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節
這樣的容色,確實“舍不得”留在王府,郭氏抿嘴一笑,“沈姑娘花容月貌,顧娘娘見了,病也能輕省許多?!?/br> “母妃也確實極喜歡她,這丫頭啊,比我伶俐會說話,有她在啊,我也安心不少,”沈驪君今天并不是有意來“堵”郭氏的,而是她的兒子周承浩還在鄭皇后這里,沈氏每天都會過來看兒子,而她對遲遲不肯“好轉”的婆婆,也是滿心的怨懟。 沈苾芬對盛京城里這位“傳奇”人物也是最有耳聞,沒想到今天見到了,發現并不如想像一般,也不過是個慈眉善目的老太太罷了,不過她已經從堂姐那里打聽清楚了,這位老夫人的話在姜太后那里頗有份量,因此心里也不敢有絲毫的輕視,只是安靜的站在沈驪君身邊,垂眸含笑聽她們說話。 “這日頭還沒有落呢,我也不耽誤老夫人了,”沈氏無心跟郭氏多寒暄,她的兒子還在里頭等著她呢。 “那臣妾告辭了,”郭氏也著急著回去,沈家還有這么位姑娘,郭氏居然一點兒信兒都沒聽到,這個得查查了,沈家在這節骨眼兒上,弄這么個姑娘出來,沒有所圖,她是不信的。 郭氏猜的不錯,沈家將族中最美的姑娘送到沈驪君這里,自然是有所圖的。 自沈驪君如愿嫁給昌王周琛之后,才知道這個人并不如外頭看說的那樣:禮賢下士,長轡遠御,而顧氏并不如外頭傳的那樣盛寵不衰,可以左右帝王,而建安帝也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早晚都會廢了太子,將皇位傳給心愛的次子。 一年多的日子過下來,沈驪君越來越心涼,她想的最多的是,如果周琛事敗,沈家該怎么辦? 雖然沈氏是靠了顧培正才走到今天,但也不能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于是在跟父親商量之后,沈家便從江南送來了族里最美,精心調教出來的姑娘沈苾芬,原本是準備,如果這一戰太子勝出,那么,沈家便會想辦法,將沈苾芬送到太子府,憑著她的容貌,將來搏個妃位輕而易舉。 可是事情的走向比沈氏父女想像的更好,與其將沈苾芬送到太子府,陪著個年過三十的太子,上頭有生了太孫的梅氏,旁邊有得寵多年的梁氏,倒不如爭一爭這太孫妃之位,就算是得不了正位,以沈苾芬的相貌,像周承輝那樣的少年人,只要見了,一個太孫嬪還是十拿穩的,這樣,不論將來哪邊兒贏了,沈家也不會有滅頂之災。 ☆、第129章 一百二十九坦白 郭氏一回到頤壽院,連衣裳都來不及換,便將幾個兒媳召到了身邊,“你們,都出去打聽一下,沈家什么時候冒出來個女兒,叫沈苾芬的,是哪一房的,父親是做什么的?悄悄兒的,不要叫旁人察覺?!?/br> 這樣的姑娘,沈家是捂不住,也不會再捂的,郭氏希望能先一步了解,也好有個準備,知道要拿什么樣的態度去應對。 郭氏特意將人都叫來讓一起查,說明這個沈苾芬絕不簡單,王氏跟平氏對視了一眼,還不來得及說話,就聽何氏道,“娘是想給老六說親?這沈家能看得上老六么?” 沈家可是出了昌王妃的人家,而且還是江南大族,楊華耀現在也不過是個秀才,想求沈家的女兒,只怕難些吧? 王氏白了何氏一眼,向郭氏道,“今兒母親在宮里見著沈家姑娘了?” “妾身沒有聽說過沈家還有這么個姑娘,不過沈家世代大族,估計是其他房頭兒的,只是沒聽說沈家這陣子有人上京???”平氏凝眉道。 