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節
☆、第48章 舞勺 孔青玨心心念念著自家小姨說的辦法,只是回家之后,孔尚瑾倒像是把這件事拋諸腦后,該吃吃該喝喝,該出門讀書絕對不留在家里寫字,如果不是她知道,小姨這個人從來不是信口開河,會拿這樣事情開玩笑的人,她怕是會以為自己被耍了一把。 就在孔青玨幾乎忍耐不住,想要把孔尚瑾堵在門口逼問的時候,這一日孔尚瑾忽然出現在她面前,直接讓人把她眼睛蒙住,左轉右轉的拉著走了??浊喃k心中莫名,等摘下眼睛上的布條時卻是驚呆了,指著孔尚瑾大叫道:“四姨,你,你,你怎么把我帶到貢院來了,你知不知道這是砍頭的罪名?!?/br> 貢院是讀書人考科舉的地方,那可不是能隨隨便便進出的,孔青玨看著那熟悉的院落幾乎沒有暈過去,要知道朝廷對這一塊重視的很,若是被人知道自家小姨帶著自己貿貿然的進來,恐怕連侯爺也救不了她們。 孔尚瑾撇了撇嘴,暗道自己怎么可能做那么不靠譜的事情,別看這地方跟貢院看似一模一樣,其實不過是像了一個模子罷了,外頭院子上掛著的是書齋兩個大字,里頭靠近廁所的這幾排,看著倒跟貢院一模一樣,但再往后卻都是尋常的磚瓦墻壁,不過是造成一種跟貢院一模一樣的視覺效果罷了。 孔尚瑾為了這個大侄女也是花費了不少的心思,要克服心理障礙,一般而言有兩個辦法,一個是開解,讓她自己慢慢放開,當然,孔青玨要是能做到的話,也不至于連續兩次折戩而歸。第二個就是以毒攻毒,讓她對這種壓力麻木,從而不會過度的緊張。 孔尚瑾當時考慮了許久,終于想出了這么一個損招,私自進出貢院是不可能的事情,真的想要在家里頭造一個貢院,那也強人所難,但弄一個仔細看四不像,但身在其中卻不能察覺遠處不同的“貢院”,與她而言不過是多費一些事情罷了。 不過是幾個單間,就算跟貢院相似又如何,外頭明晃晃的掛著書齋的匾額,這幾排房間之外,都是青磚搭建而成的普通院落,就算被人知道,也拿不到侯府的把柄。 也是永寧侯府占地面積夠大,她才能動用這么一大片的土地,建立這么一個試煉場。當然,其中馮氏呂氏也是出了大力氣。 孔尚瑾也不解釋,拍了拍手,卻見兩個官差上前兩步,卻是要對孔青玨搜身,而后頭已經陸陸續續的跟上了好幾個“學子”,如果不是孔尚瑾莫名的出現,孔青玨幾乎以為自己是午夜夢回,到了科舉的貢院里頭。 一切就跟孔尚瑾預料的那般,孔青玨在初初的震動之后,便開始有些緊張起來,雖然明知道這地方有古怪,不該是科舉。但看著貼出來的試題,她又一次感受到那種窒息的緊張感覺,坐下之后大腦就是一片空白,連帶著握著筆的手掌都開始抖索。 孔尚瑾已經消失,書齋里頭就像是舉行了一場科舉,甚至旁邊廁所傳來的臭氣都一般無二,若是孔青玨能看見,不遠處的小樓上頭,自家小姨笑嘻嘻的拿著一只千里眼,正樂滋滋的欣賞自己的窘態,恐怕會憤起掀桌。 孔尚瑾的身邊,永寧侯微微皺眉,待看清楚自家孫女的緊張姿態,又是嘆了口氣,明明不管是她還是先生,都說玨兒的才能,中一個進士綽綽有余,偏偏她屢戰屢敗,到最后弄得全家人都沒有了信心,從而給了玨兒更大的壓力。 永寧侯也知道這樣的情況不對勁,卻除了開解又是無能為力,在她看來,玨兒是將來要繼承侯府的人,即使不考科舉也沒啥大不了的,但偏偏這孩子就是鉆了牛角尖。 而家里頭,瑾兒和琮兒又早早的得了功名,兩相對比,永寧侯也不得不擔心,這孩子有朝一日因此心性大變。 