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節
書迷正在閱讀:武器專家、武神風暴、逐月(NPH)【原名《鳴媚冬生》】、jian情若是長久時、舊時烏衣、契約100天,薄總的秘密情人、童養媳的春天、[綜]直播破案現場、我把你們當哥們[快穿]、重生之兵哥哥好哥哥
霍香梅忍住吐槽,“小二來的信件哪次不是大娃就是小七讀的?信件里面的內容你不都是知道的了嗎?一直都沒有提過這件事兒?!?。 許三郎到底是想著如果自家婆娘過去的話,那些婦子間的話也好問。只是,“小四還有兩個多月就要生了,你放心得下?”。 小四最終還是嫁給了蘇暢那只小狼。 霍香梅知道這蘇小胖從小就惦記著自家的小四娘子,好多次在小四面前轉來轉去的說,他喜歡的娘子是要能做得一手好菜的,到后來說他喜歡的娘子的性情脾氣就像小四這種的。天天一大早的就來許三郎家報道,把周圍的小子都擠得遠遠的,霸道的明示暗示這是他的小娘子。 再后來霍香梅看小四花期到了,去隔壁交好的人家相問冰人的時候,別人紛紛詫異的道,“你家小四娘子不是已經婚配了嗎?”、“喏。經常來你家的那個長得特別俊俏的小郎君?!?、“那個小郎君就他看你家小四娘子的眼神,準是錯不了?!?、“周圍的小娘子小兒郎,那個不知道你家的小四娘子已經是被定給那個俊俏的小郎君了?!薄?/br> 聽得霍香梅目瞪口呆,原來自己的娘子在自己未知情的情況下,已經被定親了,定親的對象還就是那只小狼。之前霍香梅在堂前做吃食,透過門簾看到蘇小胖對小四表現出來的情義,只覺得是少男少女情竇初開而已。卻不知蘇小胖早就打入敵人內部,連周圍的敵人偵察兵都給打退了。 不知蘇小胖是從哪里得到軍情,知道自己窺視好久的小娘子就要被未來的岳母大人給出嫁了,趕緊讓他阿伯蘇明過來找許三郎提親。 對從小看著長大,加上又是秀才的蘇小胖,許三郎當然是滿意的。除了一點,那就是蘇小胖長得太俊俏了。許三郎覺得一個漢子長得比娘子還要好,那可不是好事兒。所以一開始就找借口說要考慮下,當然這也是女方的矜持。 如果蘇小胖知道他未來的岳丈是因為他長得太俊俏,故意拖長答應的時間,不知道是否會拿刀在臉上劃兩刀。 最終蘇小胖還是把許三郎家唯一的一個小娘子給叼走了,時間就在大娃成親的一個月之后。 …… 霍香梅道,“我又不是大娃的親家母,有啥放不下的?再說了咱們家的小四也不是大娃的婦子,可能干呢,家務活針線活那都是拿手的。雖然沒有直頭的阿婆,可是蘇明的婦子一直對蘇暢和小四不錯,平時頗為關照。我們又不是要去幾個月,快的話估計半個月就能回來了,慢的話也不會超過一個月。家里的買賣難道就不管了嗎?大娃雖然能照看,可是他沒有單獨的看顧過,多多少少都有點書生氣,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把這買賣看顧好?!?/br> 雖然許家的幾個孩子都不是嬌養著大的,平日只要在藺縣都是幫著家里做買賣的。只是后來他們多是在粱邑求學,這買賣的事情難免就生疏了下來。 對于這點許三郎是完全不擔心的,“大娃能看顧,甭擔心?!?。 許三郎能這樣說,那說明他已經贊同帶著霍香梅和霍老爹一起去長安了,霍香梅趕緊放低身姿,“我活了那么多年,還沒有去過長安呢!聽說長安很豪華,很多東西買,是不是?很多去過的婦子回來跟我炫耀,你不知道我聽得有多羨慕?!?,必要時刻轉移話題,霍香梅為自己點個贊。 聽到這里許三郎已經完全沒有反對她一起去的理由了。