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節
王妃倒覺著意外,笑道:“沒想到,這韓氏還是有些手段的?!?/br> 一旁的劉嬤嬤道:“那里是她的功勞,聽說是依怙幫她出的主意?!?/br> “依怙?”王妃詫異道,“韓氏可是把她們當眼中釘,rou中刺的。她們還能幫韓氏的?” 劉嬤嬤道:“許是瞧在三爺面上的。三奶奶不得好了,三爺面上也無光不是?!?/br> 王妃聽了點點頭,“可見這丫頭對安哥兒的忠心了。若她不是姑母的人,那便更好了?!?/br> 劉嬤嬤趕緊閉嘴。 襄王府的熱鬧暫且按下不說,又說宮里 安南王薛云海的密折,在中秋過后就到了皇上手了。? ☆、第 132 章 ? 按制,密折可不經通政使司便可直達御前。 所以御前總管大太監宋志來一看竟然黃紙固封的錦緞匣子,便知是密折了,忙忙的親手捧了進御書房,呈與皇帝。 彼時,皇上正捧著《資治通鑒》溫故而知新,抬頭見宋志來捧著黃色錦緞匣子進來,匣子上頭黃紙封印。 皇上如今雖不比年輕時的眼神了,但在錦緞匣子近前了些時,還是看到了竟然安南王的印鑒。 是故,皇上眉頭動了動,道:“南邊的密折?別是西南才安生幾年,又動干戈了?” 說罷,皇上放下手里的書起身往正殿御案走去。 宋志來不敢遲疑,待皇帝在案前坐下,便恭恭敬敬將錦緞匣子呈上,完了又趕緊退下,在殿門處聽命。 皇上取了一柄小巧的匕首,將固封的黃紙蜜蠟劃開,再打開錦匣取出里頭的密折細看。 宋志來拱肩縮背低頭,目不斜視地侍立在殿內門旁,就聽忽然“咚”地的一聲捶打震響,緊接著是磨牙切齒的一句,“老五,當真是他沒死?!?/br> 聞聲,宋志來就是一怵,一來有因皇帝突如其來的震怒,二也是為了那聲“老五”。 宋志來可是在前邸時,便跟在皇帝身邊的人了,所以皇帝許多的事兒別人是不知道的,他卻是都知道幾分的。 而能被皇上如此咬牙切齒喚作“老五”的人,除了那位睿王便再無別人了。 當年奪嫡之爭是何等的慘烈,當今圣上當真是踏著兄弟的血登上的帝位。 只是宋志來知道,那怕是當年挾持今上妻女逼宮的二皇子、四皇子和八皇子,皇上對他們都不曾有恨,反還道他們不過是成王敗寇的無奈。 今上唯獨對那位睿王,是恨之入骨的。 只因那位睿王不知何時,竟給還是太子的皇上,和當時還只是太子妃的寧氏下藥。 之后雖有御醫及時診斷調治,但那藥實在是迅猛,還是傷了皇上身子,令皇上日后子嗣艱難了。 元后寧氏也正因那藥壞了根本,不但一生不孕,還在韶華正茂時死了。 所以這些年來,皇上后宮雖佳麗萬千,能有氣運得為皇帝生下兒女的也不過就那二三人罷了。 為皇上誕熙皇子的張惠妃,也是算是有大氣運之人了。 只可惜張惠妃最后卻死,宮里人便說她的氣運被熙皇子帶離了,沒了氣運護體這才死的。 而宋貴妃當年得寵,宋家不過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輩能雞犬升天,也正因宋貴妃生下了三公主。 沒錯,那怕還是為皇上生個公主,那也是天大功勞了。 想到這,宋志來身子雖還不敢動彈,但還是偷偷向上覷去,就見皇上果然是目眥欲裂的。 少時就聽皇上令道:“傳鄭國公?!?/br> 鄭國公?宋志來怔了怔,暗道:“這些年來,這位老公爺的裝聾賣傻可是爐火純青的。朝堂上的事兒,他想聽的,他方能聽見;他不愿管的,不是說病了,就是年紀大了耳朵不好使,沒聽清。多少大事皇上都曾問詢過他的,可這位老公爺就愣是聽不清了。逼急這位公爺了,他就上折子乞骸?!?/br> 這還罷了,宋志來最是想不明白的是,鄭國公越是這樣,皇上就越發信重于他了。 所以聽聞皇上要傳鄭國公,宋志來領命又沉吟了片刻,才又小心揣摩皇上的意思,稟道:“回皇上,只是鄭國公前番才又告病假了?!?