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節
如今看著皇帝蒼老的模樣,趙旭心中還是難免有些難過,她眼睛微微發酸,膝行到床前握住皇帝的手,叫了聲母親。 皇帝的眼神微微一暖,吃力的伸手摸了摸女兒的頭發,這個女兒她一開始并不喜歡,她的出生帶走了自己的結發皇后,又有欽天監的批語,說她克父克母,故而從小便將她挪到宮外。 只是往事如煙,如今想想皇帝卻后悔的很,她不該因為欽天監的一句話就把皇后的事情遷怒到一個無辜嬰兒的身上,更不該對自己的親生嫡女不聞不問,讓她那段日子過得艱難。 這輩子她做錯了許多事情,不該縱容一群女兒做大,養大了她們的野心,最終葬送了太女的性命。 太女固然平庸無能,卻是她從小教導著長大的儲君,如果不是她坐視旁觀,太女不會被逼到那樣的程度,或許今日,那些女兒也不至于死的死,傷的傷。 皇帝閉了閉眼睛,如今后悔也是無事于補,她唯一慶幸的是,當年將這孩子交到了程師的手中,程太傅雖然早年便遠離朝政,卻足以為帝王師。 再次睜開眼的時候,皇帝的眼中已經滿是堅定,她微微笑著說道:“你一路辛苦了,回去好好歇息,以后,明朝還得靠你?!?/br> 即使早有預料,但聽見這話的時候,趙旭還是微微一愣,隨即連聲說道:“陛下,女兒還小,您要好好保重?!?/br> 皇帝見她沒有虛情假意的推脫,心中倒是更加滿意,其實如今誰都知道,下一任皇帝肯定就是十二皇女,論身份,她是唯一活著的嫡女,論地位,她剛剛征戰匈奴,立下了赫赫戰功,如今活著的皇女中,原本八皇女還有一爭之力,但大捷傳來的時候,皇帝不僅圈禁了這位皇女,還將她罪名公布天下,雖現在還未定罪,但就算是逃過一死,也再也無法奪嫡了。 趙旭的話倒是有幾分真心,對于自己看重的人,她向來是十分重視的,這些年對孔尚瑾的照顧就可見一斑。趙旭還未滿三十,比起一群jiejie來實在是年輕,所以她也不覺得再等幾年有什么不好。 皇帝深深的看著她,趙旭眼中的真心顯然打動了這位衰老的皇帝,似乎有一個女兒不盼著自己早死也是一種救贖,皇帝微微撐起身體,臉上露出一個笑容來:“母親老了,不中用了?!?/br> 趙旭還要再說什么,皇帝已經搖了搖頭,看向隨著趙旭一塊兒進來的永寧候,笑著夸道:“永寧候,你也養了一個好女兒?!?/br> 永寧候拱手說道:“多謝陛下夸贊,小女年幼,若不是皇上信任,難有今日成就,這次征戰,首功當屬十二皇女?!?/br> 皇帝不在意的擺了擺手,心情看起來好了許多:“你謙虛啦,等孔四回來,朕重重有賞?!?/br> 永寧候自然謝恩,沒說幾句話,皇帝便露出疲倦的姿態來,十二皇女在她幾次催促下才離開,卻沒有立刻回宮,反倒是去了太醫院。 聽完太醫的話,趙旭也皺起了眉頭,皇帝的身體已經呈現出油盡燈枯之兆,若是細心養著,恐怕也活不過一年。 因為知道趙旭是鐵打的下一任皇帝,一路走來,便是諂媚的眼神,越是這樣,趙旭心中越是冰涼,皇帝這個位置是那么的孤獨,似乎一坐上去之后,便得不到任何的真心。 離開宮城,趙旭回頭看著巍峨的宮墻,心思一片復雜,想到遠在邊疆為自己整理善后的孔尚瑾,心中才算有了一份暖意。無論如何,瑾兒總是一樣的,無論是在她無權無勢的時候,還是未來成為九五之尊,她們都會是共同長大的師姐妹。 那頭永寧候也終于回到府中,離開將近一年的時間,府里頭又多了幾個子孫,一群人浩浩蕩蕩的在門口迎接,看見永寧候的身影,馮氏終于忍不住眼睛一紅,當街落下淚來。 永寧候一把扶住老夫,看了看幾個女兒和孫女重孫,擺了擺手說道:“且都散了吧?!?/br> 永寧候世子應了下來,知道母親這是有話要跟父親單獨說,便帶著人離開了,等人走開之后,馮氏連聲問道:“可是有什么事情,莫非是瑾兒?” 