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節
第五條,為了讓荊州大總管府早日獲得自保能力,從締約之日起,淮揚第五軍團將抽**頭,按照自己的標準,為荊州方面打造一支規模為三個旅的軍隊。名字就叫做荊州新軍,主將由在蘄州保衛戰中功勞顯赫的陳友諒來擔任。其他各級軍官位置,荊州和淮揚方面暫且一家一半兒。待荊州方面的軍官切實掌握了新式武器和戰術,并且通過長江講武堂考核后,淮揚方面派出的教官再逐漸退出,將指揮權逐步移交給陳友諒。 第六條,自盟約締結之日起,荊州和淮揚雙方往來的商船,皆以最低標準抽水?;磽P貨物運往荊州,卸貨時支付半成“抽水”給荊州大總管府。荊州的貨船抵達淮揚,也只支付半成的“抽水”給淮揚。雙方平等相待,童叟無欺。 第七條,自盟約締結之日起,淮揚的縣學、府學和講武堂,均向荊州開放。荊州各級官員和良家百姓的子侄,可以去淮揚求學,待遇與淮揚當地人相同。學成之后,可以自行選擇出路,兩家官府都不得隨意干涉。 第八條,當有周邊勢力挑釁《高郵之約》權威,或者有對荊州和淮揚不利舉動之時,第五軍團駐扎在蘄州的三個旅,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出戰。荊州方面不得干涉,并且要提供一切便利條件。 第九條,當淮揚的將士,在荊州大總管府治下各地展開行動時,與當地官府不得干擾,否則,淮安軍有權力對其執行軍法。 第十條,凡淮揚商販、百姓,在荊州大總管治下各地違反了法律,或者與當地官府、百姓起了沖突。荊州官府沒有隨意處置他們的權力,必須將他們交給淮揚官府,或者淮揚官府派出的專人來處置。即便罪在不赦,審理時也必須由兩個以上淮揚方面的官吏在場,才可以結案。所處刑罰,也必須由在場的淮揚官吏點頭,才可以執行。 。。。。。 如是種種,共寫了二十三條,五十多小款。涵蓋了從官府運作、軍隊組成到民間糾紛處理等極為廣闊的范圍。雖然放到朱大鵬所在的時空,這個由一幫年青將領與徐壽輝之間倉促簽訂的城下之盟,實在是漏洞百出。但放于朱重九所在時空,卻是古往今來的頭一份… 淮揚長江水師就停在蘄州城外,當晚,便派了最快的哨船,將條約晝夜兼程地送回了揚州。朱重九正在為吳良謀辜負自己的密令,斷然放掉陳友諒而郁悶。待再看了后者和逯德山、劉魁逼迫徐壽輝簽署的《荊州條約》,頓時氣得哈哈大笑?!肮?,哈哈哈,好,好個吳佑圖。好個二十三條…你可算是生不逢時…等朱某把海路探出來,肯定讓你去大展宏圖…” 蘇明哲正在旁邊處理淮安軍的內部事務,聽自家大總管笑得古怪,心臟悄悄打了個哆嗦。趕緊放下手頭公文,低聲勸解,“主公,主公息怒。吳佑圖年青氣盛,做事難免莽撞。等蘄州那邊的戰事結束,主公將他調回來狠狠怎么收拾都行,千萬別因為一時之怒而。。。。?!?/br> “你自己看…”朱重九將吳良謀和逯德山等人炮制出來的盟約底稿丟給蘇明哲,繼續大笑著搖頭?!斑B法外治權都想出來了,虧得咱們與徐壽輝還是一國之人。要是去了非洲,少不得他也會整船整船往外拉黑奴…” “一國之人?”蘇明哲接過盟約底稿,滿臉困惑。在他眼里,自己和徐壽輝根本不屬于同一國度。但這么多年來,他也逐漸習慣了朱重九一些思維方式,很快就明白對方所說的國,指得是整個華夏,而不是如今每位諸侯所占據的地盤。便笑了笑,將目光慢慢掃向盟約上面的文字,一邊看,一邊低聲點評,“徐壽輝既然答應退位了,并且還帶頭承認《高郵之約》,咱們這次用兵的基本目的就已經達到。至于其他。。。。?!?/br> 目光繼續從其余的文字上掃過,他也迅速皺起眉頭,“這?過了,過了,真的有些過了…不過徐壽輝居然也肯接受。唉,雖然有些過了,但也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事情,估計外邊也說不出些什么來…” “是啊!”