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節
路征皺眉道:“她哭了?”略微一頓后,他又辯解道:“先生,她哭不是因為別人求親沒成功。她想嫁的人,是我?!?/br> “什么?”舟山先說,阿征,你別這么自信,當初我也只是隨口一說。 路征奇道:“你不是也知道的么?她對我也有意,想嫁給我?!?/br> “我……”舟山先生語塞。 路征笑了一笑:“先生,也是她暗示我來請您幫忙的。她說周伯父和周伯母聽您的話,您出面,肯定能成?!?/br> 舟山先生愣了一愣,恍然大悟,哈哈大笑:“原來如此,原來如此……”聽路征的意思,這一對兒女是真的互有情意?所以說是他當日慧眼如炬,錯有錯著嗎? “先生……” 舟山先生拊掌而笑,暢快無比:“好,好,好,你是個好兒郎,暄兒也是好姑娘。這個親,老頭子幫你提?!?/br> ——他之前就希望他們能在一起,當時路征拒絕的態度極為堅定,他已經不抱希望了,沒想到竟然事成了。他拉著路征,好奇地問這是怎么一回事,怎么這么快就提親了。 路征微微一笑,個中細節并不愿與人透露,哪怕這人是舟山先生。他輕聲說道:“沒有什么,就是喜歡了,想在一起啊?!?/br> 舟山先生呆了片刻,說道:“喜歡了,想在一起……”良久,他輕輕拍拍路征的肩膀,說道:“好小子,你就放心吧?!?/br> ——他是路征的師父,路征父母雙亡,這婚事由他出頭,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路征再三謝過舟山先生,這才告辭離去。 此時,夜已經深了。他頂著漫天星光,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想著在將來,他可以和周暄結婚,構建家庭,生兒育女。他也能在這世上,真正擁有血脈相連的親人,他就覺得溫暖感動。 在異時空,他也可以很幸福的,是不是? 舟山先生既已答應了路征,想著自然要辦到。他細細思索了一番,輾轉反側,很晚才入睡。到了第二日,他就去找了楊氏。 楊氏對他恭恭敬敬,也不知他所為何事。 舟山先生靜默了一會兒,飲了口茶,才開口說道:“真真也到了知命之年吧?” 這聲“真真”教楊氏一愣,好半天才反應過來。真真是楊氏的小名,舟山先生初見楊氏時,楊氏還是個十幾歲的小姑娘,活潑可愛,舟山先生也曾跟著旁人叫她真真。后來,楊氏嫁與周恕為妻,舟山先生喚她“恕兒媳婦兒”,倒是不常叫起這個小名。 如今乍然聽到舟山先生喚她小名,楊氏還真有些不習慣。她嘆了口氣,說道:“舅舅說的是,我已過了知命之年,現下都是做祖母的人啦?!?/br> 舟山先生點了點頭,說道:“唉,時間過得真快。當初你還是跟暄兒差不多大小的小姑娘,現在暄兒都快該許親了……” 楊氏不知舟山先生此話何意,就靜靜地聽他追憶往昔。 舟山先生話鋒一轉,說道:“是這樣的,我這次,是受人所托,來提親的?!?/br> “提親?!”楊氏聞言,臉色一變,她立時就想到了昨日宋家請王媒婆提親的事情。 她想,舟山先生受人所托,那么受誰所托?多半是宋愈了?!€記得女兒昨日說過,忠勇侯也在勸女兒嫁給宋愈。楊氏有些倔強,越是勸說的人多,她越生逆反心理。想到昨日女兒哭泣的樣子,她就心疼。 然而舟山先生是長輩,她不好流露出明顯不悅的情緒來,只輕聲說道:“舅舅,暄兒她還小,這事不急?!?