何氏見沒人理會她,悄悄拿手臂撞了撞小郭氏,“四嫂你覺得呢?咱們老六雖好,可那頭兒是沈家啊,若是那種旁支,娶來又有什么用?” 小郭氏可不像何氏這么說話不過大腦,能叫郭氏將全家人聚齊來查,而且還是這種神氣,怎么可能是給老六相看,“母親,這沈家……” “我也不瞞你們了,靖國公馬上就要被立為太孫了,這事兒你們也都知道了,” “上次召見的各府女孩兒里,也有咱們的驕娘,”郭氏緩緩的看了看堂上坐的兒媳孫媳們,“也就是說,這太孫妃的位置,咱們驕娘也是有可能坐上的!” “太孫妃?那不就是,”何氏一下子睜大了眼,半天猛的醒過神兒來,“哎呀太好了!我就說了,咱們驕娘是有大福氣的,哈哈哈哈,怨不得靖國公時不時往咱們府里來呢!” 這會兒她的腦子轉的倒挺快?!郭氏神色一凜,厲聲道,“你渾說什么?咱們驕娘品貌俱佳,才會入了兩宮的眼,跟靖國公有什么關系?!管好你的嘴!” “是,是,是,是妾身糊涂了,”何氏被婆婆一吼,也明白過來,忙向小郭氏陪笑道,“咱們是什么樣的人家兒,驕娘又是母親一手養大的,最守規矩不過?!?/br> 這人,還說,楊驕冷冷的看著何氏,“五嬸兒明白就好,這太孫妃也不是咱們想當,就當的上的,不知道多少家兒盯著呢,若是外頭有什么閑言碎語還好說,怕就怕那些風言風語從自己人嘴里出來,那就得下拔舌地獄了!” 雖然楊驕這一年多跟她并不親近,可是這么“兇狠”的跟她說話還是頭一次,何氏沒來由的心里顫了顫,訥訥道,“你五嬸兒是那么不懂事的人么?這屋里,坐的可不都是自家人?” “你知道咱們是自家人就好,”王氏有些想不通,這樣的事干嘛要告訴何氏,“就像驕娘所說,這事成不成還要兩宮來定,就算是將來咱們驕娘不能中選,可是被兩宮召見的也都是盛京城里最拔尖的姑娘,將來也愁尋門好親事,若是在自家人這里了什么閃失,哼,送西府回鄉的人回來了,說族時正在重修塋園呢,到時候可別怪我送她回去看祖墳去!” “行啦,”郭氏見何氏被王氏嚇的白了臉,擺擺手道,“其他那幾家,咱們也都算是知根知底的,偏在宮里,叫我遇見了沈家這個姑娘,我看沈王妃的意思,只怕沈家也是打著叫女兒應選的意思,”郭氏輕輕敲了敲桌子,“若那沈芬只是個長的漂亮些的姑娘,我也不會特意將你們都叫來了,那姑娘的顏色,只怕比彭氏年輕那會兒還要強些!就是宮里的賢妃娘娘也是不及的?!?/br> 比彭氏還美?何氏不知道宮里顧妃到底美成什么樣子,但彭氏卻是她迄今為止見過的最漂亮的女人了,算起來她比彭氏還要年輕好幾歲,可往彭氏跟前兒一站,就給比成一捧草了,“這,那她該長成什么樣兒???” 楊驕已經懂了郭氏到底在擔心什么了,雖然沈家是顧黨,又出了個昌王妃的女兒,可如果沈家愿意獻個女兒給太子一派,尤其不是個世所罕見的美人,周承輝未必就不會動心收下,而那樣的女子就算成不了太孫妃,只要到了周承輝身邊,就會是自己的強敵,“不知道沈姑娘比馬家三姑娘如何?” “馬三姑娘還太小,”郭氏搖搖頭,馬芯娘如今還是個干巴小丫頭,就算是五官生的美些,可還是渾身孩兒氣呢,而這個沈苾芬已經長成個少女模樣,尤其是她身上那份靈氣,笑起來,叫人恨不得陷到她的酒窩里去。 郭氏再看看自己的孫女兒,楊驕容貌是十分出眾,鳳眸桃腮,肌膚如玉,可是跟那個沈苾芬一比,就顯得太端莊了些,少了些兒叫人心動的風韻,可這個,哪里是人教出來的?何況孫女兒的性子也在那里擺著,實在也是學不來的。 