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節
但是,在被在場其他不乏理智的謀士文人勸阻之后,大家才恢復了冷靜。 雖然從某種角度上來看,徐濤說的不無道理。 第一,這種腐病傳染性極強,如今還只在邊關傳染,但一旦有病患跑出邊關,將腐病傳染到國內,那全國都要爆發這種病癥,亡國也只在頃刻之間。所以,他們必須要將病源盡數消滅,絕不能讓病源傳出邊關。 第二,不僅是患病之人,就連他們吃過的用過的穿過的還有鮮血濺到的,也都可能傳染腐病給其他人,他們必須將之全部燒毀。 第三,鷹國的軍隊就在一旁虎視眈眈,隨時隨地可能沖破邊關,到時,此地的百姓同樣會慘遭屠戮。而他們本來大軍人數就遠遠不如鷹國,又要投入人力看管那些患病者,即使大家天天不睡覺,也仍然力不從心。 以此而言,似乎屠城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屠城不僅可以解決后患,更可以讓疲憊的將士得到休息,精神抖擻地迎擊敵人。 但是,雖然有些人隱隱被徐濤的說辭打動,可真正完全贊同執行這種辦法的卻只有太子和徐濤兩人。 而不管其他將士謀士怎么勸說,太子都是心意已決。 屠城燒城之后,太子聲名掃地。 曾經,他的聲名有多高漲,如今,人們就有多唾棄他! 即使太子領兵暫時打退了鷹國的軍隊,國內的老百姓也好,中上層的士族官員和皇親國戚也好,他們都不為其叫好。 太子得到的只是罵名一片,還有朝中眾多大臣聯名向皇上上奏折唾棄太子的不仁暴舉,請求廢太子。 就連太子的母族和太子妃也都以此為恥,太子這時真可稱得上是孤家寡人了。 而那個徐濤卻仍舊不知所謂,還竭力贊賞太子此舉才是真正的仁德,認為太子不該背負此罵名,聽徐濤的口氣,屠滅一城百姓,原來竟是這般的忍辱負重,原來這才是真英雄,而那些唾罵太子屠城的人卻都是只會講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 太子雖然在屠城之后暫時擊退鷹國,但是百姓也好,他手下的將領也好,已經不再信服太子,廟堂之上的文武百官聯名罷黜太子,太子威望降到谷底,即使他有千種制敵良策,萬種治國良方,也無人聽他的了。 百姓唾棄,將士們人心散漫,糧草遲遲未至。在這樣的情況下,鷹國席卷重來,太子領兵打仗也再不像從前那樣百戰百勝,輸輸輸,還是輸。 活下來的將士們十不存一,鷹國軍隊大破邊關,一路連下三城。 而在此時,皇上終于下了決定,廢黜太子。 鷹國這次攻擊文國似乎是早有準備、謀劃多年,他們在一連攻下三城后,并不滿足,他們沒有停下腳步,繼續攻打文國的腹地。 而文國最英勇的將領、最足智多謀的謀士,都與當初的屠城分不開關系。他們和太子一樣,都被平民百姓、都被文武百官唾罵。 皇上只能另擇人選,可那些將領謀士的能力才干遠遠不如傅淵這群人,面對鷹國驍勇善戰、氣勢一漲再漲的鷹國軍隊,他們只能一退再退,丟盔棄甲。 短短半年時間,文國竟然已經到達了國破家亡、山雨飄搖的邊緣。 而太子因受盡唾棄而出走他鄉、不知所蹤。 傅淵等人本因屠城獲罪,但因國家危難,他們再次走上了戰場,但是這時的文國軍隊已不如往昔,士兵們還是同樣的士兵,但他們已經失去了斗志和必勝的信心。 傅淵等人即使再出色,面對這樣的情況,也是束手無策。 傅淵在戰場上受到重傷,徘徊在生死一線,全靠意志才堪堪從閻王那里奪回了一條命。但從此之后,傅淵身體病弱,難離湯藥了。 在文國終于國破之后,徐濤出現了,他帶領著他的軍隊大敗鷹國,并且讓鷹國的軍隊打退,而徐濤也在此之后坐上了皇位。 此后許多年,鷹國都被徐濤的軍隊打的抬不起頭來。而鷹國當年的陰謀也被徐濤揭露了出來。 原來前朝遺臣暗中投靠了鷹國,為了打敗文國,他們制出了一種毒藥,正是這種毒藥使人身體腐爛,頭腦發狂,不具備理智,傷害他人。 依靠著這種毒藥,和多年的謀劃,鷹國才能這么順利一舉攻下都城,但這個陰謀卻被徐濤得知,他暗中訓練軍隊,擴大實力。文國雖然損失慘重,但終歸是擊退了鷹國…… 而這個時候,文國千瘡百孔。 