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節
忠勇侯劈頭就說:“近兩日,有些傳言不大好聽。都到這一步了,就趕緊把倆孩子的事情定下吧……” 周恕摸不著頭腦:“什么?” 忠勇侯這才說起,他聽說周暄與宋愈已兩情相悅?,F在外面傳的還好聽些,無非是才子佳人,天作之合之類的。 他聽著覺得還好,早些定了親,就好了。 周恕聞言,心中怒火蹭蹭直冒。那日他聽妻子說起來過,說那宋三爺新娶的夫人拿著不知何時合的八字,又提婚事,被她以路征為借口給拒了。 他雖然也覺得妻子此舉可能不大妥帖,但這都改變不了他對宋愈的壞印象。 大丈夫何患無妻,像宋愈這般,就有些下作了。 周恕連忙辯解,說并無此事,只是謠傳。宋家的確曾經求親,卻被拒了。 這流言也不知怎么傳出來的。 忠勇侯擰了擰眉,不明白兒子兒媳為什么看不上宋愈,多好的一后生。 周恕便說起八字一事。 忠勇侯道:“怎么知道不是暄兒授意的?”他瞧著,這倆人甚好。話一出口,他又有些悔意。暄兒不是這樣的人吧? 暄兒向來乖巧柔順,又守規矩。如此夢浪的事情,不像是她能做出來的。 可是宋愈也是個好后生啊。書讀的多,會畫畫,對他這個老人也很尊敬。 忠勇侯又道:“既然都有了這樣的傳言,那就借此機會定下來吧。不定下來也不行,而且對姑娘家名聲不好?!?/br> 理是這個理,可是周恕并不愿意這樣做。不能因為一點風言風語就草率定下女兒的親事。還是要給女兒好好挑一個。 只是速度要快。 父子倆并沒有達成一致意見。 周恕回家后,與妻子提起此事,要妻子多費心,最好早些定下女兒的親事。 他則讓人查查這傳言是從哪兒傳出來的。 不過是求親不成,怎么就傳成已互許終身了呢? 楊氏這才正式提親路征求親一事,又說起路征請求先不要給周暄許人。 周恕詫異:“你說真的?” 路征和周暄,之前舅舅也提過。他想都沒想就否了,只當是舅舅一時興起。 難道說路征自己也有這念頭? 楊氏道:“不是說他在倡導移風易俗么?” “你是說——因此事而起?”周恕更詫異了。路征最近的動作,他自然知道的,卻不知是因此而起。 楊氏道:“可不是,也不知能不能成?!?/br> “這話說的,若成了,你真把女兒嫁給他?”周恕問道。 楊氏反問:“有何不可?要不是怕人說換親,我覺得他倆就挺好的??吹贸鰜?,阿征是認真的。而且,他肯定不會欺負暄兒?!?/br> ——原本除去換親的擔憂之外,她對路征能否做女婿,也不是百分百肯定。有了宋愈做對此后,她對路征的好感驟然到達頂端。 第58章 路征求親 周恕沉默了片刻,他承認妻子說的有理。路征算是他們看著長大的,且未來也基本能夠預見,可以說是前途無量。再者路隨玉還是周家的兒媳。若把暄兒許給路征,無論如何,他都不會委屈了她。 然而事情哪有這么簡單。換親一說由來已久,路征雖然在移風易俗,但更改風俗談何容易? 況且,即使換親一說不復存在,子息單薄的路家姐弟均與周家結親,難保不會有其他流言。 周恕自己幼時因為生母不詳的緣故,沒少聽過各色流言。如果可以選擇,他并不想看到子女也這般。 他輕聲道:“再說吧,還沒問過暄兒的意思呢。她自己的親事,總得教她自己點頭才是?!?/br> ——周恕慣是會推己及人的。他們夫婦當年的親事不被眾人看好歷盡艱難才在一起。及到了他們的一雙兒女,他們雖未言明,但內心深處卻也希望兒女的親事不為其他,只因有情。 楊氏點一點頭,這事兒還得她來問。 晚間,楊氏親自去了女兒房中,見女兒早已洗漱完畢。卸去釵環,換上寢衣的她烏發如瀑,小臉瑩白如玉,秋水樣的眸中似有光華流轉。 楊氏暗暗嘆息,聽說女兒的相貌有幾分像她的親奶奶,眉目如畫,清麗動人,有時候還會覺得楚楚可憐。也難怪宋家一次又一次來求娶。 好在女兒應該是個福澤深厚的,定不會像周恕的生母那般薄命。 “娘親……”周暄有幾分詫異,母親這個時候來,定然是有事了。她心念微轉,問道:“是有什么事嗎?” 房中并無他人,楊氏也不瞞她,直接說道:“三天前,宋夫人來咱們家,你可還記得?” 周暄略一遲疑,點了點頭:“自然記得?!?/br> 才三天而已,怎么會忘? “那宋夫人此番前來,帶了一樣東西,就是你和小宋探花合八字的庚帖……” “什么?”周暄大驚,“我什么時候跟,跟他合過八字?!” 她心里亂的很,也不知這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