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節
從這日起宵禁三日,唐世乾是禮部左侍郎,六部直房在宮城中,既宵禁,他自然也不能去上朝,是以任在府中呆著避禍。唐逸與唐牧兩個俱是連日不歸,無論韓覃還是傅文益皆是擔心不已,遂皆到品和堂寇氏院中去探聽消息。 寇氏在此撫育幾個孩子,品玉今年是個十五歲的大姑娘,也到了說親的年級,她自來膽小不愛說話,手工卻做的極好。品姝活潑可愛,如今正是韓覃當年在唐府時的年級,寇氏膝下的小兒子憲兒幾乎是由她一手帶著。 唐世乾本在書房讀書,見韓覃進來便也到起居室坐下相支應。傅文益一早搬動韓覃,就是要她打聽唐逸在朝是否危險。唐世乾聽韓覃問起,搖頭道:“不險。我到坊上問過,說是宮中起了亂事,阿難如今在大理寺下轄錦衣衛,聽聞一應案件皆是他在親自審理。宵禁不過三日就開,咱們耐心等過三日就是?!?/br> 因陳九與馮運機的逃竄,非但城中宵禁,各處城門亦是緊閉不開。三大營從順天府手中接管整個京師防務,如今便將京師各處坊禁間圍的如鐵桶一樣。 一連三個晝夜,無論宮里宮外各處燈火徹夜不息,大都督府左都督陳疏上了年級,這三夜熬過去已是須發皆白。他眼看著皇帝召馬驥入宮,待他再出來時,便親自給東廠的番子們松綁,一面是說給東廠下屬們聽,自然一面也是說給陳疏聽:“放心,小的們,有咱家在,什么事都沒有。誰叫咱家與你們皆是一顆忠心向著皇上了?!?/br> 三天后的午夜三更時分,唐牧帶著三司一應下屬官員從午門才走出來,便叫左都督陳疏攔住。唐牧將所有卷宗一并交給陳啟宇,低聲吩咐道:“叫各部人員即刻回各司整理文書,然后你帶著他們商議擬一份奏折出來,明早呈到閣房我過目,去吧!” 所有隨從官員四散開,高高的宮墻下左右皆在三丈遠的距離之外,陳疏一字一頓手指地面:“東廠還在,馬驥似乎比之原來的蕭山更要猖狂?!?/br> 果然還是銀子多了好辦事,韓復倒而馬驥升,如今就連陳九與劉錦都齊齊倒臺了,馬驥居然還平安無事,非但如此,陳疏滿心期望的東廠非但沒有撤銷,反而大搖大擺走了。 “但是司禮監撤銷了!”唐牧道:“皇上言從今往后他要親自秉筆批奏折!” 陳疏冷笑:“怎么可能?每天從十三司并各邊運上來的奏折有幾大車,皇上一人一支朱筆,怎能批得完?!?/br> “等他親自體會過,而又從此不信那些宦官時,他就會放權內閣,叫內閣擁有獨立完成票擬批紅各類輕緩奏折的權力?!笨偹阌指M了一步。 陳疏猶不能滿足,嘆息道:“此番多虧莊嬪自裁,而案件又是你親自審理,能抹平蛛絲馬跡。否則叫皇上……” “國公爺!”唐牧打斷陳疏:“這句話,往后無論任何時候任何地點,永遠不要再提及第二次。若您還想唐某繼續將以內閣治國這件事情繼續推行下去的話?!?/br> 陳疏想起夜探韓復府那夜,唐牧曾說過,除此之外他還有后手。 宮變一事,從一路推動到最后顯山露水,唐牧一路掌控全盤卻未露出一絲的形跡。如今他十分期待唐牧這后手,能將宦官徹底驅入皇城,永不能踏出京師一步,最終能完成以內閣治大歷的最后一手。 這是唐牧曾給他的承諾,他眼看就要做到了。 陳疏與唐牧并肩走著,一直走到唐府的馬車旁時,他才緩緩抱拳,顫聲說道:“清臣,如今當著眾人的眼老夫不能行禮于你,但老夫的心意還望你能理解。老夫深信你,也寄希望于你,希望你能繼續將你所要進行的事情,一步步實現!” 不過三日而已,這蒼眉利目的老者須發皆白,連連熬夜叫他眼袋垂垂,卻依然精神抖搜。