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節
日!李顯看著自己手里的筷子真的恨不得當成暗器扔到武敏之臉上! 鄭玘也是愣了一下,他有些莫名其妙的看著武敏之:“婚姻大事豈可擅自做主?自應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br> “這是當然的,不過那也要自己喜歡吧?”武敏之看了一眼李顯繼續說道:“好歹你如今也是個子爵,雖然之前有不好的風聲傳出來……如今想要你當乘龍快婿的人還是很多的,比如說……我大伯就有意與你家結親呢?!?/br> 大伯?李顯愣了一下之后才反應過來,武敏之說大伯……應該是姓賀蘭的吧?畢竟武后的兄弟都已經被她弄死了,只是武敏之再稱呼賀蘭安石的哥哥為大伯,顯然是不太合適的吧? 鄭玘是真的沒想到武敏之居然還真的是來牽線拉媒的,他也有點摸不清楚這個神經病的想法了,索性就沒有繼續這個話題,只是說道:“要看家父家母的意思?!?/br> 武敏之聳了聳肩:“你心里有數就行,不過剛剛的美人你真的沒有看得上的?” 鄭玘……鄭玘的回答是直接告辭走人,順便還把李顯也給拉走了。離開了武敏之的草場之后,鄭玘轉頭看著李顯忽然說了句:“離他遠點?!?/br> “???”李顯的心思還在武敏之要給鄭玘做媒上面呢,半晌才反應過來問道:“你被他騙過來的?” 鄭玘搖了搖頭:“他說會把你喊過來,還說有要事相商,我以為是跟你有關的?!?/br> 如果是平時,鄭玘這樣說李顯肯定會很開心,但是今天他有點心不在焉,到底是忍不住問了一句:“你……你要議親了嗎?” 鄭玘顯然沒想到李顯會問這么一句,他頓了頓才說道:“我現在……還不急?!闭f著他自嘲的笑了笑:“你也知道我的婚事不算很順利,之前兩次八字都合上了還是……現在干脆也就不用著急了,總不能再去禍害好人家的女兒?!?/br> 李顯也不知道怎么安慰鄭玘了,鄭玘這種大概就真的是婚姻不順的那種,但是一邊同情一邊心里暗喜什么的。 李顯佯裝淡定的說了一句:“哎呦,恰好我也不想成親,咱倆倒是可以弄個單身貴族組合了?!?/br> 恩,鄭玘如今也應該算是貴族中的一員了。鄭玘沒有說話,說實話,以前他挺不理解李顯的選擇的,而現在他多少有些理解了,他所處的那個環境看到真情的時候少,他爹娘……就更不要說了。 只是出征一次,他經常能夠聽到軍營里的士兵思念妻子,漸漸的鄭玘也了解到,有些感情不是說他沒接觸過就真的沒有的,漸漸的鄭玘忽然有些羨慕被李顯,也羨慕李顯放在心上的那個人。 只不過這種羨慕非常淡,不足以動搖他的目標,如果真的能夠達成目標的話,哪怕這一世都一個人又能怎么樣呢? 鄭玘忽然沉默下來,李顯有些不習慣的問道:“說起來……你之前那個妻子是誰???要是可以就再聘娶她不就行了?” 說完李顯很想給自己一巴掌,尼瑪,他這是腦抽了吧?可是看著鄭玘有些落寞的樣子他又有點不忍心。 鄭玘挑眉:“都說了不要禍害好人家的小娘子了?!?/br> 李顯瞬間秒懂,估計那個妹子也……被祥瑞了,一時之間李顯突然覺得也不知道是同情鄭玘好還是同情跟鄭玘結婚的妹子好。 李顯回到王府之后想到之前說過的結婚之前都要合八字,忍不住暗搓搓的問了一下甘柏成,一般哪里合八字比較準。 甘柏成的聯想能力無比豐富,一瞬間就想到了自家大王大概可能也許好像是……有了喜歡的小娘子了? 