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節
李顯看到了婚車的規格當時就眼前一黑——尼瑪,那么寬,雖然不一定比長安主路還寬,但是要算上隨從還有車隊,這樣的話,路就不夠寬了啊。 那么現在問題來了,要么讓婚車減一下規格,要么就是挖樹拆墻拓寬道路,這兩個相比較的話,無疑是第一個比較經濟實惠,但是李顯不敢直接說,這事兒李治未必不知道,但是他還是同意了武后的申請,那么就只能說,在他眼里女兒結婚的錢再多他也無所謂。 李顯一邊糾結一邊迎來了李治和武后,不知道為什么,李顯總覺得這一次他們從洛陽回長安的時間有點長了。 只是等真的迎接到李治之后,李顯就知道是為什么了——李治看上去比他來之前還要蒼老許多,李顯看著他幾乎全白的頭發,比之前消瘦很多的身體,李顯一時之間居然有點不敢相信這就是李治,要知道到今年李治也不過才五十四歲而已。 哪怕古代醫療環境不太好,但是在這個朝代長壽的人也比比皆是,劉仁軌今年已經八十多了,裴行儉也六十多了,而如今李治看起來比他們還老,或許當皇帝的總是不長壽吧。 李顯把爹娘送回大明宮,第二天就揣著各種章程去匯報工作,哪怕李治將所有的事情都放手給他了,李顯還是將一些大事兒給匯總起來,專門等著見到他爹之后報告一下,順便……挨個罵。 恩,李顯十分有自知之明,哪怕他處理政務的時候裴行儉和劉仁軌都覺得不錯了,他卻知道,以臣下的眼光來看或許他做的不錯,然而真正以皇帝的角度來看,只怕他做的還不夠。 所以他已經做好了挨罵的準備了,當然李治一直都是個十分溫和的人,很少大發雷霆,所以被他罵并沒有啥能讓李顯覺得有心理壓力的事情。李治在休養了兩天之后就開始給李顯發成績單。 說真的,李治一直覺得他好像小看了這個兒子,不僅僅是他,從武后到滿朝文武似乎都小看了他。他一直覺得李顯太過軟弱,可能扛不起治理一個國家的重擔,然而現在事實證明,對方不僅扛起來了,反而做的不錯。 李治在表揚了一下李顯之后,并沒有著急批評他,反而問道:“我聽說你每天處理政務的時間并沒有很多?” 李顯慚愧了一下,太子作為儲君一言一行也是有史官記載的,李顯以前看過有關李弘和李賢的記載,甚至連李治在做太子的時候的記錄他都看過了,當然這些記錄僅限于太子監國的時候,不得不說,以勤奮而言的話,他大概是最差勁的。 最勤奮的是李弘,難為他拖著病體每天還要處理那么長時間的政務,但是李顯總覺得也正是因為這樣,他耗盡心血才會讓身體變的那么差勁,李治和李賢處理政務的時間差不多,大概李賢也是在模仿李治,而李治模仿誰就不知道了,他是時間最短的。 在點頭承認了之后,李治又問道:“為什么呢?” 李顯沒有忙著請罪只是想了想認真說道:“大概我身邊幫我的人比較多吧。這還要感謝阿爹?!崩铒@一邊說著一邊笑了:“我自己能力有限,有些事情自然是要交給比較熟悉的人去做啦,我并非全能,又豈能將所遇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 是的,這真的要感謝李治,李弘和李賢監國的時候,李治大概是因為放心他們,所以并沒有派太多的人輔助他們,但是到了李顯這里……大概是覺得李顯不靠譜吧,李治就差將整個朝廷都搬過來了。 李顯的意思是人少了他工作量就多,人多了他工作量自然就少了。李治聽了之后卻笑而不語,誰都知道這跟人多人少并沒有根本性的關系,非要說原因的話,大概是李弘和李賢是因為防備,他們手下的人肯定有武后的人,他們防備著武后的人所以就不會讓他們接觸太多東西,但是李顯不是,只要你在這個位置,只要你是干這個的,那么就去干活吧,別想把事情推給別人,真的不好好干活的話,就別怪太子不給你面子了呦。 十分光明正大,沒有任何陰謀詭計,你行你就上你不行就滾蛋,沒有人能夠說出什么來。 