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節
就算是宋琿一萬個不愿意他還是被押進了乾清宮殿內,擒賊先擒王,他進了殿,外面再多的人也是我為魚rou。 ...... 德妃見兒子被擒,再難維持起鎮定的神情來,一旁的賢妃倒是笑得高興,到最后還不是什么都沒有撈到,人都被抓住了,一刀下去結果了性命,外頭那么多的人擁護誰去? 這皇位還是她兒子的。 賢妃趕忙杵了一下兒子讓他上前去:“齊王爺,叛賊已抓,就該當場斬殺以絕后患,皇上駕崩,未免朝政起亂,這新皇的登基大典也得抓緊啊?!?/br> 宋驥這是死灰復燃,剛剛還覺得自己必死無疑了,現在藤王妃一計把人給拿下了,他挺了挺背脊開口:“齊王爺,快把這謀亂之人帶下去關入天牢嚴加看管,還有那些伙同叛亂的人都一并抓捕,擇日審問!” 冬青松開手,宋琿踉蹌了一步跌到了兩個侍衛這里被拿住,葉蘭嫣摘下帽子走到宋玨身旁,見他不甚贊同的看著自己,無人注意下她沖著他眨了下眼,隨即恢復神色看向宋驥:“太子可別忘了,城外還有二皇子的人守著,您這是打算讓誰去抓捕這些人?!?/br> 宋驥一愣,不是他們那還有誰,賢妃得意的瞥了德妃一眼:“齊王爺,今日平亂得封你和藤王爺大功勞,等我兒登基有的是賞賜,來人??!把這謀逆的母子倆都給本宮抓下去,讓他們好好看看,誰才是正統!” 賢妃一聲令下卻無人動作,賢妃朝著站在那兒的侍衛看去,場面一瞬陷入了尷尬,隨即是德妃的笑聲,她就似是看傻子一樣的眼神看著賢妃:“誰才是正統?就憑你們?笑話!” 傻子都看得出齊王爺和藤王爺不會站在他們那邊,還想讓他們聽命,都這副樣子了要還看不出他們打的什么主意,她德妃這些年也白混了。 “你們!”賢妃指著齊王爺,難以置信,“你們這是要反!” 賢妃的心思從過去到現在都只放在了皇上身上,一門心思的研究怎么更受寵,當然也有得益,這不是讓她討到了圣旨,封自己兒子為太子,風光了一時??梢亲屗朦c別的這腦子就不夠使了,還巴巴的望著齊王爺這種能一呼百應的人擁立自己兒子登基。 宋玨的聲音傳來,冷冷淡淡的不參雜一絲情緒:“昨夜皇上已經秘旨,傳位給九皇子宋琨?!?/br> 聽到這話德妃臉上的笑意更甚,料準了,可就是料的太遲了,她早就該動手的,可就是輕視了淑妃輕視那個皇上看都沒看過一眼的孩子,更沒料到兩位王爺會在背后聯手助推。 “胡說,昨晚本宮一直侍奉左右,何曾看到皇上下旨?!辟t妃尖著聲呵斥,就算是心中明了了還是不肯信,“你們,你們這是大逆不道!” “圣旨就在桂公公手里?!彼潍k話音剛落在內殿給皇上換好新衣的桂公公手捧著圣旨出來了,那上面就是皇上的字跡,雖說病榻在床落筆的字有些虛浮,可那就是皇上的字錯不了,賢妃往后退了一步癱倒在地,她喃喃著不肯信這一波三折的故事,立太子的圣旨和傳位的圣旨比起來,哪個分量更重呢? “假的,假的?。?!”賢妃忽然大喊了聲朝內殿沖去,被門口的太監攔了下來,賢妃滿目癲狂不斷的喊著皇上,一會兒說作亂,一會兒說謀反,一會兒又說她的兒子才是未來的皇上。 桂公公捧著圣旨到宋玨面前交給他,多日不睡的眼底盡是疲倦,還有滿滿對皇上逝去的哀傷,他服侍皇上數年,這樣的感情又是何等的深厚,可殿內這兩個皇子呢,還有德妃賢妃,誰又真心? “桂公公,已經過了一個多時辰,快去把鐘敲了?!彼潍k接過圣旨看了齊王爺一眼,“宣圣旨?!?/br> 108.108.勝者為王(下) 殿內的賢妃坐在地上不斷的喊著‘假傳圣旨,大逆不道’之類的話,像是瘋了一般拉著自己兒子的手,念叨著自己陪了先皇一整夜,根本沒有什么傳位的圣旨,是他們要奪她兒子的帝位故意捏造的。 可縱使她喊的再大聲,藤王爺還是走到了殿門口和齊王爺站在一起,本來安靜的殿外隨著被解救出來官員的到來喧雜了起來,這些被二皇子夜半抓進宮當人質威脅關押的官員還有這些家眷才剛剛被解救出來。 見宜郡受傷暈厥,二皇子被擒,殿內始終不見太子的身影,狼狽不堪的官員們收拾過后逐漸的也安靜了下來,看著走出殿門口的藤王爺,其中支持太子而和二皇子一系向來不對盤的官員開口問太子的去向:“藤王爺,圣上駕崩,國喪事重,這期間是不是也該讓新皇登基,朝政可不能荒廢下去?!?/br> 眼尖的看到了藤王爺手里的圣旨,面面相覷低聲討論了幾句,不像那幾個開口的,而是等著聽藤王爺怎么說。 “朝政自然不可荒廢?!彼潍k看了一眼眾人,“也算是相救及時,否則各位大人還得吃上一會兒的苦?!?