有時候,為了孔青玨,永寧侯甚至興起過打壓嫡幼女和另一個孫女的心思,很多世家大族其實都有這樣的做法,因為法定繼承人不夠出色,就壓制其他的旁支,不讓他們過于優秀。 但永寧侯最后還是壓住了這樣的心思,這樣的做法不過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罷了,不但無益于家族的興盛,反倒是會毀了那些好苗子。 孔尚瑾沒瞧見自家老娘的心思百轉,樂滋滋的看了一會兒自家侄女兒的笑話,才轉頭說道:“一次兩次怕是不成,多試幾次,以后玨兒便對這樣的地方無感了,以她的才學,科舉還不是手到擒來?!?/br> 永寧侯心中喟嘆,暗道自己的決定果然是正確的,要真壓著瑾兒和琮兒不許出頭,不說這兩人對玨兒會不會有所怨恨,如今斷然不可能這般費心費力的為玨兒著想。 看著面帶笑容,還跟面團子似可愛的小女兒,永寧侯不由和緩了神色,笑著說道:“就你歪主意多?!?/br> 孔尚瑾見她面帶笑容,笑著走到她身后,一邊給她捏捏肩膀,一邊說道:“還是母親有先見之明,我們姐妹侄女幾個都是習武之人,否則的話這樣艱苦的條件,我哪里敢給玨兒多來幾次,真傷了身體,大姐夫可不得把我吃了?!?/br> 永寧侯笑著搖了搖頭,心中也盼著這個辦法有用。不知道是不是以毒攻毒的辦法起了效果,反正三次之后,孔青玨再考試的時候,就態度自然了。不過臨到秋闈,一家人還是擔心的很,畢竟假書齋和真貢院還是大有不同,生怕到了真正考試的時候,孔青玨又被自己的心情影響。 幸好,上天也厚愛這個努力的少女,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層層關卡,孔青玨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脈似的,考一次過一次,等金榜題名之時,也不過是十八歲稚齡。 十八歲,對于這個時代的女子來說,已經是成家立業的年紀了,但對于科舉來說,絕對是屬于青年才俊。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人生四大喜事,孔青玨一下子就遇到了倆,在她考完鄉試的時候,家里頭馮氏呂氏多方對比,總算是給她確定了未來的夫君,趙氏。 趙家如今看似平庸,但早幾年的時候,可是京城里頭炙手可熱的權貴之家。趙氏的祖母乃是當今的太子太師,在當今上位之后,還穩距內閣許多年,后告老還鄉,當今也給予了極大的重視,如果說程慶山這個太子太傅是讀書人心中的大儒,那趙氏的祖母則是許多官員心中的不倒豐碑。 只可惜的是,趙太師一生只有一個嫡女,雖然趙家旁支不少,但嫡系卻單薄的很,這位趙家女還是個早逝的命運。 趙家女臨死之時,倒是已經有一兒一女,死后,這雙兒女便養在趙太師跟前,如今趙家看似沒落,不過看當今的態度也就知道,若趙太師的這個孫女是個出息的,將來不愁沒有出路。 原本呂氏是不滿意趙氏的,畢竟有喪父長子不娶的道理,但之后聽了馮氏的話,細細相看了趙氏一番,覺得這位的教戒規矩,倒是比一般的大家公子都要更好一些,可見趙太師為了這個孫子,也是花費了一番心思的。 趙家如今看似遠離朝廷,但其實趙太師依舊簡在帝心,皇帝時長召她相見,唯一可惜的是,趙太師年事已高,誰也不知道她還能撐多久,若是一病去了,恐怕趙家就會大不如前。 只是馮氏心中也明白,如果趙家還是當初的趙家,永寧侯府還不一定能攀上這門親事。 