朱重九接過話頭,輕輕撇嘴,“誰敢說什么閑話,咱們吳都指揮使還可以打上門去,割了他的舌頭,焚其書,毀起史…” 也不怪他義憤填膺,吳良謀逼迫徐壽輝接受的東西,與朱大鵬記憶里的西方人對東方的殖民統治非常類似。然而另外一個時空的殖民統治畢竟發生在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而淮揚人和蘄州人,卻同為炎黃子孫,彼此間連語言習俗都一模一樣… 但同一件事情在蘇明哲眼里,卻是完全不同的觀感?!爸鞴怯X得吳將軍對徐壽輝過于苛刻?請恕老臣不敢茍同。徐壽輝原本就是一具冢中枯骨,如果沒有主公庇護,恐怕連三個月都活不過。如今非但能保住性命,并且還能繼續對南派紅巾的其他豪杰發號施令,對他來說,已經是最好結果?!?/br> “至于荊州百姓。。。。?!币娭熘鼐琶碱^依舊皺得緊緊,蘇明哲繼續小心地開解,“雖然三個旅的糧餉輜重要著落在他們頭上,可比起徐壽輝大修宮室,沒事就瞎折騰,還是要輕松許多。并且有咱們的人在旁邊盯著,今后荊州各地的官員吃相也會多少注意些,不至于主動把百姓往咱們這邊推…” “也倒是…”朱重九繼續搖頭,臉上的憤懣卻一點點變成了無奈。大總管府早就不再是他一個人的大總管府了,雖然大多數情況下,他還能讓自己的意志無條件地得到執行。但這個他親手締造的怪獸,已經漸漸有了其自己一套的行事準則。里邊中的每個人,包括對最為忠心耿耿的蘇明哲,也都已經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不再對他唯命是從。 這種變化,讓朱重九越來越不舒服。但這種變化,卻會令淮揚大總管府越來越強大。作為一個眾多思維碰撞和綜合出來的整體,它不會被任何感情所左右。它只會選擇對自身最有利的路去走,哪怕這條路兩邊躺滿了尸骸。 正感慨間,卻又聽見蘇明哲笑著說道:“主公仁厚寬宏,乃天下萬民之福。然而主公早晚會跟天下豪杰放手一博。不流他們的血,就得流咱們這些人自己的血。倒是吳良謀弄出來的這個條約,看起來別出蹊徑…至少,如果真行得通的話,將來可以少死很多人…” 注1:秦鄭之好。秦國派兵馬替鄭國守城,然后就準備趁著鄭國不備,奪取整個鄭國。 第八十章 獠牙 上 這幾句話,讓朱重九怦然心動。 蘇明哲說得一點兒都沒錯,他的確不想跟天下豪杰兵戎相向。因為在他內心深處,總覺得這些人能帶領大伙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就功在千秋。而這些英雄豪杰沒死在蒙古人刀下,最后卻全死在他朱重九手中,則是一個天大的悲劇。即便他最后能成功一統全國,成功將蒙元殖民者趕回漠北,夜深人靜時回想起來,心中也會覺得負疚萬分。 然而大總管府的其他人卻不會這么看,盡管朱重九已經按照祿雙兒的提議,開始努力宣揚自己的觀點,努力影響身邊的人。但是收效卻微乎其微。因為在大伙眼里,朱重八也好、張士誠也罷,都是依仗大總管府的扶持起家,然后又背信棄義的卑鄙小人。大伙誰都不知道這兩家伙在另一個時空的那些輝煌軌跡,所以巴不得趁其羽翼未豐就下重手剪除他們,永絕后患。 并且局勢發展也逐漸證明,無論淮揚做出多少讓步,都不可能換得張士誠、朱重八和韓林兒等人的善意回報。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在解決了蒙元朝廷這個最大威脅之后,大伙就是命中注定的敵人。如果朱重九堅持不肯讓這些諸侯流血,則大總管府上下所有人的血都要為這些諸侯而流干。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中間幾乎沒有第三種選擇的可能?;磽P上下包括蘇明哲在內,都不愿意坐以待斃??丛谥熘鼐诺姆萆?,他們可以暫時選擇忍讓。但忍讓到最后的結果,依舊是殊死搏殺。