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書香門第【白鷹魅影】整理 附:【本作品來自互聯網,本人不做任何負責】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 書名:易中天中華史:魏晉風度 作者:易中天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533941437 所屬分類:圖書>歷史>歷史普及讀物>中國古代史 編輯推薦: ★第十一卷《易中天中華史:魏晉風度》:三國歸晉,儒家受冷遇、新思潮激蕩;唯美的時代里,真實、自由而漂亮地活著成了風尚標,中華文明展現出異樣的豐彩。 ★《易中天中華史》前九卷《祖先》《國家》《奠基者》《青春志》《從春秋到戰國》《百家爭鳴》《秦并天下》《漢武的帝國》《兩漢兩羅馬》《三國紀》上市后備受讀者歡迎,再度掀起“全民讀史”風潮,已經成為本年度口碑**的歷史暢銷書系列。 中華民族到了關鍵的時刻。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歷史。審視“世界文明中的中華文明”,找到“中華文明中的共同價值”,明白“未來世界中的責任擔當”,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華的位置。這就是《易中天中華史》的任務。 跟隨36卷《易中天中華史》,我們將進行一場歷史尋根之旅,體驗夏的質樸、商的絢爛、周的儒雅、漢的強悍、唐的四海為家八方來朝,品味宋的纖細、元的空靈,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當旅程結束時,我們或將明白:什么是中華根、中華夢、中華魂。 內容介紹: 愛美,清談,酗酒,嗑藥,男人女性化,這是怎樣的風度? 漂亮又丑陋,清高又貪婪,瀟灑又勢利,高雅又庸俗,真實又虛偽,這是怎樣的時代? 江山易主,中原逐鹿,衣冠南渡,五胡入華,這是怎樣的變故? 畸形的獨立,病態的自由,虛無的真實,脆弱的美,這是怎樣的追求? 中華的歷史為什么注定有此一劫?魏晉在歷史上的地位究竟如何?這些難解之謎留給我們的啟迪又是什么? 作者簡介: 易中天,1947年生于長沙,曾任教于武漢大學、廈門大學?,F居江南某鎮,潛心寫作“中華史”。在易中天看來,《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家譜”,《資治通鑒》則是可供統治者借鑒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正因為如此,他認為汗牛充棟的各類中華史,大多沒有全球視野和現代史觀,因此他將在直覺、邏輯和證據的基礎上,書寫人們“不知道和想知道”的歷史。 已出版作品:《易中天文集》(116卷),《易中天中華史》(總序、112卷)。 ================= 第一章 時代 魏之亡 作為晉王朝的實際開創者和締造者,司馬懿的隱忍功夫堪稱一流。他能像蛇一樣躲藏在草叢中,一旦發起攻擊,幾乎無人能夠抵擋。 一切重大的世界歷史事變和人物,一般地說都會出現兩次,這是黑格爾告訴我們的。而且,正如后來馬克思之所補充:第一次是作為悲劇,第二次是作為笑劇。 魏晉的改朝換代就是如此。 公元220年,曹丕逼漢獻帝讓位,這是第一次。不到半個世紀,司馬炎又逼魏元帝禪讓,這是第二次。曹丕當然想不到他的王朝如此短命,故伎重演的司馬炎也沒想到他的帝國不但年頭不長,還荒唐可笑之極。 司馬懿就更想不到。 后來被追尊為宣皇帝的司馬懿,是晉王朝的實際開創者和締造者。也許,這應該歸結為他特別有心計,也特別有耐心。從進入政界到奪取政權,他前后用了四十三年的時間,歷經曹cao、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終于把曹家的“房產”據為己有,只留下一道過戶的手續。 這是一個怎樣的人? 司馬懿出身于高級士族,高祖是東漢的將軍,曾祖和祖父都是郡的太守,父親司馬防則官居京兆尹(首都地區長官)。曹cao初入仕途就能出任洛陽北部尉(首都北城區公安局長)一職,便是由于司馬防的推薦。 對此,曹cao一直感恩在心。后來,當了魏王的曹cao設宴款待司馬防,又舊話重提。