而在李顯這里其實非常簡單——既然你們還那么有閑心時不時的上下串聯搞陰謀詭計,那不如把這個時間用來干活吧,你們干活我就能放假了啊,李賢家的三郎已經快過三歲生日了,這個年紀的小包子正是最可愛的時候,你們干活我就去跟寵物侄子玩,挺好的。 于是,大家發現這個他們一直都擔心扛不住武后的太子,居然還真的克制住了武后一黨。 李治再細問,李顯就十分理直氣壯的說道:“那些人既然能夠坐到這個位置就證明他們有真本事啊,大唐又沒有那么腐朽,庸者也能占據高位,既然是這樣的話,那么讓他們盡自己的努力為大唐的建設添磚加瓦不是很正常的嗎?” 是很正常,不正常的是你,所有人都恨不得把政敵排擠出去,事情恨不得一點都不給政敵做,你……你就這么把政敵給培養起來了,看你以后怎么辦! 這個問題,李治想要問,卻不能隨便問出口,到了武后那里就十分簡單了,她跟李顯說話直來直往慣了,直接就問出口了。 這也是夠奇葩了,武后跟前兩個兒子掐的時候,那兩個兒子在面對她的時候都帶著一副孝子面具,武后自然而然的也要帶上慈母面具,到了李顯這里……哪怕他知道武后會針對他,態度還是一樣的。 至于李顯在演戲……呵呵,這貨要是演技能夠不被武后看出來就不用龜縮那么多年了啊,于是武后新奇的發現,她的所有試探在李顯這里似乎都沒有被他放在眼里一樣。 李顯在聽了武后的問話之后很誠懇的說道:“因為我知道阿娘也是想要讓大唐好的啊?!?/br> 武后愣了一下,李顯笑了笑:“我知道阿娘在爭什么,但是卻不代表阿娘心里沒有大唐不期望大唐好啊,阿娘提拔的人不也都是有真才實學的嗎?”就是節cao下限沒法看而已,李顯頓了頓繼續說道:“如果大唐變的越來越差的話,阿娘爭來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放心他們啊,他們就算再怎么爭再怎么斗,在真正的大事面前也會以大唐興盛繁榮為目標吧?!?/br> 武后看著李顯一臉真誠的樣子忽然笑了笑:“是嗎?難道你就不怕將來?” 李顯自然知道武后指的是什么,他仔細想了想之后說道:“大概是因為我沒有兄長們的豪情壯志吧,我覺得只要能讓這個國家變的好,就沒有什么不能接受的?!?/br> 武后聽了李顯的話之后,就想起李顯曾經說過的她會擁有整個天下的話,一時之間武后也拿不定主意李顯是不是在暗示她。 實際上,李顯的想法就是,你別跟我過不去我也不會跟你過不去,你想當女皇隨便,但是我決不當廢太子,在這之中咱們再謀劃謀劃吧,不過這句話不能說出去,李治對于宮廷的掌控力度的確是不如武后,但是卻并不代表他真的對自己和武后的談話一無所知。 所以李顯只能從另外一方面提醒武后了:“阿娘知不知道我要建書院的事情?” 武后聽了之后深深的看了李顯一眼點了點頭說道:“聽過,怎么想起說這個了?” 李顯嬉皮笑臉的表示:“那……阿娘不打算投資一下嗎?” 武后一瞬間就明白了李顯的用意,那個書院的計劃雛形已經出來了,只不過沒有去實施——這事兒是李顯自己一手辦的,他現在還真抽不出時間來折騰這件事兒,而他現在讓武后去投資,也就是說將這個書院的地盤拱手讓給了武后。 這個書院可以說是未來朝廷棟梁的儲備之地,當然也未必能夠在朝堂上占據多大的位置,但是一年不行兩年呢?五年十年呢?這些人哪怕到了基層凝聚起來也是一股力量,這是在變相的送給武后資本啊。 武后笑著捏了捏李顯的臉說道:“你自己忙不過來就丟給阿娘了?行了行了,我知道了,回頭你寫個章程來吧?!?/br> 李顯聽了之后立刻一臉郁悶:“還要我來???” 武后沒再說話直接把兒子轟走了,她需要整理一下思路。而李顯離開了含元殿之后,微微松了口氣,一想到鄭玘大概已經接到了他的消息去了別院,他就覺得很開心,什么為了怕緋聞不見面之類的,都先一邊呆著去吧。 都說小別勝新婚,李顯覺得鄭玘這頭餓狼真是越來越不好應付了,他的腰都要斷了。