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節
此言一出,不贊同他這話的人,又開始掐了起來。 等這些文官互掐得差不多以后,晉鞅才道:“古有文王求賢若渴,天下良士不拘男女,只要愿意襄助文王,他皆厚禮待之。我朝更有女將軍帶兵上陣殺敵百戰不殆,到了朕這里,若是容不下一位有才的女子,天下該如何看待朕,后世之人又如何看待我們?” 原本提議斬首張臺的文官們有些傻眼,聽陛下的這個意思,好像并不打算追究張臺? 大豐確實有過女將軍上陣殺敵的歷史記載,百年前高羅國進犯,守城的將軍病亡,他的妻子為了守衛城門,便代夫掌軍。后來她能力出眾,讓士兵們拜服,最后不僅守住了城門,并且還帶兵幫助鄰縣退敵。這位女將軍是他們大豐百位名將之一,官拜二品鎮軍大將軍,曾被大豐國君親口稱贊為須眉不及之巾幗英雄。 想到這,大豐的文官們心里有些犯苦,難道他們大出現一個女人打武將的臉還不夠,還要出現一個女人來打他們文官的臉嗎? 可是到了這個時候,誰也不好站出來說,對啊,作為男人我們就是嫉妒賢能,嫉妒一個女人比我們厲害,所以我們想讓陛下您把她給砍了。 甭管是不是真嫉妒,這會兒再站出來,傳到后世人耳中,那就是他嫉妒一個女人的才干。 為官幾十載,圖的就是一個流芳百世,誰不愛惜自己的羽毛? 反正這個女人也不可能成氣候,他們這會兒急著跳腳有什么意思,反正就算她入了朝,也不會有多少升遷的機會。山雞掉進鳳凰窩,再努力她也變不成鳳凰。 “陛下所言甚是,張臺此舉雖是有罪,但是其罪情有可原,臣奏請陛下從輕發落?!睅椭鴱埮_說話的官員趁著這個機會站了出來。 這部分屬于思想比較先進,不拘泥于陳規的人,顧之瑀也屬于這個代表隊一員。 “臣附議!” “臣附議!” 有武官跟著站了出來,用實際行動對張臺表示了支持。有了張臺來打文官的臉,他們莫名覺得有些解氣。 最后的結論就是張臺重罪可免,但是輕罪不可饒,于是把她發配到一個邊遠縣城做縣令,造福邊遠地區的百姓。 這個邊遠地方族類復雜,文化農業落后,瘴氣嚴重,一般有點門路的人都不會到此地去做官。 于是皆大歡喜,張臺的功名保住了,可是卻去了一個苦寒之地。對她比較反感的人也很滿意,因為這種地方,去了的縣令不是病死了,就是想盡辦法調任離開,張臺一個女人,在這種地方又能堅持多久? 堅持有可能病死,不堅持就保不住功名,處于這種環境的人,便也無足輕重了。 只是誰也不知道,張臺上任的時候,皇后娘娘送了她一名大夫。 殿試的事情終于全部落下了帷幕,一段時間過后,張臺的事情也漸漸被大家所遺忘,朝中又恢復了往日的景象。 就在一切都安穩的時候,京城又平地驚雷,這道驚雷還與京城一等世家李家有關。 有婦人狀告李光吉以庶充嫡,瞞天過海。 這事一出,滿朝嘩然,李光吉的嫡子不就是京城中有名的公子之一李懷谷嗎? 可是當年吳氏懷著李懷谷的時候,可是不少人看到她大著肚子的,又怎么會是以庶充嫡? 如果這事是李光吉自己干的,那么吳家人與吳氏知道嗎? 更重要的是,李懷谷都長大這么大了,這么多年沒有人站出來說過什么,現在突然有人鬧出這種事,這其中如果沒有什么貓膩,誰又相信呢? 事情鬧到朝堂之上,李家顏面掃地,李光吉更是信誓旦旦的表示,這簡直就是無稽之談,請求皇上徹查云云。 “做母親的怎么會弄不清孩子是否為自己所出?”晉鞅看著滿臉委屈加憤怒的李光吉,“不如請李夫人一起來協助調查此案?” 作者有話要說: jj卡了,點更新的時候跳出什么jj楚留香,把整個頁面都卡得不動了,我的全勤沒了,晴天霹靂??!最后兩天了_(:3」∠)_我的全勤沒了,感覺自己整個世界都昏暗了。 寶寶委屈,但是寶寶不哭。 :這年頭談江山傷感情啊 ☆、第92章 李光吉沒有想到陛下會提到吳氏,愣了片刻才道:“陛下,內子不過是一介婦人,這些事要她來只怕有些不合適?!?/br> “有什么不合適的?”晉鞅擺了擺手,顯然并不理會李光吉這一套說辭,“這種有關子嗣的事情,作為母親的可能更加了解?!?/br> 他看了眼朝中眾人,開口道:“此事就這么定了,退朝?!?/br> 百官有些可惜的看了眼李光吉與陛下,本來還想繼續看熱鬧,只可惜看陛下的樣子,似乎有意護著李光吉的顏面,他們即便是想看,也沒有機會。 李光吉冷汗潺潺,沉著臉出了殿門,他忽然憶起自己當初嘲笑司馬鴻的樣子,現在想想只覺得可笑,自己現在這個樣子,與司馬鴻當初又有什么差別?