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節
書迷正在閱讀:成為偏執大佬們的白月光后、我的世界墜入愛河、他將奔你而來、洛先生不許跟我搶媽咪、重生之寵妻如命(作者:安酥)、上位(作者:聲聲消)、全世界都以為我是救世主、滾!我沒有你這個逆徒、我的姥爺是盜墓賊、說好的女神呢
龍大初到兵營,主將尹銘親自來接。為他介紹了營中各處狀況,報了口令交了令牌,引見了各將官等等。龍大細問軍情,查看了軍略地圖,問清戰需準備及東凌宣戰情形等等,與眾將商議應對之策,一日很快過去。 第二日一早,崗哨處吹起號角,顯示有敵來犯。一衛兵匆匆來報:“尹將軍,東凌大將馬永念率兵陣前,要求與龍將軍一戰?!?/br> 尹銘皺了皺眉,忙出帳去找龍大。 到了龍大那兒,卻見他已穿好鎧甲,拿起大刀,正上馬。 “將軍?!币懨τ锨皝??!褒垖④?,萬萬不可。哪有陣前叫囂單挑決戰的,他可不夠格。若要戰,兵陣發來便是。如今形勢對他們東凌可是不妙,他約戰,怕是詭計?!?/br> “正是形勢不妙,他才出此下策。論大軍兵力,他們東凌不值一提。但他若是能將我砍倒于陣前,那便不一樣了?!?/br> “既如此,將軍更不該應戰?!?/br> 龍大臉一沉:“尹將軍,你的意思是,我還打不過一個寂寂無名的東凌將官嗎?” 尹銘自知失言,忙施禮道:“末將不敢?!?/br> 龍大高坐馬上,俯視尹銘,道:“他兄長因我而死,他心里有恨,自然想找我尋仇。你只想著他斬我于陣前的后果,怎不想想我砍滅他威風的好處。東凌勢弱,竟敢自不量力,當教訓之?!彼D了一頓,又道:“再有,他們劫了梁大人,卻不押于陣前示威要挾我們退兵,這難道不古怪?” 尹銘張了張嘴,欲辯解梁大人是重要人質,諒那東凌也不敢輕易亮出,但龍大根本未打算聽他說話,話一說完,便一夾馬腹策馬離開。他帶來的騎兵跟在他身后,踏踏踏地留下一串煙塵。 尹銘趕緊讓兵士備馬,領著人也趕到十里坡去。 到了那兒一看,龍大的千騎兵在他身后排開陣形,東凌那方亦是如此。將雙方的主將圍在了中間。尹銘欲拍馬上前,龍大手下兵將卻將他攔下?!褒垖④姺愿?,莫打擾?!?/br> 尹銘見得無法阻止,便認真觀察起來。 “你就是龍騰?”馬永念手舉大刀,厲聲喝問。 “正是?!毕啾戎?,龍大的語氣可是溫和許多?!澳闶邱R永念?手中有刀的人,更該心懷善念的那個念?” 馬永念二話不說,大喝一聲,一夾馬腹朝龍大沖了過來,舉刀便砍。 龍大揚刀相迎,“鐺”的一聲,兵刃在空中擊起刺耳的聲響。駿馬如風踏蹄走位,為背上的主人龍大創造進攻方向。龍大借勢一掄,大刀砍向馬永念大|腿。馬永念亟亟拉動馬韁扭身躲過,再揮刀朝龍大砍了過去。 龍大一擊不中,一拉韁繩,如風扭頭后撤,躲開了馬永念這一刀。 兩人兩馬錯開,飛快的一瞬打完一回合。 馬永念大吼一聲,也不說話,繼續調轉馬頭朝龍大的方向追擊,大刀高舉,陽光下閃著銀光。龍大也不多言,揮刀迎上,“鐺鐺”兩聲,二人又打到了一起。 東凌騎兵拍打大刀長|槍,發出怒吼,為馬永念助陣。龍大這頭的騎兵也整齊大叫“必勝!必勝!必勝!”