這,根本不會因為朱重九本人的善念,而發生半點兒改變。 而吳良謀和逯德山等人炮制出來的荊州條約,無疑在“你死我活”這兩個選擇之間,另外撕開了一條狹窄的縫隙。雖然眼下還看不出這個縫隙最后能否成為第三條道路,但是至少,他讓大伙看到了一個希望。 一個既能避免其他英雄豪杰死于淮安軍之手,又不會耽誤淮安軍將來一統天下的希望。當然,其最終結果,距離朱重九平素所宣揚的東西,依舊非常遙遠。但是至少,能滿足他的一部分想法,不至于讓他活活郁悶死,或者拋棄大伙自己含憤歸隱山林。 “主公可曾記得當年咱們與朱重八初次想見時,他曾經說過的話?!币娭熘鼐诺哪樕煌5刈儊碜內?,蘇明哲斟酌了一下,繼續小心翼翼地勸諫?!八敃r覺得咱們過于謹慎,甚至有些小富則安的愚昧。話雖然說得婉轉,卻讓老臣十分惱怒…” “我當然記得,要不是他的提醒,咱們也不會那么快地就領兵南下…”朱重九的思緒迅速被拉回現實中來,笑著點頭?!八灾炷辰K究沒看錯他,這個家伙雖然人品不怎么樣,眼光和見識,卻都是一等一…” “老臣從那時起,就不敢再小視他?!碧K明哲也點了點頭,笑著補充,“所以老臣最近就一直在想,咱們大總管府,是不是又重蹈當年的舊轍…” “你是說,咱們不該休生養息?”朱重九微微一愣,眉頭迅速皺緊,“這可是在議事堂里反復謀劃才定下的決策,那時,你可沒有說任何反對的話…” “老臣的確沒有反對…”蘇明哲繼續笑著點頭,“咱們淮揚一口吃不成胖子,穩扎穩打最為合適。但要是有人肯出錢出糧,主公何不讓淮安軍多出去磨礪一番?畢竟光是埋頭苦練,練不出精兵來。是騾子是馬,早晚還得拉出去遛遛才算…” “你是說讓荊州那邊負擔軍資?以戰代煉…”朱重九又皺了下眉頭,遲疑著詢問。 受朱大鵬的記憶影響,他的發展思路一直是“種地……開礦……爆兵……擴張……再種地……開礦……爆兵。。。?!边@個思路。所以每次大步擴張之后,都本能地想停下來,重復前一輪的套路。今天被蘇明哲輕聲一點,立刻意識到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主公英明…”蘇明哲立刻豎起拇指,大拍特拍,“老臣就知道,主公早晚能看到這一點。吳佑圖那小子雖然做事莽撞,但一顆心卻全向著咱們淮揚。讓徐壽輝和彭和尚他們將錢糧出了,咱們就派遣兵馬輪流去荊州參戰。反正那里距離揚州甚遠,即便戰事偶有不順,也影響不到這邊來?!?/br> “嗯?…”朱重九的眉毛跳了跳,滿臉驚喜。 接受上次與脫脫交手時兵力嚴重不足的教訓,最近半年多來,淮安軍一直在不停擴充。除去王宣的第六軍團和王克柔的第七軍團不算,其他五大主力,眼下光是每個軍團里的脫產戰兵就已經高達六個旅。三十個旅,完全以戰斗為職業的十余萬條壯漢,單算每天的吃吃喝喝,都是一個極為恐怖的數字。好在淮揚大總管府每年收上來的鹽稅和商稅驚人,淮揚商號的許多買賣又是一本萬利,否則,光憑著田地里那點兒收成,朱重九還真養不起這個龐然大物。 然而兵馬數量雖然得到了急速的擴充,戰斗力如何,卻是一個未知數。不像當年,朱重九這個大總管可以親自下去,手把手指點每一個弟兄。他現在根本沒時間再下到一線,淮揚大總管的如今的規模,也不允許他再像當年那樣事必躬親。 所以在養精蓄銳的同時,如何保證兵馬的戰斗力,就成為了一個難題。朱重九一直找不到妥善解決辦法,沒想到被大伙認為尸位素餐的蘇明哲,會將答案送上門來。 “老臣以為,吳良謀這個盟約里頭,對荊州方面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反復偷看朱重九的臉色,蘇明哲的聲音陡然加大?!爸鞴绻X得委屈的徐壽輝的話,不妨將第五軍團的六個戰兵旅全都派過去,盡快幫助荊州收復失地。如果條件許可,甚至可以幫助荊州向外擴張。等第五軍團力氣耗盡了,就把第三軍團派出去。待第三軍團又成了疲兵,第七軍團的整編也該結束了。