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節
倒是明珠不知從哪里得知這幅畫的存在,想著法子從孔尚瑾這邊要了去,卻再也沒見他拿出來過,也不知道是給了誰。 孔尚瑾一直以為,自己會慢慢的在翰林院熬日子,等資歷足夠的時候才能慢慢提升,或者找對了門路,直接跟孔青玨似的放到地方,倒是也能放開手腳,做出一番成績來。 只是她怎么都沒有想到,自己的計劃才開了個頭,朝堂就發生了一件大事,一件直接影響了她一生的大事。 ☆、第67章 匈奴來襲 “混賬!”御書房中,身穿龍袍的皇帝勃然大怒,直接將加急的奏折扔到了一群大臣的臉上,布滿血絲的雙眼可見皇帝心中的憤怒,銳利的眼神像針扎一樣,從下面人的身上掃過,幾位機關大臣這會兒都是戰戰兢兢,他們都是剛被召進宮來的,一聽到消息都還有些回不過神來。 “母皇請息怒?!庇鶗坷镱^的氣氛壓抑到了極點,最后還是太女往前一步,硬著頭皮說道,“那匈奴人狼子野心,其心可誅,當務之急,還是先想出應對之法?!?/br> 太女也是滿頭冷汗,今日原本她并不在宮內,忽然聽見皇帝的傳召,原本還高興著呢,誰知道進宮就發現,這事兒簡直是要人性命。 皇帝有些頹然的坐到龍椅上,方才的暴怒致使她有些頭疼,旁邊的內侍連忙上前幫她揉捏,心中暗暗嘀咕,前些年皇上重病了一場,那時候太醫可是說了要戒躁戒怒,如今這般,皇上的身體可怎么得好。 好一會兒,皇帝才緩過氣來,只是心中的憤怒并沒有消失一星半點兒,反而因為壓抑而更加高炙?;实鬯坪趸謴土死潇o,一雙眼睛死水無波的看向自己的女兒和臣子:“匈奴犯邊,你們作何對策?” 下頭的大臣面面相覷,幾位皇女也不敢貿貿然的開口,就是太女也猶豫了一番,沒有立刻說話。 說實在的,這次匈奴的這一記巴掌實在是打得又響又亮,連塊遮羞布都沒給大明留著。 想當年□□時期,那是將匈奴人打壓的抬不起頭來,今上登基之后,匈奴人只能作為附屬國送上賀禮,討得一份喘息的時機。前些年的時候,匈奴人似乎慢慢不聽話了,但一來對方娶了大明的皇子作為閼氏,另一個就是大明皇女奪嫡的厲害,皇帝也分不出心思去管似乎并無大事的匈奴人。 而現在,匈奴人直接襲擊了邊疆三城,燒殺擄掠不斷,如果不是威武大將軍秦寶山當機立頓,率領手下精兵應援,或許匈奴人就這般長驅直入,毀掉大明的半壁江山。 匈奴人能這么快的打下幾座邊城,也是因為這些年來邊疆安逸的厲害,以至于放松警惕,又有一群城內細作直接打開了城門,讓邊城兵將損失慘重。 如今雖有秦寶山在那邊壓著,但戰況實不容樂觀,秦寶山手底下的兵是不少,但問題是騎兵少步兵多,而匈奴人每每襲擊一個邊城,都是搶了就走,等秦寶山帶人趕到的時候,往往已經晚了。 要說這匈奴單于呼韓邪也是個狠角色,當年她為了贏取時間,麻痹明朝,不惜殺了自己第一任閼氏,矮下身段求娶明朝皇子。雖然那時候皇帝不舍得十三皇子,反倒是李家自愿獻出了一位嫡長子,以皇后養子的身份遠嫁匈奴。 等匈奴積攢了實力,準備與大明撕破臉皮的時候,這位呼韓邪更是冷血的很,要知道這位李家皇子也已經嫁過去多年,前些年傳來的消息,也是備受寵愛的,甚至生下了一雙女兒,如今都不滿十歲。