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節
李顯嘆了口氣,他發現他做的最多的就是后勤工作了,只不過等他坐在案桌之前的時候他就傻眼了——媽蛋,后勤工作也不好做啊。 他想要讓那些人找玉米找土豆還有西紅柿辣椒紅薯之類的東西,玉米的樣子他還能畫出來,特點也能寫出來一些,雖然不知道沒有經過長時間育種的玉米跟后世的有多大差別。 但是……西紅柿土豆辣椒腫么辦?他只看到過成品沒看到過植株??!或者說看到過也不如玉米那么記憶深刻。西紅柿和辣椒還好辦,畫出它們的樣子,然后寫上特性,到時候讓那些人注意一點就行了。 但是土豆……這要怎么辦?土豆是根莖埋在地下的啊,他總不能讓人去挖吧?更何況就算是讓人挖也要有明確的目標啊,不能是什么植物都挖,那要猴年馬月去? 同樣,紅薯也是這樣,眼看著這兩樣產量很高味道又好的作物很可能找不到,李顯整個人都萎靡不振了,趴在桌子上寫寫畫畫了半天也沒產出幾張圖。 鄭玘過來的時候就看到這貨跟沒有骨頭一樣趴在桌子上拿著跟毛筆亂花,忍不住走過去捏了捏李顯的臉:“又怎么了?” 李顯忍不住內牛滿面的說了一下,鄭玘聽了之后……也沉默了,這種事兒他也沒辦法幫忙了,因為除了李顯沒人知道是什么樣子啊。 最后鄭玘給他出了一個主意:“就寫出特點,讓他們去找,反正就算你不說說不定那些人也能找到這些東西的?!?/br> 雖然出航的時候會盡量多的存放食物淡水,但是遇到有條件的地方,無論是船長還是船員都會偏向于就食當地,就算是荒山野嶺說不定也能讓他們找到能夠吃的東西。 李顯想了想也就釋然了,也是,他不相信什么也應該相信大吃貨國人民的能力啊,想當年屬于入侵物種的小龍蝦都被吃的需要養殖了,如果真的碰上能吃的,那些人肯定不會放過的。 李顯寫了厚厚一沓,他已經不太記得都有什么東西是從國外引進的了,只記得那幾樣再加上一個棉花,如果棉花找不到的話,李顯覺得他可以開始折騰羽絨服了,畢竟看李治的意思,一時半會也不想回長安,如果是在洛陽的話……冬天的那個風,簡直了,必須弄好保暖措施! 是啦,他們這個階層能夠穿得起貂裘,有那些并不是特別冷,但是百姓的生存也要考慮到啊。 李顯一邊寫著一邊琢磨著有的沒的,等他寫完之后發現很多計劃跟航海是沒關系的,鄭玘湊過來看著他寫的那些計劃,當時臉上的表情十分好看。 不得不說李顯考慮到的問題都太接地氣了,嚴格來說就是吃飽穿暖,但是……你一個親王想這些總覺得好奇怪啊。 李顯將有關于航海需要那些人找的東西交上去之后,得到了確切的出發日期,他就開始籌謀著想要等出發的時候過去看看,雖然不能跟著去,但是總能讓他看看那艘船是什么樣子吧?就算有圖哪里比得上親眼去看看? 這個李治倒是批準了,不過現在他也不著急去,因為他還要在洛陽迎接大軍。 是的,大軍。劉仁軌帶兵在二月份的時候在七重城將新羅打了個落花流水,新羅被打的夠嗆,終于是低下頭,要遣使者入朝謝罪。 這一場仗打了好幾年,總算是有了一個結果了,李治這兩天很舒心,洛陽城內一片喜慶,不管怎么說打了勝仗總是讓人開心的,更何況這一次打仗調兵遣將者眾,家里的親人要回來了,還不能喜慶一點嗎? 新羅使者的姿態擺的很低,看起來也是誠心賠罪,還帶了很多方物過來,就算是看慣了好東西的李顯也在其中看到了不少新鮮玩意,李治心情一好,就赦免了新羅,同時還恢復了法敏的官爵。 本來李顯在聽到使者懺悔的時候心里還挺不以為然的,那片地方上的人就是典型的白眼狼,不記吃也不記打,現在他們低頭了,等過兩年他們緩過來了說不定就又要作死。 不過也無所謂,反正大唐國力強盛,等到什么時候惹毛了他們,直接滅了新羅好了。李顯的想法很暴力,但是在聽到李治赦免了法敏,還讓他當新落網,卻并沒有把仁問給召回來之后,他覺得……跟李治比起來,他還是太嫩了。 李治之前可是曾經下詔書封仁問為新羅王的,結果仁問的新羅王沒當幾個月,哥哥投降了,又當回了新羅王,他的處境就尷尬了。 換一個方位去想一想,法敏現在是新羅王,對于曾經也當過新羅王的仁問他心里能夠沒有芥蒂?畢竟當初仁問可是幫著大唐來打他的。 而仁問,得到后再失去無疑是最殘忍的,他能甘心? 