/br> ——楊氏自小天真爛漫,做了幾十年的深宅婦人,掩飾情緒的本事也沒高明多少。她面上的不悅,豈能瞞得過舟山先生? 舟山先生道:“怎么還???她都快及笄啦!你在她這么大的時候,跟周恕去城外月老廟都去了好幾回了!” ——對于楊氏和周恕當年的事情,舟山先生知根知底,此刻說起來也毫不費力。 楊氏面上一紅,說道:“舅舅!”頓了一頓,她喝了口茶,慢悠悠道:“舅舅,不是我不同意,只是暄兒從小被我們嬌慣壞了,我就想著,她的夫婿要好好挑選一番,最好選個家里簡單,知根知底的……” “我說的這個就家里簡單,知根知底啊?!敝凵较壬?,“家里簡單,父母都沒了,只有一個出嫁了的jiejie……” 楊氏皺眉道:“父母雙亡?是不是命太硬了些?暄兒若真嫁過去,會不會太辛苦?”——她自己就是自幼父母雙亡,深知其不易。如今給女兒挑選夫婿,至少得避開這一點?!D念一想,父母雙亡,那肯定不是宋愈了,卻不知道是誰。莫不是舅舅在京城結識的青年才??? 舟山先生挑了挑眉,心說,你之前可不是這么說的,只說是身世堪憐。 楊氏輕聲道:“不知道舅舅說的是哪家公子?” 舟山先生道:“就是阿征啊。家里簡單,知根知底。他是你們看著長大的,再也沒有比他更知根知底的了……” “什么?阿征?” 第49章 換親與否 舟山先生原本想著,路征與周暄算得上是青梅竹馬,年貌相當,這兩人在一起可謂是般配之極。而且,周恕夫婦對路征的疼愛,他也看在眼里。他想,這兩人在一起,楊氏應該樂見其成才是。 他輕撫胡須,笑道:“是啊,就是阿征?!?/br> 不料楊氏神情遽變,霍地站起,說道:“阿征?這怎么行?舅舅莫要說笑?!?/br> “怎么是說笑?”舟山先生沒想到她會是這種反應,也很不解,“這倆孩子我瞧著都挺好,他們結成夫婦,親上加親,有何不可?” 楊氏搖頭道:“當然不可。舅舅忘了么?阿征的確跟咱們是親戚,可他是旸兒媳婦兒的弟弟。他和暄兒不能的。這樣一來,豈不是成了換親?” ——本朝習俗,極少有甲家兄妹與乙家姐弟都成婚配的。只有窮得娶不了妻子的人,才會約定,你娶我meimei,我娶你meimei,互相不要聘禮和嫁妝?!@就是所謂的換親了。稍微有些體面的人家都不會這樣做。這樣,是被人瞧不起的。 舟山先生聞言默然,他自然也聽過換親之說,只是他下意識不往那層去想,而且他年紀越大,越發任性縱情,心里隱隱覺得,即便是如此,那么又有何妨? 然而楊氏這話無異于兜頭一盆冷水澆下,教他手足一僵。他沉默了片刻,才道:“怎么會是換親?難道周家和路家看著像是吃不飽飯的樣子么?” 楊氏重又坐下,微微嘆了口氣,說道:“咱們自然知道這不是換親,可教外人瞧見,會怎么說?這倆孩子都是好孩子,京城這么多人,還找不著合適的人家嗎?咱們費費神,讓阿征娶個名門淑女,給暄兒挑個如意郎君,豈不是又熱鬧又合適?” ——楊氏暗自猜測,興許是舅舅突發奇想,要撮合這倆孩子。還好是提前跟她說了,若是教這倆孩子知道了,不知該有多尷尬。 楊氏說的原也不錯,只是舟山先生聽了,難免臉上熱辣辣的。他訕然一笑,說道:“唉,其實是阿征他找了我,說是想讓我出面幫忙提親。我瞧著他們也很合適,才來跟你說的。要我說,外人怎么議論,跟咱們有什么關系?只要倆孩子過得好,不就行了?” ——周暄是楊氏的女兒,舟山先生說不出也不能說強逼的話,只能想法子從旁相勸。然而,即便是從旁相勸,他也底氣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