唐牧抱拳還過禮,轉身上馬車,一路往唐府而去。他三日已能歸府,唐逸與陳卿等人到如今才能退出皇城,卻還要在大理寺不知熬幾個晝夜才能將所有宮城中宦官全部提審完。 唐牧自儀門前下馬車,一路快步往品正居走著。連熬了三個日夜,縱使有常年習武的底子他依然有些吃不消,此時想起自家小夫人溫香軟玉的身子,恨不能步子更快些回到她身邊。她想必還在夢中,慵慵沉睡,軟的就像只無骨的貓兒一般。 兩世為人,他一直恪守禮道教悔,從不肯在婦人身上與房事上費太多功夫。直到如今,眼看要三十歲的人了,卻頭一回覺得自己成了頭饕餮,從開始時還能堅守三日一同房的規律,到后來每夜都要要一回,到如今漸漸覺得每夜一回都猶覺不足,恨不能整日同她廝纏在一起,白日宣yin也沒了愧心。 *苦短日高起,君王從此不早朝。他如今才明白自己之所以一直能有節制,并不是他的節制力強,而僅僅是因為,他沒有遇到那個能讓他覺得*苦短的人而已。 在院外站得片刻,芳姊才開個門縫他便自推門進院子,一路解著深青色公服的衣扣,褪掉公服摘下忠靜冠扔給芳姊,待行到臥室門前時,身上便只剩著內里的白紗中單。臥室門虛掩著,唐牧默得片刻,針落可聞的屋子里有兩個聲音同時在呼吸。 他轉身到鏡心下,輕輕摘下墻上掛的繡春刀反執在手中,這才推門進屋。 “唐大人!尚書大人!”是陳九的聲音,他道:“既您來了,咱們明人不說暗話,掌燈吧?!?/br> 唐牧閉眼片刻,退到外間引了盞高燭進屋,便見韓覃坐在妝臺前的小妝凳上,而陳九手持繡春刀,那刀就架在韓覃的脖子上。 唐牧先將自己手中的刀放到妝臺上,慢慢推到陳九面前,這才道:“放開我家夫人!” 陳九搖頭:“容咱家失禮一回。唐大人的話,咱家向來是言聽計從,但這一回,咱家卻不能聽您的?!?/br> 他非但不松手,反而將那銷鐵入泥的鋼刀略緊了緊意唐牧退后。韓覃微揚著脖子,那刀刃幾要侵入皮膚的微顫著。唐牧緩緩往后退著,邊退邊說道:“今日早起五更就會撤銷宵禁,城門亦會大開,陳公公若想逃,如今是最佳時機?!?/br> 陳九搖頭:“咱家要怎樣逃,不該是唐大人擔心的事情。咱家亦不是想為難唐大人,只是有些事情想不通,所以要特地來尋唐大人理個明白?!?/br> 唐牧邊聽邊點頭,緩言道:“唐某當初就曾說過,無論何時都只屬意陳公公做司禮監掌印。如今仍亦還當陳公公是朋友,是知已,您放下刀,叫她出去。唐某愿在此與公公細細理個明白?!?/br> “不!”陳九搖頭:“咱家一直當唐大人是真君子,無論待他人如何,待唐大人您一直都是恪守君子之行。但自從宮中逃出來,咱家在外將自做司禮監掌印以來到乾清宮逼宮一事前前后后想了個遍,咱家發現不是這么回事兒?!?/br> 韓覃本已叫陳九這樣架刀威逼了半夜,此時仍雙目直勾勾盯著銅鏡直挺挺的坐著。 陳九間或掃一眼唐牧再看一眼燭光照耀下銅鏡中韓覃的臉,又道:“從高閣老被查開始,皇上與太后間就有了閑隙。咱家是打年輕時候就跟著太后,如今又伺候皇上。無論皇上以為,還是咱家自己,一顆心自然向著太后多一點。當然,這也直接導致皇上并不是十分信任咱家,咱家這司禮監秉筆可遠沒有當年馮田那樣風光。咱家一路做的顫顫兢兢恨不能大事小事皆親躬,無論宮內各處出了大事小事皇上都愛拉咱家到面前飭斥一通,內閣幾位大臣們也遠沒有像尊重馮田那樣尊重咱家。 但既便如此,咱家一個閹人而已,只要不到被皇上厭棄如豬狗般丟出宮的一天,就沒有反的理由。而太后娘娘雖不是皇上生母,卻總算把他撫育長大,即使因為高閣老的事情而政見不合,總還未到非得要逼宮弒帝的程度。