曹cao說:請司馬公看看,孤王現在還可以再當一個縣尉嗎? 司馬防說:老夫推薦時,大王當個縣尉正合適。 曹cao哈哈大笑。 司馬防的回答十分得體,也實事求是。四十二年前的曹cao年方二十,由于被舉為孝廉而任郎官(儲備官)。從宮廷外放到地方,當然只能擔任副縣級的公安局長。 實際上,直到曹cao“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六年后,司馬家族仍未必看好這位政壇新秀。曹cao征召司馬懿到府中任職,司馬防的這位次子便拒不受聘。他聲稱自己得了風癱病,寧肯長期臥床也不就任。 這樣一拖就是七年。到赤壁之戰那年,曹cao給了司馬懿兩個選擇:要么進朝廷,要么進監獄。司馬懿的病裝不下去,只好加入曹政府。他不但在曹cao那里展示出自己的才華,在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叡的時代,更成為皇帝的得力助手,魏帝國獨一無二的謀略家。 因此,當曹叡病重需要托孤時,他想到了司馬懿。 當時司馬懿已官居太尉(最高軍事長官),剛剛消滅了自稱燕王的公孫淵,將遼東收入魏帝國的版圖,正準備屯兵鎮守關中,曹叡的詔書卻三日五至。司馬懿星夜兼程趕回洛陽,與大將軍曹爽共受遺命輔佐新帝曹芳。 曹魏之亡,也開始有了征兆。 事實上,曹叡的托孤有氣無力。孫策托孤于張昭時說得斬釘截鐵: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劉備托孤于諸葛亮時也說得不留余地: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曹叡呢?眼淚汪汪地看著八歲的曹芳,一句硬話都說不出。 結果,被授權可以自行其是的忠心耿耿,被當面叮囑托以后事的奪了政權。 另一位顧命大臣曹爽也托非其人。此公原本既無才干又無戰功,是魏明帝臨終前一時糊涂,才突擊提拔為大將軍的。然而曹爽卻自命不凡,一心想要排擠司馬懿,辦法則是讓曹芳下詔將司馬懿由太尉轉任太傅。 這是典型的明升暗降。 沒錯,太傅地位崇高,卻沒有實權。 司馬懿當然清楚這一點。他也很清楚,自己的力量尚不足以與曹爽抗衡,干掉此人只能乘其不備。于是,在周旋了幾年以后,司馬懿第二次裝病。 裝病是有經驗的。上一次裝風癱病,曹cao派人去假裝行刺,司馬懿躺在床上紋絲不動。這一回當然是風癱病順理成章地復發,司馬懿的演技也更上層樓。 演出是在司馬懿的太傅府,觀眾則是曹爽派去的新任荊州刺史李勝。李勝看到的是這樣一個情況:司馬懿的雙手已經接不住婢女遞過來的衣服,喝粥的時候粥水全都灑在前胸,還把李勝要去的荊州聽成是并州。 李勝只好糾正說:下屬要去的是荊州。 司馬懿卻說:去并州委屈你了。并州接近胡地,千萬好自為之。今后你我只怕難得一見,如何是好? 李勝又說:是荊州,不是并州。 司馬懿這才若有所悟地說:是荊州嗎?老夫不大聽得清楚你的話。很好,很好!在荊州是可以建功立業的。我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就拜托你了。 說完,淚流滿面,聲音哽咽。 李勝回去報告曹爽,曹爽很放心。 司馬懿卻在暗中加緊準備。裝病兩年半以后,他趁曹爽陪同皇帝外出之機突然發動兵變,一舉消滅了強大的對手。曹爽先被罷官,后被滅族,兄弟和同黨也被一網打盡,其中就有魏晉風度的代表人物之一何晏。 曹爽的無藥可救也在此案中暴露無遺。兵變時,司馬懿屯兵洛水,曹爽屯兵伊水;司馬懿占領了洛陽,皇帝卻在曹爽手中。因此有人建議,挾持天子到許縣,然后命令各地軍隊勤王,完全可以對抗司馬懿。 然而曹爽卻拒絕了這個切實可行的方案,放棄抵抗向司馬懿投降,還把司馬懿彈劾自己的奏章交給了皇帝。曹爽說,司馬公不過是要奪權而已,給他就是。我做不了大將軍,還可以做大富翁嘛! 志大才疏的曹爽哪里想得到,司馬懿的陰險狡猾和心狠手辣舉世無雙。在曹爽還有抵抗力量時,他信誓旦旦地表示,處理僅止于罷官。甚至在曹爽被軟禁在家時,他還假惺惺地派人送糧送rou。然而,當曹爽等人“謀反”的證據收集齊全以后,又怎么樣呢?滿門抄斬。 曹家人,根本不是司馬懿的對手。 小皇帝曹芳就更是傀儡。 然而就連這個傀儡,也在司馬懿去世三年后被他的兒子司馬師廢掉,成為魏帝的是十四歲的曹髦。六年后,不甘心做傀儡的曹髦也被殺死,魏帝換成十五歲的曹奐。