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節
    有道是,貧賤之交不能忘。焦亭如今正落魄,她此刻幫了他,他必會心生感激。    她十分爽快,要丫鬟付了那群人所說的銀錢,又命丫鬟拿出一些錢財贈予焦亭。    焦亭初到京城,卻因水土不服而生病,花光了錢財,又欠下債,被客棧的店伴數落打罵。他又不能打那些絲毫不會武功的店伴,原想著忍耐下來,挨這一頓揍。等身體好了,或賣藝或做苦力,將欠下的債還上就是了。卻不想,有一個衣飾華貴,天仙樣的姑娘出手不但出手相助,還慷慨贈銀。    焦亭茫然之余頗為感動,呆呆的,任丫鬟把匣子塞進他手里。    店伴罵罵咧咧散去。    林樾蓉道:“常言道,一分錢難倒英雄漢。這位好漢不用介懷。這些錢財只管拿去使用就是?!?/br>    焦亭怔怔的,只說了句:“在下焦亭,謝小姐仗義,不知小姐家住何處,改日焦某定然加倍奉還。不過這些,小姐還是拿回去吧?!?/br>    林樾蓉并不去接匣子,而是轉身回了轎子,邊走邊道:“焦大哥盡管先使著,不必急著還。還有,我姓林?!?/br>    “林?”焦亭呆愣了片刻,“難道是富甲天下的萬安伯家的小姐?”出手如此闊綽,排場也不小,莫不真是萬安伯林家的姑娘?    臨街的酒樓二樓,舟山先生亦道:“是林萬里的孫女兒?”雖是問句,卻用著肯定的語句。    周暄點頭:“是萬安伯家的姑娘?!?/br>    舟山先生哂笑,不再說話。    晚間周恕夫婦并周暄陪著舟山先生說話,期間,楊氏小心翼翼地道:“舅舅,侯府那邊遞話,說侯爺想見見您?!?/br>    舟山先生神色微變,沉默不語。    周暄莫名其妙,忽聽父親道:“暄兒先回去休息吧?!彪m然內心好奇,周暄仍是起身施了一禮,告辭離去。    她走出廳,遠遠瞧見一個人提著燈籠緩緩走來。她笑了笑:征征……    第26章 燈下夜談    夜色如墨,路征孤身一人提著燈籠悠悠然走來,瞧見周暄,笑了一笑,問道:“你在這兒做什么?”    周暄早回過神來,福了一福:“路哥哥好?!?/br>    “怎么不進去?”路征往前一步,踏上了臺階,距周暄不過尺余距離。    檐下的燈籠發出光亮,將人的身影拉的長長的,路征干脆熄了手里的燈籠,放到一邊。    周暄答道:“爹爹娘親還有舅公在里面說話,讓我回去休息?!?/br>    路征聽出她話里的一些小不滿,又是一笑:“哦,原來是這樣?!?/br>    他猜想,里面的話,他多半也聽不得,就繼續站在檐下,問周暄:“那你這是要回去休息嗎?”    周暄點頭:“嗯?!彼龑に贾?,現下還早,她可以回去看會書,再沐浴休息。她看看路征,忽的想到,她這一走,路征豈不是要孤零零地站在這兒,等舅公他們說完話?    她咳一聲,細聲細氣地問:“那路哥哥呢?是要等一會兒嗎?要不,咱們說會兒話?”    路征的確不打算就此返回,他點頭,欣然同意:“好啊,不過你想說什么?”    燈光下,姑娘秋水樣的眸子閃爍著細碎的光芒,流光溢彩,不外如是。他忽然有些好奇,這個年紀的小姑娘平時都喜歡說些什么。    周暄瞧他一眼,見他微微含笑,眼神認真,她心里歡喜,說到今日與舅公上街,先去酒樓,后去東市。酒樓的說書人聲音特別大,東市街頭的賣藝人身手了得……    路征邊聽邊點頭,接道:“很多年前,我也見過很精彩的雜技……”他用手比劃了一下,像是你說的堆羅漢,可以堆的很高很高……    周暄奇道:“在東市看的嗎?真能疊那么多人?”    路征手微微一頓,停了片刻,才道:“不是東市,是很早以前了……”    早得有時候他都要懷疑,那是真的還是夢境了。    他們兩人在外面漫無目的地閑聊著,廳中的三人已結束了談話。舟山先生不愿與忠勇侯見面,這個想法多年不曾改變。周恕自不會勉強他。    楊氏無意間看向外面,瞧見了正交談的女兒和路征,下意識咦了一聲。    這一聲驚嘆,一則是因為路征此刻來訪,二則是因為看得出來,女兒和路征相處得不錯,甚至可以說相談甚歡。    多年前,這倆人一起學過,一起玩兒過。近一年來,這還是她第一次見他們單獨相處。她聽不到他們說什么,但是仿佛能感受到他們的輕松與愉悅。    舟山先生也隨之望了過去,看向燈光下,不遠不近,站著的正說話的少年男女。    路征平日看著老成,然而也不過才十七歲?;璋档墓饷臒艋\中流瀉出來,使他的側臉看起來稚嫩了些。他正含笑瞧著周暄。燈光蹂碎了灑進了他的眼眸,亮晶晶的。    而周暄,花樣的年紀,花樣的人兒,她微揚著頭,說著什么,煞是可人。    舟山先生瞧了會兒,便移開了視線,說道:“他們倆感情不錯……”    楊氏一顆心砰砰直跳,告訴自己,女兒年紀還小,恐不懂男女之情……    舟山先生道:“這倆孩子倒挺般配?!?/br>    周恕搖了搖頭:“不會……”    楊氏亦道:“他倆小時候一塊長大,阿征懂事,待暄兒跟親meimei一般……”她為自己的胡思亂想而感到好笑。    對啊,他們小時候感情就不錯的。阿征為人和善,謙恭有禮,對暄兒一直挺好。    周恕卻像是有些遺憾,嘆道:“若是路家跟咱們家不是姻親,他們倆在一起,倒也是樁不錯的親事。倆孩子都很好,可惜了,阿玉嫁給旸兒,若暄兒跟了阿征,豈不成了換親?叫人笑話的?!?/br>    大周風俗中,誠然親上加親不錯,但少有這家的meimei嫁到了那家,那家的meimei反嫁到這家的。這種事情,有人戲稱為“換親”,除非是窮得娶不了媳婦兒,或是特殊情況,很少有人家這樣做的。    楊氏嗔道:“又說胡話了!”