趙太師年老體衰,唯一的孫女尚未弱冠,為人謹慎但才學一般,將來成就恐怕就那樣了。但就是這樣,馮氏才能放心的結親,否則的話,如今皇女們一片亂象,勛貴權貴之家,有幾個能獨善其身的。 多方考慮,趙氏終于進了永寧侯府家門,恐怕那邊趙太師會同意這門親事,也是看中了永寧侯遠離奪嫡之爭。成親的第二日,孔尚瑾便見到了這位傳言之中頗有賢名的趙氏,趙氏的姿容不過秀麗,一張圓圓的鵝蛋臉,比一般的大家少爺圓潤一些,看著很是可親的模樣,但看其說話做事,便知道是個心有城府的。 孔青玨并不是那種只愛顏色的,見趙氏氣度非凡,沒幾天就把房中打理的井井有條,每每談吐有物,對他更多幾分尊重,夫妻倆個舉案齊眉,感情倒是一日好過一日。 孔青玨成親沒多久,家里頭便給她謀了一個外職,以侯府的門路,倒是不至于不能留京,只是永寧侯覺得,如今京城亂的很,留在這里很容易摻入奪嫡之爭,再說其實京官如果沒有圣寵,想要晉升更加不易。 為此,孔青玨只好帶著嫡夫君赴職去了,地方官無旨意不可入境,等孔青珠成親的時候,孔青玨也只能送來一份厚禮。 說起來,孔青珠的妻主與趙氏還是表兄妹的關系,卻是趙氏父親娘家的嫡出長女,最是端方的一個人,與孔青珠倒是相得益彰。 一年之內,侯府里頭接二連三的辦喜事,孔尚瑾卻沒有那么多的心思關注,因為她那像是停滯了發育的身體,終于后來奮起,蹭蹭蹭的往上冒頭了。 之前的時候,孔尚瑾還深深憂慮,怕自己身高不足,成了個三等殘廢,誰知道不過是一年的功夫,她就直接超越馮氏,朝著永寧侯的身高奮發追趕了。 大概是短時間內身高拔高的太快,即使一貫身體好的孔尚瑾也每夜每夜的抽筋,即使每天牛奶骨頭湯的使勁吃喝,還是有些營養跟不上,原本就沒多少rou的她直接變成了竹竿子,每每看得馮氏心驚rou跳,恨不得將那些好吃好喝的全部塞進女兒的肚子。 孔尚瑾也是無奈,她自覺除了每晚的抽筋之外那是吃嘛嘛香,但發育期的身體就是這么不可理喻,如今袍子一穿,就跟披了大褂似空蕩蕩的,站在那兒像是能被一陣風吹走,比一向纖弱的楊怡晴還不如,讓人看了就忍不住擔心,生怕她有一個好歹。 誰又能知道,這么輕飄飄的孔尚瑾,那是上得了馬,射的了箭,打得了拳,跑得了步。每天的食量已經超過兩個成年人,孔尚瑾都不由自主的懷疑,自己這般的發育沖勁,跟那力大無窮的金手指也有一定關系,君不見隨著年紀增大,她的力氣也越來越大,如今上千斤的石磨,她也能一鼓作氣舉起來。 之前看永寧侯和幾個jiejie的身高,孔尚瑾便覺得自己矮不到哪里去,畢竟身體最為單薄的二娘子,身高也夠得上中上水平。果然等她奮起直追,很快就超過了自家的幾個侄女,如今堪堪與永寧侯比肩,想必在發育期結束之前,超越永寧侯不是難事兒。 孔尚瑾這般的長高,她自己還不當一回事兒,身邊的人卻擔心的很,馮氏倒也罷了,可著勁的給她進補,如果不是有太醫的話壓在那邊,恐怕連百年人參千年靈芝都要找出來了,就是永寧侯,時不時的還要問一句女兒的吃喝呢。 而一直看著孔尚瑾長大的皓辰,一段時間沒見,乍然一看自家小萌萌的包子臉師妹,忽然變成瓜子臉瘦竹竿了,嚇得差點沒直接喊太醫,還以為她在自己看不見的地方生了一場大病呢。 等知道了真相,皓辰也是哭笑不得,她也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人,怎么不記得自己那時候有這么的寒磣,左看右看還是放心不下,第二天一溜煙的滋補品就進了永寧侯府,倒是看得永寧侯感慨了一句,這位十二皇女,對自家女兒到底是用了心的。 