那為什么最后我們要走到今天這一步?” 他反問唐牧,卻又笑著搖頭,不等唐牧開口便又說:“是馮運機。那個陰險、狡詐的家伙。自打他進了慈寧宮,又得了太后寵愛,便一路不停的在太后耳邊進饞言,竄掇太后逼宮。是他不停的游說景王,景王拍著胸肺脯保證,咱家將來必定比馮田還要風頭百倍。咱家腦子一昏就信了。 誰叫咱家這輩子不圖三妻四妾不圖金銀,終此一生便了的命,也不過就是想著能像馮田一樣風光幾天,好叫世人都知道咱家也活過一回了?” 唐牧去尋韓覃的目光,卻發現她直勾勾盯著銅鏡中自己模糊的臉,根本不看自己一眼。 繡春刀錦衣衛皆有,但陳九手中這一把與唐牧放在妝臺上這一把卻與別的不同,鋼度精純吹發即斷,是天下間難尋銷鐵如泥的利刃。唐牧自然不敢妄動,點頭道:“公公說的很對!” 陳九輕輕搖頭否定:“不對。不是咱家昏了頭。直到幾個時辰前咱家聽聞皇上廢止了司禮監才豁然明白過來。事實上從一開始花莊寺一見后咱家追到燴鮮居,所等著咱家的,就是唐清臣你的陰謀并編織好的陷井。你明知皇上不信任咱家,還要扶咱家上位,為的就是如今這一日,廢止司禮監。 所以,錦衣衛也是,毛通當初根本不知道那么一個普普通通窮書生樣子的人會是李善機,若他知道李善機是皇親,又怎會殺他?馮運機借以為太后招攬人才的幌子,指使小太監們挑嗦著他才會起殺心殺李善機。李善機死后皇上從此不信任毛其順,毛其順疑心病又多,經韓復一事又以為你要參他,才會夜探怡園。而他被下到詔獄后,挑嗦毛通闖詔獄救人的亦是馮運機?!?/br> 陳九痛心即首的搖頭,刀鋒逼著韓覃的脖子越發的緊。他嘆道:“逼宮那夜馮運機跑的快,如今只怕已經不知道跑的那里去了。但無論他跑到那里,如今我知道你才是這幕后黑手。是你唐清臣推動這一切,馮運機也恰是你唐清臣的人?!?/br> 他滿臉皺紋在燭光下深深淺淺如溝壑般微顫著:“如今咱家就要以你這小夫人來換馮運機,拼著咱家一條命,也要將此事弄個明白。唐大人,這買賣是否合算?您自己掂量?!?/br> 唐牧點頭:“當然合算。但恰如陳公公所言,馮運機自三天前出宮,唐某命他即刻往陜西去……” 韓覃妝凳下原本伸展的五指,此時只剩一根小指還微微的翹著。 這不該是發作的時間,不管唐牧的話是真是假,陳九此時恰在因著唐牧這話的引導而思維滑到了陜西,但恰就在此時,韓覃攥起手,忽而整個人側身往下一倒,唐牧亦在瞬間逼近妝臺執刀抽出,不過瞬息之間,陳九整個人從左肩到右腹上整個兒叫唐牧的繡春刀劃出一道,血漸漸滲出,接著便急劇往外涌著。 不等唐牧去扶,韓覃站起來轉身到衣架前取下自己的長褙子穿上,快步走過來問唐牧:“二爺,現在怎么辦?” ☆、第73章 初秋高爽的晨風中,背山依水的村道上,十八歲的清俊少年郎伏青山與他昨夜才成偶的二八小娘子晚晴并肩而行。 相送十里再十里,已、 的夠遠了。小娘子晚晴仍不愿將行囊交付予伏青山。她昨夜哭紅了眼睛,此時雖強撐著笑,卻忍不住還是鼻子不停的酸著:“青山哥,你一定會回來的吧?” 伏青山回顧四野,點頭道:“必會?!?/br> 寒窗十幾年的苦讀,不就是為了榮歸故里,衣錦還鄉? 晚晴又問:“青山哥,你不會忘了我吧?” 伏青山略有些不耐煩,但為著昨夜兩人間的那點親密,仍是耐了性子安慰道:“必不會?!?/br> 晚晴仰了臉望著自己身姿挺拔意氣風發的丈夫,眼中滿是欽敬:“我就知道你不會?!?/br> 伏青山伸了手低聲道:“把行囊給我,快些回家去替父母做工?!?