這個婆娘跟了自己十幾年,就一直cao持著這個家,雖然有過抱怨的時候,家里也是有過摩擦,可是大的方向從來沒有錯過。不說早期自己每年跑西域,把家里七個孩子都扔給她,地里活,家里活的,她都挺著過來。再后來自己每年都跑長安進貨,可是從來沒有想過帶她去看看?,F在大孫子都出生了,再不帶她出去,她都要老了。所以最后許三郎同意了。 …… 當李譚氏聽到霍香梅拜托她到藺縣去幫忙看看家里的時候,李譚氏不是不驚訝。許三郎家不喜歡她插手他們家的家務活,李譚氏不是不知道,只是自家娘子自己疼。所以一開始的時候,她總是厚著臉皮過去幫忙。一直到差不多一年了,她才漸漸的減少過去的時間。 現在聽到親家母的拜托,李譚氏雖然驚訝,還是爽快的答應了。能有更多的時間跟外孫相處,李譚氏高興都來不及呢,也不知阿棟的婦子啥時候才能給她也生個大胖孫子。 不過對于許三郎帶著霍香梅和霍老爹一起去長安找那所謂失蹤了十幾年的霍小弟,李譚氏是不以為然的。不過這又有甚么關系呢?跟自己關系并不大。 …… 小七聽到他能一塊兒去長安,高興的一整天都圍著霍香梅轉來轉去,“阿娘,我這次能看到阿兄他們吧?”、“阿娘,你說長安是不是比粱邑大很多很多呢?”、“阿娘,我這次出去要準備些甚么呢?”。 霍香梅也沒有不耐煩,這對于她來說不亞于一場長途旅行。來到這個世界那么久,如果不是天天都有事情忙,日子過得特別的充實,她都懷疑自己會不會得抑郁癥了。再說了,那可是長安!長安呢,在那個年代都沒有時間去的地方,只能從別的渠道看到的地方,現在能親自過去看看,能不激動嗎?盡管知道肯定是不相同的,可是耐不住心里就是高興??! 所以對于小七的問題,她知道的都認真的回答了,不知道的就讓他去問他阿爹許三郎。許三郎可是年年都跑長安的,他肯定很熟悉。 對于現在唯一的一個還在身邊并沒有成家的孩子,許三郎總是寬容對于期盼。不像希望大娃能光宗耀祖一樣,只希望他能健康成長,快樂就好,“衣物穿一身,帶上兩身換洗的就行了。你順便把老爹的也一起收拾了,其他的阿爹自然會準備好?!?。 小七高興的以右腳為中心,轉了個圈圈,“我幫阿爹的忙,阿爹別累著了?!?。 許三郎心里暖和和的呵呵的笑了,旁邊聽說能一起去找霍小弟的霍老爹也笑了。 …… 真正出發的時候,開頭的一天大家都是興致勃勃的。等第一天在廬舍投宿吃過簡單的飯菜后,雖然許家四口人身體覺得很累了,精神卻是亢奮的。干脆也不進屋子睡覺了,就在廬舍前聽著當晚一起投宿的人說古,說旅途中遇到的各種奇怪的有趣的危險的事。聽得霍香梅滋滋有味的,這可不是天天圍著堂前灶眼能聽得到的,覺得這趟出來實在是太對了。 可是接下來的六天,那簡直就是折磨了。路上的風景大同小異,路上的行人雖然經常不同,可是人家都是埋頭趕路的多,哪里有空跟你閑聊。好不容易到了廬舍,都是吃飽就困得睜不開眼,哪里還有精神聽那么有趣的故事。一整天都是在牛車上渡過的,這身子被顛的骨頭都要散架了。對了,霍香梅還是個暈牛車的。在牛車上就是吃飽了必須躺著,否則一定是會吐的。等她下車之后,那都是面無人色了。 本以為身子骨不好的霍老爹才是需要被照顧的那個,倒是沒有想到霍香梅才是被照顧的那個??吹剿臉幼?,許三郎都有掉頭送她回去的念頭了??墒钦娴南袼f的,都走了出來的了,那么多年她都圍著堂前灶眼轉,難得出來一趟,也想兒子了。許三郎就怎么也說不出掉頭回去的話來。只能盡量往平整的官道走得慢些,好歹讓霍香梅能舒服點。這慢是有慢的好處,可是壞處也是有的。本來正常是五天的路程,愣是給許三郎走成了七天。 