皓辰這段時間上學的時候都少,倒不是她樂意如此,而是最近朝廷上出了一件大事兒,匈奴人派了使臣前來朝拜,而皇帝大手一揮將事情交給了太女接待,皓辰這段時間入了太女的眼,也得了一個可有可無的職位。 ☆、第49章 匈奴 匈奴在明朝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北方那茹毛飲血的游牧名族形象,前朝末期,匈奴部落一度強大到攻下了大半的中原土地,只是后來□□皇帝登高一呼,率領將領將匈奴人驅逐出境。 □□時期,匈奴人元氣大傷,都是安安分分的,先帝等位之后,倒是鬧出了一點動靜,只是先帝是個好糊弄的,卻有一個強硬的老娘還有一個強硬的太女,當時還是太女的當今親自帶領大軍北上,將匈奴人打得落花流水,如今威武將軍之流,都是那時候興起來的一批將領。 這些年來,匈奴人小打小鬧沒少,卻再也沒有大規模的犯境,可見也是怕了當今的雷霆手段。匈奴人進京朝拜并不是新鮮的事情,雖不是每年,但隔三差五的,這位鄰居總也要冒出來刷刷存在感,或者是死皮賴臉的從明朝討得一些好處回去。 當今早年的時候鐵馬金戈,恨不得將匈奴人趕盡殺絕了,那時候匈奴人朝拜是真的朝拜,多少金銀珠寶,汗血寶馬,都作為貢品運來,只為了讓這位馬上皇帝息怒,別一個勁的抓著他們不放。 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當今的脾氣似乎也越來越溫和,早年動不動就出動大軍,與匈奴拼死大戰的情形消聲滅跡,甚至斬殺大臣都越來越少。匈奴人便又開始冒頭,距離今年,竟足有十年功夫沒有朝拜。 當然,或許也是朝著皇女們一個個長大,為了儲君之位花樣百出,朝堂之上熱鬧的很,如今的太女并沒有當今和□□的魄力,能把一群meimei壓得心服口服,理所當然的,這些事情也牽扯住皇帝大部分的精力,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她除了派人申斥一番,對待匈奴的問題上,也更加趨向和平一些。 數十年未朝拜的匈奴人,忽然要來了,而且來的還不是普通人,而是如今匈奴人的單于呼韓邪。正因為如此,接待匈奴使臣的任務才會落到一國儲君的太女身上。不說一群皇女如何的羨慕太女這個長面子的任務,就是身在禮部的永寧侯也忙的腳不沾地,雖說是使臣,但匈奴人可不是那么好忽悠的。 孔尚瑾多多少少聽到過一些,心中有些不妙的預感,十年不來朝拜什么的,怎么看都覺得不對勁,而且再次前來就是單于帶隊,絕對不僅僅是重視明朝的關系。 單于等于是皇帝,即使是附屬國,也斷然沒有皇帝親自作為使臣出使的道理。 孔尚瑾能看懂的道理,朝中能想到的也大有人在,只是在一群歌功頌德的聲音中,他們的意見都被壓了下去,雖然心中隱隱不安,但這些年來匈奴安分守己的很,他們也拿不到任何的把柄,只能暗自憂心罷了。 這一日皓辰難得悠閑,過來的時候還給孔尚瑾帶了許多上好的血燕,幾次三番的吩咐:“回去一定要每日吃一些,別覺得麻煩,這些日子我怕是不能再過來了,若是有事的話,盡管派人去找我?!?/br> 孔尚瑾看著那一大盒子的東西哭笑不得,這些東西永寧侯府哪里就少了,不過也領皓辰的一番心意,見她這般說,反倒是勸道:“我不過是長身體瘦了一些罷了,其實身體好的很,倒是你,這段時間太忙了,起色看著也差了一些,別為了差事把好好的身體折騰壞了?!?