一邊大叫呼喝一邊策馬左右奔走,一時煙塵滾滾,響聲如雷,聲勢浩大。 尹銘皺緊眉頭,揮手號令兵將們準備,以防場上一時失控,敵軍大批沖將過來。 隔著煙塵和兵馬,尹銘隱約看得龍大與馬永念的廝殺頗是激烈,兩人多次擦身而過,又多次兵刃相接,馬頭相撞。但形勢沒多久便顯出分明,龍大與如風明顯都占上風。 就在尹銘盤算著龍大多久能取勝,要不要趁此時就展開奇襲時,忽見得如風后腿揚蹄狠狠踢到馬永念的馬頭,龍大趁勢揮刀,馬永念的馬兒失控,他避無可避,彎腰側身下馬閃躲。龍大的刀卻是更快,轉眼殺到??赡堑秴s是側著,刀身拍到了馬永念的后背,將他擊落馬下。 尹銘急切拍馬上前,欲趁此機會將馬永念拿下。 可沒想到龍大一擊得手即后退,只朗聲道:“手下敗將,無需多言。再敢來犯,取你性命?!?/br> 尹銘忙喝:“將軍!” 可已經來不及。馬永念的騎兵呼啦啦地涌上前來,將馬永念護在了隊伍里。尹銘張了張嘴,猶豫要不要趕緊調令兵馬沖上去殺他們個片甲不留,但卻聽得龍大道:“尹將軍!” 尹銘眼睜睜地看著馬永念那些兵馬迅速后撤,退到了鐵盾長|槍陣之后,強攻已然失去時機,只得應道:“龍將軍!” 龍大還未說話,馬永念在那頭大聲呼喝:“你等著!終有一日,取你首級,慰我兄長在天之靈?!?/br> 龍大聞言看著馬永念的聲音方向,已看不到他的人影。沒一會,東凌兵馬越退越遠。高高的哨崗上顯然看到他們的蹤跡,吹了兩聲短號表示敵軍退散。 龍大喝道:“回營!”調轉馬頭領兵回去了。 尹銘看了看四周備戰狀態的兵將,真是憋了一肚子火。他按捺住脾氣,安排好各兵隊,然后趕回營地,直奔龍大營帳。 還未等他開口,龍大卻是搶先道:“昨日人多,未曾與你細談暗探之事。你這兒誰負責刺探軍敵情報,如何安排人手的,如今他們都在何處,查些什么,你且細細與我說來?!?/br> 尹銘愣了愣,定了定神,反問道:“將軍剛才明明有大好機會,為何放過馬永念。不殺他也行,活擒于我們也有利。將軍放走敵軍,實不妥當!”說到最后一句,已是責備口吻。 龍大卻道:“梁大人被劫這些時日,都能從通城到十里坡慢悠悠轉上數十回合。通城那邊查不出什么,你這頭為何也沒有消息?” 尹銘吸了一口氣,沉聲道:“將軍這話是何意思!” “責備你失職之意?!饼埓舐曇舨淮?,語氣卻是強硬?!把膊焓乖鈹硣壖?,必會用在戰時要挾籌碼上,我在通城之時便數次去信問你,你半點進展沒有。查探需要時日,我也不好太過催促,但如今已然開戰,對方指名道姓挑釁,卻未將梁大人押于陣前。若是你,你可會有籌碼不用?” 尹銘無語。正常的,自然該是將梁德浩綁上陣前,龍大贏一招便在梁德浩身上割一刀,如此一來,龍大自然束手縛腳,馬永念要為兄長報仇,便有大好機會。 尹銘只得道:“他們定有別的詭計?!?/br> 龍大喝道:“那便告訴我是何詭計!” 尹銘說不出。 龍大再喝:“我于陣前對敵,你在一旁動些小心思,莫以為我不知道。我勸你就此做罷,否則有何后果,自己承擔。再者說,活擒馬永念會如何,滅殺他們這些兵隊又如何,不過就是讓東凌懷揣魚死網破之念拼死一戰,于我們有何好處?你當魯大人在石靈崖殺了三千將士成效頗佳便有樣學樣嗎?