剛好讓他們去戰場上磨礪一番?!?/br> 第八十一章 獠牙 下 淮安軍一共有七個軍團。 其中規模最為龐大的第六軍團,也就是當年王宣的黃軍,如今常駐泰山以東,與蒙元第一名將雪雪對峙;第二軍團駐扎在集慶鎮江一帶,威懾張士誠和兩江行省的元兵。第四軍團負責睢陽和徐州防務,同時還要對汴梁紅巾時刻保持警惕。第一軍團則留守揚州,隨時準備四處救火。 剩下的第三、第五和第七軍團,因為大總管府暫時無力繼續擴張地盤,則成了“空閑”兵力。若是能在不影響淮揚自身發展的前提下,讓他們有事沒事就出去打上幾仗,無疑比養在家里要妥當得多。 特別是王克柔的第七軍團,因為剛剛接受改編,實力遠不如其他六路大軍。隊伍中的基層軍官又多為剛剛從講武堂畢業的新手,經驗方面也有所欠缺。若是倉促拉上戰場當主力來用,無論是對大總管府,還是對于第七軍團自身,都絕對是一種不負責任行為。所以找個強度不太激烈的戰場去磨煉一下刀鋒,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想到這兒,朱重九即便對吳良謀等人的自作主張再不滿意,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下來。點點頭,低聲對蘇明哲說道:“也罷…既然連你都覺得吳佑圖這事兒干得不錯,我就暫且放過他這一回。等會兒召集大伙到前面議事,聽聽其他人還有什么說法。要是大伙都不反對的話,我就在這份盟約上用印。不過。。。?!?/br> 趕在蘇明哲開口拍馬屁之前,他把臉色一沉,繼續補充道:“不過該敲打那廝一下,也必須敲打。若是每個都指揮使都像他這樣自作主張的話,淮揚大總管府還是早日散伙的好。免得大家越處越別扭,以至于到最后反目成仇…” “主公言重了…老臣可以對天發誓,今生絕不敢背叛主公…”蘇明哲聞聽,立刻站了起來,滿臉惶急地賭咒?!叭绻K某心中有半點不臣之念。。。。?!?/br> “得了,我不是懷疑你。也不是懷疑吳良謀…”朱重九擺擺手,意興闌珊地打斷,“我只是心里不太痛快而已。也就是這會兒在你面前,還能明說。等會兒到了前廳,少不得還得強裝出一幅雍容大度模樣。否則,難免又是一堆口水…” “主公豈不聞,‘君正則臣直’?”蘇明哲被說得老臉一紅,低下頭,訕訕地解釋。 朱重九主張暢所欲言,不因言而罪人。長期貫徹之后,結果就是現在的議事廳中,大伙的話語份量越來越重。而朱重九這個大總管,向大伙妥協的次數則越來越多,很多時候甚至要委屈自己,尊重在場大多數人做出的選擇。 在整個變化過程中,蘇明哲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微妙。雖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他都無條件地站在自家主公的一邊。但幾乎每一次,他的立場都不堅定??偸锹氏茸龀鲆恍┳尣?,拖累得朱重九也不得不主動后退,讓群臣的圖謀一次次得逞。 但讓步歸讓步,在忠誠度方面,蘇明哲卻不容懷疑。所以朱重九懊惱歸懊惱,也不好太傷了這個老臣的心。于是又嘆了口氣,喟然說道:“對,反正你總是有道理。你們都是諍臣,是我自己昏庸糊涂,所以害得大伙總是冒死而諫…” “主公不是昏庸糊涂,而是仁厚…”蘇明哲又笑了笑,厚著臉皮繼續拍朱重九的馬屁?!罢驗橹鞴屎?,所以我等才敢屢犯龍顏。也正是因為主公仁厚,所以臣等才必須變得陰險狡詐,不給小人可乘之機…咱們君臣這叫相得益彰…” “呸…”朱重九被拍得哭笑不得,連連撇嘴。但內心深處,卻依舊免不了有些小小得意。雖然大總管府距離自己理想中的民本政府相差甚遠,畢竟言路已開。加以妥善利用疏導,最終未必不會成為類似于后世的虛君政治模式。 如是想著,他心里的郁悶多少又散掉了一些。沖著蘇明哲點點頭,站起身,帶著后者快步朝前院走去。 