而呼韓邪卻直接第二次殺死了自己的閼氏,甚至連這一雙兒女都沒有放過,直接用來祭旗了! 這位呼韓邪到底是對明朝有什么深仇大恨,還是利欲熏心貪圖明朝的國土,反正她這一手,充分激起了匈奴人的兇性,在對待明朝百姓的時候更是殘忍無道,每每被攻陷的城池都要面臨屠城的危險,也正因為這般,一路上明朝城池都是死守,倒是拖延了一些時間。 這位李姓皇子雖然不是皇帝親生的,但好歹也是她的外甥,當年皇帝用了人家換了自己兒子,心中也有幾分愧疚,如今又得知他這般凄慘的死法,心中更是悔恨交加。景帝向來不是什么好脾性的人,如今恨上心頭,冷聲喝道:“怎么,莫非都成了啞巴?!?/br> 這時候,卻見二皇女忽然上前一步,拱手說道:“皇上,匈奴人殘暴無道,人人得而誅之,既然他們撕毀了盟約,自然要付出代價。兒臣愿意掛帥領兵,前往邊疆痛擊匈奴,讓他們知道,我大明朝可不是好招惹的?!?/br> 二皇女的一番話頓時讓一群皇女的臉色莫名起來,要知道二皇女原本就是徐妃的女兒,徐妃出自武將之家,是鎮北大將軍的嫡長子,奪嫡的時候,鎮北大將軍自然死死的站在自己的外甥女后頭。如今若是被二皇女領兵出發,別管戰況如何,她手中的兵權就會成為巨大的威脅。 聽了這話,三皇女眉頭微微一皺,上前一步說道:“兒臣也愿意領兵,揚我大明威名?!?/br> 后頭的一群皇女自然有樣學樣,似乎各個都成了能夠領兵帶將的好女兒,天知道這群皇女并不如她們的祖輩那般各個好武,除了二皇女之外的,幾乎都是樣子貨。 一群meimei言之鑿鑿的話,直接讓太女壓力倍增,別管是誰帶兵出去,以后這兵權還能不能收回來還是兩碼事。即使將來自己成功登基,一個手握重兵的皇女,也會給她帶來極大的威脅。 想到這里,太女只能咬了咬牙,拱手說道:“母皇陛下,匈奴犯邊,大明危急,作為一國太女,兒臣若是退縮不出,將來又有何面目去見列祖列宗。兒臣愿意親自帶兵前往邊城救急,讓那匈奴人有來無回?!?/br> 皇帝一雙眼睛看著自己的幾個女兒,不知道在思索些什么。下頭不管是皇女還是大臣,倒是沒有一個人說要談和的話,也是,這會兒明朝還是國力強盛的時候,皇帝剛剛登基的時候,更是個喜歡出征的馬上皇帝,大明人骨子里頭還帶著先輩的驕傲,自然不會那么沒有骨氣的講和。 趙旭站在不起眼的位置,誰都知道皇帝并不喜歡她,一般而言也不會問她政事的意見,這會兒趙旭卻微微皺起眉頭,她也知道太女是被逼的沒有辦法,她不可能讓兵權落到別人的手中。但太女是什么樣的人,趙旭心中無比清楚,雖不是文弱書生,但也相差無幾,更沒有領兵帶將的才能,真的出征的話,并不是一件好事。 趙旭能看清楚的事情,皇帝自然也是知道的,但她更加明白,自己這些年的猶豫帶給國家多大的危害。如果不是她心中也有些許動搖,覺得太女太過于平庸,不足以擔任整個大明儲君,一群女兒也不會上躥下跳的這般厲害,而現在她看清了,卻也晚了。 皇女們都已經長大,各有各的勢力,皇帝閉上了眼睛,當年她是先帝唯一的女兒,又是□□皇帝親手養大,登基的時候那是理所當然,甚至在先帝還在的時候,她就更受到群臣的支持。到了女兒這邊,皇帝難免有些顧忌不周,卻成了如今這樣的場面。 