這兩個兄弟幾乎是不死不休的場面了,這一手太絕了,不用費一兵一卒,新羅內部就要動蕩很久,估計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敢來挑釁大唐了,無論最后勝出者是誰,新羅大敗之后又搞內斗,都會大傷元氣,大唐想要收拾他們太容易了。 李顯不知道是不是從李治封仁問為新羅王的時候就已經在布局了,反正在這個時代生活的越久,他就越明白,武后是boss沒錯,但是李治絕對是boss中的boss。 不過對于一個國家來講,有這樣一個皇帝好處是非常顯而易見的。無論是李顯還是鄭玘私心里都希望李治活的久一點,最好等有一個合適的繼承人之后再……咳咳。 只是他們兩個都沒有想到,新羅使臣前腳剛走,李治后腳就病的不能理事了。 宮內的消息封鎖的很嚴密,宮外的人都不知道,而李顯能夠知道主要是因為……他有間諜鄭玘同學通知,鄭玘掌管宮衛,這種事情是不會瞞著他的。 李顯知道之后有一瞬間的慌亂,這是怎么個意思?之前奉御按時請脈的時候還說圣人身體漸次好轉,好好將養必能大安呢,怎么一轉頭,李治就病得不能理事了? 在這種情況下,鄭玘嚴加看管宮衛,能夠給李顯送個消息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更多的消息就不能送出來了,畢竟還有個武后坐鎮呢。 李顯并不擔心武后會怎么樣,現在這個情況,武后力量被壓制的太狠,她手上沒有籌碼,如果太子登基她除了當個不問政事太后之外沒有別的路好走,所以武后是不可能希望李治死的。 李顯坐立不安的在家里等消息,因為是休沐日,所以就算李治沒有上朝也沒人發現有什么不對的地方。 鄭玘是在第二天才回來的,不過他不是交接來的,而是直接把李顯帶進了宮里。 此時李治依舊在昏睡,他的寢殿除了武后之外就是一些常侍宮女還有奉御了,護衛在外面里三層外三層圍了好幾圈。 李顯進去的時候發現皇子只來了自己一個,不由得有些茫然。奉御們在看到李顯的時候眼神跟看到救世主沒差別。 武后對著李顯招手:“七郎,過來?!?/br> 李顯連忙過去行禮還沒等他問,武后就擺手說道:“什么都別說,在這呆著就好了?!?/br> 李顯淡定的坐在那里,在來的路上鄭玘已經跟他說了,李治的藥好像被人動了手腳,已經有一個奉御被弄死了,現在李治的情況已經穩定了下來,而讓李顯過去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讓他去當吉祥物的。 李顯不知道武后的腦子里在想什么,不過既然讓他去了他就去,于是他坐在那里看著那些來來去去的人,忽然發現,現在還在給李治看病的奉御是之前去揚州給他看病的那一位。而死掉的那個……好像就是之前因為他中毒而沒有檢查出真正原因而被罰的那一位。 李顯微微垂眸掩飾住眼中的異色,他記得當初懷疑太子也是因為那位奉御跟太子的關系很好,而且據說那位奉御有兩個徒弟在太子那里當藥藏郎。 難道說……這一次李治的藥被動手腳跟太子有關系?李顯不敢問,總覺得這件事兒還是不要問為好,反正到時候他總能知道結果的。 經過診治之后,李治悠悠轉醒,一睜眼就看到武后和李顯,他心里多少也有些放心。他跟武后終究是有感情的,更何況哪怕不提感情,從朝局來說,武后都不會害他。 而李顯……是最沒有理由去害他的人了,自從那篇祭文橫空出世之后,李顯的名字就已經從繼承人的名單上劃了去。 李治醒了之后,叮囑了一些事情,并且讓人把宰相們以及一些主要官員都喊了過來,這個時候大家才知道李治出了事情,不得不說武后對宮廷的控制力度還真是不錯的。 李治半靠在床上,太子和雍王都過來了,李顯還注意了一下,這兩個人的表情看起來都很著急,實在分辨不出是不是太子所謂。 李顯站在一邊還在思考著這事兒到底是誰的手筆的時候,就聽到李治說道:“朕偶感不適,不能聽政,政事皆決于天后?!?/br> 第117章 117 李治在說出政事皆決于天后的時候,李顯下意識的去看了一眼李弘,李弘的表情沒變,但是雙手卻緊緊的握成了拳。 