君臣二人說著不著調的話,一前一后而行,須臾來到議事廳內。蘇明哲命人敲響門口的鐘鼓,召攏大總管府各級謀臣和各部主官前來探討國事。 不多時,逯魯曾、劉伯溫、劉子云和胡大海等人陸續到齊,分文武兩廂落座。先從蘇明哲手里接過吳良謀等人炮制的盟約,輪流傳閱。然后開始各抒己見。 果然正如朱重九事先所料,除了對一些細節方面有所異議之外,到場的大多數文武,都對盟約的主要條款贊不絕口。特別是劉子云、胡大海等高級將領,簡直把這份盟約給夸到了天上去,恨不得其立刻能落到實處,好讓自己帶著麾下兵馬去荊州去一展拳腳。 而商局主事于常林和工局主事黃老歪等,則敏銳地看到了這份盟約執行之后,能給淮揚帶來的巨大利益,一個個興奮手舞足蹈,口若懸河。按照他們的想法,盟約看似公平,實際上只要落實下去,淮揚百工坊所出產的各類物品,就能迅速行銷荊州。而對方手里的當地土貨,甚至比其軍隊還要不堪一擊,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徹底犁庭掃xue。 與前兩個部門所看到的不同,禮局所關注的重點則是,此盟約一簽,淮揚就徹底奠定了自己的諸侯盟主地位。雖然表面上,北派紅巾依舊以韓林兒為共主。但朱重九已經成了當年率先提出“尊王攘夷”的齊桓公,只不過這個王,從具體某個傀儡,換成了一份白紙黑字的“高郵之約”而已。 “諸位所言大謬…”中兵參軍劉伯溫實在忍無可忍,站起來,怒氣沖沖地說道,“自古以來,有因義而興兵者,有因怒而興兵者,劉某從未聽聞,還有因做生意沒賺到錢而大打出手者。此約一簽,將置我淮揚大總管府于何地?諸君只看到眼前蠅頭小利,就不怕重蹈當年春秋時齊國之覆轍?…” “主公,微臣以為,劉參軍所言,不可不察…當年齊國以商閭興,亦因百官爭相逐利,而終失其霸主之位…前車之鑒,可為后世之師…”學局主事祿鯤緊跟著站出來,對劉伯溫表示支持。 目光迅速掃視了大伙一圈,他又繼續大聲補充,“雖然逼迫徐壽輝去帝號,尊高郵之約,為上上之策,對我淮揚有百利而無一害。但是好好一份盟約,為何非要把商閭之事混在里邊?一旦公之于眾,豈不讓天下豪杰笑我淮揚滿身銅臭,逐小利而忘大義?此乃太阿倒持之舉,請恕微臣不敢茍同…” “主公,臣亦不敢贊同主公簽署此約…”被派往山東輔佐王宣的第六軍長史章溢難得回來一趟,也站出來仗義直言?!扒也徽f吳將軍未獲得主公授權便擅自于徐壽輝定盟,有罪在先。此約一簽,天下讀書人必然以我淮揚為商販之國,從此敬而遠之…” “微臣以為,劉參軍所言甚是…” “微臣請主公謹慎…” “微臣請主公急速下旨召回吳將軍,問其背主定盟之罪…” 剎那間,學局、禮局的幾個主要官員,都紛紛站了出來,與劉伯溫和祿鯤、章溢三人一道,掀起了一股反對狂潮。 與朱重九先前所擔心的不同,大伙在意的不是此條約對南派紅巾和蘄黃等地百姓帶來的傷害,而是惱火吳良謀和逯德山等人,居然把商人和淮揚商號的利益,與大總管府的利益捆綁在了一起。要知道,眼下大總管府提倡四民平等,已經給了外界“重小民而輕士大夫”的口實。若是再將商販的利益與大總管府之間的聯系加強,而不是及時減弱的話,必將在讀書人之間引發更大的非議。甚至導致其他地區的士紳,更快地倒向蒙元官府,而不是對淮安軍贏糧而影從。 但是,戶局主事于常林只用短短幾句話,就將反對者們問得面紅耳赤,“主公,微臣也以為,劉大人所言聽起來很有道理…然微臣卻不知道,從主公起兵至今,天下士紳幾曾支持過主公?微臣更不知道,天下讀書人,有幾個曾經替我淮揚搖旗吶喊,奔走呼號?” 趁著劉伯溫等人被氣得接不上話的時候,于常林向前邁了一大步,聲音陡然轉高,“倒是在座諸位身上之衣,碗里之食,還有前線將士手中之兵器鎧甲,皆出于工商…我淮揚既然以工商立國,不為工商張目,卻想著去求肯什么讀書人和天下士紳的支持,豈不是舍本逐末?