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當年他把事情做得那般縝密,便是吳氏也沒有察覺出來,又怎么會在這個時候鬧起來? 還有瑞王那里…… 他越想越覺得不對勁,當年幫他辦這件事的人,早已經不留一個活口,死人又怎么會說話? 還有誰會知道當年那件事? 就在李光吉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何明走到了他身邊;“李相爺,陛下請您到御書房去?!?/br> 李光吉心中微顫,看向何明的眼神也帶上些懷疑,當初司馬鴻病逝,他有意阻攔消息傳遞到宮中,讓外界產生一種司馬家被皇帝厭棄,而皇帝怠慢司馬家,所以才會在司馬鴻病逝將近一天后,才有所反應的印象。 這樣才能讓原本依附司馬家的人更加惶恐,然后轉投在他們李家門下。 這件事剛鬧出來,出來告狀的人就被皇上派人保護起來,他連人影都沒有看見,現在皇上又直接招他去御書房,難道現在就要審這件案子? 盡管心里存疑,李光吉卻不敢在何明面前顯露出來,滿朝上下誰不知道何明是陛下面前最得用的太監,就連原本跟在陛下身邊的白賢都被他踩下去了。 到了御書房,他看到除了陛下在以外,負責查處這件案子的張仲瀚也在。 “臣參見陛下?!崩罟饧锨敖o晉鞅行了一個大禮。 “李卿不必多禮?!睍x鞅朝他點了點頭,然后示意他坐下。 李光吉在張仲瀚旁邊坐下,兩人互相頷首后,便不再說話。 屋子里很安靜,李光吉只看到陛下埋頭在奏折上寫著什么,似乎并無開口的意思,他心里雖然煩悶,卻不好主動開口詢問。不一會兒,宮女端來新鮮的差點,可是他卻一點胃口也沒有。倒是坐在他身邊的張仲瀚端起茶杯品嘗起來,他聽著對方用茶蓋刮茶沫的聲音,心中更是焦躁難安。 約莫過了兩柱香的時間,李光吉身邊的茶水已經變涼后,晉鞅終于開口,“兩人大人再稍等片刻?!?/br> 等? 等誰? 李光吉心里隱隱覺得有些不妙,可是他從陛下臉上看不出有對他不滿的情緒在。 又等了一會,外面終于傳來幾個腳步聲,他忍不住朝外看去,就見白賢帶著自己的發妻走了進來。 “臣婦李吳氏見過陛下?!眳鞘献哌M屋后,朝晉鞅穩穩的行了一個大禮,連眼角的余光都沒有給李光吉一個。 他們夫妻二人的感情,早已經是有名無實,在外面人看來他們相敬如賓,互相愛重,不過是做出來讓別人看的而已。 李光吉沒有想到陛下這么快就把吳氏帶了過來,不自覺的在臉上帶出了幾分情緒。 “李夫人請坐?!睍x鞅照舊給李吳氏賜座,李吳氏在另一邊坐下,剛好能與李光吉對望。李光吉見李吳氏今天穿著暗色的外衫,因為顏色太重,幾乎快跟黑色一樣了,他皺了皺眉,李吳氏這幾年總是偏愛這種顏色的衣服,整個人弄得一點活氣都沒有。 只不過李吳氏是他的發妻,這些年來把李家管理得很好,他雖然已經不愛去她的院子,但是卻不會因為她的穿著打扮便表示不滿,這非君子之道,也非為夫之道。 夫妻二人相顧無言,氣氛再次變得尷尬起來。張仲瀚看了眼李吳氏與李光吉,低頭繼續喝茶。 大概是擔心李吳氏一個女人在御書房尷尬,晉鞅又讓人去請皇后。 李吳氏聽到皇帝去請皇后,眉梢微動,不過仍舊端端正正的坐著。 但是比顧如玖先到的是李懷谷,他走進御書房后,首先看向面無表情的母親,見她似乎對自己的到來并沒有多少反應,心頭一沉。 這次科舉,他拿到了一甲探花的名次,雖然不如楊國公家的公子拿到頭名狀元,但是在文人中也頗有名望,現在鬧出這種事,他覺得仿佛整個天都塌了下來。 外面人都勸慰他說,這不過是刁民亂攀咬,或者是惡人別有用心故意抹黑李家的聲譽,可是他心里隱隱有個聲音告訴他說,這一切都是真的。 小時候他尚不覺得,母親對他雖有些嚴厲,但是他覺得那是為了自己好,也從未怪過母親。直到后來meimei意外從馬背上墜落而亡,母親便不愛再見他,有時候他去請安,母親也總是稱病不見,這幾年他見母親的次數屈指可數。 以前他以為這是母親傷心過度,不愿意深想??墒亲屑毾胂?,母親這種行為,處處都透露著不對勁。身為母親,若是一個孩子意外身亡,只會對另外一個孩子更好,更加小心翼翼,因為她會把對兩個孩子的感情寄托在一個孩子身上,又怎么會對剩下的那個孩子避而不見? 心里難過萬分,李懷谷還是朝李光吉與李吳氏行了一個晚輩禮。 