皇帝何嘗不知太女不是領兵的料,但她若是真的將兵權送給其他女兒的話,將來這個皇位還不知道要惹出多少的事情?;实廴嗔巳囝~頭,終于下定了決心,如果不是大明朝因為皇女們的爭奪而露出諸多弊端,今日匈奴之禍并不一定這般來勢洶洶。 太女不會領兵,就給她多派幾個將軍,太女別的不會,卻有幾分容人之量?;实鄞蚨酥饕?,便開口說道:“好,有志氣,這才是朕的好女兒,太女,你即刻領兵出發,定要讓那匈奴知道我大明的厲害?!?/br> 太女臉上閃過一絲喜色,再聽皇帝一連串的將軍人名,心中更是大喜過望,皇帝這般的栽培,可見是真把自己當做了儲君。 這邊太女忍不住喜形于色,那頭幾位皇女對視一眼,掩住眼中的嫉恨,這幾位將軍歸屬的力量各有不同,如今皇帝將他們放到太女的手下,意味彰然。 太女走出大殿的時候甚至有幾分意氣風發,她帶著幾分得意拍了拍二皇女的肩膀,笑著說道:“這次出征,還要依靠二妹您那表姑了?!?/br> 太女口中的表姑卻是鎮北大將軍的嫡長女,也是這次出征里頭除了太女之外職位最高的將軍之一。 二皇女冷哼一聲,居然不給太女的臉面轉身就走,太女也不生氣,反倒是樂呵呵的走了。趙旭在后頭跟著,深深覺得自家大姐有些不明智,這會兒激怒了二皇女,如果她聯合那鎮北將軍府的人,給太女下絆子的話,不僅對太女不利,更對戰局不利。 等走出皇宮,趙旭忍不住開口勸道:“殿下,此次隨軍的幾位將軍背景復雜,并不是好相與的人,雖然有幾位只聽從母皇的旨意,但您還是小心為上?!?/br> 太女卻不在意的擺了擺手,笑著說道:“這個孤自然知道,不過你放心,別管他們身后站著誰,此次之后,孤都要把他們變成孤的人?!?/br> 趙旭深深覺得太女想的也太理所當然了,別的不說,就是鎮北將軍府,那是徐妃的娘家,與二皇女那是有血緣關系的,怎么可能放棄二皇女轉而投到太女名下。再有一個,他們固然不敢直接對太女動手,但下點絆子,讓太女灰頭土臉的回來,卻不是多么難的事情。 真是太女光顧著高興,對她的話并不能聽進去,趙旭說了幾次,太女還覺得她太煩掃興,出征之前也不說點吉利的話,后來直接就避而不見了。 趙旭沒有辦法,只盼著那幾位皇帝的親信能夠發揮應有的厲害,太女身邊還是有幾位能人異士的,這些人為了自己的未來,也會盡力幫助太女。 事情緊急,沒幾日太女就領著大軍浩浩蕩蕩的出發了,那一日皇帝親自來陣前相送,威嚴浩蕩的場面,看得人心情激蕩??咨需鳛榫┕?,也遠遠的看了一眼,只覺得這一日的太女掃去了往日那種不得志的陰郁,整個人可算是精神抖索英姿勃勃。 作為和平年代來的人,孔尚瑾無比的希望明朝能夠獲得勝利,無論什么時候,一旦發生戰爭,受苦的都是百姓。如果明朝陷入戰亂的話,別的不說,永寧候府也就如同海中的一艘小船,不知道能夠飄往何方。 這一日趙旭并沒有直接回皇子府,反倒是找到了孔尚瑾,也不說話,光坐著喝悶酒??咨需懔怂粫?,見她幾乎要把自己灌醉,一把搶過酒杯喝道:“你這是做什么?若是擔心太女的話,更不應該如此消沉,雖然不能隨軍,但在后方,你也能做許多事情?!?/br> 趙旭微微一頓,隨即苦笑了一聲,眼神有些復雜的說道:“我心中總有幾分不妙的預感,太女……并不是能馭下之人,尤其是那些驕傲不遜的武將?!