我告訴你,皇上未有旨意攻占東凌,你擅做主張,給皇上惹來各國討伐的麻煩你就是死罪,可沒什么梁大人替你擋著!” 尹銘辯道:“龍將軍說的什么,我可不明白。有敵軍來犯,我們拼死護國,如此罷了?!?/br> “很好。那就好好拼死護國!”龍大道,“今日馬永念顏面掃地,身受重傷,東凌軍該會安分一陣子,趁著這時候,趕緊將梁大人找到?;畹囊埠?,死了也罷,總該有個下落消息?!?/br> 尹銘想了想,道:“我這就去催催。待有了消息,便來回報將軍?!?/br> 龍大道:“那好,給你三日時間,若是再無進展,便讓你的人呆一邊去,我用我的人查?!?/br> 尹銘忙道:“請龍將軍放心,我定不會辜負龍將軍所托?!?/br> 龍大揮揮手,讓他下去了。 尹銘出了龍大的帳子,臉沉了下來。 帳子里,龍大從懷里掏出厚厚一封信,那是馬永念趁著近身時塞給他的。 當初與馬永善下最后一盤棋,馬永善思慮良久,他最終還是沒有寫降書,但他寫了一封家書交給龍大。他說他們推測的那些事真的發生時,他必已經死了。他不能再做什么,但他弟弟卻是可以。到時若龍大需要東凌的幫助,可以將需求連同這封信一起送到他弟弟馬永念的手上。他只有一個要求——莫欺東凌小,莫讓東凌冤。 龍大還記得馬永善哼的那首歌謠:東凌男兒有宏志,騎上駿馬奔千里。東凌男兒有鐵骨,保家護國熱血揚。馬永善告訴龍大,聯絡他弟弟時,需要說一句話,當做對應的暗語。 “手中有刀的人,更該心懷善念?!?/br> 這是他們馬家的祖訓,亦是他們兄弟二人名字的由來。 梁德浩失蹤之時,龍大便知道事情確如所料,一切不可回頭。他速派人潛入東凌,聯絡馬永念。果然沒多久,收到了馬永善去世的消息。馬永念心里會有多恨,他完全能理解。失去親人的痛苦,他也深有體會。對馬永念能在事情里幫多大忙,龍大不敢高估。 今日卻收到了這信。 龍大拆開信,認真看完,明白了馬永念所言“以慰兄長在天之靈”是什么意思,而后不禁嘆息,馬家兄弟果真都是人物。 手中有刀的人,更該心懷善念。 ☆、第193章 第193章 魯升被捕的消息,被悄悄傳回了中蘭。為防影響茂郡那頭的事態,此事仍是保密階段,只蔣松和古文達知曉了。 于是那日清晨,天剛蒙蒙亮時,四夏江面上忽然飄傳許多竹筒,竹筒上有個小洞,洞上插了桿小旗,小旗上三個大字——罪己詔。 看見這些竹筒的人莫不驚疑?!白锛涸t”那是皇帝犯大過錯時,自省檢討的詔書啊,誰人如此大膽,竟敢用這方式冒國君之名,暗罵皇上糊涂犯錯嗎?! 四夏江的兩岸,分別是南秦和大蕭。很快兩岸的官兵和百姓都撿到了竹筒。竹筒的筒口用蠟封上了,里面有封信。拿出一看,竟像模像樣,跟真的詔書似的。 詔書的內容讓看的人更是吃驚,尤其南秦將兵,要么嚇得趕緊丟棄當沒見過,要么十萬火急飛速上報,生恐耽誤半分擔上罪名。 為何如此緊張,因為詔書揭露了一個驚天大陰謀,弒君、奪|權、戰爭、嫁禍,簡直觸目驚心。若這詔書是真的,那就是南秦德昭帝親筆所述! 詔書里,德昭帝先是自責自己輕信輝王,令忠臣憂心,令自己遇險。又自責自己防備不足,令東凌使節團被叛將任重山殺害,自己也險些喪命。再自責自己未能提前查知輝王這數年籌劃的陰謀,令鄰國遭殃,使自己百姓受苦。