甘柏成有些為難,八字這種東西要互換庚帖之后才能合的,周王身份不一般,八字不能隨便給人,更何況……他家大王到底怎么弄到人家小娘子的八字的? 如果他問出來的話,李顯肯定會理所當然的回答是對方父親給的,只不過他沒打算跟甘柏成多說,只是問了一下然后裝模作樣的說道:“聽說清澄要議親了,他家剛搬到這里不久不太熟悉,所以我幫他問問?!?/br> 甘柏成心里是不信的,但是李顯擺出了一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表情他也就不能說什么了。 李顯后來暗搓搓的自己去了一趟觀音寺找人合八字,最后相士告訴他說是兩個八字相生相合十分不錯,可以說是天作之合。 李顯瞬間心滿意足了,當然人家還有一句話沒說出來——怎么這兩個八字推來推去都像是男命呢?難道是他推錯了? 就在李顯暗搓搓的高興的時候,來自于他爹娘的召喚到了,李治和武后表示:兒子,這里沒有能夠讓你試驗的地方,你就去接待外國來使吧。 是的,到了九成宮之后,李顯基本上就半失業了,這個地方山清水秀,周圍群山環繞,當然倒不是說長安周邊的環境不好,主要是地理位置不太一樣,這邊明顯不適合再去弄個實驗場了,而如果讓李顯來回跑那絕對是虐待。 李顯也是到了現在才知道吐蕃的使者已經在來的路上了,不過每一次來大唐朝貢的都不僅僅是一個國家,這一次還有獅子國和倭國。 李顯看到倭國兩個字的時候已經有些無奈了,周邊所有的國家里面日本是來的最多的,只是日本的貢品比起別的國家總是差那么一點。 說實話李顯并不想要去接待這些使者,只是上次他做過這件事兒了這次就還讓他來,當然一同過來忙的還有鄭玘——這位身上鴻臚寺少卿的職位一直沒撤過啊。 這三個國家里面其實最難接待的就是吐蕃了,作為戰敗國,吐蕃自然是要割地賠款之類的,只是這中間的度不太好掌握。 吐蕃派來的使者叫仲琮,據說少年時期曾經來過大唐,還在太學學習過,對大唐的文化比較熟悉。 這個人李顯是直接將他扔給鄭玘去對付的,仲琮是個膚色微黑的中年男人,說實話從外表上來看的話,這個男人更像是中原人而不是突厥人,他開口說的也是字正腔圓的大唐雅言,李顯在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就覺得這個人有點難纏。 作為戰敗的一方,仲琮實在是太從容了,他甚至還能在聊天的時候說出:吐蕃居寒露之野,物產寡薄,烏海之陰,盛夏積雪,暑毼冬裘。隨水草以牧,寒則城處,施廬帳。器用不當中國萬分一,這樣的話來。 一邊說自己的生活條件不好,一邊小捧了一下大唐,然后……鄭玘所率領的談判團就跟仲琮在賠償問題上面發生了爭執。 大唐自然是想要擴張領土的,安西都護府周圍四鎮對于絲綢之路來說非常重要,掌握了那里就相當于掐住了絲綢之路的經濟命脈,這也是吐蕃為什么要來攻打這里的原因,說白了不僅僅是因為想要更大的地盤,更多的是利益驅使。 大唐想要完全掌握住那邊,就要將領土繼續推進,但是吐蕃則希望大唐能夠將軍隊調回去,畢竟現在唐軍所在的位置距離邏些已經很近了,別說軍隊距離首邑很近,無論是哪個國家的君主只怕晚上都要睡不好覺的。 吐蕃的意思是可以給你們東西,我們賠錢賠東西,但是你們一定要離開我國的領土。 