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節
書迷正在閱讀:武器專家、武神風暴、逐月(NPH)【原名《鳴媚冬生》】、jian情若是長久時、舊時烏衣、契約100天,薄總的秘密情人、童養媳的春天、[綜]直播破案現場、我把你們當哥們[快穿]、重生之兵哥哥好哥哥
就算這些娃娃在家里哭天喊地的,那些阿爹阿娘都是一副□□的模樣,因為他們都知道這是為了孩子好的。里正早就給他們的父母做了思想準備了,各種美好藍圖的繪畫,真的讓人看著娃娃都能想入非非。 …… 水稻遇上水災是不幸的,然而因為及時排水加肥,能活下來的卻是不少的。雖然沒有去年許三郎家的那樣豐收,但是相對于原來的耕種方子,這收成卻可以說是豐年了。 所以,接下來的日子家家戶戶都忙得脫了層皮,就連暫住許三郎家的許二郎也穿著短褂到地里幫忙。他是去給許大郎家幫忙的,而許三郎家的還是請人幫忙。沒辦法家里勞力少,就自家人干,會錯過豐收期的,那樣就得不償失了。 霍香梅戴著厚厚的帷帽給地里干活的人送水送吃食,之后又是忙著曬谷子的,十幾天下來,整個人都黑了不少。別說看到在家里看孩子的王二花那一身白皙的皮膚,就是許二郎那越曬越白的膚色,都是讓霍香梅羨慕妒忌恨的,好幾次都偷偷的瞄看他。 還被許三郎發現了,啥都不說,只是在夜里折騰得她不停的喊不要了,停,你這大莽牛。如果不是第二天要干活,估計許三郎都會讓她下不了床。搞得霍香梅之后看到許二郎,眼神就控制不住的躲閃。 許二郎還特意私下問三郎,“你家的是怎么啦?看到我眼睛就抽的?!?。 許三郎一臉蔑視的看著二兄那曬不黑的小白臉,一邊心里暗暗的吐槽,道,“沒甚么,她最近眼睛不舒服,不是看到你才這樣的?!?。 許二郎,我不是眼瞎的……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rocksugar和xinya的地雷,么么噠!還有所有訂閱,閱讀,評論的妹子,還是那一句話,第一次寫長篇,除了自己的愛好,更多的是大家的支持,否則要堅持下來,真的不容易??!你們追文辛苦了 第122章 二合一 秋收完,按照要求把稅給交了,許三郎家還有好些人家都是直接交錢銀的。之前是戰亂,剛剛又過去的是水災,誰知道接下來的會是甚么,所以把糧食握在自己的手里是再安心不過的事了。 這次新村好些人家都有漢子一起去走西域,沒有去的幾乎都算是家里有其它收入,算是不錯的。所以對于用錢銀頂糧這樣的事,并不是很出奇的。 再說,這次就算是遭遇了水災,相對于其它村子來說,新村這也算得上是豐收了。于是附近的村好些人專門過來,就為了看新村的人收割。 春耕的時候,程司農就專門帶著衙役下來觀看了耕種的情況。所以這次秋收,他也下來了,一路還讓王洪林做記錄。這些捕役里面,就王洪林的文化水平好些。 交完稅之后,已經是八月下旬。寄寓藺縣所有人希望的藺縣書院終于正式開始招生徒了。 是的,沒錯,藺縣第一間也是唯一一間書院的名字就是叫做——藺縣書院。據說是縣長起的…… 其實縣長覺得他也很無辜的,這書院對于他來說也是新鮮的事物。以往鄉村教學莫不是得益于塾,由父老傳授。再往上的縣、邑、城,則是建立精舍、精廬,聚集生徒,私家講學。 這會遇上個似乎是天命神授的大王,這一切都在發生變化了。就好比這制紙、印書的法子,所以這建書院廣招生徒,似乎也不是甚么怪事了。 至于是好事,還是壞事,還得看以后。于是,縣長也懶得起名字了,就藺縣書院。發揚光大了,就說是具有藺縣特色的。辦不下去了,就說當初的縣長頗有眼光,連名字都隨便起了。 于是乎,縣長滿意了,眾人好記了…… 如果霍香梅知道縣長的想法,肯定會在心里吐槽,甚么天命神授,估計就是跟她一樣的穿越者。不同的是,人家是大王,她是大娘,地里刨食的農家大娘。 對于書院,霍香梅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不說她受的教育,就是后來她了解的臥龍書院都是元朝才有的,而真正意義上的書院還是唐代才出現。