結果這貨心滿意足之后還一邊給他穿衣服一邊低聲在他耳邊說道:“你的禮物我收到了,不過跟你比差遠了?!?/br> 老流氓!李顯已經被折騰的連罵他的力氣都沒有了,只能瞪了他一眼轉身就要走,鄭玘卻拉住他挑眉說道:“用完就丟,太子殿下也太無情了吧?” 李顯抬頭看了看天色,轉頭看著鄭玘問道:“有話就說,我還要回去呢?!?/br> 當太子有什么好啊,門禁那么嚴,不回宮恨不得連去了哪里見了誰都要報備,以前他自己在長安還好,但是那個時候鄭玘沒在這里,他也不想往外跑,現在鄭玘來了,爹娘也來了啊,人生最苦逼的事情莫過于此。 鄭玘拉著李顯坐在他懷里,一邊幫李顯按摩腰一邊開始交換政治情報,對于李顯的做法,鄭玘顯然是比較了解的,書院的地盤放給武后又能怎么樣?別忘了書院的老師是梅花書院出來的,那是李顯的嫡系,而且……他們用的課本也是李顯編的啊,作為一個在教育大國出身的人,想要在里面夾雜一點私貨真是太容易了啊。 鄭玘按摩手法不錯,李顯覺得舒服很多之后問了句:“你說,我要不要再加一門政治課和思想品德課?” 作者有話要說: 小龍王其實走的是以退為進的滲透路線來著←_← 第153章 153 李顯那里惦記著想要修改書院的課本,但是終究也只能暫時想想而已,他現在忙的很就算要去弄課本也要先把戰后的各種數據統計以及太平公主的婚事給搞定再說。 在這個過程中,還發生了一件差點氣死李顯的事情。之前侍中裴炎一直在阻撓給裴行儉以及賀蘭敏之議功,被李顯無視之后這個家伙十分無恥的直接當街就砍了薛延陀部的酋長和阿史那伏念。 當時李顯差點沒被氣瘋了,見過豬隊友,就沒見過這樣的豬隊友。阿史那伏念就算了,這貨是肯定要死的,但是就算他該死也要經過審判啊,還有薛延陀部的酋長當時賀蘭敏之是答應了對方饒他一命的,結果現在就死于非命了,以后再有戰爭誰還會投降???就算投降了也免不了一死,還不如拼個魚死網破算了。 李顯知道這件事兒之后一點沒給武后面子的讓人將裴炎給扣押了,轉頭就進了宮。他沒想跟裴炎一樣先斬后奏,他就是去跟武后擺事實講道理去了。 他十分明白的跟武后說:“阿娘,你放任他們這么做是要失軍心的!” 你現在本來就拿不到兵權,還這么得罪武將真的好嗎?裴行儉他不是一個人啊,他代表的是那一系的老將和老將提拔上來的壯年將領們,這些人可是大唐軍隊的中堅力量,鄭玘這么厲害的人在軍隊之中也沒有占得多少位置,也還是要和這些人合作的,您的人智商這么低一出手就得罪了一片人,這真的不是在拖后腿嗎? 武后自然也知道裴炎最近得罪了太多人,但是裴炎這個人的確是有能力,只不過是心胸不夠寬廣,武后一黨能夠走到他這個位置的并不太多,哪怕得罪了也要保住他,更何況……這么多年來,她得罪的人還少? 成者王侯敗者賊,武后的信念就是只有贏家才有話語權。李顯也知道想要裴炎的命是不行的,這位當街斬殺阿史那伏念他們的時候,還有人叫好來著,無知愚民不會想到更深層次的東西,他們只看到了侵犯他們國家領土的人被殺了,自然會覺得痛快。 李顯唯一能做的也就是罰了裴炎兩年俸祿而已,只是造成的影響怎么都挽回不了了。 李顯的退讓使得武后心里安穩了一些,經歷了這么多年風風雨雨,武后最近發現自己變得有些急躁了。根本原因還是在李顯身上,之前李弘和李賢手段剛硬的什么招數都用上的時候,武后都沒有把他們放在眼里,十分冷靜的見招拆招,如今李顯什么都不做反而讓她覺得有些失落。 武后已經習慣了明面之下的較量,如果真的光明正大的跟兒子死磕的話,武后唯一能夠拿的出手的也就是孝道了,用孝道壓人武后玩的十分嫻熟,之前李弘和李賢就被她這一手弄的十分狼狽,就連朝野也有對他們的質疑,因為他們的確是不孝了啊。 畢竟對于母親這樣處處針對,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的態度誰都受不了,而且還要面對他們的母親對別的兒女十分溫情脈脈的樣子,心里不變態就不錯了。 