一長篇話悲情懇切,道盡輝王及其黨羽的種種逆行。最后一段卻話鋒一轉,聲言自己犯下大錯,思及兵將之苦,百姓之苦,鄰國之苦,他刻骨之痛。他以此詔立誓,活著一日,定糾此錯,殺滅jian臣,復江山錦繡。要讓百姓和樂,要促天下太平。詔書的最后甚至還蓋有德昭帝的璽印。 這罪己詔分明就是一封伐罪詔。但寫著罪己,更讓人想一探究竟罷了。 江面上,無數的竹筒飄蕩,“罪己詔”三個字很是刺眼。南秦那頭兵士接了亟令,速將所有“詔書”撈上。但江流湍湍,帶著詔書奔向遠方,又哪里撈得干凈?! 大蕭與南秦百姓聞訊皆是嘩然,街頭巷尾熱議,消息更是以燎原之勢迅速燒到了兩國都城。輝王勃然大怒,傳來任重山當著朝臣眾人的面,細細問他當時情形,擺足了姿態。任重山自然也是按囑咐把戲做足,指天發誓所言句句屬實,更指稱當日正是德昭帝看出了東凌的陰謀,東凌使節才驚慌下將德昭帝殺死。如今大蕭正與東凌打仗,東凌肯定得再制造事端攪亂戰局,此事定是東凌陰謀。若是先帝還活著,怎地只寫個昭書,不露臉呢。他若活著,能在四夏江上放“詔書”,而為何不找到邊境的南秦軍隊,號令他們追隨討伐逆臣?他任重山有多大能耐,難道還能讓全南秦的兵將全聽他指使?況且德昭帝遇刺后,他速回都城稟報,揭露東凌陰謀,沒到邊境。 任重山說著說著,憤恨難平狀:“屈辱了臣事小,但王爺于危難之時,扛起一國重擔,鞠躬盡瘁,為國為民,卻被這假詔書指稱忤逆謀反,這陰謀險惡,昭然若揭。很有可能不止東凌,還有本朝中人相助?!?/br> 朝中重臣沒人言語,那些反對質疑輝王的人心里明白。此時事情真假難辯,德昭帝只聞其詔未見其人,后頭會如何還未可知,此時若犯傻跳出來發難,怕是會正中輝王下懷,將他們這些政敵栽上通敵賣國之罪處置了。 幾個人互相看了看,眼神的意味只有自己明了。事實上,他們收到過密函,函中就說過“罪己詔”中的事,但密函也說了,暗中調查,勿打草驚蛇,勿讓輝王有機會找理由將他們處置了。不然德昭帝于朝中沒了忠心之臣,回朝無望,南秦亡矣。 事實上,那段時日輝王確實是忙著對付他們這群人,好幾個被拿了由頭問罪削官,還有入獄的入獄,問斬的問斬。他們原也以為這會不會是輝王挑唆的陰謀,但一查探下去,德昭帝被東凌使節謀害一事確是疑點重重,甚至從河中撈起的都不是全尸。被魚蛇咬得辯不清面目,身上特征無法分辨,只憑著破碎的衣裳和將兵的供詞言稱那是皇上?;噬仙磉呏倚牡慕倘可硗?,死得也太干凈。 如此情形,眾人互通了消息,好一番商議,最后決定,無論謀反與挑唆哪個計謀是真的,他們都先讓輝王以為得逞了吧。他們沒有給那個密函回信,也不再處處抵制輝王決策。過了一段,卻又收到另一封密函,函中只有一個字:“等?!?/br> 等什么?如今他們明白了。 這次朝會無終而散,兩派人各懷心思,互相不動聲色。 紫云樓里,齊征在幫德昭帝封竹筒。德昭帝是以陸大娘的遠房親戚身份住下的。竹筒運進運出靠著齊征的菜貨馬車。一切的事情都盡量掩人耳目,越少人知道越好。齊征自覺撿了個好差事,非常珍惜。以各種名目暗地收來許多竹筒,保證了數量,又盡心削竹封蠟,每日半夜里去不同的江段放飄,很是辛苦。 