徐濤他不僅擁有強悍的軍隊,還拿出了大筆的財富、物資和定國良策,憑借著這些,徐濤坐穩了帝位。 他不僅給跟隨自己征戰沙場、出謀劃策的手底下人封侯拜相,還啟用了許多亡國官員。 這些亡國官員中有人覺得徐濤是趁虛而入,是竊國賊,但也有些人覺得徐濤當皇帝總比那些粗野陰毒的鷹國人入主文國要好的多,更何況,他還打退了鷹國,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他也是幫文國復仇了。何況,從眼下看來,徐濤這個皇帝當的還不錯,于是不少人因為這種想法投靠了徐濤。 傅淵因為傷病休養在家,艱難度日。 而這個時候,亡國廢太子找到了他,告訴了他一件令他大驚的事。 太子告訴他,原來徐濤的真實身份竟是前朝皇子。 傅淵在此之前從未疑心過徐濤的身份,在所有人的眼里,徐濤來自于普通人家,出身毫無問題。 但仔細想想,徐濤的父母在徐濤剛投軍時就死了。而其他的親人,徐濤更是一個都沒有。 還有,在那次屠城中,其他人都反對太子屠城,唯有徐濤卻同意太子做出屠城這樣殘暴的決定。 其實,若非屠城一事,將士們不會失去斗志,即使在邊關戰役中鷹國勝利,文國也不會這么容易一敗再敗,幾無還手之力,最后被鷹國攻破了都城和皇宮。 而且,徐濤的那些強悍的軍隊、驚人的財富、大量的物資,都非一日可以積累起來的,但是,如果徐濤是前朝皇子的話,那一切就都能夠說的通了。 第98章 度假:屠城之前(三) 因為徐濤是前朝皇子,所以他能夠得到前朝皇室遺留下的財富,還能夠得到前朝臣子暗中發展的勢力。 所以,他才能夠在短短幾年之間,就擁有那么多的財富、士兵和物資。 廢太子告訴傅淵這個秘密之后,就請傅淵幫助他復國。 但傅淵拒絕了。 就在廢太子離開的第二天,一群黑衣人闖進了傅淵家中。傅淵被那些黑衣人捉住,親眼見到自己的親人被一一殺死,而后傅淵也被殺死了。 林落如今穿到的時機正好是三十萬擔糧食已經被燒,而太子即將會宣布屠城的前夕。 傅淵全家的死亡雖然和太子脫不了關系,而屠城可以讓太子失去民眾信任,但是看過林落之書后,林落也有些了解傅淵的想法,他是完全反對屠城的。 所以,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阻止太子屠城。 傅淵曾經十分仰慕太子,對太子從前的事跡是一清二楚,這也讓林落能清楚地了解太子的能力,但就是因為這樣,才更讓太子突然冒出屠城之念顯得尤為古怪。 太子是儲君,他不僅能力出眾,御下的手段也同樣出眾,這樣的一位未來帝王會不知道他做出屠城決定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嗎?他難道不在意他的名聲,不在意他的皇位? 依照滅國后廢太子來找傅淵助他復國的行徑來看,太子還是很在意他的皇位的。 既然這樣,太子屠城就顯得很可疑了。 在林落思考的時候,屋子里有一個士兵悄悄走了出去,和外面的人交換輪值。 “嘎吱!嘎吱!” 原本守在屋外的人輕手輕腳地走了進來,靠在一側墻角,幾乎是剛閉眼,對方就睡著了。 林落重新閉上眼睛,感知了一下這個世界和傅淵的這具身體,這個世界同樣并不存在靈氣,但傅淵的身體中卻存在著一絲內力,量并不多,但也省的林落再重新練出氣感了。 林落根據這具身體的條件,從記憶中翻找出合適的內功心法,就這么修煉了起來。 夜半三更的時候,遠方傳來鳴鼓吹角的聲音。 這是鷹國軍隊又來sao擾了。 他們三天兩頭都在人睡得最死的時間段進行突襲,虛虛實實,實而虛之,虛而實之,把文國士兵弄得疲憊不堪。 林落起身的時候,屋子里面其他的將士也一起起身去集合了。 鬧了一大通下來,鷹國軍隊這次只是虛晃一槍。 這點林落早就知道了,將士們散去的時候,林落特意注意了一下徐濤。 徐濤的長相中等偏上,不過一看就知道對方年紀很輕,沒有蓄胡,大約只有二十歲出頭的樣子,他身材很強健,長的也高,林落知道,再過兩年,徐濤會再長高一寸左右的樣子才停止生長。 比起軍中其他疲憊不堪滿眼血絲、黑眼圈、下巴上長滿胡渣的將士們來說,徐濤看上去精神抖擻,似乎連續這么多天不眠不休對他來說根本不算什么。 