而李顯……不是親生的到底是不一樣,他縱然傷心也能十分理智清醒的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他的私生活方面不能攻擊,武后就只能將戰場放到明面上來。 這樣讓武后有點不適應,當然在政治上武后的確對得起她垂簾聽政的位置的,她能走到這一步不僅僅是依靠陰謀詭計,要是沒有一點政治素養當初李治都不會讓她參與到政事中來! 而朝臣顯然習慣了武后一方玩弄人心的本事,突然在公事上光明正大的對峙也讓他們有些不適應。在這個過程中,李顯一會站在武后的對立面拔出她的一些爪牙,一會又站在武后那一邊弄下去一批朝臣。 太子的立場不固定這讓所有大臣都麻爪了,他們都十分想要沖到東宮搖晃著太子的肩膀問一下這到底是什么意思,這樣的太子感覺上太難搞了,因為大家完全摸不到他的脈絡啊。 對此李顯一直沒說話,倒是李輪很不客氣的告訴他手下那些人:“睜大你們的眼睛好好看看,那些人是不是真的犯了錯?阿兄只是十分公正的在處理這些事情啊,他不管你是誰,只要犯錯了并且真的被人抓到把柄了就等著挨收拾吧?!?/br> 瞬間所有人都恍然大悟,然而……他們還是沒有好辦法,當然也有人十分不滿的對相王表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作為太子他怎么能夠這么天真呢? 李輪冷哼了一聲說道:“敢不敢認認真真聽我說話?我說了是你犯錯了并且被抓到把柄了,懂嗎?” 瞬間所有人都悟了,也就是說就算他們犯錯了但是別被抓到把柄就行了?那……這不跟以前的道理是一樣的嗎?所有人都迷茫了,而李顯對他們的迷?!赖牟簧?,鄭玘沒少跟他溝通,然而他就是覺得挺好玩。 一幫傻x,是的,在李顯手下都抗不了多久的人除了傻x也沒啥別的評價了。議功程序啟動完畢之后,李顯就開始去忙別的了——他還要關注一下他meimei的婚禮呢。 太平公主的婚禮自從定下來之后就開始進入了忙碌狀態,首先是測定吉日,時間是選在永隆三年的七月,李顯想了想覺得也挺好,七月流火,那個時候正好是暑氣已經開始消散,天氣慢慢涼快的時候。 吉日測定了咱們就來折騰儀式吧,因為只有半年的時間,別以為半年的時間就很寬松了,公主出降不同于普通官員小姐成婚,各種規格都要按照規定來,最坑爹的是武后和李治疼愛女兒,在原有的基礎上還要給女兒各種破格待遇。 李顯本人是無所謂的,他就這么一個meimei,李治和武后就這么一個活著的女兒,待遇高點就高點唄。 但是有人不愿意了,不愿意就自然跳出來了,不出意料過來反對的自然是御史。 此御史姓金,寒門出身,為人剛正不阿,當然真的人品有問題的人或者說是大家都知道的人品有問題的人自然是當不上御史的。 金御史站出來義正言辭的表示:“臣知天皇諸子,以公主最幼,是以特所留愛,然禮不可廢,公主之婚豈能肩比儲君,且更有甚之?今太子尚未納妃,還請天皇三思!” 李顯聽了之后忍不住想要翻個白眼,我爹嫁女兒我嫁meimei盛大怎么了?我爹樂意我娘樂意我樂意,你管那么多! 只可惜天子無私事,這句話放到他這個太子身上其實也差不多,跟他有關的事情哪怕就算他不是彎的,也不能隨意睡女人,真是煩死了。 李治聽了之后很不開心,他聽出來了對方的意思就是說,你女兒的婚禮搞的這么大,以后太子如果娶太子妃要怎么辦?雖然天皇和太子的意思都是不娶太子妃,但是誰都知道李治那意思就是等他百年之后,李顯就不要守著那個所謂的誓言了。 于是李顯能夠過一段沒有人催婚的日子完全是因為大家都卯著勁呢啊,就等著回頭等李顯上位之后納后呢。 于是李治只是說了句:“帝納后儀式盛大,公主之婚無可比擬?!?