令許三郎詫異的是,本來看起來面無人色,奄奄一息的婆娘,居然在聽見許三郎說“到了,那就是長安的大門?!睍r,整個人都散發出一種奪目的光彩,愣是讓許三郎看得呆了。 那是因為許三郎不熟悉暈車的人的情況,好些人在車上就像隨時會死去一樣??墒且坏搅讼萝嚨臅r候,那可是龍精虎猛,照樣玩得開來。 霍香梅立起身子往許三郎說的方向看過去,長安,我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 大家猜霍老爹能找到真的霍小弟嗎? 第158章 王二花笑迎許家人 然而盡管霍香梅已經做好心理準備,可是真的看到長安城的門時,那種激動的心情還是涌了上來。盡管這長安城并不是她所熟知的長安城,但是它的城墻的那種質樸的宏偉,就已經征服了霍香梅。 許三郎駕著牛車從直城門最左邊的一個門道進城,熟練的給守門的士兵交了人口錢。 而霍香梅早就被長安城的城墻所迷住了,哪里管許三郎做了甚么。這些年不是待在鄉下,就是藺縣比較多,最遠就是去一趟粱邑??墒橇灰啬睦锉鹊蒙线@長安城…… 在來之前,霍香梅就跟許三郎打聽到了現在的長安城有三個大門,分別是中門道、北門道和直城門。這次他們就是從直城門進去的,然而這直城門又有三個門道,形成九九之數。 霍香梅目測了一下,這三個門道之間大約有四米寬的夯土隔墻。他們經過的門道居然有二十幾米深,也就是說這個城墻的寬度也有二十幾米寬。門道非常的寬,大約有八米多,能容納三條隊伍排隊進城。門道的南北兩側邊緣的地方各堆著一排基石,上面有柱子,也不知道用來干嘛的。倒是通過的門道內側里面散落的鑲嵌著不少板瓦、筒瓦和瓦當殘片?;粝忝废肓讼?,估計是戰事需要用的,原諒她,她真的不知道。 …… 等霍香梅回過神來的時候,他們已經真正的進入了長安城,穿過柱宮的大道來到東西市。本來他們應該從衡門直接進入東西市的街巷的,可是之前許三郎一直向霍香梅吹長安城的大門是多么的宏偉,多么的令人崇敬,搞得霍香梅一臉的神往,許三郎不得不繞了一大圈的路,就為了讓這個蠢婆娘看一眼直城門是怎樣的。 可惜霍香梅并不知許三郎的用心良苦,還不停的問怎么進了城那么久都不到市集的。 這次因為來得急,恰好那幾天沒有人往長安來的,所以許三郎帶著婦子丈人孩子來長安并沒有事先跟小二他們說。 這個時候按照許三郎往常的經驗,小二和他的婦子都應該在許二郎做掌事的那個商隊的商肆學著做事。許三郎干脆也不去找他們了,而是直接駕著車就往西市邊上的小巷子里面去。因為許二郎家就住那,而小二跟他的婦子也暫時借住在許二郎家。 許二郎家早已經不是當初許三郎第一次在長安見到他時所住的那個好幾戶人家租賃的一個小院子。這些年許二郎一直打拼著,埋頭苦干,努力識字,等原先那個掌事退了下來,就推了許二郎上去坐那個掌事的職位。 別以為這個掌事的職位就是能者坐之的,有能力的人多得是了,為嘛不是別人,而是許二郎坐上了這個職位呢?除了許二郎為人本身老實卻又不失靈活,在商肆的時間久,又熟悉商行的情況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許二郎認了那個掌事的做契爹。等無兒的掌事百年之后,許二郎是得捧命先牌和香火爐替掌事守孝的。 別問掌事的怎么不從族親或者旁親那過繼一個兒子或者是認一個契兒,只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倒是便宜了許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