/br> 宋志來便見皇上這回并未再笑罵“老狐貍”的話,只冷哼一聲,道:“你只說找到老五了,他就什么病都痊愈了?!?/br> 罷,宋志來不敢再遲疑,忙忙就出宮去傳鄭國公。 也正如皇帝所言,鄭國公一聽說睿王,果然就從床上下來又把自個收拾清楚,催著宋志來進宮。 可把宋志來給看得,瞠目結舌的。 鄭國公一到,皇帝就將安南王薛云海的密折給鄭國公看了。 太妃和鄭國公也知道安南王在云南是查出些蜘絲馬跡了的,只是不管是太妃還是鄭國公都不在意,因他們太清楚了,僅憑那點子蛛絲馬跡便想立下大功是不夠的,定要往深里查才成。 只要安南王往深里查,就定能牽制住安南王了,不愁云南這邊的事會那么早便事發了的。 可讓鄭國公和太妃千算萬算都想不到的是,安南王不但不貪功,還是個省事兒的。 就查到這么點影影綽綽的事兒,就急吼吼地上密折了,且字字句句都正好挑在皇上對睿王的心結上了,這讓皇上還如何不重視的。 所以看清密折后,鄭國公不禁也有些慌了,這可把他們周家的計劃都打亂了,稍不慎還會將周家埋在云南的線給暴露了,進而把周家都陷了進去。 鄭國公到底也是經過多少大風大浪的人了,慌亂了一陣子便又鎮定了下來,心內權衡了片刻,躬身啟稟道:“難怪緝捕多年都不見蹤跡,原來竟藏身到云南去了?;噬?,此事‘寧可信其有’,徹查之下無功而返,也能落個安心;若能查個水落石出,將那逆臣賊子繩之于法,也算報了當年臣長子冤死鎮撫司之仇了。故,臣懇請皇上準臣奉命前往徹查?!?/br> 聞言,皇上心不由得生出幾分愧疚來。 只因當年睿王被陷害與庶母通jian,便開始心性大變,重掌錦衣衛便開始借刑獄幾番陷害還是太子的皇上,讓皇上疲于應對,以便聲東擊西。 鄭國公長子——如今襄郡王妃和鄭國公世子周安的大哥——周寧,和族中好幾個頗有天資的子侄,為保當時的皇上周全,都死在了鎮撫司的牢獄中。 周家這才大傷了元氣。 可在皇上榮登大寶后,不但不撫恤周家他們這些功臣,竟還要“飛鳥盡,良弓藏?!蔽炙麄冞@些大權在握的功臣,制肘于他。 也是一來當年鄭國公看明白皇上的意思了,二則也有心要保全周家所剩無幾血脈的用意,便急流勇退了。 而瞧不明白皇上意思的承恩候寧家,凋零的下場,便可見一斑了。 所以聽聞睿王尚在,鄭國公請命徹查也是在情理之中的,皇上自然不會起疑,還道:“他能在云南藏身多年,只怕已經營出不小的野心來了,若朕不能及時察覺,只怕那一日他就舉兵造反,那時只怕朕還在睡夢中的?!?/br> 鄭國公佯作思量,許久才又道:“老安南王是何許人也,豈容那樣的賊子在他眼皮子底下算計的。那賊子安分躲藏則以,只要稍有動作定會被老安南王察覺,所以那些年有老安南王在,就算那逆臣賊子還有那不臣之心,只怕也不敢大動干戈。如今這賊子定是見老安南王歿了,小安南王又個是年少不更事的,這才有所松懈了??闪隙?,這賊子這些年也未必能得什么好?!?/br> 皇上自忖了須臾,亦點頭道:“愛卿說得也是道理,但也可見此番事不宜遲了?!?/br> 稍頓,皇上倏然從龍椅上站起,道:“鄭國公接旨?!?/br> 鄭國公連忙跪地接旨。 “朕賜你勢劍金牌,徹查云南,體察jian蠹,先斬后奏?!被实巯轮嫉?。 皇帝一心要殺睿王的意思,鄭國公聽明白了,領旨之后奏請讓刑部侍郎王城一并前往協助力,因此道:“臣與那賊子最是不共戴天,朝中無人不知。王侍郎最是秉公用法,倘若臣一時因仇恨昏頭濫用權刑,還有王大人在旁勸阻。就是日后正法了那賊子,有王侍郎為證,臣也不能被說是公報私仇的?!?/br> 皇上掂掇了一下,便答應了。 王城雖有些圓滑,但處事公允。 睿王之事,事發突然,鄭國公除了親身前往以絕周家隱患之余,還要借王城的手揭發栽贓熙皇子與睿王勾結。 那時就算有什么事兒,也到不了周家的身上。 