要知道,軍隊中很多將領他們的身體都極為健壯、武藝非凡,徐濤的武藝雖然在軍隊中名列前茅,但也不是數一數二的那種,但是卻沒有人像徐濤這樣有精神。 徐濤眼神清亮,脊背挺直,性格爽朗,極易讓人產生好感。 他真的是前朝皇子,處心積慮要復國嗎? 不僅傅淵有這樣的疑惑,林落也有。 從小背負著復國這樣沉重擔子的前朝皇子,真的會是在大家面前陽光爽朗的徐濤嗎? 沒有人覺得徐濤的陽光開朗是假裝的,那么多文人名士,那么多在官場上摸爬滾打的老狐貍,包括傅淵在內,包括太子在內,他們都不覺得徐濤是假裝的,在他們的面前,真的有人可以偽裝自己的本性不露破綻嗎?一個人是假裝開朗,還是天性如此,難道所有人都看不出來嗎? 還有廢太子,廢太子究竟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知道徐濤是前朝皇子的?他是從誰的口中得知這件事的?那些黑衣人究竟是不是廢太子惱羞成怒后派來殺害傅淵滿門的? 許多的疑問都等著林落去尋找答案。 回去睡下不久,天就亮了,三分之一的士兵去替換夜里看管患病之人,剩下的人大部分則是在城墻下時刻處于備戰狀態中。 林落和其他將領一同前往太子帳內,商討制敵解憂的良策。 林落故意走到徐濤的身邊,傅淵和徐濤的關系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但偶爾也會說上兩句話,就像現在這樣。 林落的注意力放到了徐濤身邊的隨從身上。 不著痕跡地打量了一番,林落就收回了視線。 他發現,這是個女人,而且還不是一個普通的女人。 和一些古裝劇中女扮男裝、連胸也不束一下的女角色相比,這個女人的裝扮幾乎可稱得上是無懈可擊的了。 她皮膚暗沉、有喉結、無耳洞、平胸、身上的衣服似乎也同樣有好幾天沒洗了,散發著淡淡的異味,雖然她的身量不高,但是在古代,身量不高的男子才是大多數,在軍中,和她身量仿佛的士兵就有不知凡幾。 若不是林落認出她就是日后徐濤稱帝后封的皇后孫玉婷,恐怕沒有人會想到這個小個子原來竟是個大美人。 這個大美女毫不嬌生慣養,她在軍營中毫無特例,別人吃什么,她也吃什么,別人不睡覺,她也不睡覺,若是普通女人,恐怕早就哭爹喊娘了。但她卻不動聲色,而且看她神態、走路的姿勢、眼神,似乎和徐濤一樣也并不疲倦,精神同樣很不錯。 這樣的女人,怎么會是一個普通的女人,這樣一個忍得了累受得了苦的女人,待在軍營中,必定有她的目的。 很快,太子的營帳到了,太子營帳內自然不是一個隨從可以進入,孫玉婷等候在營帳外,一點看不出任何不妥。 林落和徐濤先后進了營帳,今天,大家同樣和之前幾日愁眉不展、商討不出一個好的對策,而太子會在最后提出屠城的辦法。 林落也當過皇帝,說句實話,若是他面對這樣的惡劣情形,他寧愿失一城敗一戰,也不愿意屠城;他寧愿封城,也不會做出屠城的決定;就算城中百姓全都感染了腐病,而在抗擊外敵時士兵全部戰死,他也不會選擇屠城。 屠城的好處自不必說,但屠城的壞處絕對多過好處。 其他壞處暫且不提,最重要的是,太子一旦屠城,全國上下原本一心抗擊鷹國的心就散了!原本文國上下仇恨的是鷹國,如今,他們仇恨的對象卻不僅僅是鷹國了,而且,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內患往往比外敵入侵還要可怕,這也是人們總是更恨內jian的原因。誰會想要一個將屠刀對準自己人的儲君?只要想到這種事,所有人都會不寒而栗。 面對不一定會打入國內的鷹國軍隊,還是殘暴不仁的未來帝王令他們更加憂心。 原本,所有人心里只想著擊敗鷹國軍隊,可屠城之后,一些人心里只想著廢太子,一些人心里一邊想著廢太子、一邊想著打退鷹國軍隊,恐怕只有極少數人還一如既往全心全意想著擊退鷹國。 而分心的結果只會是輸。 本來文國的士兵就不如鷹國的悍勇,再一分心,只能潰敗。 在戰場上,士兵分心的結果就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