看郭氏的神情,楊驕已經知道,自己跟沈苾芬在相貌上差了不少,心里也不由沉了沉,她早就不是不諳世事的小姑娘了,自然知道容貌對男人的吸引力。 “那母親的意思,叫我們打聽沈家這位姑娘的來歷,是準備?”王氏低聲問郭氏道,沈家有這么一個寶貝,自然看的嚴實,如果提前出手對付沈苾芬,怕就怕一著不慎,再露了行跡。 “我并沒有打算做什么,只是知己知彼,咱們才能知道沈家想要的是什么?而這個沈苾芬又是什么個來頭兒咱們心里得清楚了,”郭氏慢慢道。 “老五媳婦也別閑著,該出去走動走動,就出去串串,只是別叫人看出來咱們的打算,”何氏娘家也是江南的,未必打聽不出消息來,尤其是有些消息,下頭知道的,有可能比上頭更清楚詳細。 這個何氏擅長的很,立馬一拍胸脯道,“母親您只管放心,我今兒就出去,按您說的,我一定把這個沈什么來著?”她看了看平氏,得了提醒,哈哈一笑,“苾芬,給打聽個底兒掉!” “那妾身也回去一趟,這沈家房頭兒多,但既然人進京了,就不可能不出來交際,”沈家是江南大族,出仕的人也多,平氏的父親在吏部,想查也容易些。 王氏點點頭,“別鬧出太大動靜來,只怕以后,查沈家的不會少?!比f不能叫人將來把楊家給頂到前頭去。 何氏再蠢還是明白這其中的道理的,她看了一眼楊驕,自己這個侄女兒越看越不錯,這渾身都冒著貴氣兒呢,再想想時不時往楊家跑的周承輝,何氏抿嘴兒一笑,這個功勞,她得搶下來。 等人都出去了,小郭氏留下服侍著郭氏更衣盥洗,待扶了郭氏在貴妃榻上躺下了,小郭氏從紫鶯手里接過美人拳,揮手叫她出去,才開口道,“母親真的決定了?” 聯想到郭氏跟王氏之前叫她打理自己的嫁妝,小郭氏心里已經知道了答案,也猜到這事兒楊驕是知道的,“母親,咱們只有驕娘一個姑娘……” 她實在舍不得叫女兒往那一輩子再不得出來的地方去。 郭氏哪里不懂得小郭氏的心情,她微微嘆了口氣,從小郭氏手里將美人拳拿過來,“你過來坐,” “我也不滿你,我是有心想叫驕娘為了咱們楊家去爭一爭,可我也不是那種賣女求榮的,這些天我也冷眼看了,且不說靖國公的意思,就連驕娘,心里也是愿意的,所以我才想著,不論能不能成,咱們也得去爭一爭不是?” 靖國公的意思?小郭氏猛的睜大眼,“母親的意思是?靖國公跟驕娘?” “沒有你想的那些,這兩個都是好孩子,尤其是咱們驕娘,是個心里有主意,能拿得住事兒的,”也是因為對自己孫女的性子有信心,郭氏才敢毫無后顧之憂的去爭一爭,“最差的,也不過是跟現在的皇后一樣,可驕娘惹真的有了那一天,仁皖就是正經的國舅了,楊家再多個爵位,”都是自己的骨rou,郭氏就不信小郭氏不為兒子想想。 小郭氏不是個多有野心的人,就算是楊華哲丟了官賦閑在家,她也不覺得有什么,就算是兒子楊仁皖,她也不認為非要拿女兒的幸福去給兒子換前程,“妾身只有仁皖跟驕娘兩個,他們哪個活的不好,妾身也不能安心,若是驕娘自己愿意,妾身當然不攔著,可若是……” 拿自己的女兒為全家搏前程,小郭氏是不能答應的。 “你啊,虧你還幫你大嫂管著府里的事兒呢,”小郭氏的執拗并沒有惹惱郭氏,她呵呵一笑,“若是驕娘不愿,靖國公多少大儒請不到,非得跑到老四這里來請教學問?他只要來,驕娘可是都會見上一見的,你好好想想,不成的話,你去跟老四商量一下,聽聽他的意思?” 丈夫的意思?小郭氏都不需要問,光她聽楊華哲稱贊周承輝都不是一兩次了,甚至還因為周承輝,而罵過他的幾個侄子,沒有一個成器的,而這次顧派請廢太子的時候,楊華哲更是扼腕不已,大呼國將失明君,還偷偷的瞞著家里,給自己尚在朝中的那些好友們寫信,希望能幫一幫太子。 