永寧候搖頭說道:“瑾兒好著呢,只是我想問問,威武將軍府那邊的婚事?” 馮氏一聽才松了口氣,笑著說道:“侯爺放心,我哪里是不知事的人,早早的已經派人下聘,只是如今威武大將軍過世,那孩子還得守孝三年。幸好年紀不算大,也不算是耽擱?!?/br> 秦玉雙剛剛及笄,再等三年也就是十八,在貴族里頭出嫁也不算晚的。 永寧候這才放了心,雖然威武大將軍去世之后,那邊很可能就成了白身,但他們從未想過悔婚,一來是因為皇帝賜婚,再有一個就是,瑾兒小小年紀就戰功赫赫,若是再娶一個身份貴重的夫郎,水滿則溢!如今那秦氏倒也算合適! ☆、第77章 辭功 孔尚瑾等人帶領大軍班師回朝,已經是兩個月后的事情,彼時皇帝親下詔令,封十二皇女為太女,十二皇女有戰功在身,又是嫡出的皇女,如今宮內這樣的景象,反對的聲音不是沒有,到底沒有很大。 在確定十二皇女的安危,邊疆的安定之后,景帝便收起了心慈手軟的一面,大肆清洗朝堂上的勢力,二皇女一派最是倒霉,誰讓二皇女逼宮篡位,最后還失敗了。因為這次的宮變,皇帝丟掉了幾個女兒,許多個后妃,那徐妃娘娘真乃男中豪杰,曾經得罪過他的后妃不是被殺就是被辱,后者如今還不如前者痛快呢。 一時之間,菜市口的刑場就沒有停止過,景帝發了狠心,勢必要將朝堂清理一新。顯然她也認識到自己的身體撐不了多久,到時候十二皇女上位,這些其他皇女的勢力勢必會帶來麻煩,既然如此,她不介意在臨死之前,為女兒掃平未來的道路。 朝廷百官還來不及為大勝匈奴高興一場,就戰戰兢兢起來,生怕自己牽扯進這場大清洗之中。八皇女原本還帶著一起期望,但隨著她暗中的實力一個個被拔起,心中也越來越絕望,終有一日,皇帝讓內侍大總管帶著圣旨來到皇女府,隨著她一起過來的,還有一杯毒酒。 八皇女以為,在子嗣凋零的時候,皇帝并不一定舍得殺害自己,她卻不知道,景帝什么都能容忍,甚至若是二皇女還活著,逼宮篡位的罪名她也可以原諒,最多將女兒降為平民,但通敵叛國卻不在此列,景帝是□□皇帝一手教導出來的繼承者,在她眼中,自己的性命甚至都不如明朝的國運。 八皇女背著通敵的罪名賜死,十皇女斷了一臂,被發配到通州守皇陵,一輩子都不允許離開皇陵,如今朝中只剩下一個七皇女,這位據說被嚇破了膽子,如今整日里昏昏沉沉的?;实埏@然也意識到自己的女兒死的差不多了,到底沒有再追究七皇女之罪,只是將她封為樂郡王,明旨永不提升。 明朝皇室前面兩代子嗣稀缺,一直沒有出現宗室親王,所以郡王的名頭還是能嚇唬嚇唬人的,但誰都知道,這位樂郡王其實也摻和進了奪嫡之中,逼宮之事也有她一腳,以后肯定不會受到皇帝的重用,不過是個好聽一點的名頭罷了,若不是這一代皇女只剩下這么兩朵奇葩,恐怕這位也不會活下來。 趙旭對這位七姐的印象也不深刻,記憶之中,她永遠是低著腦袋跟在二皇女身后,事實上當年玉妃進宮,就是徐妃找來的美人,用來對付當時盛寵不衰的德妃。玉妃倒是長得傾國傾城,但景帝也就寵愛過一陣便拋到了腦后,最后郁郁而終,七皇女長相陰柔,一直不為皇帝所喜,只能依附在二皇女身邊,這樣的結局對她而言,或許也是一件好事。 天子一怒浮尸千里,京城的氣氛一直緊繃著,幸好景帝也知道過猶不及的道理,掃清了一遍之后,終于放松了下來。 大概是意識到最近朝堂太過于殘酷,景帝大手一揮,將班師回朝的事情擺了上來。 皇帝的意思下面的人自然揣測的清楚,于是這一次班師回朝的儀式弄得聲勢顯赫,竟然將之前那些血腥的味道都掩蓋了過去。 孔尚瑾隨著大軍歸來的這一日,不部九卿連同三省五院的官員都穿上了禮服,在新上任的太女殿下帶領下在正德門迎接大軍回朝。 