現場安靜極了,所有人都被李治這一句話給砸懵了,說實話以前李治也不是沒有生病過,對于圣人是不是的要調養身體大家都已經習慣了,而在這種狀態下朝中大權也不曾旁落,也算是側面突出了李治的手段。 只是這一次……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天皇病糊涂了吧? 以往不都是讓太子監國的嗎?就算太子身體不好不是也會讓雍王輔佐太子監國?哪怕自從殺了上官儀之后武后就開始“垂簾聽政”但是在眾人的印象之中武后也是依附于李治的存在。 現在李治要讓她走到臺前,這是要瘋??? 在場的老狐貍們心思斗轉,一時之間都沒有說話,劉仁軌倒是想要開口,結果還沒張嘴就看到天皇閉上眼睛了,奉御連忙過來請脈,半晌才說道:“天皇精力不足,需要休養?!?/br> 武后果斷發話:“諸位愛卿也聽得天皇口諭,詔書一事請諸位多擔待,政務繁忙,圣人無法理事,諸位還請各歸各位?!?/br> 于是所有人都退了,太子和雍王想要留下,結果武后開口說道:“你們兩個身負要職,還是以國事為重,這里有我,你們去吧?!?/br> 親娘都這么說了,他們能怎么辦?只能先去干活了,李顯也想跟著走來著,結果武后張嘴就是:“七郎且留下吧,左右你也無事?!?/br> 李顯:……這是在說我消極怠工嗎?不過他也的確是很久都沒干活了,之前戴至德看到他都滿臉的哀怨。 李弘和李德的目光都沖著李顯過來,李顯一臉正色說道:“阿娘和兄長們都有事情要忙,我自然是要留下來盡孝的,兩位兄長放心,阿爹一定不會有事兒?!?/br> 李顯說完了之后李德微微松了口氣,不知道為啥,雖然他總覺得這個弟弟能力一般,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李顯說出來的話特別的有說服力。 李弘溫和笑道:“七郎身體尚未好全,也請阿娘和七郎不要太過cao勞,我們……先去前面了?!?/br> 武后點了點頭,李弘和李德就這么哥倆好的走了,李顯一轉頭發現武后居然還是一副非常穩重的樣子坐在那里,不由得好奇問道:“阿娘不要過去嗎?阿爹讓阿娘理政呢?!?/br> 武后微微一笑:“你不懂?!?/br> 李顯擺出了一副垂耳傾聽的模樣,然后他發現……武后不說話了。 摔,這是親娘嗎?說完你不懂就不說話了,難道不應該給我解惑嗎?我到底哪里不懂了?阿爹從醒來到現在一共就說過那么幾句話,掰開揉碎的思考也就是那樣啊。 李顯坐在那里有些納悶的想著,難道有什么細節他忘了?武后不說話,李顯在沉思,一時之間寢殿之內總算是恢復了安靜。 而與此同時,中書省那邊已經快要炸鍋了。 前面已經講過,唐朝的圣旨詔書想要發布出去,不是說皇帝讓人寫完了蓋個印就了事兒的,還要經過三省主要官員簽字蓋章,證明是國家權力機構統一發出的,否則……就算皇帝寫完了蓋上大印了,因為這份詔書沒有三省簽名,在規制上來講它就不屬于正規詔書,所以比廢紙也好不了多少,別人根本不會聽從的。 三省從嚴格上來講大概是制約皇權的一種存在,而這個存在有的時候很有用,有的時候它也會讓人很頭疼。 現在三省那邊一大半的人在吵鬧著,簡直都快要打起來了。 歸根結底就是李治那一句:政事皆決于天后。 武后一系自然是要爭取到這份權利的,可是太子一系卻不甘心,雍王一系在李德的暗示之下站到了武后一邊,但是太子那邊……卻還有純臣的幫忙,忠于皇帝的這一撥人其實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他們是忠于正統的,以前武后理政是跟在天皇身邊的,那么就算有人看不慣也沒有特別多的人出來反對。 一個是武后的確有能力,第二就是古往今來這種事兒并不少,這個年代的女人們都彪悍。往前推一個朝代,隋朝時候的獨孤伽羅獨孤皇后還直接幫著老公打天下呢,別的都不說本朝還有一個平陽公主。 在思想還沒有僵化的時代,大臣們對于女人參政的事情容忍度很高,但是在女人參政的時候他們的政治形象是代表著她們父親or老公的,女人如果想要跳出來代表自己,對不起,哪兒來的您回哪兒去吧。 是的,這個時代也是這么的不講理,哪怕再怎么厲害的女人也是依附于男人的存在。 李顯沒有直擊現場,回到王府的時候才知道那道詔令到底是沒有發出去,寫了也沒人簽字,到最后這件事兒還是得讓李治拿主意。 