鄭玘這邊非常狡猾的表示我們打下來了就是大唐的土地了,你們并沒有理由要走,反正這年頭也沒有什么邊界線之說╮(╯▽╰)╭其實李顯是不明白的,為什么鄭玘他們死咬著不放,依照李顯看來……如果不想直接滅掉吐蕃的話,最好還是不要在邏些附近駐軍,畢竟首邑的護衛力量肯定是全國最強的,想要那片土地的話,就必須將軍隊駐扎在那里,以防軍隊撤走之后對方會重新奪回那些土地。 可是就算駐軍了也不一定能夠讓對方真的老實下來啊,還不如讓吐蕃交一大筆錢什么的,我們撤回來呢。 而鄭玘則覺得,可以還給對方一部分土地,但是不能全還給他,畢竟這之中還涉及到之前大唐沒有掌控的絲綢之路的地盤,不趁著這個機會鞏固一下大唐在那邊的勢力,那豈不是跟錢過不去嗎? 對此李顯表示……這問題太復雜了,你們慢慢談,我還是去找獅子國玩了。 獅子國的國名很有意思,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這個國家的人都善于馴養獅子,這一次獅子國貢獻上來了一只純白獅子,在古代白化病動物算是祥瑞,所以一只純白色的獅子估計是獅子國僅有的了,也代表著獅子國對大唐的誠意。 只不過因為獅子國的人大多都比較黑,所以在大唐對他們的態度只能算是一般,唯一好一點的大概也就是沒有人種歧視的李顯了。 比起吐蕃使者的狡猾,獅子使者顯得更加豪爽一點,他們來大唐朝貢也就是兩個原因,第一大唐很強盛,第二他們希望大唐能夠給予他們幫助。 是的,因為獅子國坐落在印度洋上,氣候好,物產豐饒,這樣的地方自然是受人覬覦的,而覬覦這個地方的就是泰米爾人。 其實嚴格說起來獅子國的人和泰米爾人都是后來遷過去的,他們之間為了爭奪資源經常是戰爭不斷。 獅子國雖然物產豐富但是礦產什么的算不上很好,而且他們的技術水平也不行,各種武器裝備自然更是不如大唐,而他們跟婆羅國距離不遠,在知曉婆羅國和大唐有貿易往來之后,他們也就動了心思了——論起物產他們比婆羅國還要豐富一些的,走,去大唐找靠山! 李顯聽了之后就十分高興,大唐不缺錢缺糧食??!而且周邊的國家越是需要和大唐進行貿易往來,大唐的貨幣在世界上的地位就越來越重,這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 經過上次跟婆羅國做交易時候的旁聽,李顯這一次已經差不多能夠單獨跟獅子國談判了,而且跟獅子國的談判明顯比跟婆羅國容易多了,獅子國能夠提供的各種作物品種和數量讓李顯都有點意外。 后來他去看了一下輿圖這才反應過來,臥槽,獅子國這個位置不就是后世斯里蘭卡的位置嗎?這個地方可是被譽為印度洋上的明珠啊。 這么一頭肥羊,不宰白不宰,李顯當了一把黑心資本家,結果讓他沒想到的是獅子國對他的條件接受的特別痛快,痛快到了李顯都有點過意不去想要給他們一點優惠的程度。 到最后,李顯交給李治的那份答卷讓李治十分的意外,因為按照大唐的物價來說,那些糧食作物的價格真的跟白給也沒啥區別了,而武器什么的……呵呵,我們交易出去的基本上都是已經落后或者是淘汰下來的啊。 這邊李顯談判的十分順利,而鄭玘那邊卻已經陷入了僵持,就在這個時候忽然阿史那道真發來了一封八百里加急:吐蕃大將論欽陵派兵偷襲唐軍駐地! 李顯知道的時候整個人都傻了一下:吐蕃這是要瘋?你們的使者還在這里呢啊。 結果就在這個時候,吐蕃使者仲琮也在抗議了:你們唐朝的大將阿史那道真主動攻擊我國守軍,你們不守信義! 李顯……李顯大腦已死機。 