/br> 晚晴這才松了手,幫著伏青山背好行囊,仍一路看著他遠走,走到拐過山彎望不見時,才捂著嘴一路往大明山上爬去,到得山頂便能看見遠遠山對面的路上,伏青山孤身一人背著行囊漸步往前的身影。 此去于伏青山是錦繡云程的第一步,遠在兩千里外的京城,有他要謀的繁華與功名,還有他想要為國為名而做一番事業的志愿。當然,最重要的是,十二年寒窗苦讀,能與他吟詩唱合,對月風流的顏如玉亦當在京城,住在錦玉雕瓏的黃金屋中,著紗披帛,眉目如畫,還有滿腹詩懷畫意,等著他這個野心勃勃,風度翩翩的少年才俊去征服。 新婦的目光在身后猶還灼熱,伏青山步步而行卻始終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昨夜他為何會把持不住自己。他本來是堅定決心不碰她的,遠遠裹著被子睡在上炕不肯叫她上前??勺詈髤s稀里糊涂成了事,而且,那過程還尷尬無比。尷尬到叫他哀求著想要再來一回,他自己自己可以做的更好,并彌補第一回的失敗。 但她就是不肯。 晚晴哭著鬧著也不肯。 拐過山彎時伏青山止步停腳,想要回頭看晚晴一夜。怔得許久也閉眼許久,那頭卻終是沒有回。昨夜自尊心受過的傷害壓著叫他不能回頭,這個自小跟他一起長大的童養媳,當他再睜開眼,就與昨夜的屈辱一起拋之腦后,再也沒有關系了。 行人不能見淚,她撐得五內摧傷,望著茫茫天地間他遠去的背景,撐到他離開后才流下那兩串長淚。 九個月后,晚晴生了個瘦條條的小子。上京趕考的伏青山同時寄來書信:春闈不中,還得在京再熬三年,等下一次春闈。 三年的風物變遷,葉枯榮衰,于整個伏村來說,都沒有晚晴更難熬,但她總歸是帶著個孩子熬過了三年。 伏村分上伏村與下伏村,上伏村歷史悠久,村大戶多人丁旺盛。而下伏村不過七八戶人家而已。概因下伏村的高祖伏海,在世時亦是上伏村人氏,他自幼通些奇經八脈專會看些風水,自己將整個伏村四周圍踩了又踩看了又看,脫家單立時便舉家遷到了如今下伏村的地方。 如今自他脫家單立,已過五十載。伏海墳頭孝棍成了高柳,蓬蒿已歷十七載矣。 他膝下最幼的兒子伏罡,自父去后二載離家,如今亦有十五年。除了十年前因母忌而來過一回外,他此番也是頭一回踏足生養自己的故鄉。 在邊關殺伐十年之久,光是伏罡二字就能叫河西走廊一帶的蠻族們聞風喪膽。他曾噬血長刀,也曾星月五百里單騎只為取單于首級。但當名門貴妻自請休書轉投聞動京師的才子魏仕杰懷抱,獨霸朝堂的魏源與涼州平王幾欲決裂,內戰即起時,他心灰意冷解甲歸田,也仍只能歸到此鄉中。 身后兩駕大車得得而來,伏罡站在站在院門前,看眼前平平展展萌著新綠的土地,負手輕嘆了一聲,遙遙便見遠處靈河對面有青煙升騰,聞得喪樂喧天。忽而自隔壁的門上袖手跑出來一個倒趿著鞋穿著爛棉衣的中年男子,皺眉瞧了伏罡一眼,復又瞧了一眼,走上前來試探著問道:“阿正叔?” 伏罡低頭瞧了瞧這駝肩躬背的矮小男人,腦子里搜索不出他是誰,遂問道:“你是?” 中年男伸手揖了道:“我是伏銅呀!” 伏罡這才恍然大悟,點頭道:“你也這把年級了?!?/br> 伏銅仰頭瞧著比自己還小兩歲的小叔叔,見他如今身長約有七尺,身姿偉案高挺,面貌俊朗大方,雖只著件青布交衽束腰短裝,裹腿到膝肩挺背直,端得是個成年的美男子,而自己形樣萎瑣不堪矮小枯瘦,憶起當年幼時自己還騎在他身上與他打過架,略不好意思的更低了頭問道:“小叔可是來參加喪禮的?” 伏罡皺眉問道:“誰喪了?” 伏銅道:“大伯母?!?