于是第二天李顯就看到了這一幫浩浩蕩蕩的文臣過來打官司,李治這個時候身體已經好一點了,也有精神跟宰相們商量攝政人選了。 李顯是唯一出席的皇子,是的,太子李弘以及雍王李德都被陷在了政事里,而這件事兒他倆的立場太難把握了,而李弘……不用說李治,李顯都能猜出來這貨肯定敢當面駁回他爹的想法,反正李弘踩自己親娘也不是一次兩次了,現在涉及到了更加重要的攝政之爭,就算是親母子又能怎樣? 而李德,自然是要站在李弘的對立面的,到時候估計這倆兄弟都能唱一臺戲了,只有李顯……他出席不出席大家都不反對——這貨已經自己把自己的繼承人資格給搞掉了,還反對個啥勁兒? 而且李弘覺得李顯最近對自己很親近,應該會幫自己說話,李德覺得李顯是自己人肯定會幫著阿娘說話,所以這倆兄弟也都很放心他在那里。 于是李顯又一次目睹了文臣們掐架的本事,尤其是太子一系和一些純臣,聽著他們說話李顯都替他們捏一把汗,好幾個都說武后處理政務不合格的,還有就差直接指著武后的鼻子說她牝雞司晨的,這尼瑪是找死呢?他必須有理由相信這些人肯定上了武后的黑名單留待查看了。 當然最出眾的大概就是郝處俊了,上一次郝處俊成功制止了李治想要讓李德和李顯去編排音樂的抽風想法,李顯本來對他還挺有好感的,但是沒想到這一次郝處俊也站在了太子那一邊。 不過李顯看得出來郝處俊其實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正直卻也不呆板,勸人也勸的很有水平,哪怕覺得他以后前途無量,李顯也不得不承認郝處俊真的有本事,這貨直接出口成章了啊。 瞧瞧人家怎么說的:“嘗聞禮經云:‘天子理陽道,后理陰德?!瘎t帝之與后,猶日之與月,陽之與陰,各有所主守也。陛下今欲違反此道,臣恐上則謫見于天,下則取怪于人。昔魏文帝著令,身崩后尚不許皇后臨朝,今陛下奈何遂欲躬自傳位于天后?況天下者,高祖、太宗二圣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陛下正合謹守宗廟,傳之子孫,誠不可持國與人,有私于后族。伏乞特垂詳納?!?/br> 李菊福!看看人家這水平,壓根就沒有攻擊武后政治能力,也沒有說女人不能干政,只擺出了一條——她不姓李啊。 說實話要不是李顯是穿過來的知道最后的勝利者是誰,他沒準也要站到郝處俊那邊去了,實在是說的太有道理了,而且郝處俊說話的時候語氣很溫和,用詞也不尖銳,擺出了一副就事論事的范兒,哪怕是心里不高興的武后也不得不佩服郝處俊這份氣度。 當然佩服歸佩服,黑名單是免不了的。 李治聽了之后果然猶豫了,郝處俊說的的確有道理,他之前壓著武后不也是因為這個理由嗎? 中書侍郎李義琰見狀連忙跟著補刀:“處俊所引經旨,足可依憑,惟圣慮無疑,則蒼生幸甚?!?/br> 于是天后執政這件事兒就被放到了一邊,但是總要有個處理國政的人吧? 李治猶豫了一下開口就說:“太子病弱,不堪勞累,著雍王李德,壽王李顯與東宮官員代為處理政務?!?/br> 李顯聽了之后抖了抖抬頭看著李治特別想要推辭,媽蛋,他就是個圍觀打醬油的啊,求放過??! 東宮一系有些不甘心,但是這次他們沒辦法反駁了,太子李弘在李治病倒之后也傳出身體不太好的消息,而且之前李治就讓李德曾經和東宮官員們一起處理政務,這一次再加上一個壽王李顯,他們的確沒有反對的理由。 最主要的是,這一次武后一系沒有說話,雍王那一系也沒有說話,而純臣那一邊,兩個皇子理事比天后理事能夠讓他們接受。 這件事兒似乎就這么定了,李顯好歹干巴巴的說了句:“阿爹,兒子經驗不足只怕對雍王無甚幫助,還請阿爹斟酌?!?/br> 李治對李顯是非常和顏悅色的,他甚至伸手拍了拍兒子的頭說道:“不會就學,難道你還要一輩子都不會嗎?去吧,多聽多學?!?/br> 李顯憋屈的回到了王府,然后正好碰到白胖子在花園里追著蝴蝶亂撲,撲不到不說還自己滾了兩滾,滾玩了站起來暈頭轉向的原地轉兩圈,繼續傻呵呵的找蝴蝶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