到頭來,天下士紳未必肯為我淮揚所用,我淮揚的根基卻因此而毀,那才是真正將大伙往絕路上領…” “的確如此,于大人說得對。我等不需要討士紳的歡心。他們愿意跟著主公一起干就來,不愿意干就滾。沒有了幾顆臭雞蛋,不信大伙就吃不了飯了…”黃老歪迫不及待地跳起來,紅著臉咆哮。 “天下讀書人,天下讀書人早就抱蒙元粗腿去了,有幾個敢冒著掉腦袋危險與我等共同進退?”第一軍團副都指揮使,兵局主事劉子云也讀過幾天書,言辭比他稍微溫和些,但里邊包含的火藥味道也濃烈到了極點?!暗故菐孜淮笕怂貋砜床黄鸬呢湻蜃咦?,百工力棒,始終與我淮揚生死與共…” “除了章、馮幾位大人,微臣也沒看到多少讀書人主動來投奔主公。倒是全天下的商販,差不多能趕到淮揚的,都來過了。并且很多商號即便開在大都,也跟我淮揚暗中往來不斷…”內務處主事張松是個順風倒,見劉子云等人勢大,立刻選擇站隊。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第七軍團都指揮使王克柔出身于鹽梟,對利益之爭看得很透,不知不覺間,就成了司馬遷的“弟子”。也緊跟著站起來,引經據典?!白x書人科舉得官,求得是展胸中之志,留萬世之名。其實也是一份讀書的紅利而…只不過說起來好聽些罷了。主公今后得了天下,再開科舉,就不信他們不來?!?/br> “就是,連蒙元的科舉他們都趨之若鶩,怎么可能拒絕主公?…” “他們不來也罷,假以時日,我淮揚各級學堂卒業的后生,未必比那些書呆子差…” “那些書呆子,滿嘴春秋大義,還不是誰刀子硬就跟誰混?我就沒見到,有幾個讀書人肯不做蒙元的官兒,隱居山林的…” “莫說天下士紳,察罕貼木兒和李思齊等手中的兵馬,十有七八都是士紳為之提供…他們不主動與我淮揚為敵,已經算是識相了。怎么可能轉而支持主公?…” “諸位大人眼里看不上淮揚商號,有誰拒絕過淮揚商號的分紅?有誰敢保證,失去了淮揚商號,我淮安軍將士,還能衣食無憂?…” 。。。。。 其他文武們,也紛紛開口,與劉伯溫等人針鋒相對。 劉伯溫等人當然不甘心就這樣被對方駁倒,很快就組織言辭,重新發起反擊。雙方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不知不覺間,外邊的天空已經黑了下去。有一片晚來的烏云,翻滾著遮住初露的星光。大團大團的水汽,在半空中來回飄蕩… 蘇明哲苦笑著搖搖頭,命人點起了油燈。跳躍的光芒,轉瞬間將議事堂照得如白晝般明亮。 有一個從諫如流的主公是好事,但大總管府的每一項決策出臺,因為朱重九不愿意早做決斷,流程都變得十分冗長。像這樣的爭論,幾乎每個月都發生好幾次。往往直到一方徹底啞口無言了,才能分出個最終結果來… “主公,自古以來,商人逐小利而忘大義。。?!碧鴦拥臒艄庀?,劉基和章溢等人繼續據理力爭,但是他們說出來的每一句話,都很快就被大伙的駁斥聲音徹底吞沒。 “誰說商人無義,古有玄皋犒師,宋末也有義商破家以籌軍資。即便是李平章,當年也是販賣芝麻出身。若無他振臂一呼,豈有我淮安軍之現在?” “商人逐利逐在明處…不像某些人,滿嘴忠義仁孝,卻給蒙古人舔勾子,說什么夷狄入夏則夏…”(注1) 。。。。。。。 早已從工商中嘗到甜頭,并且每年從淮揚商號中有大筆紅利可拿的大多數文武官員們,根本不覺得吳良謀等人所炮制盟約,有什么過分之處。相反,他們還巴不得其余所有諸侯,也能照著“荊州之盟”簽訂同樣一份東西,讓淮揚的商品,早日大行于天下。 “主公,如果照這樣下去,今后我淮揚再對外宣戰,就不是解民于倒懸,而是有人竟然膽敢不買淮揚商號的賬…”劉伯溫舌戰群雄,最終卻寡不敵眾。氣得將頭轉向朱重九,憤然說道。 “那又如何,只要我淮揚兵戈足夠鋒利,什么理由不是理由?”于常林、黃老歪等人,撇了撇嘴,冷笑著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