說是班師回朝,底層的軍士是不可能隨軍進京的,只能駐扎在京城附近的地方,之后等待皇帝的旨意,是養著這些人還是還軍于農。最后能夠進城的,除了上了品級的將軍們,便是特意挑選出來的一群將士,這些人就跟現代時的禮儀隊差不多。 京城的百姓比其他地方的更能適應朝堂政變,菜市場的地面還沒有褪去紅色,如今大軍回朝,他們一個個便欣喜萬分,曙光初露的時候變守在官道兩旁,等著看那凱旋之師的樣子。街頭涌動的模樣孔尚瑾并不是第一次看見,不過兩次的感覺卻是截然不同的。 雖然都是騎在馬上,但那一次百姓們更像是在看偶像明星,雖然有幾分米分絲的熱情,但更多的還是看熱鬧的成分。但這一次卻不同,百姓的眼中帶著尊重和敬佩,保衛了邊疆,守衛了明朝的將軍們,是他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因為心中激蕩,孔尚瑾的臉頰上也泛起了淡淡的紅暈,讓騎行在她身前的趙旭心中覺得好笑,雖然一直都是成熟穩重的模樣,但師妹到底是還未成年的孩子罷了,如今被人敬慕,心中怕也是高興萬分的,偏偏還要裝出這幅淡然的模樣。 意識到趙旭打趣的眼神,孔尚瑾暗地里翻了個白眼,到底是將復雜的心思收了回來。其實她比起許多將領來已經算是不錯了,畢竟好歹是見過世面的人,要知道這些年明朝并無戰事,班師回朝的盛況許久未見,軍隊里頭不少人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場面,年紀大一些的還好,心中有幾分城府,年輕的那些便興奮的不行。 孔尚瑾背著指揮僉事的名頭,但并不是這大軍的帥將,打頭的幾位將軍受到的關注其實更加多一些。 這會兒孔尚瑾看了眼身邊的人,壓低聲音說道:“李jiejie,可坐穩了?!?/br> 原來走在她身邊的人,竟是當年在衡陽招攬的豪杰李大膽,這位當年被永寧候安排進了軍隊,后來輾轉到了邊疆,這次對戰匈奴的時候也立下赫赫戰功,可謂是一名悍將。 不過軍中也是最講究資歷的地方,李大膽背景單薄,只靠著殺幾個人能升到百戶已經是了不得的事情了。 原本進宮面見皇帝這樣的好事兒,是輪不到李大膽的,不過孔尚瑾自然是要照顧自己人,她開口添上一人,也不算什么大事兒。 李大膽心中感激,這會兒端然坐穩,笑哈哈的說道:“讓小姐笑話了,若不是小姐,我一個粗人,怕是這輩子都沒這樣的福氣?!?/br> 孔尚瑾笑而不語,很快隊伍就到了宮城附近,雖然是班師回朝,她們這一群的將士也不可能騎馬進宮,很快便要下馬,卸下隨身攜帶的兵器才能步行進入宮墻。 很多將士還是第一次進入這座巍峨的宮殿,一時之間吸氣屏息,比起往常在軍中大大咧咧的行徑來截然不同。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看著一群英姿颯爽的將士,景帝面上露出久違的笑容,擺了擺手說道,“眾愛卿平身,賜座?!?/br> “謝陛下?!笨咨需劢前l小,不少將軍一屁股坐下來,整個人卻還僵直著,不過也是,許多將領的出生并不好,不可能要求他們規矩嚴謹。 這大概是為什么和平的年代,武將難以有前程的緣故。 皇帝照舊是開始慰問,期間還對那兩位大將軍的死唏噓了一番,引來不少將領們的受寵若驚。 將軍們不是說書人,講起兩隊對戰的事兒難免略顯血腥和枯燥,不過皇帝卻像是聽得津津有味,孔尚瑾曾經聽永寧候說過,這位皇帝還是太女的時候,也曾經御駕親征,不過后來成了皇帝,明朝邊疆又還算安寧,如今便有許多年再未穿上戎裝。 “早就聽說此次戰事能夠盡早結束,便有孔四之功,原來她竟是用當年永寧候的神弓射殺了那呼韓邪嗎?!