李光吉想開說說什么,可是在這種場合下,他說什么都是徒勞,反而有可能得不償失,干脆保持沉默,他此刻唯一擔心的就是李吳氏。 他跟李吳氏這么多年的夫妻,知道她不是百依百順沒有腦子的人,這件事鬧出來,李吳氏不相信還好,若是相信…… “陛下,皇后娘娘到了?!?/br> 李懷谷聽到太監這句通報,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就看到門外顧如玖逆光站著,一身輕綢宮裝穿在她身上,宛若仙衣,這讓他突然想起幾年前,那個時候顧如玖還只是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身上沒有這股威儀之氣,但是卻格外的嬌憨可愛。 在她走進內殿時,他低下了頭,恭恭敬敬的行了一個禮。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他這一生不如意的事情太多,已經不差這一樁。 他并不太難過,只是心里……有些難受而已。 何明在御案旁擺了一架椅子,顧如玖在這椅子上坐下,然后看了眼屋內的眾人,轉頭看向晉鞅:“陛下,您突然宣妾來,是有何要事?” 晉鞅笑著對她道;“今日的案子有女眷牽涉其中,所以才讓你來看看?!?/br> 顧如玖了然一笑,目光掃過李懷谷時頓了頓,她已經近兩年沒有見過李懷谷,這位讓無數閨閣姑娘傾心的貴公子看起來有些憔悴,但是眉宇間的傲氣卻沒有折損半分。 注意到久久目光在李懷谷身上多停留了一下,晉鞅視線在李懷谷身上掃視一番,開口道:“李相,有人狀告你以庶充嫡,你可認罪” “陛下,犬子乃臣與發妻所生,又怎么可能是庶子,簡直是一派胡言?!崩罟饧鹕淼?,“這本是無稽之談,請陛下明察?!?/br> 晉鞅點了點頭,表示自己把這話記下了,然后轉頭去看李吳氏:“李夫人,你對此事怎么看?” 李吳氏起身朝帝后二人福了福身,然后不緊不慢道:“二十年前,臣婦嫁進李家三年有余終于有孕,臣婦喜不自勝,后來因為失足摔了一跤,讓臣婦的孩兒不足月便出生了?!?/br> 她的這些話有些答非所問,但是晉鞅與顧如玖卻沒有打斷她,倒是李光吉的臉色越來越難看起來。 “臣婦的孩兒生下來的時候,雖然月份不足,但是胎發卻很濃密,并且耳廓上還有個針尖大的小孔,我曾經聽民間的人說過,男子耳朵上有這種小點,是有福氣之人?!崩顓鞘险f到這,面上露出幾分笑意,“當時他小小的一團,抱在我手里暖極了,也軟極了?!闭f到這,李吳氏還用手比劃了一下孩子的長度。 李懷谷覺得自己此刻難堪到極點,因為他知道自己耳朵上根本沒有所謂針尖大的小孔,他并不是母親口中的那個孩子。 他驀地扭頭去看李光吉,若他的母親不是李吳氏,那又會是誰呢? 李吳氏笑容突然消失:“后來某一天,我的孩子變得不愛哭鬧起來,老爺說他患了病,而我又在月子里無法照顧,老爺擔心孩子過了病氣給我,堅持把孩子便移出了我的居室?!?/br> 李吳氏說到這,眼眶紅了起來:“后來我又有了楚柔這個女兒,她從小被我慣壞了,難免有些嬌蠻任性,幸好有懷谷護著,所以也沒有鬧出過什么大事?!?/br> “吳氏!”李光吉開口打斷李吳氏的話,“這些瑣碎小事在陛下與皇后娘娘提起來做什么?” 李吳氏扭頭看向李光吉,神情有些詭異,“我若是不說,又怎么知道自己當年有多么傻?” 若不傻,有怎么會堅持嫁給這個所謂的玉面公子?若是不傻,又怎么會忍下他把外面的孩子抱回來寵充作她的兒子?他用盡辦法想讓她以為這就是她的孩子,她便裝作不知道,只因為她愛這個男人。 人犯了傻是要付出代價的,她裝聾作啞了半輩子,結果女兒沒了,丈夫也不是個長情的人,她把自己過成了笑話。 早知道會有今日,她當年又何必用盡手段嫁到李家? 當年京城似乎有個女人似乎也喜歡李光吉,而李光吉對這個女人也有些許好感,她便設計離間了兩人,最后這個女人遠嫁他方,而她成為真正的李夫人。 聽說那個女人似乎與太后的是閨中好友,所以這些年太后對她一直不冷不熱。 人犯了錯就會有報應,她的報應已經到了,而李家的報應又什么時候來?若不是李家把她的女兒當做工具,她的女兒又怎么會被人算計丟了性命?還有她那個出生不久后便病逝的孩子,她連他葬在哪兒都不知道,又有什么資格稱自己為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