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節
曹嬌嬌對鏡理了理衣裳便出來迎接虞破焰了,兩人一齊走進暖閣里,曹嬌嬌道:“怎么這會兒子來了?” 虞破焰看著曹嬌嬌眉間還未消去的痕跡,道:“來瞧瞧你,猜到你最近憂思難解?!?/br> 曹嬌嬌甫一坐下青黛就奉茶來了,虞破焰愛喝大紅袍,曹嬌嬌愛鐵觀音,這些青黛都是清楚的。 青黛下去之后,曹嬌嬌道:“你既知道我憂思難解,你說說看,你可有解的法子?” 虞破焰道:“滎陽饑荒我自然是沒法子解,春獵的事是由你們皇上決定,也是由人心所定,我更沒法子解了?!?/br> 曹嬌嬌也不怪他,且不說虞破焰是真的沒法子,即使他有法子,大周的事情也輪不到他cao心。 曹嬌嬌道:“那你今日來,是為了寬慰我了?” 虞破焰閑閑飲下一口茶,道:“算是吧,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定能叫你開心?!?/br> 曹嬌嬌奇了,現在她心堵的跟什么似的,還有什么能叫她開心? 虞破焰也不賣關子了,他道:“孟虎的腦子,好了?!?/br> 曹嬌嬌驚喜的躥起來,道:“當真?” 虞破焰點點頭,“我何曾騙過你?” 曹嬌嬌喜不自禁,她是不在乎齊宣是否相信她的,但是孟虎的腦子她還是很在乎的。 曹嬌嬌笑顏頻展,喜道:“太好了,也不枉我……”重活一世。 曹嬌嬌差點說漏嘴了,好在她及時打住,虞破焰追問道:“不枉你什么?” 曹嬌嬌討好道:“不枉我三生有幸認識了你?!?/br> 此話叫虞破焰很受用,他喝著茶卻也掩不住他揚起的嘴角。 不過喜歸喜,曹嬌嬌心頭還是壓著饑荒的事。 曹嬌嬌道:“希望幾日后饑荒的事有解決的法子吧?!?/br> 虞破焰道:“往年鬧饑荒你們朝廷都是怎么解決的?” 曹嬌嬌道:“大周多是預防,要說解決也只能是叫地方官賑災,如果災情嚴重,引起朝廷重視,則會允許該地區減幾年稅或者免幾年稅?;噬弦矔伦锛涸t自責己過,并且齋戒沐浴祈禱上蒼祖先,同時派朝中官員到該地指揮救災、下撥專用款項和糧食以解災情?!?/br> 虞破焰聽罷點點頭,曹嬌嬌問道:“你們大虞遇到災情是怎么解決呢?” 虞破焰道:“與大周差不多了多少,不過大虞實施起來卻比大周要容易,貪污的人也少,因為我們大虞很重信仰?!?/br> 曹嬌嬌“嗯”了一聲,大虞的朝廷確實比大周團結,雖說貪污的人也有,但是是極少數,而且三國鼎立這么多年,只聽說過大周和大歷有賣國叛國之人,大虞還沒聽說過有這等jian人。 就這點而言,曹嬌嬌其實是很喜歡大虞的。 虞破焰又道:“也正是這點,叫我更容易登上帝位了?!?/br> 曹嬌嬌盯著他藍色的眸子,有些入迷,道:“是因為……這雙好看的眼睛?” 虞破焰眨了眨眼睛,道:“正是?!?/br> 曹嬌嬌輕笑一聲,道:“怕是要涉及到皇室秘聞了吧?” 虞破焰無所謂道:“無妨,就算是皇室秘聞,帝后二人總歸是可以知道的?!?/br> 曹嬌嬌怔了一瞬,雖說她和虞破焰現在關系親密,但是到底沒有到那一步,虞破焰回到大虞之后是什么光景她完全不能猜到,若是虞破焰打算拋棄她了,她能怎么辦呢? 所以當虞破焰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她是有些感動的,因為虞破焰用一個唯一的地位肯定了曹嬌嬌在他心里的地位。 暗施計中計(四) 曹嬌嬌眼睛有些濕潤,她才不顧將來是皇后還是叫花子,但是虞破焰的真心,叫她很感動。 曹嬌嬌道:“還遠著呢,也不知你何年何月能登基,我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和你喜結連理?!?