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節
書房是個一進的院子,院子極小,從院門到屋門不過十幾步的距離。屋門沒關,垂著簾子,窗子糊著淺得如同一縷煙霧般的綠紗,透過窗紗,看到影影綽綽的身影。 杜俏有意地放輕了步子,慢慢挪到門口,撩起簾子。 林乾站在書案前,左手支著案面,右手握著筆,聚精會神地寫著什么。雖是斷了半條腿,可身姿依然挺立筆直。 杜俏長長地舒一口氣,倚在門邊,屏息等待著他寫完。 筆上墨盡,林乾收了筆,并不回頭,只淡淡地問:“幾時回來的?” 杜俏不答,上前緊緊地抱住他,臉貼著他的脊背。 他身上的溫熱透過薄薄的夏衫傳過來,杜俏感受到他的氣息,和他的強壯的肌rou,不由有些哽噎。 林乾身子僵了下,掰開她的手,回過神,對牢她的眼眸,厲聲問:“誰欺負你了?” “沒有誰,”杜俏想笑,卻莫名地又有點委屈,撲進他的懷里,小聲地說,“我想你了……本來是跟大哥和阿楚一同看我娘先前的住處,突然就想你了,想回來看看你,一時一刻都等不得?!?/br> “你啊,”林乾了然,有些無奈,又有些歡喜,攬了她的肩,低聲道,“前一刻風風火火地連東西顧不上收拾就要走,這回又急急忙忙地回來,到底幾時才能長大?” 到底幾時才能長大? 她已經二十又二,都是當娘的人了,林乾還這般說她。 是不是在他心里,她永遠都是那個需要他呵護需要他縱容的女孩? 而她呢,這幾個月要么忙著出門應酬,要么就是cao持家事,完全沒有把他放在心上。 杜俏心底發酸,好容易才壓下眼中的淚意,仰著頭笑道:“侯爺,之前不是說得了壇好酒藏在書房,要不,讓廚房備幾個可口的菜,咱們喝兩杯?” 美麗的杏仁眼里閃動著狡黠的光芒,林乾看著眼里,心頭動了動,卻扳著臉道:“喝酒可以,但不能耍賴……我不跟酒品不好的人喝?!?/br> 杜俏噘著嘴,突然雙手環住林乾的后頸,踮著腳尖吻上他的唇,輕聲地問:“這樣算不算耍賴?” ** 此時的杜仲跟易楚仍然待在潮音閣,卻不是在院子里,而進了正房。 屋里許是經常通風,并沒有那種腐朽的塵土氣息,桌椅也都擦得錚亮,摸上去絲毫不見灰塵的印跡。 只是長案、高幾以及多寶格上的擺設一應皆無,顯得空蕩蕩。 杜仲負手站在墻邊,悵然開口,“先前這里掛了幅《月下松風圖》,那邊高幾上供著只青花云龍紋的梅瓶,我娘喜歡花,可瓷器卻喜歡素雅點的青花瓷而不是粉彩或者斗彩,所以這屋里擺設一應都是青花瓷,唯有香爐是越窯的青瓷,是三舅在外面淘換的古董,給我娘做了添妝……” 話到最后,又帶了些許悲涼。 易楚沉默片刻,換了話題,“這個薛婆子倒是可用之人?!?/br> 先前就管著灑掃,想必在辛夫人跟前并非得力的??墒悄苁刂鹤邮畮啄耆缫蝗?,不偷懶不耍jian,默默地做著分內的事,這份沉穩與耐心就很難得。 杜仲也是這般想法,低聲道:“再等幾日,就讓她去看管庫房?!?/br> 兩人將潮音閣一間間逛了個遍,出來時,已經是晚霞滿天。 小章氏在翰如院等得心急如焚,見到兩人,顧不得擺長輩架子,捧著只盒子就遞過來,“這是我好容易勸服了老夫人拿來的?!?/br> 易楚根本不接,只淺淺笑道:“二太太說笑了,老夫人的東西,我怎好奪愛,還請二太太帶回去?!?/br> 小章氏看著她云淡風輕的表情,恨得牙癢癢,恨不能一把將那對時隱時現的梨渦給撓亂。 本來,她知道杜仲被錦衣衛叫到奉天殿自辯還樂得不行,跟大章氏湊到一起商量,專等著章總岱帶人來把這面令人堵心的墻推了,再讓杜仲兩口子灰溜溜地搬出翰如院。 如果能把他的爵位擼了更好,他們杜旼得不到的東西,也休想讓杜仲得到。 杜仲陪著杜俏在潮音閣時,章總岱果然來了,而且是坐著馬車帶了人來的,足足十二個精壯有力的小廝。 小章氏親自在二門處迎候,好引了大伯父的人去推墻。沒想到,大伯父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財迷心竅見識淺陋,章家的好名聲都敗壞在你們手里了?!?/br> 十二個小廝跟在他身后,抬著三只沉重的樟木箱子,因不方便往里送,就撂在二門外。 章總岱從袖袋里掏出幾張紙扔在地上,“這是你們往家里送的東西,我消受不起?!彼︻^就往外走。 小章氏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讓丫鬟揀了紙張來看,是物品的清單,何年何月因何事送了何物,一項項列得清楚明白,有幾樣物品許是轉送了旁人,還作價折成銀子,一并還了回來。 這十幾年來往的禮都被退了回來,分明就是要斷絕情分。 小章氏欲哭無淚。 章家如今雖然官聲不顯,可當年祖父章學士的聲望頗高,只要靠著章家就能得到祖父教授過的朝臣的支持。 而現在,大伯父章總岱這種行為無疑是把她與姑母大章氏完全拋棄了。 從今而后,她又能依靠誰? 小章氏抖著手,薄薄的三張紙像是千斤重,幾乎握不住。咬了牙,吩咐丫鬟,“去,找幾個婆子來,把東西抬到映水軒?!?/br> 話音剛落,外頭進來幾個孔武有力的男人,看著臉面很生,衣著也不像府里的小廝,兩人一組,抬起箱子就走。 哪里來得這些人? 怎么護院也不攔著? 小章氏急了,顧不得男女有別,提著裙角追上去,“喂,你們要抬到哪里去?” 頭前那男人斜一眼她,不耐煩地說:“自然是抬到庫房里?” “誰的庫房?”小章氏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