所以根本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出現的,就連五胡之后的歷史都是在這個時候發生了改變。 可惜霍香梅盡管隱隱約約的感覺到不對勁,可是對于這個時代的歷史并不是很熟悉,還以為自己來到了一個是非而非的時代。整天忙碌著柴米油鹽醬醋茶,哪里顧得上這甚么國家時勢走向之類的。 就算她知道了,又有甚么作用,難道千里迢迢的暈牛車暈到洛陽,然后在大王的宮殿墻門外,像個瘋子一樣的大叫“我是你的同鄉啊……”甚么之類的嗎?別逗了。 …… 其實這藺縣書院早就在春耕之前就建好了,后來又請了藺縣的木匠之類的打造各種生徒到時候要用上的長板案之類的工具。 再者,這書院是個新鮮玩意??!盡管之前是縣長負責督促工程的,可是這完工之后到底是怎么開展的,還是得去粱邑學習學習的。 所以之后的幾個月,縣長帶著他的婦子孩子仆役一起去了粱邑,事務都交給了程司農,美名曰他去考察了,給機會司農鍛煉。 雖說如此,后來縣長真的派了人回來,把粱邑里的書院的具體做法都讓人抄了,認真的了解了帶回來,并不是做了甩手掌柜。 其中最明顯的是如何選派山長來打理書院,明確規定這書院分為兩大部分,一大部分是類似于以前的精舍,現在叫“廬舍”,會包括講堂、書齋、藏書閣、禮殿四小部分。另外一大部分則是讓程晨明去游說藺縣的大戶,讓捐贈農田荒地作為書院賴以維持的經濟基礎的“田舍”。 而作為這兩大部分的附屬部分的則是山長屬、先生舍、諸生齋和庫庾等等,這些平時都得有人打理。 幸虧粱邑的書院已經有了完整的一套運轉方式,倒是讓縣長跟司農松了一大口氣,依葫蘆畫瓢就是了。 只是對于程晨明來說,那個田舍卻不是很好干的公務了。這藺縣不是沒有大戶,就算當時戰亂,后來遷過來的,或者是本地的都不少。只是要如何讓他們心甘情愿的掏口袋呢?這真的是考驗人。從來沒有為錢銀煩惱過的程晨明,這會倒是揪斷了好幾根胡子,心疼得他心里將縣長暗暗的咒罵了好幾次。 不過還好最后這一切都解決了,否則哪有后面八月份公開招錄生徒的事。 …… 這次書院一共招五百生徒,統一考試,統一答卷,不分年齡,只錄取前五百名。也就是所被錄取的生徒可能是白須老者,也可能是垂髫小兒。 至于之后的教學到底是如何,還得看所找到的先生是如何安排的。 書院就那么大,如果不是按照粱邑的運轉方法,根本就教不了多少生徒。要知道以前的精舍之類的也不過是一個先生帶三五個生徒罷了,這會換了教學的模式,也不知是利還是弊,不過暫且看看。 當里正召集新村的所有人開會的時候,把這件事公布出來,并要求參加這次考試的人報名。他需要把名單上交到縣里,由縣里統一安排考場的位置之類的。 …… 當霍香梅聽見這招生的具體情況的時候,都懵了。要知道自家就有六個男娃要參加的,小四是女娃這次沒有機會去藺縣讀書。 可是整一個藺縣就招這么五百個人,聽起來很多,可是藺縣有三十條村子,村子里有多少娃會參加這次的考試,霍香梅不知道,可是單單就是新村已經過百。 許三郎和霍香梅都皺著眉毛回到家,自家的娃娃是甚么水平,許三郎不知,可是不表達霍香梅不知。 就算許三郎不知道具體的水平,可是藺縣那么大,就不得不由得他擔憂了。自家的娃娃可是才識字不到一年,就算平時其他的娃娃說他們多好多好,先生也說不錯,可是新村就那么大,做不得參考。 不過,當里正讓報名的時候,許三郎還是第一時間給自己六個娃娃都報了名,是驢是騾拉出來溜溜就知道了。 距離還有五天就是藺縣的考試時間,這五天全村在塾里讀書的男娃都是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聽聽那些阿爹阿娘的咆哮聲。 “你確定是這樣背的?香蘭你來看看你二武背得對不對?!?。 “你別以為阿娘不識字就治不了你,你怎么就比不上娘子學得好?”。 “你看,又錯了吧?背得不流暢,肯定就是出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