德昭帝對齊征這少年很有好感,嘴甜機靈又賣力,誰會不喜歡呢。德昭帝這段日子天天寫詔書,他堅持自己親筆,希望有見過他筆跡的臣子看到時,能確認這就是他寫的,他活著。曹一涵自然也沒閑著,幫著蓋印折信,伺候前后。 三人通力合作,又有軍方暗中相護,事情頗是順利。齊征在坊間聽到什么,會回來與他們相報。也會幫著傳些需要外傳的消息。 這段時日,姚昆出現了。這當然是蔣松的意思。需要有大事件吸引眾人的注意力,以避免大家太過探究德昭帝詔書的真相。姚昆這個人很管用,他身上的各種迷團吊足了坊間的胃口。他究竟有沒有殺害蒙太守?他與蒙佳月會如何?他是如何從牢里神秘失蹤的?錢世新失蹤與他又有關嗎? 姚昆很是低調,默默住進了衙府旁的一處小屋里,過著清苦樸素的生活。平常鮮少出門,更沒有如大家期望地那般哭著喊著到太守府門前鬧著回家。 許多好事之人在衙府和太守府門前轉悠,想看到些閑事八卦感人戲碼,可惜沒有。蒙佳月對姚昆現身的回應,是將“太守府”的牌子摘了,換上了“蒙府”。 是蒙,不是姚。 姚昆自然是聽說了這事,他沒去看,也未與任何人議起此事。他就是沉默地獨自生活,在蔣松需要他做什么的時候,他盡心去做。后來,他找了件他能做的事,就是幫窮苦百姓寫狀紙。不識字的,不懂律法的,只要來問他,統統都能得到解答。有什么人會比一個前太守更了解平南郡的狀況,更了解狀紙要怎么寫,官司要怎么告嗎? 姚昆開始忙碌起來。小屋內人進人出,全是衣衫襤褸的窮苦人家。姚昆不收錢銀,不理會有心人的奚落嘲諷。想告狀的,看熱鬧的,常將他的門堵得嚴嚴實實。 正明帝也知道了詔書的事,他收到了平南郡蔣松的奏折。奏折上說在江邊撿到詔書,抓到了逃難避禍躲到大蕭境內的德昭帝。他已將德昭帝扣押在紫云樓,未張揚。問正明帝這事如何處置。 正明帝大吃一驚,第一反應就是慶幸自己聽了羅鵬正的勸,未下圣旨讓梁德浩借機與南秦聯手拿下東凌。不然平白卷入南秦的權位之爭,背負陰謀侵占東凌的名聲,遭各國唾棄討伐,這就麻煩大了。 正明帝忙將羅鵬正找來,共議此事。羅鵬正的馬屁找到了機會使勁拍,盛贊正明帝英明,早早看穿隱患,未落入有心人的圈套里。 “依愛卿看,這德昭帝如何處置?” 羅鵬正想了又想:“皇上,此時既是情勢不明,還是莫要插手南秦之事。若幫錯了人,最后坐上皇位的不是他,那豈不是我們大蕭自打嘴|巴?!?/br> “可那詔書隨江飄流,許多人都看到了,南秦定會嚴查此事,輝王用不了多久就會猜到德昭帝在大蕭?!?/br> “可是皇上還不知道呢。蔣將軍自己辦的事,就讓蔣將軍自己擔當。他也不笨,未張揚這事。那皇上也可以晚一些才知道。待看清情形再做定奪。三殿下已經趕往那處,到時蔣將軍也會向他稟報?!辈蛔龌貞?,便掌著主動權。事情辦得好,皇上說什么都好,事情沒辦好,就是蔣松和三皇子的錯。這些都不是壞事,羅鵬正覺得挺好。 “那梁大人被東凌劫持之事呢?” “皇上,這事放著放著,如今不是有些眉目了嗎?若是東凌根本沒殺德昭帝,那南秦聯合大蕭滅東凌的借口就是謊言,大蕭差一些被利用。梁大人被劫之事也是詭異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