現在叫他知道女兒有可能嫁給周承輝,還不曉得會高興成什么樣兒呢,如何會反對? “妾身聽母親的安排,”婆婆,丈夫,甚至女兒,都有意去爭,自己再反對也是徒勞的了。 小郭氏雖然嘴里說愿意聽她安排,其實心里未必真的愿意,郭氏也不勉強她,何況郭家那里,也不需要她特意過去,“這幾天你大嫂跟平氏要忙驕娘的事,家里你就多cao心些?!?/br> 自己的侄女兒郭氏還是了解的,她心里不愿意,但自己跟楊華哲都同意的事,她也會安靜的執行,等以后看到女兒的日子過的不錯,心結自然也就打開了。 還沒有等楊驕這邊兒請客的帖子送到各府,德陽公主的荷花宴的灑金帖已經擺在了郭氏面前。 這估計是德陽公主也要插上一腳了,郭氏將帖子遞給王氏,“到時候咱們都去,給公主捧捧場?!?/br> 德陽公主十七歲的時候,自己挑中了前閣老項正的孫子項懷為駙馬。 建安帝為表示對女兒的恩寵,直接大筆一揮,賜了項懷安樂伯的爵位,雖然這個爵位是只能襲三代的流爵,可項家是文臣,能得個爵位可是不易,因此德陽公主在項家,日子過的比在宮里還要自在的多,項家的長輩們,一直也離的遠完的,輕易就不去麻煩她們小夫妻。 “項家如今沒落了,還能在京城立足,現在也全靠了有個公主府了,”王氏品著花帖上的話,沉思道,“他家倒是有兩個正當年的孫女兒,可若是公主有意,哪里會走不到兩宮面前?”既然上次萬壽節沒見著,顯然是德陽公主不去趟這趟渾水了,可是鄭皇后那里,就真的不好猜了。 “我現在最擔心的,也是皇后那邊兒,”若是鄭氏一意孤行,拿身份來壓,姜太后這個婆婆到底隔著幾層呢,真能跟她撕破了臉? 想到鄭皇后,郭氏有些撓頭,她能在姜太后身上下功夫,因為姜太后是個念舊情的,也記得人的好兒,可鄭氏完全就是個捂不熱喂不熟的,“你的意思,你堂姐那邊兒,是不打算叫鄭姑娘入宮的?唉,我那天看了,鄭姑娘的身子,嫁人之后,子嗣都是一大關,”只要是親娘,只怕都不愿意叫女兒入宮送死去。 王氏跟嫁到魏國公府的堂jiejie感情不錯,自她從郭氏那里聽說了鄭露娘入宮的消息,便去見了堂姐,“我jiejie的意思,是斷然不會叫露娘入宮的,尤其是皇后還準備再從鄭家旁枝挑兩個姑娘出來,等將來生了皇子,記在露娘的名下,” 說到這兒,王氏冷冷一笑,“真當我們定國公府好欺負么?” ☆、第130章 一百三十公主府 這些年為了保住小女兒這條命,魏國公世子夫人花了多少功夫?好不容易女兒就要及笄成人了,怎么會舍得將她送到深宮之中?而且將來還要空守一個皇后之位,為旁人養著兒子?關鍵是,她自己都沒有把握,女兒能不能活到當太后的那一天! “我那天也看了,露娘是個好姑娘,將來叫世子夫人從挑一個門第低些的女婿,只要人好,知道心疼人,將來就算是養一個在自己身邊,也要娘家可以做得了主的,”魏國公世子夫人倒不糊涂,不然女兒將來到了宮里,可就不只是被人拿捏的命了,真等那鄭氏旁枝的生了兒子出來,將來甚至做了太子,皇帝,以后鄭家誰說了算都不一定。 “是啊,我jiejie就是這個意思,她也跟世子商量過了,這事兒是絕對不會同意的,只是魏國公那里,還一直僵著,現在想想,幸虧還有太后在,”王氏哪里會不明白這其中的關節,現在別說還有楊驕了,就算沒有楊驕,沖著她跟堂姐的感情,她也不會贊成表外甥女去送死。 