/br> 李治這就是明著說了李顯娶妻的時候就是他登上皇位,到時候就不是娶太子妃而是納后了。 這么一句話之后滿朝文武都開始盯著那個金光燦燦的后座,思考回去要好好培養家族的哪個女孩子,年紀大的就算了,雖然皇帝身體不好,但是誰也不知道他還能活多少年,畢竟天皇身體不好已經好多年了,只能從小孩子開始教了。 而李顯對這句話不為所動,他壓根就沒想過要娶老婆,不過……李治的身體越來越差了,要不是因為這樣他也不會匆匆將太平公主嫁出去,皇室公主出嫁的年齡最小是十六,本來他以為太平公主出嫁的時候怎么也要十八十九呢,沒想到十七就要嫁出去了。 金御史聽了之后依舊義正言辭的表示:“請天皇尊禮而行?!?/br> 李治臉色不好看,武后臉色也不好看,他們就是想要嫁女兒而已,其實如果真的要辯駁的話,完全可以說禮也是前人所定,現在他們也重新更改一下好了,但他們不能這么說,這次太平公主的婚禮預算消耗巨大,一個公主還行,如果以后所有的公主都這樣的話,那朝廷早晚要完蛋。 更何況,公主出嫁的規格提高了,那么太子親王納妃是不是也要提高?這是一連串的規格待遇問題,不能簡單粗暴的一刀切。 武后目光轉向李顯,講道理講不過的話就只好放人出去胡攪蠻纏了,怎么看李顯都是最好的人選,倒是李治沒想過要讓李顯去說話,現在李顯是太子,怎么能跟朝臣胡攪蠻纏呢? 只不過李顯到底還是站了出來,他看著金御史說道:“禮不可廢?金御史卻是言行不一了啊?!?/br> 金御史一聽頓時說道:“太子殿下言語貴重,出口之前還請三思?!?/br> “我當然三思啦,講真,這事兒我還真不想說,只不過……金御史,你三月前嫁女可有其事?” 金御史心里咯噔了一下卻還是點了點頭,李顯冷笑:“承認了就好,那你能不能給我解釋一下為什么要在男方父喪未及三年之時便逼迫男方成婚?你怎么說的來著?錯過此日再無吉日?金御史你告訴我這又是哪里的禮法呢?” 金御史這次什么話都說不出來直接滿身冷汗的跪了下去,李顯目光略帶冰冷的掃視全場說道:“天皇鐘愛公主,雖有破例,卻并無出格之舉,還請諸位聯想自身?!?/br> 李顯最后這句話大概就是一語雙關了,一方面是讓你們想想你們嫁女兒的話是不是也想要盡量給女兒好東西,第二個就是……想想你們有沒有違背禮法的行為存在。 說實話,禮法這種東西約束力雖然強卻還比不上法律,法律都嚴格規定了還有人知法犯法呢,在大家不知道的時候違背禮法什么的,對有一些人來說根本不在意。 李顯成功震懾全場,大家不敢說話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為他們自己也做過不少出格的事情,太子殿下連人家御史女兒女婿什么時候成婚的都知道,他們那點所謂的隱秘之事……誰知道太子殿下是不是也知道了呢? 直到這個時候大家才開始真正的重視起李顯,不過李顯并不需要他們這種重視,要不是不想跟這些御史胡攪蠻纏,他還真不想搬出這么件事兒來。 金御史無視禮法存在自然是要挨罰的,同樣他的女兒女婿也跑不了,對于太平公主的婚事大家也不敢多說什么,只不過,他們不說歸不說,不滿還是要表達出來的,于是就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方式——公主婚車太大,要拆墻才行,而且不僅僅是房子的墻還有坊圍墻,這就是大工程啊,整個長安城的規劃都要變動了。 而這個大工程的背后就是大資金,簡單來說就是李顯讓工部那邊重新去規劃一下長安城的坊去,尤其是從宮里到公主府的這段距離,工部那邊……就直接表示不約不約我們不約。 有那么一瞬間李顯特別想要告訴他們,你們真不約的話以后的資金支持你們也別想要了,然而在這個時候戶部也掉鏈子了,李顯只能苦逼兮兮的一個一個去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