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氣動二層
修煉到第二層需要開啟新的靈xue三陰交xue,位置:在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后緣。經屬:足太陽脾經,系足太陰、厥陰、少陰之會。 開啟這個靈xue存在很大的風險,一旦失敗就可能導致下身癱瘓,還會傷害到丹田,因為這三陰交xue是人體死xue之一,開啟不成功的話輕的是重傷成為廢人,嚴重就是死路一條,要不是右手里的這顆老山參,我絕不敢開啟這三陰交xue。 靈xue不開就是廢,機會只有一次,一陽心經雖然強大,可同樣的有很大的風險,我攥著老山參,一咬牙開始了修煉。 老山參蘊含著很強大的能量,順著我的雙手進入我的身體,按照一陽心經流轉之后融入丹田和譚中靈xue,然后被我調動流到了雙腿,我感覺雙腿暖融融的,就像是泡在溫泉水里一樣,尤其是三陰交xue變得很熱。 元氣滿滿的圍繞在三陰交xue周圍,逐漸積蓄到了一個飽和狀態,我在心里大喝了一聲開,將所有的元氣都沖擊在三陰交xue上。 就在三陰交xue被撞擊的時候,我就感覺雙腿變得麻木起來,就像是雙腿消失了一樣,丹田更是疼的像是被扎進了一根長長的鋼針,額頭的汗像是被人潑了水一樣,“怎么會這樣?難道失敗了嗎?” 我的心沉到了谷底,雙腿失去了知覺,丹田疼得要命,這以后我就是個癱瘓的廢人了,我這么年輕,以后的生活怎么辦啊。 咔咔咔。 就在這時候,我腦海中出現了玻璃破碎的聲音,三陰交xue向著我的雙腿延伸出酥麻的感覺,讓我又感覺到了雙腿的存在,滾滾的元氣灌注到了三陰交xue里,讓我覺得雙腿有力而輕盈,那種感覺就像是能飛起來一樣。 當然我也知道,這個是我的錯覺,是雙腿變強大造成的,就像是綁著沉重的沙袋跑步,跑了一段時間卸下沙袋再跑步也會出現這樣的感覺。 同時我也知道為什么一陽心經的心動第二層要開啟三陰交xue了,第一層的譚中可以積蓄元氣,相當于第二個丹田,元氣增加了一倍,而三陰交xue主管是雙腿,人有了力量之后就需要提升速度,而雙腿是人的速度根源,開啟三陰交xue強化雙腿,人就沒有了短板。 按照一陽真人對一陽心經的注解,開啟了三陰交xue就可以修煉一門武功了,因為雙腿有力穩健練習武功會更扎實,最重要的是開啟了三陰交xue才能修煉輕功,除妖抓鬼降魔衛道才能發揮出最強的實力。 像以前,我如果遇到鬼,鬼如果要逃的話我根本追不上,要是學會了輕功就有可能追上了,還有就是遇到厲害的鬼逃跑的時候也能多一分保命的機會。 “等練好了輕功,能不能在兇鬼面前逃走呢?” 我現在雖然是心動二層,也就拿厲鬼開刀,要是碰上兇鬼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條,不過我要是會了輕功再加上冷藏室的特殊環境,就有可能把韓冬雪的尸體搶出來了。 我很想立刻就修煉武功,可現在卻沒有時間,因為我要畫些符出來才行,首先是真火符,真火符是我現在主要的滅鬼手段,而且真火符需要的元氣比其他的符要少一些,因為他的功能比較單一,主要就是燃燒,不像五雷符是爆炸和燃燒,這樣真火符的筆畫要少一些,需要的元氣就少了。 我出去洗了個澡,看到沈青霞一個人在廂房里,問了才知道林初玉又被他爸爸叫回去了。 回到了房間點著了香,然后開始磨墨,在磨墨的過程中我的心也安靜了下來,眉心的那枚符文又出現了,玄火道人給我的這枚符文能讓我畫符有種輕車熟路的感覺,而且對符的理解也會更加透徹,最主要的是這符文能夠在關鍵的時候幫我一把,例如昨晚畫的驅邪符,要沒有這個符文的話,我根本不可能完成。 真火符我已經畫過好幾枚了,現在又提升到了心動二層,成功率要比上次大得多,上次畫十張能成功一張,現在畫五張就能成功一張了,而且我發現隨著我畫符越來越熟練,畫符需要的元氣也越來越少了,那種行云流水的感覺讓我體會到了畫符的樂趣。 上次符咒太少差點被鬼害死,這次我決心要多畫一些,一口氣畫了二十張,元氣還剩下一半,我決定在畫一張驅邪符,驅邪符有很多的作用,幾乎身上有陰邪的東西都有祛除的作用,還有就是帶在身上鬼很難近身,是一種很好的防護符咒,我除了自己用還想給沈青霞和林初玉一張。 驅邪符昨晚只勉強畫出了一張,現在我達到了氣動二層,畫驅邪符也不費勁了,畫了三張之后,我還有一些元氣,也就索性多畫了兩張,這符是被動保護自己用的,多帶幾張沒有虧吃。 看著面前的符咒,我高興的笑了起來,二十張真火符五張驅邪符,這下總算是有了點底氣了,遇上厲鬼都有把握把它滅了。 就在我心里高興的時候,門口突然傳來了叮鈴叮鈴的聲音,我臉色就是一變,門口我擺下的七鈴驅鬼陣響了起來,這七鈴驅鬼陣是一陽游記里寫的一種陣法,找七個銅鈴鐺串在一根紅繩上,按照北斗七星的方位橫掛在周圍,這樣鬼來了鈴鐺就回想起來,清脆的聲音能把鬼魂驅走。 這時候沈青霞也敲門走了進來,臉上有些緊張的說道:“陽陽,鈴鐺響了?!?/br> 我點了點頭,我早就告訴過她鈴鐺響了就是有陰物靠近了,讓她一定要小心,我把驅邪符給了她一張,讓她一定要隨身帶好,最好是貼身放著,她聽了之后轉過身放進了胸口,轉過身的時候臉色微微發紅,我又給了她五張真火符,這時候就聽到門口有動靜,一百多個紙人慢慢的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