第73章 73 之前因為芒松芒贊遞上降書而暫時緩和下來的吐蕃和大唐的關系驟然又進入了一個十分緊張的時期,李顯覺得自己的腦子已經轉不過來了。 說實話,如果說吐蕃一邊派人來跟大唐談判一邊讓論欽陵去攻打大唐的軍隊,李顯……是不太相信的,吐蕃贊普都遞上降書了啊,一國之君低頭又反悔,還要不要臉了?可是阿史那道真送上來的戰報又是實打實的。 在阿史那道真的敘述中,吐蕃其實并不是直接派兵來光明正大攻打駐軍部隊的,而是派人來偷襲的!吐蕃的斥候小隊一開始瞄準的就是大唐軍隊的糧草所在! 而另外一邊仲琮也據理力爭的表示是阿史那道真先挑釁的,因為阿史那道真每天都派兵去邏些周圍繞一圈,甚至還拍人喬裝混入了吐蕃首邑邏些! 雙方各執一詞,李顯已經聽的眼都花了,轉頭就看著他爹想要知道這到底怎么處理,難道要派人去實地考察尋找證詞,然后再判斷一下? 事實證明周王殿下真是太甜了,在這種時候都已經打起來了,阿史那道真那邊明顯已經處于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狀態,還判斷什么啊,有沒有道理都是一個字:打! 當然啦,對方如果誠心誠意投降的話那大唐可以考慮停止武力攻打,只不過那個時候吐蕃所需要付出的籌碼自然是更多了。 身在大唐的吐蕃大使仲琮已經有了一種覺悟——只怕他是回不去自己的祖國了。所以干脆他也沒有想辦法跑,當然這個時候他所在的吐蕃使團早就已經被監管起來了,雖然沒有把他們投入大獄,但是待遇什么的已經下降了很多檔次。 而仲琮除了抗議之外似乎也沒有別的什么好辦法了。 不知道為什么看著仲琮這個樣子,他忽然就想起了一句話:弱國無外交。 實際上,吐蕃真的算不上是弱國了,畢竟能夠和大唐抗衡,往西能夠對抗已經崛起的阿拉伯王朝,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大食國使其不能東進一步,南邊還和印度那篇地盤上的大大小小的國家打。 當然吐蕃之所以有這跟周圍國家叫板的底氣,歸根結底還是當年松贊干布乖覺娶了文成公主,然后就一直自稱子婿乖乖的跟著大唐走,然后從大唐這里拿到了各種先進的生產技術,轉頭就去欺負鄰國,鄰國欺負的差不多了,眼看著大唐富足那手就伸向大唐了。 李顯在了解了這段歷史之后心里也是嘆過氣的,如果將吐蕃和大唐看成兩家的話,可以說吐蕃真是沒良心極了,這才過去了多少年呢,松贊干布的孫子轉頭就來打大唐,哦,用著大唐的冶鐵技術,用著大唐帶過去的各種規章制度,然后轉頭就翻臉。 可是如果上升到國家的程度的話,這些事情就不能這么看了,如果到后世可能在媒體上還會看到國家之間互相譴責,然而這個時代……大家也不廢話,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慫。 可是現在……大唐的國庫壓力大??!吐蕃那邊在負隅頑抗,吐蕃的國力不弱,是塊硬骨頭,想要啃下這塊硬骨頭,大唐也要傷筋動骨,這也是為什么之前唐軍都打到邏些城下了,對方一軟化唐軍就停住腳步,再打下去實在是勞民傷財啊。 最主要的是李瑾行和高侃還在跟新羅僵持呢,現在再跟吐蕃對上不是明智的舉動,能夠暫時平穩就平穩吧,連年大旱內澇,大唐現在需要休養生息的時間。 李顯對比了一下國庫,又看了一下自己的私庫一時之間心里略有點愧疚——他的私庫雖然比不上國庫,但是也要看對比的啊,國庫要維持著一個國家的運作呢。 