绷曃渲烁娜擞钟袔追植煌?,禮賢下士那套或許行不通,太女文弱可不是好事兒。 孔尚瑾也嘆了口氣,卻說道:“你在這邊喝悶酒也無濟于事,與其有這個時間,還不如好好計劃將來?!?/br> 孔尚瑾沒有說出口的是,這次太女若是失利,很可能原本就搖搖欲墜的太女之位更不穩當,趙旭畢竟是太女的親meimei,即使她不受皇帝的喜歡,將來也很可能成為其他皇女的眼中釘。 趙旭見她擔憂的眼神,也是笑了起來,隨即又說道:“放心吧,無論如何,我還有幾分自保之力?!?/br> 說完這話,趙旭又說道:“匈奴來勢洶洶,怕是所圖非小,他們做了這么多年的準備,并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擊退的,永寧候府雖然遠離軍部多年,到底是以武發家,或許會受到些許波及?!?/br> 孔尚瑾點了點頭,她其實也知道,趙旭喝悶酒的理由,大概只有幾分是擔心太女,更有幾分是因為,太女好歹還有領軍出發奪取戰功的機會,但趙旭同樣是皇女,如今只能躲在暗處做些動作,不受皇帝喜歡的皇女,注定得遠離朝政。 趙旭的話孔尚瑾也記在了心上,回家便提醒了永寧候一聲,永寧候皺了皺眉頭,倒是沒有多說什么。 遠在邊疆的戰爭對京城似乎并沒有帶來太大的影響,該歌舞升平也是照舊,孔尚瑾平日里的工作也沒有絲毫的變化,唯一不同的大概是,馮氏考慮的深遠,暫時停止給他相看親事了。 ☆、第68章 大喪 太女御駕親征也是大明朝的一件大事兒,就像皇帝預料的那般,太女雖然不是什么軍事人才,但好在是個能聽得進人話的,外加身邊還有幾個謀士在,一路上倒是安安穩穩,幾個將軍背后的勢力復雜,但有皇帝的親信就在那邊盯著,也不敢有大動作,所以雖然小問題不斷,但倒是沒有出現大的麻煩。 沒多久,隨著大軍的到達,捷報頻傳,朝堂上一直壓抑著的氣氛總算是放松了些許,一時之間對著太女歌功頌德的人倒是不少。太女畢竟是這個國家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在她沒有大錯的情況下,這樣的身份就足以讓許多人跟隨,這些年平庸的太女能坐穩這個位置,嫡長女的身份可是幫了她不少。 就在大家以為,這次太女就算是沒有太大的戰功,也能混一個好名聲回來的時候,前方忽然傳來一個噩耗,威武大將軍病重! 威武大將軍是皇帝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這次匈奴首站受挫,就是因為這位將軍反應及時,才沒讓失態加速惡化,這位大將軍雖然年紀不算年輕,但絕對說不上老邁,一直都是健壯的,怎么可能忽然病重。 孔尚瑾聽見消息的時候變覺得不對勁,山雨欲來的壓抑感讓她透不過氣來。隨后趙旭卻傳來消息,讓她通知永寧候最好是閉緊門戶,這段時間千萬別招惹什么是非。 原來那威武大將軍確實不是正常的病重,忽然病倒卻是因為被人下毒。 身為一軍統帥,威武大將軍身邊吃的用的,原本不該讓人鉆了空子,但太女帶著大軍前去之后,邊疆的勢力便混亂起來,尤其是鎮北大將軍底蘊雄厚,并不是突然崛起的威武大將軍可比的,秦寶山固然可以讓自己的手下聽話,卻管不住太女帶來的人。 