指為劍,指甲就是劍尖,用盡全力把元氣灌注到了指甲上,指甲邊緣都出現了淡淡的光暈,這樣就做完了先前的準備,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一步,開啟陰陽眼。 手臂一彎劍指盯在了額骨上,心里默念著口訣,隨后一咬牙狠狠的刺了下去,血rou被直接戳破,我疼得手都在哆嗦了,可我知道這只是剛剛開始,接下來才是最關鍵和痛苦的時候。 用手指刺穿額骨。 想想就知道會有多疼。 我深吸了一口氣,手指用力,蘊含著元氣的指甲頂進了額骨里面,隨后一點點的向里深入,疼得我全身都在哆嗦,可是我又不敢停下來,因為我不知道這次失敗了,還有沒有機會在進行第二次陽指開目。 元氣急速的消耗著,因為用手指破開額骨最主要的是因為元氣的加入,要不然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我突然發現,我的元氣好像不夠用。 我突然明白過來,氣動三層是陽指開目最低的標準,需要元氣圓滿才夠用,可我剛才行動的時候只有八成,還差兩成的元氣呢。 “我去,這可怎么辦啊?!?/br> 我感覺劍指已經快要破開額骨了,只差那么一絲絲的距離就能成功了,可我的元氣卻用完了。 就在我束手無策的時候,眉心的那個神秘符文突然就出現了,旋轉在我的手指上旋轉了起來,就像是一個鉆頭狠狠的撞擊到了額骨上,我耳朵里就傳來咔的一聲,額骨被刺穿了。 成功了。 我激動的大吼了一聲,顧不上額頭流下的鮮血立刻在口中大聲的念到:“陰陽開悟,明鏡歸玄,道法自然,元靈再生?!?/br> 純陽血不再流下來,而是在傷口邊緣凝聚成了一道傷疤,被翻開的皮膚很像是人的眼皮,只不過這眼睛卻是豎立的,隨后流出的純陽血凝聚在了一起,變成了一只暗紅色的眼球鑲嵌在眼窩中央。 這就是陰陽眼,就在我以為結束的時候,那神秘符文竟然旋轉了起來,圍繞這陰陽眼的眼球轉了一圈,隨后印在了眼球的上面,讓那血紅色的眼球上帶上了金色的紋路,更顯的神秘和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