/br> 虞破焰捧著曹嬌嬌的臉道:“只要你愿意和我喜結連理,多久我都能等?!?/br> 曹嬌嬌無奈了,明明是說饑荒的,怎么又到兒女情長了? 曹嬌嬌煙視媚行的推開他,道:“不知道女孩子家臉皮薄么,老說這些做什么?!?/br> 虞破焰便不再步步緊逼了,他離曹嬌嬌遠了些,然后喝口茶掩飾著自己的緊張。 曹嬌嬌道:“饑荒的事不解決,春獵就不能開始,那依依和薛瑄兩人就不能相見,咱們的計劃就不得不擱淺了?!?/br> 虞破焰道:“饑荒總是會有的,春獵約摸會晚些,早晚是要舉行的,孫依依的事不用太過擔心?!?/br> 曹嬌嬌才不擔心,因為薛瑄現在正忙著呢,他才沒時間和孫依依相見,曹嬌嬌真正擔心的其實還是饑荒的□□。 她一定要找個機會問清楚,她想知道是不是齊宣在其中動了手腳。 *** 果然當滎陽饑荒的事傳遍各國各地的時候,齊宣站出來了。 現在各州各府都表示自己糧食不足,不能襄助滎陽,所以朝中官員現在更加覺得此事棘手了。 所以齊宣朝堂上這一言,如同平地驚雷起,叫所有人驚訝了。 許多年長的官員看著在官場中還略顯稚嫩的齊國公,甚至還不是很相信,在他們眼皮子底下長大的齊宣,還是個讀書人的齊宣,竟然膽敢承擔起這么大的事! 特別是皇帝,在他的印象里,齊宣應該還是個只能在馬球場叱咤風云的年輕人,怎么一下子就文武雙全了呢? 正當朝堂上炸開鍋的時候,齊宣道:“皇上,微臣絕非信口開河,微臣敢以爵位做擔保?!?/br> 此時朝堂上人心二分了,有的人期待著齊宣解決問題的法子,而有些喜歡倚老賣老的人則輕蔑的看著齊宣,心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空有爵位罷了,現在還敢以爵位為賭注,真是幼稚! 皇帝微微抬了手,眾人都靜下來了,皇帝道:“哦?你可真有解決的法子?說來聽聽,若是有效,朕必當重重賞你!” 齊宣道:“回皇上,臣知道有一種農作物產量相當之高,而且該農作物生長期不長、容易種,約摸三個月到四個月就能有收成,若是現在滎陽能得到州府的襄助,將這幾個月過去了,等到該作物成熟的時候滎陽便再也不會鬧饑荒了?!?/br> 齊宣說完立馬有人反駁了,一人曰:“回皇上,臣以為此法不可行,首先各個州府已經拿不出糧食了,國倉里的糧食也是不夠的,再者,齊國公所說的農作物未必真的存在,難道那東西能比麥子還好種么?難道和麥子一樣抵餓么?若是真有此等寶貝,怕是也不容易得到的,更不談推廣開來?!?/br> 立馬有人附和道:“是啊是啊,齊國公自小便錦衣玉食,哪里知道農民的苦楚,臣是寒門子弟,這么多年可從來沒聽說有這等作物,要是真有這種寶貝,大周的百姓往后再也不用挨餓了!” 雖說有人極力反駁著,但是也有人幫襯著齊宣,一人曰:“各位稍安勿躁,年輕人也許看到的事物與我們不一樣呢?說不定世間真有這等寶貝呢?!?/br> 又有人反駁了道:“就算真有那寶貝,那滎陽百姓眼下的幾個月怎么辦?等到東西種好了,滎陽百姓都餓死了?!?/br> 替齊宣說話的一人道:“即使解不了滎陽這次的難處,這東西一旦推廣開來,往后大周子民再不會受饑荒了,不也是功德一件么?” “哼,說的輕巧,我瞧那東西是編出來的吧?” “咦——此言差矣,皇上面前,齊國公怎么敢胡言亂語?想必世間是真有這寶貝的?!?/br> 皇上聽的有些不耐煩了,他道:“行了,聽聽齊宣怎么說?!?/br> 齊宣一直忍到現在,就是為了等皇帝開口,皇帝道:“你且說說,那作物是什么?若是真的產量高、好種,還抵餓,日后能免大周子民不再受饑荒,即使滎陽的事無法解決,朕也要重賞你的,決不食言!” 齊宣鎮定道:“皇上,臣確實能解滎陽的饑荒,也能免大周子民再不受饑荒困擾?!?