這次混入的細作在邊疆潛伏多年,這一次趁機作亂,不僅秦寶山,連帶著好幾個將軍都中標,不過秦寶山最為倒霉,她的胃口向來又好又大,吃下去的□□也最多,雖然救治的及時,沒直接送了命,但再想要上戰場也是不太可能,如今癱在床上,將來能不能恢復還是兩說。 接到消息的時候,皇帝的憤怒可想而知,但事已至此,她就是再憤怒秦寶山也從床上爬不起來,皇帝一邊派了太醫過去,一邊下力氣安撫邊疆的兵將,要知道秦寶山統帥多年,她出事之后很容易影響到軍心。 皇帝猶豫再三,知道太女的性格缺陷,還是不敢直接將秦寶山手底下的兵權直接交給她,畢竟那是四十萬的大軍。但除了太女之外的人,不是資格不夠就是皇帝不放心,思來想去,皇帝只覺得腦仁疼。 沒等皇帝想出辦法妥善處理那群士兵,前方卻再一次傳來噩耗,聽見消息的人幾乎以為自己的耳朵出了錯。 太女陣亡了! 誰都知道,說是御駕親征,但不管是皇帝還是太女,去了都是當一個吉祥物,主要起到激勵軍心的作用,別說太女是個文人,就是武將,也不可能以身犯險,貿貿然沖到前鋒。 太女身邊一群護衛,肯定會誓死保衛太女的安慰,這樣的情況下,皇帝才會同意太女出征,而現在,卻傳來消息說太女陣亡了。 收到消息的時候,皇帝直接一口鮮血噴出暈了過去,嚇得滿朝文武心驚rou跳,如今邊疆不穩,太女陣亡,若是皇帝再出點什么事情,那大明朝的氣數怕也到頭了。 幸好皇帝昏迷了一天一夜,終于還是醒了過來,只是眼看著老了十歲不止,原本中氣十足的人,如今連說話都有氣無力了。 太女陣亡這樣的大事兒,沒有人敢擅自做主,皇帝醒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文武百官。強撐著身體起來,皇帝看著一個個面帶急色,似乎一臉傷心的女兒,心中只覺得諷刺,太女陣亡,要說沒有這群女兒的手段,她是不能相信的。 事實上,皇帝也沒有冤枉了這群皇女。要說皇女們想讓太女死在前方,那是肯定的。不過她們確實也沒有那么大的膽量直接動手,這次只能說是陰差陽錯。幾位皇女一起動手,你插一手我插一腳,都不是大動作,誰知道就露出一個極大的破綻,而匈奴潛伏在明朝的細作就抓住了這個大漏洞。 太女陣亡,死在了自己的門人手下,原本那門人并不能靠近太女的身邊,卻因為一群皇女們的動作得到了這個機會。太女身邊的護衛擋住了匈奴人的刀劍,卻擋不住背后刺來的暗箭,這才導致了這個可悲可笑的結局。 即使心中恨不得痛打這群女兒,但如今為了大局,皇帝只能先咽下這口氣。那可是太女,她雖然并不是十分寵愛,卻培養了這么多年的繼承人。 皇帝閉了閉眼睛,忽然開口說道:“匈奴韃子欺人太甚,朕此一生,不踏平匈奴誓不罷休?!?/br> 下頭二皇女忽然上前一步,稽首說道:“母皇,兒臣愿意趕往前線,為大姐報仇雪恨?!?/br> 皇帝意味不明的看了她一眼,卻看向自己的其余幾位女兒:“你們呢?” 三皇女微微低下頭,皇帝的眼神讓她心中略感不妙,卻只能硬著頭皮說道:“大姐的血海深仇,兒臣斷不能忘?!?