/br> 皓辰卻只是笑道:“我不過是個打打下手的,哪里用得著勞累?!敝皇钦f這話的時候,她的臉色并不太好看。 孔尚瑾見狀,只壓低聲音問道:“到底出了什么事情,若是我能幫忙,千萬要告訴我?!?/br> 皓辰聽著覺得窩心,這段時間無人可語的心情總算是紓解了一些,伸手捏了捏小孩的臉頰,覺得沒有了軟綿綿的巴掌rou手感也大不如前了,看著孔尚瑾譴責的眼神,只好收了手,嘆了口氣說道:“這次匈奴使臣,怕是來勢洶洶?!?/br> 原來皓辰雖然在朝中力量薄弱,但手底下的商人卻幾乎遍布明朝,不僅有出海的,還有一些不辭辛苦,往匈奴所在的草原地帶走商,只為了更大利益的。 也是這群商人帶回來的消息,原本混戰成一團的匈奴,近些年來似乎安穩了許多,這位呼韓邪可不是個小角色。 呼韓邪原本只是前代單于的次子,但能夠用強硬的手段繼承單于之位,將分裂的匈奴部落統一起來,可見是個心有誠服很有手段之人,如今這個人要進京來,說無所圖的話,沒有人會相信。 只是皓辰得到的消息并不確切,也無證據,她也不樂意為了這件事將自己埋下的棋子一一曝光。再說了,皓辰心中覺得,匈奴的變化,皇上也不可能一無所知,所以只是心中擔憂,并無任何應對。 聽了一番皓辰的話,孔尚瑾倒是明白了一些她的意思,皺了皺眉頭,忽然說道:“既然這般擔心呼韓邪,何不讓她有來無回?!?/br> 皓辰臉色微微一變,下意識的朝著孔尚瑾看去。 孔尚瑾卻微微一笑,淡淡說道:“那呼韓邪寧愿冒險,也要親自來明朝,必定沒有立刻犯境的實力,不管她是來示弱還是來試探,來了我們的地盤,總不可能事事順遂?!?/br> “若是半路上遇到劫匪,或者沾惹了風寒,一病死了,那也怪不得誰?!?/br> 皓辰意味深長的看著自家小師妹,以前只覺得是個孩子,如今聽她這番說話,卻心驚這孩子的主意足夠驚人:“怕是不那么容易,若是呼韓邪單于死在明朝,匈奴豈會善罷甘休?!?/br> 兩國交鋒還不斬來使呢,以皇上這些年的仁慈,絕對不會讓他們做這樣的小動作,否則的話,她還用得著擔心。 孔尚瑾卻不這么看,明知道這位呼韓邪是威脅,還放她安然歸去那才是傻子:“匈奴不會善罷甘休又如何,他們死了一個單于,總不可能上下一心,立刻又能出現一個讓匈奴人上下一心的,你也說了,這位單于還是壓著自家哥哥上位的,恐怕她一死,匈奴人能再次亂上幾十年?!?/br> 在孔尚瑾看來,真要把呼韓邪直接殺了,也不過是面子上難看了點,匈奴人沒有直接犯境的打算,那就是實力不足,要是單于直接死了,更加不可能會動大軍了,好吧,就算是他們心急之下發動了戰爭,這種沒有準備好的戰爭,反倒是有利于如今的明朝。 皓辰聽著心頭發熱,最后還是無奈的嘆了口氣,不管是仁慈的皇帝,還是仁慈的太女,若是知道這樣的想法,恐怕是要大罵一句亂臣賊子。不過瑾兒能在自己面前毫無防備,也是相信自己的遠古。皓辰嘆了口氣,摸著孔尚瑾的腦袋說了一句:“若能有一日……” 皓辰沒把話說話,孔尚瑾也意識到自己的放肆,很快吐了吐舌頭將話頭結束,反倒是拉著她說起補品的事情來,就算是心中憂愁,也不能把身體弄壞了,那不是仇者快親者痛的事情嗎。 因為皓辰的話,孔尚瑾也把匈奴來使的事情放在了心上,等那一日使臣進京,她便跟著程明一起去看,坐在酒樓二樓,臨街的位置早就坐滿了各色各樣的人,如今都探著腦袋往下看,似乎來的不是人,而是什么稀奇的玩意兒似的。 