魏國公是一族之長,想的自然跟世子夫婦不一樣,于他來說,將來的皇后出自鄭家,將來的太子出自鄭家,才是最重要的,“太后是絕不會答應的,還有太子妃跟靖國公呢,其實細算一些,有資格進太孫府的姑娘不少,能擔起太孫妃的卻不多?!惫隙疾恢涝撓策€是該憂了。 等到了去德陽公主府赴宴的那一天,郭氏帶著王氏一大早便親自到了晴芳院,今天可以說是太孫妃之爭正式拉開帷幕的日子,楊驕的亮相也十分的重要,她跟王氏必有親自把關才行。 楊驕今天特意挑了不怎么穿的淡米分色輕紗褙子,里面的薄緞單衣上則繡了茜紅色玉蘭,隔著輕紗,似有若元,多了含蓄內斂的美,郭氏滿意的點點頭,撫了撫楊驕胸前的玉鎖,“就該這樣,今天咱們是去赴宴的,萬不能搶了德陽公主的風頭?!?/br> 而這枚玉鎖,則是小郭氏為楊家添了頭一個孫女兒的時候,姜太后親自開了私庫賞下的,其中貴重程度除了它是羊脂籽玉之外,最不同的是,這枚玉鎖的料是從大晉皇后的玉璽用的籽料上裁下的。 也是因這個原因,郭氏也沒有再格外挑什么珍珠寶石的去配,只用了一根金鏈子綴了,給楊驕戴在胸前,今天特意叫楊驕戴了見人,一是用這枚玉鎖向眾人昭示楊家的不可小視之外,也算是為孫女兒博個好意頭兒。 衣裳挑好了,郭氏又親自打開楊驕的妝匣,撿了只鏤空雕花水晶釵給楊驕戴了,又挑了兩只珠花給楊驕押發,配了跟同樣的水晶耳墜,“盡夠了,這大熱天兒的,戴的太多了,看著累?!?/br> 能被德陽公主相邀的,都是有頭臉的人家,那種看衣敬人的事,根本不可能發生,反而是太金碧輝煌了,叫人覺得小家子氣。 待楊驕妝扮好了,王氏雙將青蘋叫過來,一一看了給她戴的衣裳,滿意的點點頭道,“這樣就好了,今天想必人不會少,曉雨曉風只管看好東西,你跟青桔照看好你家姑娘?!?/br> 德陽公主府離皇城很近,確切的說,跟昌王府離的也不遠,從他們的開府的位置,就可以看出建安帝對這雙兒女的寵愛了。 今天德陽公主的賞荷宴,還真是受了兩宮之命,只是這兩宮的旨意卻不盡相同不盡相同,姜太后知道自己這個孫女兒是個靠譜兒的,借了她的眼,先幫著相看相看,尤其是給太子周璨挑上那么幾個人,而鄭皇后則目標明確,就是太孫妃的人選,這次不但鄭露瑩也跟著魏國公世子夫人一道兒來了,跟在她們后頭的,還有鄭家旁枝的幾個女兒。 “沒想到郭老夫人倒是給皇祖母出了個好主意,”公主府的凝碧湖邊,高高的豎著一座拂云樓,夏天的時候,最是清涼不過,德陽公主正倚在貴妃榻上,搖著團扇跟跪坐在自己對面的周承輝說話。 給自己父王抬人進門兒,周承輝不以為意的一笑,“我母妃也知道了,還要往宮里請罪呢,被我勸住了,”左右母妃對父王也沒有什么感情了,給他找些事做,也不錯。 自己這個大侄兒已經到了娶媳婦的年齡了,又馬上要被封為太孫,下頭再多幾個庶弟,又有什么關系?“你母妃是個懂事的,這些年你父王身邊服侍的人也不少,那天我進宮,也是跟你祖母這么說的,”德陽公主對自己的嫂子梅氏倒沒有什么惡感,而且她的婚姻幸福,在心底對不得丈夫疼愛的梅氏,還隱隱抱著同情之心。 自己那個皇后祖母,什么都好,就是對自己母妃無意間,會不經意的流露出不滿來,想到這個,周承輝也無奈的搖搖頭,“侄兒也弄不明白,皇祖母為什么不喜歡母妃?!?/br> 這個么?德陽公主也不明白,她自幼長在皇家,姜太后對鄭皇后一向包容,出嫁之后,自己的婆婆更不可能在她這個大晉公主跟前擺架子,因此她也十分想不通,母后親自給兄長挑的媳婦,為什么反而會不喜歡,“你母妃跟你皇祖母都是安靜少話的性子,兩人談不來也是常有的,沒什么的,你看這次你母妃要給你添弟弟了,你皇祖母不是挺高興的么?