/br> 皇帝已經主動退一步了,只要他說的東西真的存在,即使齊宣解不了滎陽饑荒他也不責怪??墒驱R宣現在竟然主動將兩個難題都攬在身上了,皇帝也有些覺得齊宣有些輕浮膽大了,若是他只是輕信人言,那齊宣今天可下不來臺!皇帝也不好不罰他了。 皇帝有些底氣不足的問道:“你說說看,那東西是什么?滎陽饑荒你又如何解得?” 齊宣道:“回皇上,那作物名叫紅薯,產于榕城,榕城縣每年糧食都有盈余,只是縣小,所以未被人關注,臣有一友人正好身在榕城縣,并且對此作物十分了解,臣想請他將給陛下您聽,請陛下恩準?!?/br> 皇帝心里開始有譜了,他道:“準,那人在哪里?” “那人正在宮外?!?/br> 皇帝立馬吩咐了身邊的太監去宣召那人。 等到薛瑄身著樸素到了朝堂之后,禮部尚書薛大人就驚呆了,怎么會是自己的親戚呢! 薛瑄將自己在齊家練習無數遍的姿勢,準備無誤的在皇帝面前表演了出來,皇帝看了他捋了捋胡子,有些欣賞的意味。 皇帝道:“平身吧,快說說看,那作物是否當真能解饑荒?” 薛瑄道:“草民遵命?!?/br> 薛瑄方不卑不亢的在眾人面前細說了紅薯具體產量。 薛瑄說他曾親自丈量過一畝地,他發現一畝地的產量完全超過一千斤,僅僅三分地就能產出三百多斤的紅薯,而普通莊家戶里,就算是有經驗豐富的莊稼把式,一年下來一畝地也就三百斤的產量,意思就是說如果一塊地種紅薯的話,三分地就比得上一畝地的產量了,而且僅僅是三到四個月而已,用不了一年那么久。 所以說,紅薯的產量是非常驚人的。 說罷,眾人都聽傻了,三分地相當于一畝地的產量,這是什么概念??! 甚至還有人覺得齊宣在找人糊弄皇帝,有人道:“皇上,臣……是在不敢相信?!?/br> 齊宣道:“皇上,微臣已經命人將紅薯帶來了,如果皇上允許,可以讓您驗證驗證?!?/br> 皇帝激動了,道:“準?!?/br> 接著,宮外就有人拖著幾大車紅薯來了,為首的那人還穿著官服,仔細一看了,竟然是縣令的官服! 那縣令五十上下,他在金鑾大殿上跪著道:“微臣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br> 天曉得他是多么的激動,他做官半輩子了,這還是第一次見到皇帝??!他現在的心情完全不亞于他當年中舉的心情??! 皇帝此時自然是懶得顧忌小縣令的心情,只道:“那紅……紅薯在哪里?呈上來叫朕看看?!?/br> 縣令道:“就在外頭呢?!?/br> 皇帝身邊的太監立馬叫人拿了幾個呈上來,太監將削皮的送到皇帝面前,皇帝拿著猶疑了一下,那縣令道:“回皇上,這紅薯生吃也是吃得的?!?/br> 太監驗過之后皇帝方食用了一口,他嚼了兩下便覺得甘甜可口,口感也很脆,倒是很符合他的喜好。 皇帝連著吃了好幾口,頻頻點頭道:“嗯,好吃?!?/br> 眾人聽了臉上表情不一,仔細看看倒是挺豐富的。 皇帝道:“你可敢保證,這三分地的產量當真比的上一畝地的產量?” 縣令伏在地上道:“微臣不敢欺君,外頭的紅薯是一畝地的產量,皇上大可叫人來稱量一下,要是不足一千斤,微臣便把腦袋留在京城了!” 皇帝沖身邊的太監點點頭,示意他出去核實一下。 那太監利索的跑出來,吩咐人將縣令從榕城縣拖來的紅薯都稱了一遍,最后得出結果是一千零八十六斤。 等到太監把數量報上去的時候,整個朝堂都震驚了,天底下竟然真有這么神奇的作物! 皇帝也驚喜了,他道:“好!給朕都運到宮里去,朕今日就吃紅薯了!” 底下的某些官員中還是有人不信,但是他們都不敢做聲了,因為皇帝的態度已經給了他們指示。 不過皇帝也不是昏庸無能好糊弄的,他道:“齊國公、何尚書、忠勇侯聽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