這就是魏元帝,也是曹魏的最后一個皇帝。 曹芳、曹髦、曹奐,史稱“三少帝”。 司馬懿政變成功后,三少帝的時代就變成了司馬家族的時代。司馬懿,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司馬師的弟弟司馬昭,相繼把持朝政十六年。立國總共只有短短四十六年的魏,倒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并不姓曹。 剩下的事情就是辦手續。 于是,司馬昭先是冊封晉公,然后升格為晉王。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八月,司馬昭卒,子司馬炎繼位。十二月,魏元帝禪讓,司馬炎稱帝,是為晉武帝。 所有這些程序都跟曹魏代漢一模一樣,不同之處僅僅在于:東漢的傀儡皇帝只有一個,曹魏則有好幾個;曹家只用兩代人就偷天換日,司馬家族則用了三代四人。 這簡直就像是報應。 歷史往往是公平的,報應也接踵而來。司馬炎死后僅僅一年,禍亂就迅速爆發。他的兒子被廢又被立,被立又被殺,他的王朝則四分五裂萬劫不復,而且篡奪皇位顛覆政權分裂國家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血親。 晉之亂 禍亂的根源是司馬炎自己埋下的。 這個說法,晉武帝的在天之靈恐怕很難接受,因為他的本來愿望是長治久安。他甚至把曹魏的滅亡看作前車之鑒,稱帝之初就進行了制度的改革。但可惜他錯了。 司馬炎錯在哪里? 恢復封建。 西周創立的封建制是被秦始皇推翻的。之后,秦漢兩代實行的都是郡縣制,只有西漢初年實行郡縣與封建并存的郡國制。結果,異姓王造反,同姓王叛亂。帝國的統治者從高祖到武帝花了將近百年的工夫,才算擺平江湖消除隱患(請參看本中華史第八卷《漢武的帝國》)。 此后,帝國不再封建。 當然,封王封侯的事仍然有。不過,漢只封侯,魏才封王。而且即便封王,也是虛封,只有東漢末年曹cao的魏公和魏王是實封。結果怎么樣呢?代漢自立了。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因此,曹丕稱帝之后,所封的國王都只有王爵,沒有王土和王臣?;蛘哒f,諸王名義上有封國,卻沒有治權,也沒有兵權。他們不能建立自己的政府,統率自己的軍隊,也不能參與朝政。 曹魏的國王,實際上是被軟禁在封國。 結果又怎么樣呢?司馬家族篡魏的時候,曹家的那些國王們一點忙都幫不上,魏帝真正成了孤家寡人。司馬炎認為,這就是魏亡的經驗教訓。 因此,他決定反其道而行之。 就在稱帝的當年,司馬炎封皇族二十七人為王,每個王國都有自己的軍隊。其中大國三軍,兵五千人;次國二軍,兵三千人;小國一軍,兵一千五百人。國王不但可以割據一方,還可以入朝執政,成為宰輔。 異姓的士族則封為公侯,也是實封。他們不但有封國和官屬,郡公、郡侯和縣侯還有軍隊。也就是說,國王也好公侯也罷,都是實力派。司馬炎認為,只有讓他們掌握了實力,才能夠擔負起保衛中央的責任。而且,既然他們都從帝國那里獲得了利益,就應該擔負起責任。 然而實際情況又如何呢? 八王之亂。 這是晉武帝司馬炎去世一年后爆發,歷時十六年之久的政治動亂和骨rou相殘。原本危機四伏的西晉王朝也在這動亂中變得虛弱至極,最后亡于外敵的入侵。不過,引爆這顆炸彈的卻不是那些國王,而是一個女人。 這個女人叫賈南風。 賈南風是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司馬集團死黨賈充和郭槐的女兒。賈充陰險狡詐,郭槐嫉妒霸道,賈南風則兼而有之。碰巧她的丈夫又忠厚得近乎無能甚至弱智,因此這位賈皇后想不弄出些動靜來都難。 可惜賈皇后的野心并沒有那么容易實現,掌握朝政的是楊太后的父親楊駿。楊駿父女出身于華陰楊氏,祖上是東漢名臣楊震,門第極高。晉武帝司馬炎與這樣的名門望族聯姻,正是為了提高皇家的清望。在他看來,只要皇族和士族同心協力,就能形成輔佐帝室的兩翼。 但是抱歉,他又錯了。實際情況是:皇族與士族互不買賬,賈皇后則巧妙地利用了這一矛盾。晉惠帝繼位后第二年三月,她就召司馬炎的第五個兒子楚王司馬瑋(讀如偉)入朝,殺了太傅楊駿,廢了楊太后,輔政大臣則變成司馬懿的第四個兒子汝南王司馬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