/br> 看著一群喊著報仇的jiejie,趙旭眼睛微微發酸,雖然跟太女不算親近,但她們到底是同父的親姐妹,趙旭自然不希望太女出事。如今人死了,除了自己與母皇,恐怕這些個血脈相連的姐妹,都巴不得她死的干凈。 皇帝的眼神從一群皇女身上掃過,忽然將視線放到趙旭身上:“旭兒,你不愿?” 趙旭猛地一個機靈,回過神來這可不是她傷心難過的時候,她咽下喉嚨里的哽咽,只是低頭說道:“大姐的仇,不能不報,但當務之急,還是先接大姐回來?!?/br> 皇帝的眼神微微一緩,半晌卻說道:“明兒重要,邊城百姓更加重要?!比羰侨缃褡屓藢⑻突貋?,自然又得興師動眾。 皇帝將急報遞給內侍,內侍傳給各位皇女和大臣傳閱,一群人這才知道,原來太女陣亡導致軍心不穩,匈奴居然趁勢下了三個城池,如今,百姓正在水生火熱之中。 皇帝深深吸了口氣,忽然開口問道:“鎮北將軍何在?” 鎮北大將軍是徐妃的親jiejie,如今已經年近五十,不過還是身強體壯,最重要的是,鎮北大將軍在軍中頗有幾分威名,如今只能讓她趕往邊疆主持大局。 二皇女臉上閃過一絲喜色,下意識的朝著自家姑姑看了一眼,鎮北大將軍微微點頭,這些年為了打壓二皇女,皇帝已經慢慢收走她手中兵權,如今再次手握大軍,太女卻陣亡了,二皇女上位的可能性自然更大了。 三皇女眼中閃過一絲焦急,太女死了,如今有一爭之力的,只剩下二皇女和自己,剩下的人中,七皇女是二皇女的跟屁蟲,八皇女十皇女雖然抱團了,但一來父妃并不受寵,二來不占長不占嫡的,十二皇女倒是嫡出,但是逆生子,不受皇帝待見,這些年都遠離朝廷,不能服眾。 太女一去,二皇女本就成了實際意義上的長女,再擁有兵權的話,自己豈不是沒什么勝算。三皇女心中焦急,哭著喊道:“母皇,太女殿下去的太慘,兒臣愿手刃敵軍,為大姐爭這一口氣。不然的話,那匈奴還不以為我大明皇朝無人?!?/br> 皇帝卻只是淡淡的看了她一眼,忽然轉頭說道:“既然這樣,旭兒,你準備準備,隨鎮北將軍出征。你與太女一父同胞,自然該為她雪恥?!?/br> 趙旭微微一震,有些不可置信的看向皇帝,不知道她這是忽然抽了風想到了自己,還是時隔多年,忽然記得自己還有另一個嫡出的女兒了。 一句話成功的讓一群皇女目瞪口呆,二皇女臉色大變,但在鎮北將軍的示意下低下頭,三皇女顯然沒有料到,自己唱作俱佳的一番動作,居然讓趙旭截了胡,幾乎沒能掩飾住眼中的嫉恨。 八皇女和十皇女也朝著趙旭看去,顯然是在評估這個不受關注多年的嫡出meimei,如今是不是成了威脅。 無論如何,皇帝已經開口,趙旭自然不可能放過這樣的大好機會,前往邊疆雖然帶著極大的危險,但同時也是極大的機遇。錯過這次機會的話,可能她一輩子都要遠離政治中心。趙旭從來不是無心之人,否則的話哪里會有這些年的經營。 在幾位皇女反應過來之前,趙旭已經上前一步,稽首說道:“兒臣遵旨,定不負圣上所托?!?/br> 皇帝點了點頭,忽然又開口叫道:“永寧候何在?” 站在一旁的永寧候心中咯噔一聲,雖然她的爵位高,但其實誰都知道,永寧候府如今只擔著虛職,不受皇帝寵信,并沒有多少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