恨不得將整個坤德宮的私藏都搬到太子府里去,還將她最得力的嬤嬤都賞給你母妃了?!?/br> “姑母說的也對,這回還多虧了有宮里的兩位嬤嬤坐鎮,不然我母妃還不知道要愁成什么樣子呢,所以太后娘娘要幫父王抬人,母妃再沒有不贊成的,這人還沒有定下來呢,她已經吩咐府里布置院子了,”周承輝也想不明白為什么鄭皇后不喜歡自己的母妃,可這事,又不能跑去質問長輩,也只能兩邊兒幫著說好話了。 “那你呢?給你父王挑人,根本不必這么大張旗鼓,倒是你,將來的太孫妃,可懸著大家的心呢,”德陽公主拿扇子點了點周承輝,笑道,“你喜歡什么樣的,且說說看,你放心,我可是一準兒站在你這邊兒,定然叫如了你的意?!?/br> “我年紀還小呢,再說了,如今雖然皇祖父說了要立我為太孫,可圣旨一天不下來,便一天做不得準,我看啊,有些人,我一天不登這個太孫之位,只怕人家一天就舍不得將女兒獻出來!”周承輝冷冷一笑,俊朗的臉上閃過一抹諷刺的笑。 德陽公主進宮的時候,已經聽姜太后抱怨過一回了,也知道周承輝說的不情愿的那家是誰,揚眉道,“你放心,就算你沒有這太孫之位,也配得上大晉最好的姑娘,一個小小的臣子,敢逆著兩宮的意思行事,真真是目無君上,” 周承輝的不滿跟憤懣,德陽公主再理解不過,她跟周璨一母所出,原該是天下最尊貴的一對兄妹,可因為建安帝的偏心,叫貴為太子的周璨常年關在太子府里不得出門,而她這個公主,為了得到建安帝的寵愛,能幫到自己的母后跟兄長,也是小心翼翼的討好建安帝,為了做這個大晉最受寵愛的公主,不知道私下里受了多少累。 “你跟馬家歷來走的近,他家的三姑娘我看是個好的,這以后咱們也多的是用著馬家的地方,你若是中意她,姑母替你跟太后提提?”這撥兒姑娘里,說起來長相,數馬芯娘長的最好了,跟周承輝又算得上青梅竹馬,德陽公主理所當然的認為,周承輝中意的是馬芯娘了,而她也樂得做這個順水人情。 “芯娘那么小,真要娶她,只怕還得再等上幾年,姑母,現在顧培正的人又上書說我年紀太小,也沒有成家,不宜上朝聽政,這要是再等上三四年,只怕是變故太大,”周承輝可從來沒想過娶馬芯娘,“再說了,芯娘那孩子,動不動就哭,難不成以后,我的后院兒還得再請個人幫著料理?” 原來還有人拿周承輝的年紀做文章?德陽公主目光一冷,恨聲道,“個老不死的顧培正,等著我收拾他!不過你說的也沒有錯,成家立業,等你成了親,看誰還能再說什么?”太子出不得府,朝堂上太需要一支屬于他們的力量了,只有周承輝上了朝,一切才會變的名正言順。 兩人正說話兒,就聽外頭有人笑道,“公主,外頭的客人已經上門了,臣特地過來接靖國公出去,” “承輝見過姑丈,”項懷還沒有進門,周承輝已經站起身來,親自挑簾道,“今日麻煩姑丈了,” “國公太客氣了,這原就是臣應當做的,這些日子臣正尋思著找個什么由頭樂上一樂呢,公主做下帖子宴客了,”能被德陽公主挑中,項懷長的自然不會差,他身后跟著德陽公主跟他的長子項博,也繼承了項懷的好相貌,只是有德陽公主護著,人要天真爛漫許多。 “表哥,”項博只比周承輝小上一歲,看到周承輝,也不行禮,上前一把抱了他的肩膀,“你快跟我下去,外頭那些人在比射箭呢,我說了,等你去了,一準兒得了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