李顯開始琢磨是不是慈善事業也要搞起來了?或者是,改革稅制?唔,曾經聽鄭玘提起過大唐現在實行的均田制以后也會慢慢走下坡路,看來稅制是肯定要改的,但是怎么改……李顯忽然就沒了概念了。 他前世也是納稅人沒錯,但是他只知道自己應該怎么納稅,從來沒有過多的去了解過稅制是怎么樣的。畢竟納稅條目很多,站在一個國家的角度放眼望去的時候,就不能想的太簡單了。 李顯回了王府本來想要好好去計劃一下的,他也知道改革這件事兒是要慢慢來的,但是這種事情宜早不宜晚,而且早寫出來還能好好的籌謀一下。 結果讓他沒想到的是一回去他就接到了一條消息——鄭玘要再次出征了。 這一次鄭玘身上多了個云麾將軍的職銜,然后就跟著姜恪去了。 李顯聽了之后瞬間有點心慌,一想到現在鄭玘臉上那兩道依舊能看出來的疤痕,他就有十分的不放心。但是他還不能攔著,鄭玘自己應該也是想要去的。 他想來想去就忍不住讓人把他手里那支望遠鏡給鄭玘送了過去——望遠鏡這東西現在是國家資產,每次出征的時候要用行軍總管都要派人來申請,然后拿走了多少個都要登記,如果損壞了也要將損壞的物件保存好,然后送還回來,有關部門再將損壞的歸檔登記。 而姜恪拿走的望遠鏡都是要歸他分配的,他自己肯定要用一支,剩下的就是給各個將領分了,不過管后勤的肯定是分不到這個東西。 李顯不知道姜恪怎么分,他多少怕鄭玘分不到這玩意,萬一他倒霉的再次遇到了上次那種情況,有了望遠鏡總歸好一點吧? 當然他更想送給鄭玘的是炸藥包,只不過如今炸藥包也是國家的秘密武器,哪怕知道了配方也不能私制,前些天唐律疏議上剛剛加了一條——私制火藥罪同謀反。這是拿錢都贖不了的罪的,李顯不想給自己找麻煩也不想給鄭玘找麻煩。 然后……收到望遠鏡的鄭玘直接拿著望遠鏡就上門了。 “這東西你怎么能隨便給我?快快還回去!”鄭玘覺得他要為這貨cao碎了心了,眼看著他都要出征了還要來這么一次。 “還什么?這東西就是我的啊?!?/br> 鄭玘愣了一下莫名的看著李顯,李顯難得看到他這個樣子,得意的笑了笑伸手拿過那個望遠鏡在上面指了指:“這里有我的名號呢?!?/br> 鄭玘這才看到拿望遠鏡的管身上面還有四個字——周王府制??吹竭@四個字鄭玘忽然就反應了過來:“這東西是你弄出來的?” “咦?你不知道?”李顯有些驚訝,后來又了然,望遠鏡這東西屬于悶聲發大財,雖然弄出來了但是誰都不知道是怎么弄出來的,后來他又跑出去折騰火藥,這東西比望遠鏡更引人注目,于是漸漸的大家不關注望遠鏡的制作者也是正常的。 鄭玘初時有些驚訝,后來就又覺得不奇怪了,怪不得他覺得這樣東西出來的這么詭異呢。實際上無論什么東西,如果是真的一點點進步研制出來的話,都有一個過程的,除了李顯這樣帶著穿越外掛的,誰都不可能把那些玻璃杯子玻璃碗往這方面想啊。 李顯有些得意的說道:“這東西我這里有兩根呢,放心也是歸了檔的,我送給誰也就是我一句話的事兒,這玩意我拿著也用不到什么,還是你拿著去用吧?!?/br> 鄭玘微微一笑:“圣人娘子對你倒是疼寵有加,這東西都賞給你了?!?/br> 李顯翻了個白眼:“快得了吧,拿了我的方子不說,連玻璃坊都收回去了,就給了我點錢和兩個望遠鏡,我才虧了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