匈奴人十年沒來朝拜,而邊疆的戰爭更是已經停歇了二十多年,甚至近五十年來,所謂的戰爭也不過是小打小鬧,當今時期,戰場更是一度擴展出去,并不在明朝的疆土上。也正因為如此,明朝人對匈奴人的仇恨似乎也隨著歲月變得淡薄起來,如今街道兩旁都圍滿了各色各樣看熱鬧的百姓。 很快,匈奴人使臣的隊伍便進城來了,迎接的隊伍是禮部官員,永寧侯也在其中,不過一眼望去,便能立刻分辨匈奴人和明朝人。 這里的匈奴人似乎更傾向于歐洲人種,與明朝人截然不同。 他們的身材高而強壯,頭大而圓,闊臉,顴骨高,鼻翼寬,上胡須濃密,長長的耳垂上穿著孔,佩戴著一只帶著紅寶石的純金耳環。厚厚的眉毛,杏眼,目光炯炯有神。身穿長齊小腿的、兩邊開叉的寬松長袍,腰上系有腰帶,腰帶兩端都垂在前面,鞋是皮制的,寬大的褲子用一條皮帶在踝部捆扎緊。 匈奴人普遍比明朝人高大一些,一看就知道是個彪悍的馬上民族,即使是來朝拜,這群使臣也一個個佩戴者大刀,高抬著下巴的沒有,可沒有絲毫謙遜的意思。 為首的匈奴人身材尤其高大,坐在馬上也比旁邊的人高出半個頭,看起來應該是三十出頭的樣子,不過匈奴人當年年紀看起來會比實際上大一些。 總體來說,這一隊伍的匈奴人人高馬壯,比的禮部的一群人都成了文弱書生,看得孔尚瑾頻頻皺眉,和平年代對于百姓來說是天大的好事兒,如今明朝不過是三代,正應該是國泰明安的時候,偏偏這兩年時不時有災訊傳來,如今匈奴又是虎視眈眈。 匈奴人的出現,倒是讓下頭的百姓安靜下來,等他們的隊伍經過之后,才紛紛討論起來,無非是匈奴人也是一個鼻子兩只眼睛,跟明朝人沒什么大不同,或者是說匈奴人看著不是好脾氣的之類的話。 孔尚瑾這一日是跟程明一塊兒出的門,程明看完過去的人,也是感嘆道:“原以為那種茹毛飲血的民族,來的人會是粗俗不堪的,如今看著,倒是有幾分精神氣?!?/br> 程明是個完完整整的文人,顯然沒有意識到匈奴人精神氣好對明朝有啥壞處,反倒是感慨了一番。 孔尚瑾搖了搖頭,正要說話,卻聽見外頭的書生大聲感慨著說道:“皇上仁德無雙,這才有如今的萬國來朝,匈奴人必定能被感化,以后邊疆再無戰事,這才是皇上之福,百姓之福!” 感化!孔尚瑾差點笑噴出來,別說是完全的另一個民族,就是明朝國內,靠著感化兩字也是寸步難行。上輩子聽過最經典的話,絕對是槍桿子里出政權! 程明見她臉色古怪,倒是問道:“怎么?瑾兒并不贊同?” 孔尚瑾憋了口氣,若是皓辰在眼前的話,她必定是要嘲諷一番了,不過如今一同出來的是程明,便只是說道:“這樣的蠻人,恐怕只有把他們打怕了才是正道?!?/br> 程明聽了這話,果然不太贊同的皺了皺眉頭,文人一般都不喜歡打仗,程明也不例外,看了眼自家小師妹,籌措著說道:“以德服人才是正道,瑾兒這樣的話,以后斷斷不可亂說,若是被旁人聽了去,還是一場是非?!?/br> 孔尚瑾無奈的嘆了口氣,現在她也是個小豆丁,就算是想要拯救天下蒼生,也沒這個本事,只好將這些煩惱拋諸腦后,反倒是問起程慶山的身體來:“也是,師姐,老師最近的身體如何,夜里還是難以成眠嗎?” 說道程慶山的身體,程明也憂心起來,要說趙太師那邊,家里頭好歹也是經年大族,她倒下了固然讓家族大受打擊,但不可能一蹶不振,但程家卻不同,程家原本只是寒族,這些年來只靠著一個程慶山撐著罷了,她要是去了,程家的天就塌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