這已是事情突發,鄭國公能想到的最周全的應對之策了。 所以就在鄭國公出宮沒多久,太妃就收到了他的密函。 看罷密函,太妃一掌在幾案上,“薛云海這臭小子,竟敢壞我謀劃?!?/br> 常安家的雖不知發生了何事,但現下上房只她一人服侍的,縱駭于太妃的震怒,也只能硬著頭皮上前安撫太妃的。 只是太妃一揮手,嘴唇就緊緊抿了起來,手里的佛珠也轉了起來,且越轉越快。 常安家的知道這是太妃素日思量權衡事務時的慣常舉止,所以安撫的話再不敢出口了,趕緊噤若寒蟬的。 好半天才聽太妃似在對常安家的說,也是似在喃喃自語地道:“云南之事籌謀多年,絕不能讓其功虧一簣了。正好趙庚也得熙皇子信用,去讓他告訴熙皇子云南不可輕棄。云南礦山那塊天龍石也該起起了?!碧湫σ宦?,又道:“那可是得石者得天下的,天龍石?!?/br> 常安家的連聲答應“是?!辈乓D身去傳話,就聽太妃又道:“慢著?!?/br> 說著,太妃又忖度開了,道:“此事怕是小不了,那時安哥兒若是摻和進去了,可沒有好??刹荒茏屗??!?/br> 完了,太妃忽然又問:“安哥兒可于韓氏圓房了?”? ☆、第 133 章 ? 常安家的自然是依實回了,“三奶奶身子至今都沒大好全。聽依怙說,親家太太倒是送過些偏方來,可都不中用。這不,三爺便只能一直歇在書房了?!?/br> 太妃了冷沉著臉道:“偏她這樣的還犯妒容不得人,哼。也罷,韓氏雖千般不好,但這會子卻正好能絆安哥兒了?!?/br> 常安家的不明白,小心問道:“太妃的意思是?” 太妃又冷笑了一聲,“去讓人把王道光那方子給親家太太送去?!?/br> 常安家的一時想不起,于是道:“王長史的方子?” 少時常安家的便明白了,只是常安家的又踟躕了,“原來太妃說的是那方子。只是……只是王長史說了,那方子雖有用,但藥性是十分霸道,用了可就自絕后路了?!?/br> 太妃冷聲道:“段家眼看就要敗了,韓尚書同段偉程可是連襟,那時候韓家會如何還不知道的。而韓氏有什么差池了,不正好的?!?/br> 與此同時,京城郊外一處十分適宜閑暇時約三五知己踏秋的溪邊,一位公子在垂釣。 公子垂眸斂目,一心都在那他隨手做來的枯枝釣桿上了一般,憑身后一人騎馬近來,也并未回頭。 只那公子的小廝踅身向來人打了個千兒。 來人便將韁繩丟給了公子的小廝,后向背對這他的垂釣公子抱拳一揖。 罷了,也不見來人客套寒暄,開門見山便道:“果然如公子所想的,當年段偉程正是拿婁三娘的清白撇清了嫌疑,后又因與城門領馮少青交好,馮少青更不能疑他,這才讓段偉程輕易將賊王一家暗渡出了京城?!?/br> 溪邊的公子還是未回頭,只是將釣桿提起,看了看上頭的空鉤,道:“婁三娘又是因何而死的?” 來人道:“依從云南得來的蛛絲馬跡,應該是婁三娘無意中得知了賊王竟藏身在段家,唯恐段偉程會對她們母女不利,驚慌之下便帶著初生的女兒偷偷跑出段家。只是那會子婁三娘因生產不利壞了身子,并未能逃出多遠,便被段家人追回了。沒多久段家便對外稱婁三娘產后血山崩,死了?!?/br> 聞言,溪邊的公子長長吐了一口氣,又問道:“婁三娘的女兒呢?” 來人道:“說來最奇的就在此了。段家將婁三娘抓回時,段家搜查遍了方圓十里,竟也找不到這位段家長女。故而在婁三娘死后沒多久,那位段家長女便也跟著沒了?!?/br> 溪邊的公子將枯枝釣桿一丟,但并未言語。 見狀,來人又道:“倘若公子想要繼續追查段家女的下落也不是不能的。依我推斷,當年婁三娘怕是也知道就她自己和兩位老仆,是逃不出段家的手掌的,所以這婁三娘定是將女兒托付給了往來的商隊。滇地偏遠,貨商雖有,但也不過是慣常行走的那些罷了,要查也容易?!?/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