被实勐曇糁袔е唤z吃驚,其實戰事大大小小的事件,她早就了若指掌,自然不可能如今聽了這位將軍的話才真的知道。 方才說話的正是當初見證了這場戰爭的盧將軍,聽了這話連忙說道:“可不是,當年永寧候的威名猶在耳邊,如今又見到孔僉事的神力,可見天佑大明,我大明有此等神將,何懼那小小的匈奴?!?/br> 皇帝哈哈一笑,轉頭看向一直垂目而坐的孔尚瑾,當初她將孔尚瑾派出去,打的不過是一個名頭,卻不料到,這孩子在戰場之上真的立下了赫赫戰功,文韜武略不輸于那位永寧候。 皇帝心想著,自己有生之年也能有這般的臣子,也算是一件好事:“孔愛卿這次立了大功,朕必定重重有賞?!?/br> 孔尚瑾連忙起身謝恩,上頭皇帝卻不在意的說道:“無需多禮,此次大明全靠眾位將士拼死守護,朕心中有數?!?/br> 說完這話,皇帝又擺了擺手,只見身邊的內侍大總管已經上前一步,朗聲開始念圣旨。 皇帝這次的賞賜不可謂不豐盛,光是伯爵的爵位就給出去三個,剩下的更是賞賜金銀珠寶無數,甚至還有蔭庇家人的,當然,其實最大的大頭在太女那邊,一國儲君的位置,才是這場戰爭最大的戰利品。 孔尚瑾的名次很靠前,聽著永安伯三個字的時候,她只覺得渾身一顫,要知道自家祖奶奶拼死拼活的,最后也就得到一個侯爵的名號,雖然那個世襲不降等的侯爵,與這個傳不過三代的伯爵相差甚大,但要知道,如今她還未到弱冠之年。 這事兒若是放到旁人身上,怕只會高興的不成,但孔尚瑾只覺得自己踩在火爐子上,她如今年歲太小,若是現在就拿了這個永安伯的位置,不說其他,將來還入朝不入朝了,要是入朝,那還做不做事兒了,若是做事,那還建功不建功了,若是建功,將來的皇帝還封賞不封賞了。 臣子最危險的事情是什么,不是你囂張跋扈,不是你庸碌無能,是封無可封,一旦到了那樣的地位,那就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孔尚瑾不是不信任未來的皇帝,如今的太女趙旭,但信任這東西,是得靠著雙方經營的東西。 孔尚瑾腦中轉過萬千心思,微微抬頭看了一眼永寧候,只見她低著頭臉上也有幾分復雜,既有為自己高興的雀躍,又有為將來擔心的憂慮。 在孔尚瑾沉默的時候,那內監已經將圣旨念完,厚重的賞賜讓一群將士們興奮的紅光滿面,謝恩的聲音差點沒有掀掉了宮殿的屋頂。 等謝恩的聲音落下,孔尚瑾才上前一步,跪地說道:“啟稟陛下,微臣惶恐,年幼不堪當此恩賜,秦將軍雖因疏忽造成無法挽回的大錯,但將軍臨終之時尤惦記忠君報國,若不是將軍死前布置,微臣也無法奪得先機,此功勞實屬秦將軍才是?!?/br> 這話一出,皇帝的臉色微微一變,秦寶山的忠心她自然是知道的,但秦寶山保護不力,不但送掉了自己的性命,還沒有保護好太女,皇帝難免有些遷怒,在封賞的時候,這兩位大將軍雖然也沒有漏下,卻沒有實質性的東西。 只是這會兒孔尚瑾往這邊一跪,直接將自己的功勞全部推到了秦寶山身上,她若是再視而不見的話,未免顯得不近人情。 皇帝冷眼看著孔尚瑾,暗道這么年輕的孩子,難道真的不重功利,反倒是滿腔忠義不成,沒看見秦寶山那么多的部下,卻也沒有愿意為了她犧牲自己爵位的。 皇帝這才恍然想起,孔尚瑾出征之前,自己還亂點鴛鴦譜,給她與那秦家的嫡長子賜了婚,說實話,如今皇帝想起來,也覺得自己過分了一些,且不說這次的功勞,就是作為永寧候的嫡幼女,孔尚瑾不愁娶不到一位勛貴貴子。 秦寶山活著的時候,威武大將軍府自然炙手可熱,但如今她死了,那將軍府還有什么,一個未成年的小姑娘?再說了,秦寶山的那位嫡長子長得肖似母親,當年秦寶山還在的時候,還曾經在她面前提起過,話里話外無非是打著讓自己賜婚,讓兒子好嫁出去的意思。 