/br> 伏罡腦子里搜索出個裹著細足細聲慢言整天笑呵呵的中年婦女來,復又皺眉道:“她竟故去了?” 伏銅揚了揚手中的裱紙道:“恰在河對岸祖墳中下葬,您要不要與我同去?!?/br> 伏罡點點頭,跟著伏銅一起往河對岸而去。伏銅對這心黑手辣年比自己還小的小叔心中深懷著怯意,憶起他如瘋子般一石頭一石頭砸在黑山的頭上,黑山腦漿迸裂的樣子,心中仍是懷著根植的悚意怕他要傷自己,不停的回頭往后著。 這兩人尋了田間小徑過到靈河邊,過了小橋再走得一里路,依山彎一片墳頭,便是高祖伏海立祖的祖墳。 棺木此時已經安置入坑,四周皆是提鏟待吉時落土的村民們。墳前一片著白衣倒趿鞋的,便是這新喪的伏水氏身后的孝子賢孫們。伏罡因未成孝服,也不去跪,與旁觀的村民一般立遠了看著。 這伏水氏的丈夫伏泰印,與伏罡是長幼兄弟,活到現在也有六十上下的年級,兩年前已經故去。他身后長子已喪,孝子中首領頭的大約是二子伏高山,也有三十上下的年級,頭發花白臉上泛著苦色。另那略年輕些的應該是伏春山,另有兩個三四歲的小兒,也披著白衣麻孝跪在墳前伊伊呀呀哭著。 伏高山的娘子婁氏伏罡是見過的,這十年間她老的也有些太快,又胖混身皮rou又稀松,與另一個身姿矮小的婦人摟在一起大哭,兩人鼻涕眼淚糊了一眼,聽到哀樂一起四周高鏟送土時,這兩個婦人忽而便縱了腰身似要撲進坑里棺材上去一般,雙手抓刨著,細足蹬踏著,嚎聲大作。 身后自然會有村民們過來拽住,扯住,相勸,替她們抹眼淚。 這本是喪禮上的常態,伏罡見慣,也懶看,目光繼續往后打量著。 跪在最后面的是一個大約十七八歲的青春女子,她跪得筆直,雙手捉著膝蓋,眉間無愁色亦無苦色,反而有種伏罡瞧著有些熟悉卻又說不上來的,叫他有些舒服心悸的神態。她眼中眸子漆黑,牢牢盯住了前面一點,凝神望著,仿佛這哭喊這喪事,這天地間所有的一切,除了那一點之外,都與自己無干一樣。 伏罡在腦子里搜尋自家的親屬親系,不記得有個女子,伏海一系幾乎沒有生過女兒,就算伏水氏在自己離開之后生了女兒,也不該長到這個年級。 她必不是尋常農家的女子。農家女兒們生在農村,皮膚底子里是黑的,面貌上多少要帶些蠢氣。她卻不然,膚色自里向外透著粉嫩嫩的白,眉眼靈動五官鮮活,眼中有一股撩人的柔柔媚意,便是放眼整個秦州,也難尋這樣一個生動俏麗的青春女子。 此時墳頭已經高起,墳前堆起了高高的金元寶銀元寶與錢串子,要放火焚于這伏水氏身后所用。 難道是伏水氏外系的親屬? 伏罡正皺眉思索著,便見一團未化的紙錢串子叫風裹著高高飄起,竟遠遠向最后跪著的女子撲了過來。 這女子仍是混然不覺盯著前方,沒看見那串火球已經到了她面上。伏罡恰似下意識的,跨步向前,伸手在那女子面前擋下火球。只在一瞬間,女子忽而起身欲要往前撲。 她的唇恰碰在伏罡的手背上,那是年輕女子的唇,鮮嫩,飽滿,帶著彈性。她張嘴呼了聲什么,伏罡沒有聽清楚,只覺得她的舌頭伸出自他手背上舔過,溫軟粘糯帶著些津水,竟震的他半臂發麻。 他收了手,就見那女子忽而撲向前,攬了前面一個穿孝衣的小男孩子過來摟在懷中,盤腿坐在地上替那孩子撲臉揉著眼睛。孩子大哭道:“娘,我的眼睛!眼睛!” 上面正哭的婁氏止了聲過來問道:“晚晴,鐸兒可是迷了眼?” 伏罡肩頭一震,心道:原來她是這家的娘子,叫晚晴。 而她雙目有神盯著的,正是自己的兒子。只有母親的眼神,才能如此溫柔細致充滿憐愛叫人怦然心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