/br> 些許人臉上露出尷尬,他們有些是睡夢中被抓來的,有的也沒反抗幾下,養尊處優這么多年了也沒這么狼狽過。 “宜郡王和二皇子逼宮謀反,二皇子還綁了數位官員入宮要挾助他為皇,殺人無數,罪無可赦?!彼潍k打開圣旨前淡淡的說了一句前言,隨后才宣讀了圣旨,內容很簡短,皇上將皇位傳給了九皇子宋琨,命藤王爺輔佐新皇,齊王爺協從相助,盡快的穩定朝政。 底下有收拾沒收拾的都停下來了,他們詫異的不是藤王爺輔佐這件事,先帝在世的時候就對藤王爺信任有加,新帝登基肯定是少不了這個皇叔的輔佐;他們詫異的是傳位的人,九皇子是誰?那不是一個多月前剛剛從西宮被接出來記養在淑妃名下的皇子,如今不過才七歲。 很多人一下就想明白了其中,先帝臥病時忽然從西宮中接出了一個皇子,還養在了淑妃名下,看起來毫不起眼的一件事如今瞧著倒像是早有安排,否則,為何生母無罪還偏要記養在淑妃名下。 宋玨看著眾人的反應沒有開口,他們要把這件事看成是先帝的安排就更合適不過了,立誰不立誰不都是皇上說了算。 “可太子詔書已下,先帝再行傳位給九皇子,這......這不應該啊?!逼渲袔孜焕铣奸_口,不過就隔了幾日的功夫怎么又換了,“藤王爺,太子殿下可在殿內?” “榮大人所說的不應該,那應該又是如何?”宋玨回頭看了一眼殿內,這受人期盼的太子殿下如今還在賢妃身邊,沒人綁他也沒人攔他,可他就是沒有走過來見一見支持他的大臣們。 “皇上立下太子,那這皇位自然該是由太子繼承?!睒s大人說罷,其中有人跟著點了點頭附和,齊王爺微沉著臉看著他們幾個質問,“那你們是要依照立太子的詔書還是傳位的詔書?!?/br> “那自然是傳位了?!?/br> “是啊,傳位的詔書自然比立太子的重要?!?/br> 底下傳來輕輕的討論聲,這些人中大部分人哪兒有什么主意,還不是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真正有主意的如今也開不了口,今日一過,宜郡王和二皇子和這皇位就沒緣了,大勢已去,他們又何必在這時候出來給將來的新君添刺。 “九皇子宋昆接旨?!?/br> —————————————————————— 太子被廢,三皇子宋驥無功也無過,封成郡王,封地南陵,即日出發前往。 宜郡王受刺失血過多,不治身亡,奪郡王之位,皇后柳氏打入冷宮,柳氏一族趕出建安城前往北嶺苦役十年,永世不得回建安城,家中男不得走仕途,女不得嫁入官家。 二皇子殺兄之罪,謀逆逼宮之罪,母子二人貶為庶民,發配前去城外守皇陵,參與謀逆的所有官員罪責既定。 這么多條罪下來,所判之人所牽連甚廣,可判死罪的人并不多,對于幾個兄弟的處置更是惜手足情在前,新皇仁慈,并沒有取其性命。 九皇子登基為皇,幼帝登基,皇叔藤王爺輔佐朝政之事,齊王爺,王大學士,蘇閣老三人同為輔佐大臣。 八月二十六登基大典,九月初一先帝出殯,新帝守孝二十七日,國喪百日期間不得嫁娶,不得設宴,不得樂賓。 九月中的一天,清晨的宮門外昌平候帶著沈家一眾子孫跪在那兒,穿的都是普通百姓穿的素服,昌平侯的手中還高舉著當年先帝賜給他的手杖,老淚縱橫的望著緊閉的宮門:“臣有罪,罪無可恕,請皇上降罪!” 從天未亮的時候跪起,年事已高的昌平侯夫人已經快要暈過去,跪在她身旁的沈繡繡扶了祖母一把,一面是粗麻布衣穿在身上的難受,一面是跪了許久后膝蓋那兒的疼痛,沈繡繡沉著臉看向那宮墻,她這輩子都沒有像現在這樣狼狽過。 姑母和表哥被貶為庶民,沈家卻沒有因此遭禍,其原因之一是新皇所說的不連誅,沈家沒有參與姑母和表哥的謀逆逼宮;更重要的原因卻是因為祖父提前給齊王爺送去的一封“告密信”,告的是自己的外孫,暗中和官員勾結舉兵,意圖謀反,他身為外祖父沒有教導好女兒又勸不住外孫,只好出此下策,讓齊王爺他們提前有所準備。 這就是大義滅親了,祖父既然已經保下了沈家又何必還要讓所有人到宮門口來跪著,沈繡繡心里還惦念著姑姑,被貶為庶民之后發配去皇陵,說起來好像是饒恕了,可對于養尊處優的姑姑和表哥來說,這何嘗不是折磨,皇陵那種地方根本不是人呆的。 旁邊沈夫人的低呼聲拉回了出神的沈繡繡,昌平侯夫人暈過去了,沈繡繡看向跪在那兒紋絲不動的祖父,轉身看大哥:“大哥,這怎么辦,祖母都暈過去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