這般一想,皇帝又覺得自己似乎有些虧待了這位功臣,方才被忤逆的怒氣也消散了大半,只是淡淡說道:“你的意思是,寧愿不要永安伯的稱號,也想讓朕賞賜秦家?!?/br> 皇帝的聲音喜怒不辨,孔尚瑾只能硬著頭皮說道:“皇上仁慈,已對秦將軍予以厚賞,不過微臣深受秦將軍蔭庇,此時生受厚賜,心中不安罷了?!?/br> 這話不著痕跡的奉承了一把,皇帝的心情果然更好了一些,又覺得孔尚瑾小小年紀,能夠記得岳母的好,也算是性情中人。 這般想著,皇帝倒是覺得秦將軍府的嫡長子未來身份太低了一些,畢竟將軍的名頭罷去,就成了一般的人家。金銀財寶這樣的賞賜,還不知道秦家能不能留得住。 皇帝眼神一動,忽然笑著說道:“既然你有孝心,這永安伯的爵位,便賜給秦家女郎吧?!?/br> 一句話讓下頭的臣子面面相覷,一些人暗暗嘲諷,覺得這個孔尚瑾是吃力不討好,想要給皇帝一個孝順的印象,誰知道白白丟了一個爵位,那可是爵位,多少人一輩子都求不來的東西。也有人覺得秦寶山也是運氣,雖然死得窩囊,有這么一個孝順媳婦在,也不愁秦家敗落下去。 孔尚瑾磕頭謝恩,臉上并沒有半點意外和難過,皇帝倒是又高看了一眼,等群臣褪去,看著太女欲言又止的模樣,倒是笑著問道:“你這是想替孔尚瑾求情?” 自家太女與孔尚瑾是從小師姐妹的關系,這一點皇帝自然是知道的。 太女拱手說道:“孔四畢竟年輕,說話做事隨心所欲,不知道輕重,還請陛下不要放到心上?!?/br> 皇帝卻淡淡笑道:“朕并未生氣,只是覺得這位孔家娘子倒是聰明人,這樣也好,聰明人知道進退,將來你的身邊,該有這樣一位能臣?!?/br> ☆、第78章 爵位 走出宮城,孔尚瑾無視了周圍人或是善意或是幸災樂禍的眼神,直接上了永寧候的馬車,等沒有了旁人的視線,她整個人才松懈了一些,抬頭看向自家老娘:“娘,你覺得女兒做錯了嗎?” 永寧候搖了搖頭,笑看了一眼自家女兒,心中不免有些感慨為何她不是嫡長女,若是長女的話,將來永寧候府哪里還用得著發愁:“你做的很好,雖然心急了一些,但能推掉這個可有可無的爵位,對你而言只有好處?!?/br> 孔尚瑾微微一笑,見永寧候沒有絲毫責怪的意思,心中也是感慨姜還是老的辣。她推辭爵位的緣故,永寧候必定是一清二楚。若是旁的武將,沒有了這次的爵位,若是明朝安定,說不定一輩子就得原地踏步,但孔尚瑾的情況卻大大不同,她好歹是正規的科舉出生,還是個文狀元,不可能謀不到官職,再有一個便是,如今的太女,將來的皇帝是她從小一起長大的師姐妹。 孔尚瑾從來不是那種視功名利祿如浮云的人,兩輩子的經驗讓她深刻的明白,這個世界上只有擁有了權利,才能相對的自由。正因為趙旭的前程一片明朗,她才敢直接推拒了永安伯的爵位,否則的話她也得心疼的滴血。 這會兒聽了永寧候的話,孔尚瑾松了口氣,笑著說道:“如果不是今日之后再難推辭,女兒也不會這般冒失,幸好陛下仁慈?!?/br> 永寧候微微一笑,只是說道:“回去吧,你父親已經等了許久了?!?/br> 孔尚瑾心中也是想念生父,上輩子母親去世都已經十多年,她幾乎忘記那種被人無微不至關心的溫暖,這輩子算起來,她還從未離開家這般久的時間。 再見馮氏的時候,原本壓抑著的親情一下子涌動出來,孔尚瑾看著憑添了幾縷白發的父親,跪下來扎扎實實的磕了三個響頭。 馮氏的眼淚已經控制不住的落下,瞧她磕頭發出砰砰響的聲音,連忙起身要攔住她:“這是做什么,你這這不是要剮了我這當父親的心?!?/br> 孔尚瑾被他抓住手腕,倒是沒有再磕頭,只是說道:“讓父親憂心了,是孩兒不孝?!?/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